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成都世运会:一座城市重塑世界想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7:56
赛事规模与竞技成就 - 成都世运会为史上规模最大世运会 涵盖34个非奥项目 吸引116个国家和地区6679名运动员及官员参赛[3] - 累计打破18项世界纪录 81个国家和地区登上领奖台 创历届获奖地区数量之最[5] - 中国代表团获36金17银11铜共64枚奖牌 金牌及奖牌总数均居榜首[5]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赛事首次启用流媒体直播平台 采用室外安保机器人和智能化导览机器人[6] - 2024年成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824.12亿元 同比增长12.4% 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8] - 成都位列《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第23位 连续6年排名跃升[8] 体育基础设施与人口参与 - 年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超5000场次 新兴运动项目参与占比提升至18%[10] - 体育人口突破980万人 建成体育公园87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较2023年增长15%)[10] - 统筹打造130个"世运空间" 形成2100万人的"天然体育场"格局[10] 生态建设与低碳产业 - 构建1500多个公园及9600余公里天府绿道网络 实现碳积分兑换环保实践[12] - 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超2600亿元 公园城市建设经验入选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12] - 获英国游客赞誉超大城市生态自然度 绿色低碳融入日常居民生活[12] 国际开放与文旅消费 - 航空口岸入境游客达88.4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56.3%[18] - 实现公共交通全兼容外卡支付 支持全球41种货币景区实时结算[19] - "体育+"经济模式激活消费 通过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转化赛事流量为经济增量[18] 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 - 外国选手深度体验都江堰古堰/人民公园茶文化等多元文化 全球社交平台获上亿次流量曝光[15] - 印度武术选手公开表达对青城山武术文化的向往 体现文化吸引力[18] - 国际媒体评价赛事标准"堪比奥运会" 为下届主办国德国树立标杆[8]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A股正向循环链条已形成
证券日报· 2025-08-21 16:44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从2900点攀升至3700点,A股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两融余额重回2万亿元以上,创近十年新高 [1] - 市场动能释放,资金面与情绪面形成良性互动,资产价值重估基础加速形成 [1] 政策支持 - 货币政策通过两次全面降准释放2万亿元长期资金,MLF连续5个月加量续做,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2] - 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2%,专项债发行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重点投向基建领域 [3] - 创新推出资本市场专项工具如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支持科创债发行,累计发行788只科创债规模达9802.49亿元 [5] 行业聚焦 - 政策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倾斜,科技企业市值占比从12%提升至27%,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形成集聚效应 [6]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5%和17.9%,科创板、创业板近5年分红回购超7300亿元 [6]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6] 市场展望 - 政策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新型消费集聚,为结构性行情奠定基础 [7] - 投资者对核心竞争力企业认可度提升,市场向"结构性行情"深化 [6]
临港新片区打造科创城 到2030年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3:04
科技创新之城发展目标 - 2030年建成投用不少于10个国际一流高能级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1] - 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1] - 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万名以上 [1] 五大协同推进体系 -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脑机接口 创新药物 卫星研制等领域技术转移和人才溢出 [1] - 强化前沿产业引领 聚焦未来产业赛道 建立潜力科创企业培育库 [1] - 强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实施蓝鲸计划吸引领军型 创新型 创业型青年英才 [1] - 构建低成本创新创业载体 打造5个临港科创社区 覆盖环湖总部湾 国际创新协同区 现代服务业开放区 [1] - 强化资本加速赋能 设立首期规模6亿元临港启航系列基金 五年投入3亿元拨改投专项资金 [1] 国际合作伙伴生态 - 首批合作伙伴包括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有机所 临港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2] -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参与包括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腾讯云计算 亚马逊云科技 [2] 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 - 推出创业空间零租金 居住空间零租金两项核心举措 [2] - 聚焦8类创新业态:硬核科技 数据加工 跨境直播 跨境医疗 短剧基地 游戏创客 代码外包 小众赛事 [2] - 提供8项配套政策:流量 网络 融资 展业 落户 物流 出海 推介 [2] 零界魔方创新创业载体 - 提供零门槛 零成本 零起点创新创业服务 [2] - 首批12个入驻项目涵盖数字经济 慕课达人 数据加工等创新业态 [2] - 入驻团队包括迷你谷 智能光疗仪 光翼等创业团队 [2]
扛牢使命,以新时代武汉之“重”支撑支点建设!
