Workflow
多光谱AI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IPO融资额全球第一 宝安7家“硬核”企业递表抢滩
深圳商报· 2025-08-25 06:44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港交所2025年上半年新上市44宗 集资额1094亿港元 同比激增8倍 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新高[2] - IPO融资额重登全球榜首 现货、衍生品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全线创新高[1] 宝安区企业赴港上市概况 - 宝安区已有7家企业递表港交所 包括立讯精密、欣旺达、兆威机电、创智芯联、卧安机器人、大行科工、海清智元 数量位居全市前列[1] - 企业多集中于消费电子、机器人、智能硬件等硬科技赛道 契合港股"科企专线"政策方向[1] 龙头企业出海战略 - 欣旺达募资用于扩展海外生产设施及全球销售网络[2] - 兆威机电募资用于全球技术研发与战略并购[2] - 立讯精密募资重点扩大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全球产能[3] 细分领域企业市场地位 - 海清智元在多光谱AI行业以3.5%市场份额居中国第一 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以11.8%份额居首[5] - 卧安机器人在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领域以11.9%份额居全球第一 海外收入占比超95%[5] - 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以26.3%份额居首 全球市场份额6.2%[5] - 创智芯联成为中国最大湿制程镀层材料与解决方案提供商[5] 区域产业培育体系 - 宝安动态储备超800家拟上市企业 拥有新三板挂牌企业51家、专精特新专板企业145家[6] - 建立千亿规模"基金矩阵" 参与设立23只子基金 引导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6]
现金流吃紧、存货金额激增555%,赴港IPO的海清智元能撑起暴涨的估值吗?
搜狐财经· 2025-08-20 12:55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由民银资本与浦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公司是多光谱AI技术企业 依托自研"光感图算"技术架构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1] - 2024年多光谱AI企业板块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约10.9% 公司排名第一占3.5%[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 1.17亿元和5.23亿元[1] - 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47.09% 2024年同比大幅增长347%[1] - 2022年和2023年分别亏损493万元和1841.3万元 2024年实现盈利4041.2万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414.4万元[3] 收入构成 - 多光谱AI模组2024年收入2.99亿元占比57.3%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719.5万元占比57.3%[3] - 多光谱AI感知终端2024年收入6122.9万元占比11.7%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376.8万元占比4.6%[3] - 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2024年收入1.14亿元占比21.8%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2904.2万元占比35.2%[3] 现金流与营运资金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1306.1万元 2023年6957.1万元 2024年-649.1万元 2025年第一季度-6358.9万元[4] - 贸易应收款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2187.3万元增长至2024年1.46亿元[4] - 存货金额从2024年末3157.7万元增加至2025年3月底2.07亿元 增幅达555%[4] 运营效率指标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44天增加至2025年第一季度206天[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2025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中约65.2%已结清[5] 生产能力与利用率 - 拥有深圳 浙江 东莞三大生产基地 东莞基地已终止运营 浙江基地2025年4月启动[5] - 深圳基地产能利用率2022财年31% 2023财年24% 2024财年87% 2025财年第一季度36%[5] 融资与估值 - 2024年10月C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元 两个月后C+轮微升至10.1亿元[5] - 2025年7月D轮融资投后估值骤升至35.5亿元 较C+轮涨幅超过250% 较A轮暴涨9倍[5] - D轮投资者为2025年4月27日成立的私募基金 7月16日成立 7月24日完成备案[6] 研发投入与战略规划 - 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2022年8.79% 2023年9.47% 2024年降至4.81%[7] - IPO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增强研发能力 扩大产能 战略性投资及全球市场渗透[7]
一周港股IPO:海西新药、海清智元、均胜电子3家递表,双登股份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8-11 11:35
港股IPO市场动态 - 上周共有3家公司递表 1家公司通过聆讯 2家公司招股 1只新股上市 [1] 递表公司业绩与业务 - 海西新药2022年至2024年收益分别为2.12亿元 3.17亿元 4.67亿元人民币 同期利润分别为0.69亿元 1.17亿元 1.36亿元人民币 [2] - 海清智元2024年营收5.23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4041.2万元人民币 在中国多光谱AI行业市场份额3.5%排名第一 [3] - 均胜电子2024年收入558.64亿元人民币 利润13.26亿元人民币 为全球第四十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4] 通过聆讯公司概况 - 双登股份2024年收入44.99亿元人民币 利润3.53亿元人民币 专注于储能电池及系统业务 [5][6] 招股公司细节 - 银诺医药全球发售3655.64万股H股 发行价18.68港元 引入5家基石投资者认购1000万美元 [7] - 中慧生物香港公开发售获认购4007.64倍 成为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超购王 发行价12.90港元 [7] 新股上市表现 - 东阳光药2025年8月7日上市 收盘价59.90港元 涨幅4.17% 采用介绍方式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 [8] 港股市场政策环境 - 港交所IPO新规于8月4日生效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份额下调至40% 允许选用两种分配机制 [9] - 2025年港股IPO首发募集资金1273.6亿港元 创2021年以来新高 接近2023年和2024年总和 [10] 香港企业发展生态 - 香港注册公司总数超150万家 投资推广署协助1333家企业引入1740亿港元直接投资 [12] - 引进办引进84家前沿科技企业 预计带来500亿港元投资 创造超20000个职位 [12] - 港投公司投资超100个项目 其中超10家公司已经或准备递交在港上市申请 [13]
多光谱AI细分龙头赴港,海清智元能否赢得市场青睐?
