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

搜索文档
深度专题 | “十五五”:产业破局与重构 ——“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三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9-11 16:03
五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演变 - 产业结构调整是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核心目标的关键手段 从"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均设有明确量化指标 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分别要求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3个和4个百分点 自"十三五"规划起政策重心转向先进制造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细化了研发经费投入和创新等目标 不再提及服务业占比指标 [3][16][94] 规划目标体系演变特征 - 五年规划目标体系从"十二五"的七个部分调整为"十三五"的经济、创新、发展协调性、民生、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制度建设 "十四五"进一步将经济、创新与发展协调性目标整合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并强化对改革与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视 [3][10][11][13] - 规划指标设定呈现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指标逐步淡化 研发费用指标调整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城镇化率指标细化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十四五"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 [5][28][95] 制造业发展路径转变 - 对制造业的要求从重"量"转向重"质" "十五"与"十一五"规划重视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强调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 "十二五"到"十四五"规划要求从"改造提升"升级为"制造强国" [5][35][40] - 第二产业增长动能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切换 2021-2024年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燃气、汽车等行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均超过8% [5][44][96] 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 对服务业的侧重从金融地产转向信息技术 "十二五"期间金融、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行业GDP占比分别提升1.9、1.1和0.8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GDP占比分别提高1.3和0.7个百分点 2021-2024年间两大行业GDP占比再度均提升0.9个百分点 [6][51][96] - 五年规划高度关注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以往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升级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49][50] 十五五规划产业调整方向 - 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将延续"十四五"方向 2025年4月和7月政治局会议均对"新兴支柱产业"作出部署 海洋经济、"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可能成为重点关注的新兴行业 [7][53][55][97] - 推动供需适配成为调整核心 截至2025年7月PPI已连续34个月同比负增长 工业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三季度的77.7%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74.9% 中下游民企内卷程度尤为严重 [7][57][97] 服务业发展新机遇 - 服务业发展可缓解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 2023年文体娱、教育、卫生行业就业占比较历史趋势分别下降6.0、2.8和1.0个百分点 [8][75][98] - 预计将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通过优质供给激活服务消费与服务贸易 电信及数字产业、医疗康养、金融位列新一轮试点任务前三 或成为服务业开放核心方向 [85][98] 政策课题研究重点 - 发改委战略规划司2025年课题涵盖科技创新、服务业、社保与发展等领域 科技课题包括独角兽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化与应用化、产业数字化及智能化 服务业课题包括服务贸易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消费 [4][26] - 中央集体学习涉及人工智能等科创前沿以及服务消费、服务贸易等内容 已勾勒出十五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蓝图 [4][22][23][94]
九丰能源:公司已参与山东海阳基地多次海上发射任务的特燃特气供应
证券日报网· 2025-09-11 13:49
公司业务参与 - 公司已参与山东海阳基地多次海上发射任务的特燃特气供应 [1] - 公司业务范围除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外还包括其他发射基地 [1]
【战略合作】与天能集团强强联手 共启可再生能源业务新篇
格隆汇· 2025-09-11 10:37