长江日报· 2025-08-21 01:04
城市发展定位 - 武汉在中部地区经济中心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5] - 锚定3万亿元经济总量目标任务 全面巩固中部经济中心地位 [5]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主引擎作用 带动城圈群带协同发展 [5] 产业创新战略 - 构建具有武汉特色和优势的965现代化产业集群 [5]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5] - 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5] 物流枢纽建设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4] - 发挥五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 加快建成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5] - 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5] 转型发展方向 - 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1] - 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1] -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 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1]
汕头市推出10条优化科技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5:47
优化科技营商环境十条措施 - 汕头市科技局印发《十条措施》,从政务服务、企业减负、服务平台三方面推出10条具体举措 [1] - 政务服务方面:承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1个工作日内办结 推进奖补政策免申即享 优化创新平台申报 实现科技成果登记线上办理 [2] - 企业减负方面: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流程 引导高校采用"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许可科技成果 符合条件的产学研项目视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 - 服务平台方面:扩大汕潮揭大型仪器入网规模 建立校企"双走进"机制 搭建国际科创路演中心"线上+线下"平台 [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汕头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及"南澳科学会议"高端学术平台 [3] - "南澳科学会议"累计吸引143位院士和1252位专家学者 举办首届"双清—南澳青年科学论坛" [3] -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771家 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居粤东西北前列 [3] 科技成果转化推进 - 东海岸国际科创路演中心启用 举办首场路演展示前沿成果 建立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推动汕潮揭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运行 促进区域科技资源互通 [3] - 推出"一本通""一卡通""一窗通"便利化措施 提升外国人来汕工作服务效率 [3]
“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详解“两新”融合与民生发展关键事
杭州日报· 2025-08-20 03:09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杭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教育强市"三个强市",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大投入机制 [2] - "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累计投资杭州项目超过1600个,投资金额超600亿元,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 [3] - 打造科创、创新、并购三支千亿母基金,建立四项管理机制,强化与国家基金、央企基金等五大方面合作,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产业空间布局 - 通过保障空间规模、优化空间布局、精准空间配置、推动存量盘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空间支撑 [3] - 划定全市工业用地控制线,布局25个创新圈、打造15分钟产业社区,近3年累计盘活工业用地5万余亩 [3] 青年人才与创新创业 - 实施"春雨计划",优化"青荷礼包"发放机制,通过创业赛事活动汇聚全球青年人才来杭创新创业 [4] - 推出"就业创业一张图",建立创业陪跑空间,吸引青年人来杭、留杭,去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超40万人,今年1至7月底已引进25万 [4] 农业新质生产力 - 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做到"五良一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现代新农人) [5] -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建设"百名英才、千名头雁、万名农创客、十万名新农人"的乡村人才矩阵 [5]
“高效办成一件事”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税费优惠政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篇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17 11:40
科技成果转化税费优惠政策 增值税政策 - 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 [4] - 免税范围包括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 [5] - 专利技术投资入股视为技术转让形式之一,符合条件可免征增值税 [6] - 纳税人需在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申报期内自行申报享受免税 [7] - 备案程序要求持技术合同至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并向税务机关提交审核意见备查 [8] 企业所得税政策 技术转让所得减免 - 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部分减半征收 [11] - 技术转让范围包括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生物医药新品种等12类技术 [12] - 技术转让需满足所有权或5年以上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条件,并签订省级以上部门认定的技术合同 [13] - 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转让所得不得享受减免,关联方技术转让所得亦不适用 [14] - 申报时点为季度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采用自行申报备查制 [15][16] 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递延纳税 - 企业以技术成果入股可选择递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差额缴纳所得税 [24] - 