智通财经· 2025-08-11 07:04
公司概况 - 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民银资本、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D轮融资后估值为35.5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是多光谱AI技术企业,提供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于消防安全、工业危害预防等复杂场景 [1] - 主要产品包括光谱AI模块、多光谱AI感知终端以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 [3] 财务表现 - 2022-2025年首三个月收入分别为2.25亿、1.17亿、5.23亿、8242万元人民币,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4041.2万元 [1]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2.6%提升至2025年首三个月的32.9%,净利率从-2.2%提升至17.2% [2] - 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安全应用产品需求强劲、新客户订单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商业化 [2] 业务结构 - 多光谱AI模组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4.2%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57.3%,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2025年一季度贡献35.2%营收 [4][5] - 多光谱AI模块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695.8元降至2024年的509.6元,销量从27.2万件增至58.7万件,2025年售价回升至675.2元 [5] - 原材料及耗材占销售成本比重先降后升,2022-2025年一季度分别为78.2%、69.9%、90.1%、81% [5] 研发与产能 - 研发开支2022-2025年首三个月分别为1980万、1110万、2520万、470万元,占收入比重8.8%、9.5%、4.8%、5.7% [5] - 2022-2024年深圳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31%、24%、87% [6] 技术与市场地位 - 多光谱AI技术整合紫外线、红外线及可见光信号,具备感算一体化、低功耗等特点,应用于消防安全、工业危害预防等领域 [7] - 2024年中国多光谱AI行业市场规模135亿元,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0% [8] - 公司2024年以3.5%市场份额在中国多光谱AI行业排名第一,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市场份额11.8%排名第一 [11] 技术优势与成果 - 公司拥有95项发明专利及43项软件著作权,参与制定约十项泛安全行业国标团标 [14] - 多光谱AI大模型使用超1000万个数据点、10万起危险事件数据及1万个知识图谱训练 [13] - 自主研发HtOS操作系统及HtFS文件系统,实现端侧AI计算,拥有火焰检测方法及设备发明专利 [13] 行业前景 - 泛安全是多光谱AI最大应用领域,机器人、智慧家居、食品安全及医疗诊断成为新增长驱动力 [7] - 公司技术覆盖AI、光学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权威认证 [14]
新股前瞻|多光谱AI细分龙头赴港,海清智元能否赢得市场青睐?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06:57
公司概况 - 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民银资本、浦银国际,D轮融资后隐含估值为35.5亿元[1] - 公司是多光谱AI技术企业,提供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于消防安全、工业危害预防等场景[1] - 主要产品包括光谱AI模块、多光谱AI感知终端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3] 财务表现 - 2022-2025年首三个月收入分别为2.25亿、1.17亿、5.23亿、8242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溢利4041.2万元[1]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2.6%提升至2025年首三个月的32.9%,净利率从-2.2%改善至17.2%[2] - 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安全应用产品需求强劲、新客户订单及AI大模型服务商业化[2] 业务结构 - 多光谱AI模组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4.2%降至2025年Q1的57.3%,AI大模型服务占比达35.2%成为新增长引擎[4][5] - 多光谱AI模块平均售价从695.8元降至509.6元后回升至675.2元,销量同比增幅达180%[5] - 原材料及耗材占销售成本比重先降后升,2025年Q1为81%[5] 研发与产能 - 研发开支占收入比重稳定在4.8%-9.5%,2024年研发投入2520万元[5] - 深圳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31%提升至2024年的87%[6] 技术与市场地位 - 多光谱AI技术整合紫外线、红外线及可见光信号,具备感算一体化、低功耗特性,应用于泛安全领域[7]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63亿元增至2024年135亿元,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CAGR 31%[8] - 公司2024年以3.5%市场份额居中国多光谱AI行业第一,AI大模型服务市场份额11.8%排名第一[11] 核心技术 - 拥有"光感图算"技术架构,包括多光谱感算一体、轻量级端侧AI计算和大模型平台三大技术[11] - 多光谱AI大模型训练数据含1000万感知数据点、10万危险事件数据及1万安全工程知识图谱[13] - 注册95项发明专利及43项软件著作权,参与制定约十项泛安全行业标准[14] 行业前景 - 泛安全是多光谱AI最大应用领域,机器人、智慧家居、医疗诊断等成为新增长驱动力[7] - 公司转型AI解决方案提供商成效显著,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具备广阔成长潜力[14]