战略合作概述 - 香港中华煤气与天能控股集团正式建立全生态链协同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1] - 合作基于安徽马鞍山和县100.5MWh储能电站项目的成功合作基础 从单一项目合作升级为集团战略协同[3] - 双方将在项目联合开发 投融资协作 示范基地共建 科技与场景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3] 合作领域与模式 - 推动"设备+技术+资本+场景"全生态链融合与协同发展[3] - 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业务模式与能源管理数智化升级 打造零碳智慧工业园区和低碳工厂[3] - 在智慧能源业务协同开发 技术创新 场景应用及资本合作等多个维度持续深化合作[4] 企业战略定位 - 香港中华煤气自1862年创立 已实现从城市燃气 衍生业务到智慧能源的成功转型 并拓展"海陆空"绿色燃料业务[3] - 天能控股集团高度认可香港中华煤气的百年发展成就 认为双方业务具备高度协同性与互补性[4] - 双方合作顺应全球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趋势 将共同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6] 合作背景与展望 - 天能控股集团将以全面开放全生态合作场景为契机 深化与香港中华煤气的战略协作[4] - 双方通过参观香港中华煤气大埔制气厂 深入交流城市燃气产业链 可再生能源 绿色燃料与化工等领域的创新成果[6] - 合作旨在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企业实践与行业范例[6]
新天绿色能源(00956) - 2025年8月主要经营数据
2025-09-11 08:48
发电量 - 2025年8月公司及附属合并报表口径发电量784,808.19兆瓦时,同比增23.53%[3] - 截至8月31日累计发电量9,878,670.05兆瓦时,同比增10.55%[3] - 2025年8月风电业务发电量748,154.51兆瓦时,同比增20.71%[4] - 1 - 8月风电累计发电量9,618,773.29兆瓦时,同比增9.10%[4] - 2025年8月太阳能业务发电量36,653.68兆瓦时,同比增136.44%[5] - 1 - 8月太阳能累计发电量259,896.77兆瓦时,同比增118.34%[5] 输╱售气量 - 2025年8月公司及附属合并报表口径输╱售气量33,564.66万立方米,同比减18.75%[6] - 截至8月31日累计输╱售气量352,340.17万立方米,同比减15.76%[6] - 2025年8月售气量28,677.24万立方米,同比减17.74%[6] - 1 - 8月累计售气量319,058.23万立方米,同比减12.76%[6] - 2025年8月代输气量4,887.42万立方米,同比减24.23%[6] - 1 - 8月累计代输气量33,281.94万立方米,同比减36.65%[6] 燃气业务气量 - 2025年8月燃气批发业务气量8,394.45万立方米,同比增3.50%[7] - 1 - 8月燃气批发累计业务气量139,231.97万立方米,同比减0.28%[7] - 2025年8月燃气零售业务气量12,443.86万立方米,同比减15.56%[7] - 1 - 8月燃气零售累计业务气量109,277.83万立方米,同比减17.98%[7] - 2025年8月CNG业务气量576.89万立方米,同比减27.26%[7] - 1 - 8月CNG累计业务气量3,917.46万立方米,同比减31.16%[7] - 2025年8月LNG业务气量7,262.04万立方米,同比减35.27%[7] - 1 - 8月LNG累计业务气量66,630.97万立方米,同比减23.58%[7]
新天绿能(600956) - 新天绿能2025年8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9-11 08:45
发电量 - 2025年8月公司及子公司合并报表口径发电量784,808.19兆瓦时,同比增23.53%[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计发电量9,878,670.05兆瓦时,同比增10.55%[1] - 2025年8月风电业务发电量748,154.51兆瓦时,同比增20.71%[2] - 1 - 8月风电累计发电量9,618,773.29兆瓦时,同比增9.10%[2] - 2025年8月太阳能业务发电量36,653.68兆瓦时,同比增136.44%[2] - 1 - 8月太阳能累计发电量259,896.77兆瓦时,同比增118.34%[2] 输/售气量 - 2025年8月公司及子公司合并报表口径输/售气量33,564.66万立方米,同比减18.75%[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计输/售气量352,340.17万立方米,同比减15.76%[3] - 2025年8月售气量28,677.24万立方米,同比减17.74%[3][4] - 1 - 8月累计售气量319,058.23万立方米,同比减12.76%[3][4] - 2025年8月代输气量4,887.42万立方米,同比减24.23%[3][4] - 1 - 8月累计代输气量33,281.94万立方米,同比减36.65%[3][4] 燃气业务 - 2025年8月燃气批发量8,394.45万立方米,同比增3.50%[4] - 1 - 8月累计燃气批发量139,231.97万立方米,同比减0.28%[4] - 2025年8月燃气零售量12,443.86万立方米,同比减15.56%[4] - 1 - 8月累计燃气零售量109,277.83万立方米,同比减17.98%[4]
天壕能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天然气供应及管输运营的燃气板块和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膜业务板块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13:45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包括天然气供应及管输运营的燃气板块和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膜业务板块 [1] - 暂不涉及石油相关业务 [1]
吸收合并乌江能源! 贵州能源将间接取得贵阳银行5.49%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3:29
股东结构变动 - 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拟吸收合并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承继其持有的贵州乌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 [1][2] - 交易完成后贵州能源将通过全资子公司乌江能投间接持有贵阳银行5.49%股份(约2.01亿股) [1][2] - 本次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且不会导致贵阳银行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 [2] 交易背景与主体 - 吸收合并系为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做强做优做大能源领域龙头国有企业的战略部署 [3] - 贵州省国资委持有贵州能源51%股权 乌江能投注册资本98.4亿元且2024年末资产总额557.31亿元 [3] - 贵州能源为2023年2月由盘江煤电集团与乌江能源集团战略重组成立 旗下拥有盘江股份与贵州燃气两家上市公司 [4] 银行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01亿元 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 [4] - 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7415.36亿元(较年初增长5.08%) 贷款总额3434.61亿元(较年初增长1.27%) [4][6] - 企业贷款2846.04亿元(占贷款总额超80%) 较年初增加近57亿元 [6] 关联交易与业务聚焦 - 截至2025年6月末对乌江能投及其关联法人授信余额61.90亿元(占资本净额9.13%) [4] - 信贷资源聚焦矿产资源精深加工 新能源汽车 风光发电 酱香型白酒 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 [5][6] - 保持贵州省第一大法人金融机构地位 第一大股东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持股12.82% [4]