技术成果包括专利技术、植物新品种权等6类,投资方需为查账征收居民企业 [24] - 备案程序需在投资后首次预缴申报时提交《技术成果投资入股企业所得税递延纳税备案表》 [27] 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分期纳税 - 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所得可分5年均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7] - 需留存股权投资合同、公允价值评估报告等资料备查 [27] 政策依据 - 增值税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文件 [8] - 企业所得税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财税〔2015〕116号等12项文件 [23][24][27][29] 电子税务局税务注销流程 - 即办注销需通过电子税务局【清税申报】功能预检,符合条件可下载注销文书 [34][35][37] - 存在未结事项需逐项处理或签署承诺书,完成后可触发即办注销 [40][41][43]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业务承接规范 - 承接流程包括业务环境评估、承接条件判断、签订协议及确定人员四步 [44][46] - 五类禁止承接情形包括目的不合法、资质不匹配、独立性缺失等 [48] - 服务协议需明确9类条款,人员委派需遵守回避制度 [49]
集聚多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国家战略落子,深圳这区域有新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03:52
国家战略定位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 采用"一区两园"模式 包括3.02平方公里深圳园区和0.87平方公里香港园区 [2] - 国务院于2023年8月印发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香港特区政府2024年11月公布香港园区发展纲要 完成战略协同布局 [2] - 发展定位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 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目标成为世界级科研枢纽 [3] 科技创新成果 - 已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 447家科技企业 1.5万余名科研人才 [4] - 取得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桌面型电子显微镜 大模型环境下硬件加密产品SPU等重大科研成果 [5] - 建成特种具身机器人 化合物光芯片 智能化自动化药物发现 智慧医疗机器人4个中试服务平台 [8] - 引进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 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院 华大九天 国微福芯 九同方等芯片领域重点机构 [8] 企业研发集聚 - 引进8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包括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 星巴克数字技术创新中心 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 [6] - 吸引招商局 华润 中国钢研 中国一汽 中煤科工等央企布局研发中心 [7] -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已吸引66家香港科研机构和企业批量落地 [17] 制度创新突破 - 全国首创"科汇通"试点业务 解决外资非企科研机构资金账户难题 经验复制至16个城市 [11] - 完成科创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累计获批1000万美元外债额度 [11] - 开展全国首个数据跨境交易试点 累计完成110笔跨境数据交易 金额达3.34亿元 [13] - 实施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 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超过香港税负部分予以免征 [17] 深港协同机制 - 发布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 在人财物及配套方面实现全链条政策协同 [15] - 集聚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5所世界百强高校超10个科研平台 [16] -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协作平台 形成"三中心一所"生命健康产业战略格局 [17] 基础设施进展 - 皇岗口岸重建取消货运功能 新增口岸综合服务和国际科技服务功能 东北侧规划国际人才社区 [20] - 推动原皇岗口岸货检区40万平方米土地空间释放 规划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 [21] - 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 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加快建成 推动香港北环线支线接入新口岸 [20] - 通过"租购改建"方式建成13个专业园区 整备改造科研空间 [21]
临平区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新高地
杭州日报· 2025-08-14 03:05
战略合作框架 - 临平区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以算力小镇为核心载体共建杭州创新研究院 集人才培养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于一体 [1] - 合作将推动长三角科创生态发展 并支持临平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1] 研究院职能与产业方向 - 研究院将建立能源材料 生物医疗 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孵化基地 为入驻企业提供融资及供应链对接等全链条服务 [1] - 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转化试点平台 对接全球近百家高校及孵化器资源 推动本地制造业提质升级 [1] 资金与项目支持 - 双方共同设立1亿元成果转化基金 重点支持通过各类平台引入的优秀初创公司 [1] - 港城大协助筹备杭港科学园 推动香港科技项目与本地企业深度融合 弥补香港制造业基础不足 [1] 人才培养机制 - 临平青年人才可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 或加入创新创业硕士(MSVC)培养计划 获得资金 技术 导师三位一体支持 [2] - 港城大引导博士生及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赴临平就业创业 壮大临平高层次人才队伍 [2] 战略意义与未来发展 - 合作深化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注入动能 [2] - 临平区将构建全周期全链条优质服务体系 加速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 [2]
里约创新周展示科技力量
新华网· 2025-08-14 01:11
展会概况 - 第五届里约创新周于8月12日至1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2] - 展会通过主题演讲、展区互动、论坛交流等形式推动区域创新生态发展 [2] - 活动加速未来技术商业化进程 [2] 参与规模 - 展会吸引约2200家初创公司参会 [2] - 展会汇聚430家展商参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