估值增4倍,这家龙头冲刺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4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6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IPO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民银资本和浦银国际[1] - 公司成立于2013年 是国内多光谱AI技术领域头部企业 提供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3][4] - 产品体系涵盖多光谱AI模块 多光谱AI感知终端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 技术覆盖AI 光学电子 集成电路 嵌入式系统 安全工程及云计算等领域[4]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按2024年收入计算 公司在多光谱AI行业市占率全国第一(3.5%) 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全国第一(11.8%) 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全国第三(6.6%)[4] - 截至2025年7月28日 公司拥有95项发明专利和43项软件著作权[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 1.17亿元和5.23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347% 三年复合增速52.5%[5] - 2022-2024年期内利润分别为-493万元 -1841万元和4041万元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242万元 同比增长2.84倍 期内利润1414万元(上年同期-86万元)[5]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268万元 -1817万元和4294万元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净利1626万元(上年同期-23万元)[6] - 毛利率从2022年38.6%增长至2024年44.5% 提升5.9个百分点[7] - 2024年收入规模介于格灵深瞳和虹软科技之间 业绩表现弱于虹软科技和凌云光但优于格灵深瞳[6] 研发投入与资金状况 - 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7% 26.3%和10.6% 显著高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水平[7] - 2023年研发费用率高达26% 2024年因收入放量回落至10.6% 但绝对金额创三年新高[7] - 研发重点包括大模型及AI芯片开发 上市募资计划用于增强研发能力 扩大产能和全球市场渗透[7] - 经历五轮融资共计融资2.6亿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20万元[9] - 2020年11月A轮融资后估值3.5亿元 2025年7月投后估值飙升至35.5亿元 4年增长4.4倍[9] 行业前景与估值比较 - 中国多光谱AI市场2025年规模约200亿元 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 复合增速31%[5] - 产业上游由欧美日企业垄断 中游为算法+硬件一体化产业 公司市占率居首[5] - 2024年市销率约6.7倍 低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9.3倍[9] - 最新投后估值35.5亿元 远低于格灵深瞳市值58亿元[9]
估值增4倍,这家龙头冲刺上市!
IPO日报· 2025-08-08 06:32
公司概况 - 海清智元是国内多光谱AI技术领域头部企业,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自研技术,产品涵盖多光谱AI模块、终端及大模型服务[4][5] - 公司构建了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多光谱感算一体、轻量级端侧AI计算、多光谱AI大模型平台,客户包括国营电信运营商及上市AI公司[5] -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公司拥有95项发明专利及43项软件著作权,轻量化端侧AI计算技术适配多种边缘设备[6]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多光谱AI行业市占率全国第一(3.5%),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第一(11.8%),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第三(6.6%)[5] - 中国多光谱AI市场规模2025年约200亿元,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复合增速31%,上游核心部件由欧美日企业垄断[6] - 可比上市公司包括虹软科技、格灵深瞳、凌云光、云从科技,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各有侧重[6][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1.17亿元(同比-48%)、5.23亿元(同比+347%),三年复合增速52.5%[7] - 2022-2024年期内利润分别为-493万元、-1841万元、4041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7] - 2025年Q1营收8242万元(同比+284%),期内利润1414万元(上年同期-86万元)[7] - 毛利率从2022年38.6%提升至2024年44.5%(+5.9个百分点)[9] 研发投入 - 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7%、26.3%、10.6%,显著高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4年研发绝对金额创三年新高[9] - 研发重点包括大模型及AI芯片开发,IPO募集资金拟用于增强研发能力、扩大产能及全球市场渗透[9] 融资与估值 - 经历五轮融资共计2.6亿元,投后估值从2020年A轮3.5亿元增长至2025年D轮35.5亿元(4年增长4.4倍)[11][12] - 2024年市销率约6.7倍,低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9.3倍,最新估值低于同行业绩更弱的格灵深瞳(市值58亿元)[12][13] 管理层 - 控股股东周波持股48.87%,拥有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背景,曾任多家科技公司高管,2013年创办海清智元[11]