燃气板块9月10日涨0.1%,首华燃气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736.93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0 08:30
燃气板块整体表现 - 燃气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1%,首华燃气以4.88%涨幅领涨 [1] - 上证指数上涨0.13%报收3812.22点,深证成指上涨0.38%报收12557.68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736.9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977.72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714.65万元 [2] 个股涨幅表现 - 首华燃气收盘价12.69元,涨幅4.88%,成交量36.25万手,成交额4.58亿元 [1] - 胜通能源收盘价13.28元,涨幅3.59%,成交量20.99万手,成交额2.75亿元 [1] - 新疆火炬收盘价21.85元,涨幅2.49%,成交量6.49万手,成交额1.41亿元 [1] - 大众公用收盘价4.23元,涨幅1.68%,成交量71.05万手,成交额3.00亿元 [1] 个股跌幅表现 - ST金鸿收盘价3.09元,跌幅1.90%,成交量13.24万手,成交额4059.65万元 [2] - 中泰股份收盘价18.20元,跌幅1.83%,成交量13.15万手,成交额2.41亿元 [2] - 特瑞斯收盘价14.42元,跌幅1.70%,成交量1.69万手,成交额2437.91万元 [2] 资金流向特征 - 胜通能源主力净流入2867.72万元,主力净占比10.44%,游资净流入329.45万元 [3] - 大众公用主力净流入2003.99万元,主力净占比6.69%,游资净流出381.60万元 [3] - 首华燃气主力净流入1071.01万元,主力净占比2.34%,游资净流出291.45万元 [3] - 新疆火炬主力净流入959.17万元,主力净占比6.81%,游资净流入331.40万元 [3]
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管局聚焦燃气安全严守安全底线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8 02:49
监管检查行动 - 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管局对榆垡镇燃气相关企业和场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重点覆盖LNG加气站和充装站的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等设施[1] - 检查内容包括安全阀 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及测量仪表的定期校验和检定情况 要求企业确保设备灵敏可靠[1] - 核查作业人员持有效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现场考察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置能力 杜绝无证上岗现象[1] 企业合规要求 - 检查气瓶充装记录 LNG进站卸车检查记录及前后充装检查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1] - 要求企业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充装作业 禁止为报废或超期未检车辆提供充装服务[1] - 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要求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日管控 周排查 月调度"规定[1] 监管机制建设 - 大兴区市场监管局计划持续加强涉燃气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2] - 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 以维护燃气市场秩序和保障居民用气安全[2]
(投资中国)新加坡能源集团中国区总裁:深耕中国绿色用能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06 15:00
公司业务发展 - 新加坡能源集团是新加坡国有企业 由淡马锡全资控股 运营新加坡国家电网和燃气业务[1] - 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 重点在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开发绿色低碳可持续能源项目[1] - 中国新能源业务已拓展至18个省份和直辖市 中国市场是集团长期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2] 项目绩效表现 - 成都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能源改造实现35%以上供冷节能率和50%以上供热节能率[2] - 蜀都中心集中供冷供热项目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能源系统能效提升约25%[2] 行业政策环境 - 中国城市更新行动加速推进 5月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 - 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更新写入总体要求 为十年来首次[1] - 政策明确将既有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老旧厂房与低效楼宇改造作为主要任务[1] 战略定位与布局 - 集团深度参与中国能源转型进程 聚焦光伏与储能 旧区节能改造 区域集中供冷 数字化能效管理领域[2] - 四川成为重点投资区域 基于川新密切关系 川渝经济活力及中国绿色用能政策导向[2] - 城市更新催生经济高效 绿色智能的用能新需求 为集团创造新发展机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