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色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豫湘三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人民日报· 2025-05-12 22:17
活力潮涌,景致时新——浙江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加快城乡融合发 展,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2年的2.37,缩小至2024年的1.83。 平畴沃野,乡村秀美——河南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乡村建设项目入库近1.5万个, 总投资近1000亿元。 深耕细作,生机勃勃——湖南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4.4%的 粮食,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 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融入冰草优秀的抗旱、抗寒、高产基因,已在全省推 广种植。"河南新乡市中原农谷的试验基地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拿起"普冰 03"小麦种子介绍。河南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4年,河南共有11个品种纳入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 目录,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加快高端化、智 ...
湖北团风:交旅融合“催热”假日经济
环球网· 2025-05-08 09:19
旅游经济表现 - 团风县"五一"假期接待游客36.35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8亿元 [1] - 牛车河片区单日最高车流量近3.5万辆 [1] - 2024年团风县共接待游客350.37万人次,同比增长28.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2亿元,同比增长27.11% [3] 交通基础设施 - 牛车河环库乡村振兴产业路全长80.5公里,串联36处自然与人文景观 [3] - 团风县形成"两铁三高六干"交通网,构建"快进慢游"立体交通格局 [3] - 2024年全国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乡镇250个 [7] 产业联动效应 - 牛车河环库路贯通348个产业基地、1053家合作社,助推白茶、优质稻等特色农业发展 [4] - 马曹庙镇智慧农业蔬菜种植基地吸纳5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 [4] - 杜皮乡白茶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4] 交旅融合模式 - 团风县采用"城乡公交+邮政快递"模式,2024年邮政快递总量1.32亿件 [4] - 全国评选出14条最美自驾路,包括湖北牛车河环库路等代表性路线 [5][7] - 农村公路网连通城乡,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8]
以新质生产力领航乡村全面振兴——访句容市茅山镇党委书记郭露
镇江日报· 2025-05-08 00:04
农业现代化与科技赋能 - 茅山镇通过水肥一体机、太阳能自动卷膜系统等农业机械实现葡萄种植现代化,合作联社分拣中心采用自动化分拣线和智慧监测系统 [2] - 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科技小院",提升葡萄产业育繁一体化水平,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入选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试点 [2] - "丁庄葡萄"是江苏首个出口的葡萄类鲜果农产品,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 [2] 农文旅融合与品牌升级 - 茅山镇打造乡村迎客酒店、葛泉民宿、清境田园度假村等农文旅项目,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 [2] - 前陵村、蔡门村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业附加值最大化 [2] - 构建"农中有景,景中有农"的网红打卡地,实施"美家美户"行动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 [6] 工业发展与项目引进 - 茅山镇聚焦工业补短,全年完成项目签约5个,2021年至今累计引进8个项目,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连增、连进" [3] - 重点招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等"小而美"高品质项目,夯实特色农业基础 [6] - 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优势,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吸引投资,推动"二期现象" [6] 特色农业与富民强村 - 实施"1+3"农业布局,做强丁庄葡萄核心产业,做优蔡门玉米、丁家边桑葚、东霞大米三个特色产业 [5] - 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建立村富带民富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5] - 推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叠加 [5] 科创赋能与产业升级 - 茅山镇以科创赋能推动葡萄全产业链升级,构建智能化生产基地及研究中心、服务中心、绿循中心"一基地三中心" [4] - 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关系中的"乘数效应",推动科技农业集群集聚 [4] - 串联豆腐村、清境农场、葛园等景区景点,实现旅游景点"串珠成链" [6]
贫困县→乡村游“文旅热地” 山东泗水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央视新闻· 2025-05-06 01:06
记者来到试点山东泗水县采访,五一假期,这个曾经的贫困县成了乡村游的"文旅热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50个试点地区正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山东泗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地处山区,高峰时外出劳动力多达18万人,占到农村人口的一半。东仲都村位于泗水县南部山区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曾是 山东省有名的贫困村。如今,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那么东仲都村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几年前,在外地开过公司、学过设计的田彬回到泗水县,被当地政府招募为文旅产业板块的合伙人,负责运营包括东 仲都村在内的龙湾湖示范片区。 田彬告诉记者,乡村文旅,如何做?他其实也不清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初,他在村里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民房,修建民宿。但由于村里路不行,漂亮的 民宿也没有等来游客,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为了从源头解决问题,当地政府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加大道路、水电、5G网络等发展文旅板块必需的基础建设。 有了政府的支持,一度准备放弃的田彬开始沉下心,外出考察学习,研究适合东仲都村发展的文旅项目。 泗水县红薯是泗水地理标志产品,田彬找来了东仲都村最会做红薯粉皮的几 ...