海清智元赴港IPO:一季度营收大增283.6%,刚获5000万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08 01:2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3年 是中国领先的多光谱AI技术企业 依托自研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技术 提供多光谱AI模组 多光谱AI感知终端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1]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多光谱AI企业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其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全国排名第一 多光谱AI模组全国排名第三[1] 财务表现 - 2022财年至2024财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247亿元 1.171亿元和5.226亿元 2024财年收入同比增长347%[2][3] - 同期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人民币-493万元 -1841.3万元和4041.2万元 2024财年实现扭亏为盈[2][3] - 2025年首三个月收入为人民币8242万元 同比增长283.63% 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414.4万元 同比由亏转盈[2][3] - 2024财年毛利为人民币9816.9万元 2025年首三个月毛利为人民币2715.5万元[2] 股权结构与融资 - IPO前 周波直接持股5.96% 通过众诚天盈 众正天盈 众知天盈合计控制48.87%的股份 浙商创投持股14.85%[5] - 2025年7月 公司与D轮投资者上海值得九号私募投资基金订立增资协议 以总代价人民币5000万元认购121,311股股份 款项已于2025年7月25日结清[4] 业务运营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2财年人民币1976.5万元增至2024财年人民币2515.1万元 2025年首三个月研发开支为人民币465.8万元[2] - 2024财年经营溢利为人民币4320.2万元 对比2023财年经营亏损人民币2041.2万元实现大幅改善[2]
深圳跑出隐形冠军:给摄像头装“超级眼睛”,年入5.23亿,港股上市
36氪· 2025-08-07 11:51
公司概况 - 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 总部位于深圳[3] - 公司是多光谱AI技术企业 提供从硬件到云端分析的完整解决方案[1] - 业务覆盖全球 服务超过3000家行业客户 包括知名AI公司和上市公司[3] 技术优势 - 拥有超宽光谱感知矩阵技术 可捕捉紫外线/红外线/毫米波/太赫兹波等不可见光[4] - 开发htOS边缘计算操作系统 使开发者工作量减少80%并提升设备稳定性[7][8] - 独创htFS文件系统 将嵌入式设备存储寿命延长100倍[9] - 结合深度学习开发数千种算法 实现"感知+智能决策"能力[5] 市场地位 - 中国多光谱AI行业排名第一 2024年市场份额3.5%[2][12] - 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第一 市场份额11.8%[2][12] - 嵌入式多光谱AI模组行业第三 市场份额6.6%[2][12] - 前五名企业在多光谱AI行业合计占比10.9%[2][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财年收入分别为2.25亿元/1.17亿元/5.2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52.5%[11] - 2024财年实现净利润4041.2万元 扭亏为盈[11]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毛利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商业化加速[11] 应用领域 - 城市安全:全天候监测交通/行人/异常行为/空气质量[9] - 家庭安全:智能门铃和安防摄像头的黑暗环境识别[9] - 工业安全:生产线异常检测和设备过热预警[9] - 商业安全:商场/银行/酒店的可疑人员识别[10] - 食品安全与校园安全:生产环境检测和学生保护[10] 行业前景 - 全球多光谱成像市场预计2030年达6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10%[12] - 结合AI算法的智能感知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速将超15%[12] - 机器视觉能力成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关键环节[12] 研发实力 - 研发人员比例超过40%[11] - 在深圳/北京/上海等七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10] - 与多所高校合作建立联合研发基地[10]
海清智元招股书解读:营收复合年增52.5%,2023年亏损扩大275.51%
新浪财经· 2025-08-07 00:24
业务模式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多光谱AI技术企业 依托自研技术提供多光谱AI模组 多光谱AI感知终端以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 [2] - 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 智慧校园管理等领域 为多行业客户提供泛安全与智能感知的额外信息决策 [2] - 采用垂直整合业务模式 核心能力覆盖上下游 能提供可落地 可适应且全面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3] - 产品体系由三大核心多光谱AI产品组成 可作为集成单元或独立组件提供 满足客户不同生产或泛安全需求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财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2.5% [4] - 2023财年较2022财年营收下降47.09% 2024财年较2023财年大幅增长346.29% [4] - 2022财年和2023财年分别录得亏损净额约人民币0.05亿元及0.18亿元 2023年较2022年亏损扩大275.51% [5] - 2024财年扭亏为盈 实现溢利净额约人民币0.4亿元 [5] 客户集中度 - 2022财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2.1% 2023财年38.3% 2024财年59.0% 2025年首三个月64.8% [6] - 客户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6] 供应商集中度 - 2022财年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36.1% 2023财年54.2% 2024财年66.4% 2025年首三个月89.3% [7] - 供应商集中度上升 对少数供应商依赖增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