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产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发力国内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3:56
国民经济整体表现 - 7月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释放内需潜力 [1] - 出口同比增长7 2%高于前值5 9% 消费增速放缓至3 7%低于6月4 8% [1] - 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 0%低于前值5 3% 但家电等品类在以旧换新政策下保持高增长(家电28 7% 家具20 6%) [1] 消费领域动态 - 餐饮收入增速显著放缓 7月增长1 1% vs 5月5 9% 汽车零售对消费形成拖累 [1] - 第三批690亿元中央财政消费补贴8月到位 第四批将持续至年底 支撑商品零售持续性 [2] - A股慢牛行情形成财富效应 增强投资者信心与消费动力 [2]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 6% 较1-6月回落1 2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 基建 地产投资增速分别减缓1 3% 1 4% 0 8% 设备更新资金上半年集中释放 [1] - 基础设施建设"两重"项目或在下半年发力 需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效率 [3][4] 工业生产与价格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7% 低于前值6 8% 受投资消费放缓及反内卷竞争影响 [2] - PPI环比下降0 2% 购进价格降0 3% 同比降幅分别为3 6%和4 5% 但降幅较上月收窄 [2] 政策刺激措施 - 8月起发放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及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 释放民生消费能力 [3] - 对居民消费贷及服务业经营贷实施财政贴息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3] - 经济大省需推动政府债券形成实物工作量 应对地产调整与基建投资挑战 [4]
摩根士丹利基金投研手记:债市交易渐向基本面回归,货币政策节奏博弈增强
新浪基金· 2025-05-06 07:46
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利率经历剧烈调整后 因美国关税政策博弈呈现震荡下行趋势 基本面受外贸冲击明显 国内经济结构转向新兴产业主导 传统城投和地产融资模式弱化 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必要性增强但节奏不确定 二季度重要期限收益率可能突破前低但波动持续 [1] - 关税政策对基本面冲击逐步显现 制造业PMI回落至49.0% 出口新订单指数降至44.7%创2023年以来新低 地产行业压力持续 物价水平转弱 3月CPI同比-0.1% PPI同比下降2.5% [2] - 利率曲线平坦化 期限利差处于低位 货币政策节奏影响曲线形态 债市机构投资者杠杆水平低于去年 降低砸盘风险 [3] 货币政策与利率走势 - 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定力但支持立场明确 货币市场资金成本较高 后续可能加强货币投放以应对海外冲击和财政政策需求 [1] - 二季度重要期限收益率可能突破前低 但利率风险仍需重视 [1] - 利率曲线平坦化 期限利差处于低位 货币政策宽松节奏将影响曲线自短及长向下平移或维持平坦 [3] 经济基本面冲击 - 关税政策导致出口新订单指数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 为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 前期抢出口现象可能造成未来数月出口压力 [2] - 制造业PMI回落至荣枯线以下的49.0% 反映经济前瞻性走弱 [2] - 3月CPI同比-0.1% 低于预期0% PPI同比下降2.5% 低于预期降2.2% 物价压力显著 [2] 行业表现与风险 - 地产行业结构性亮点与压力并存 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走弱 库存问题突出 淡季难有明显回暖 [2] - 经济结构转向新兴产业引领 传统城投和地产融资模式逐渐淡出 [1] - 债市机构投资者杠杆水平整体低于去年 降低市场砸盘风险 [3]
中金公司李求索: 外部有风险内部会应对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兴趣逐步抬升
证券时报· 2025-04-29 21:0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推动中国资产估值体系重构,当前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将逐步抬升,下半年A股表现或更优于上半年 [1] 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波动,但中国资产表现更稳,优于美国,源于中国当下具备较多有利条件,资产重估得以延续 [2] - 中国资产重估核心是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推动估值体系重构,形成“叙事驱动 + 基本面支撑”双重逻辑,包括科技、地缘、市场估值层面 [3] - 沪深300动态市盈率不超过11倍,股息率约为3.5%,股债相对吸引力处在历史高位,中国资产重估具备较好条件和优势 [3][4]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是扰动因素,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短期政策支持重要,中期看科技创新突破 [5] 海外投资者逐步抬升兴趣 - 老经济行业在A股和港股估值被低估,新经济领域估值偏高,科技企业用PS、PEG估值或许更合理 [7] - 外资进入A股资金规模不断提升,呈净买入趋势,中国资产因科技、地缘、估值优势及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外资,海外投资者兴趣将逐步抬升 [7][8] A股下半年或比上半年好 - 南向资金对港股兴趣不断抬升,未来预计保持净买入趋势,因港股估值有吸引力、受益AI技术突破、股息率高,南向资金抢夺港股定价权趋势明显 [9] - A股和港股下行风险有限,可做结构性配置,待不确定性确定后对指数表现更积极,A股下半年行情可能更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