高质量发展践悟丨监督护航做好“土特产”文章
乡村特色产业监督保障机制 - 河南省信阳市建立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实现信息共享,梳理17项重点任务、25个责任单位并制定78项监督措施[4] - 信阳市对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嵌入式"监督,采取数据比对、台账核查等方式动态监测政策执行偏差,重点整治"重申报轻落实""数据造假"等作风问题[4] - 普洱市开展"清风护茶"行动解决古茶林申遗保护问题,建立咖啡生豆质量追溯体系,并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监督机制[5] - 石柱县将"三色"产业纳入政治监督清单,排查涉农补贴发放、农技指导等问题,对项目申报到资金发放开展"全链条"监督[6] 特色产业发展数据与规模 - 普洱市茶园面积突破200万亩,咖啡年产量近6万吨,通过监督推动有机茶园转换和品牌建设[5] - 石柱县"三色"产业总体规模达75万亩,形成"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发展模式[10] - 信阳市重点打造信阳毛尖、弱筋小麦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分批处理问题线索[4] 监督技术手段创新 - 信阳市搭建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资金挪用等异常情况,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8] - 石柱县建立数字监管平台健全黄连种植审批巡查机制,出台《黄连种植空间利用规划》强化全过程监管[10] - 普洱市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观察员"制度,在茶咖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捕捉职能部门不作为问题[9] 产业延伸与融合发展 - 普洱市推动茶咖文创、牛油果护肤品等延伸领域监督,打造"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产业集群[13] - 石柱县推动黄精、莼菜等农产品自营出海,农业电商蓬勃发展,加强对产业链"扩面提质延链增效"的监督[14] - 信阳市推动监督与治理融合,通报曝光113起骗取产业项目资金案例,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8]
两山合作社赋能,变建设“两山”为“共富常山”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09:28
党建引领与强村战略 - 常山县通过党委统揽和党建引领,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党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高基层促共富的精准度和统合力 [1] - 借助两山合作社政策对接、专业评估、担保增信等优势,统筹调配村里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规划特色生态产业,助力生态红利惠及乡村 [1] - 推出"两山合作社+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强村富民发展模式,推动村级组织成为兼具管理与经营职能的独立主体,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1] 产业支撑与科技赋能 - 常山县聚焦"两柚一茶"主导产业,与浙江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合作,攻克油茶深加工"卡脖子"技术,制定全国首个油茶碳汇方法学 [2] - 开展"共富工坊"行动,对油茶加工作坊进行规范化改造,建立阳光工厂,统一商标和GM2D编码,实现山茶油全链条质量监控 [2] - "一滴油"产业荣获9个"国字号"荣誉,胡柚鲜果价格从10元/袋跃升至10元/个,形成生态产品从品种到品牌的价值实现与增值产业链 [2] 品牌升级与文旅融合 - 常山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特色农业、工业、历史和文化产品价值有机统一,推动"一份常礼"、"常山山茶油"区域品牌升级 [3] - 打响"父亲的水稻田"、"常山漫居"、"呆村里"等文旅品牌,深化"常山阿姨"金名片,推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现实转化 [3] - 通过订单农业、技术培训等与农户、村集体紧密联动,实现最佳生态链接最优产业 [3]
接“荔”认种!遂溪乌塘仙品荔定制火爆
南方农村报· 2025-04-24 06:06
创新农业定制模式 - 遂溪乌塘镇推出"云种荔枝树"定制平台 创新"云端认种+实地体验"模式 [11][50] - 活动首日认种数量迅速突破100棵 体育冠军、网红达人、文旅企业代表及海外侨领等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12][15][40] - 首批推出10000棵定制荔树 覆盖乌塘镇新屋、湛川两大专业村 [48] 跨界合作与产业融合 - 广之旅国际旅行社一次性认种10棵仙品荔树 计划将仙品荔资源融入旅游线路 打造荔枝采摘游和文化体验游等特色文旅产品 [34][36] - 政企侨界协同发力 帕劳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会长刘康参与认种 并表示将向全球华侨华人宣传推广该活动 [40][43][45] - 计划于今年5月联合推出"十五运全民信使"湛江站主题线路发布、乌塘仙品荔开采节及江洪海上龙舟争渡等系列活动 [37] 品牌推广与营销策略 - 广东农业品牌推广大使李小燕认种5棵仙品荔树 将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认种故事助力品牌"破圈"传播 [15][19] - 网络达人"圆子老师"林子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持续记录荔枝生长过程 以沉浸式体验展示家乡农业魅力 [22][23] - 活动提供七大定制核心体验 包括冠名挂牌、专属管家服务和沉浸式采摘等全方位服务 [49]
红海赛道“杀出”百亿产业:清远特色农业的破局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09:20
清远特色农业发展概况 - 2024年一季度清远鸡存栏4765 6万只 同比增长21 6% 综合产值33 93亿元 同比增长28 04% [1] - 清远英德红茶入选"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TOP30" 成为广东唯一上榜品牌 [1] - 2024年清远鸡和西牛麻竹笋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 英德红茶综合产值达90亿元 [2] 特色农业历史与定位 - 英德产茶历史可追溯至1600多年前 唐朝陆羽《茶经》提及韶州茶味极佳 明清时期为贡茶产出地 [2] - 清远鸡2003年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 2010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后获评广东省名牌产品 [2]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建设 - 围绕英德红茶打造11个科技创新平台 获专利发明30余项 建成国内首个数字精准控制加工技术工程中心 [3] - 建立茶叶全链条可追溯制度 46家茶园获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 英九庄园成为广东首家国家级生态农场茶叶企业 [3] - 清远鸡累计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家 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8家 省级美丽牧场2家 [3] - 清远鸡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有7家企业入驻 截至3月底共出证51 38万张 [3] 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 采用"品牌规划+媒体宣传+举办活动+出访推荐+跨界融合"联动模式 推进英德红茶"下地铁 进高铁 上央视 游珠江" [4] - 英德红茶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法国巴黎奥运会 清远鸡提出"天赋好食材地道清远鸡"宣传口号 [4] - 创作英德红茶品牌主题曲《东方金美人》 微电影《传承》 英德红茶制作技艺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 英德市红旗茶厂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 6条茶旅路线入选全国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