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827
国信证券· 2025-08-27 01:50
核心观点 - 权益市场处于上涨加速阶段,建议通过"高分红×低波动"的红利资产构建防御性底仓,并在产业周期从左侧转向右侧时把握超额收益机会[8][9][10] - 多家消费品和医疗公司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电商渠道扩张、产品结构升级和国际化布局成为核心驱动力,但部分企业因短期费用投入增加导致利润承压[10][11][13][14][17][31][33][34][44][45] - 资源类企业如磷化工和铜矿公司受益于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及产能释放,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突出[37][38][39][58][59][60] 宏观与策略 - 转债投资宜采取右侧降仓策略,优先选择转股诉求强或正股逻辑清晰的110-115元低价品种,并可通过增加纯债仓位分散风险[8] - 红利资产组合需叠加低波、盈利质量或机构持仓等筛选条件,以规避伪高息和杠杆隐患,水泥、有机硅、磷化工等现金流稳定的行业被列为优先配置方向[9][10] - 产业投资需关注"供给收缩+需求向上"的赛道,包括焦炭、工程机械、风电、白电及零部件、医药商业、大众品、半导体和燃气等[10] 消费品行业 - 登康口腔2025H1营收8.42亿元(同比+19.72%),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17.59%),电商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38.62%(同比+81.13%),高毛利产品驱动毛利率提升至49.57%[10][11][12] - 丸美生物2025H1营收17.69亿元(同比+30.83%),主品牌丸美收入占比70.66%(同比+34.36%),但Q2销售费用率升至60.47%导致净利润同比下滑22.7%[13][14][15][16] - 海底捞2025H1营收207亿元(同比-3.7%),外卖业务收入同比+59.6%,客单价97.9元(同比+0.5%),翻台率3.8次/天(同比-0.4次),维持95%高分红比例[17][18] - 绿茶集团2025H1营收22.9亿元(同比+23.1%),经调净利润同比+40.4%,外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2.9%(同比+74.2%),门店净增112家至502家[19][20][21][22] - 今世缘2025Q2营收18.5亿元(同比-29.7%),省内市场受政商务场景影响显著,特A+类产品收入同比-32.1%,公司主动降速以稳定渠道库存[54][55][56][57] 医疗健康行业 - 海思科2025H1营收20.01亿元(同比+18.6%),麻醉产品收入7.96亿元(同比+54.0%),毛利率91.9%,多款创新药进入商业化阶段[22][23][24][25] - 福瑞股份2025Q2营收3.83亿元(同比+19.76%),器械业务收入4.8亿元(同比+13.80%),MASH无创检测产品FibroScan系列累计安装977台[26][27][28] - 开立医疗2025H1营收9.64亿元(同比-4.78%),Q2业绩环比改善,高端内镜和超声新品密集推出,研发费用率25.31%[29][30][31] - 鱼跃医疗2025H1营收46.59亿元(同比+8.2%),血糖管理业务收入6.74亿元(同比+20.0%),CGM新产品放量带动增长[31][32][33][34] - 惠泰医疗2025H1营收12.14亿元(同比+21.3%),PFA产品完成手术800余例,海外收入同比+34.56%,净利率提升至34.5%[34][35][36] 资源与材料行业 - 兴发集团2025H1营收146.20亿元(同比+9.07%),磷矿石毛利率78.27%(同比+6.55pcts),草甘膦价格涨至2.71万元/吨(涨幅17.32%),二甲基亚砜净利润率32.76%[37][38][39][40] - 硅宝科技2025H1营收17.07亿元(同比+47.36%),工业用胶收入44.17亿元(毛利率32.20%),热熔胶业务净利润4069万元,硅碳负极产能3000吨/年[40][41][42][43] - 金诚信2025H1营收63.16亿元(同比+47.82%),矿山资源业务毛利13.88亿元(同比+276.83%),铜当量销量4.39万吨,Lubambe铜矿预计2027年完成技改[58][59][60][61] 工业与检测服务 - 伟星股份2025H1营收23.38亿元(同比+1.80%),国际市场收入同比+13.72%,毛利率提升至42.89%,但越南工厂产能利用率仅48.29%[48][49][50][51] - 华测检测2025H1营收29.60亿元(同比+6.05%),消费品测试和贸易保障收入分别同比+13.15%和+13.48%,加速推进海外并购并首次实施中期分红[51][52][53] - 稳健医疗2025H1营收53.0亿元(同比+31.3%),医疗业务收入25.2亿元(同比+46.4%),卫生巾收入5.3亿元(同比+67.6%),经营利润率提升0.7pct[44][45][46][47] 科技与金融 - 同花顺增值电信服务收入16.16亿元(占比38.59%),广告推广服务带动2024年新开户686万户(同比+63%),基金销售保有量492亿元[61][62][63]
Klarna拟于下月重启美国IPO 目标估值高达140亿美元
格隆汇APP· 2025-08-27 01:11
格隆汇8月27日|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拟于下月重新启动美国首次公开招股(IPO)计划,目标估值介 乎130亿美元至140亿美元。Klarna原定今年4月推进上市,但因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大规模关税,导致 环球市场动荡,公司暂停计划。知情人士指,Klarna是次IPO目标筹资接近10亿美元。 ...
鲁台经贸洽谈会将于9月1日至4日举办
大众日报· 2025-08-27 01:03
第29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安排 - 活动定于9月1日至4日举办 由山东省政府和国务院台办共同主办[1][2] - 采取主会场加分会场办会方式 主会场设在潍坊市 分会场设在济南和德州等市[2] - 主会场举办1项主题活动和6项专题活动 包括两岸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 现代农业合作推进会 高端化工产业合作对接会 医养健康产业合作对接会 鲁台青年科创体验营启动仪式 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大会 台商齐鲁行活动[2] - 分会场举办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会和德台经贸交流合作大会等经贸活动[2] 产业对接与客商邀请 - 聚焦山东十强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现代农业 高端化工 医养健康等鲁台优势产业 促进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重点项目对接洽谈[3] - 重点邀请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等台湾工商团体和富士康 旺旺 台塑 统一 康师傅等智能制造 现代食品 金融科技领域领导企业来鲁投资考察[3] - 前期针对性开展我帮企业组主场和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 重点瞄准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台商集聚区 通过产业主管部门加项目承接地协同推进模式洽谈合作项目[3] 鲁台产业合作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 全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907个 实际使用台资310.4亿美元[4] - 锚定19条标志性产业链和8加X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通过举办涉台经贸活动和专题招商 引导台资企业卡位入链 聚链成群[4] - 设立全国首家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 围绕现代食品 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两岸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4] - 截至2025年7月 合作区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1家 省级专精特新 瞪羚等高质量中小企业254家 省市级研发平台67个[4]
迟福林:应对共同挑战,中日韩应加快签署自贸协定
搜狐财经· 2025-08-27 00:22
中日韩自贸协定的战略意义 -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变化的战略选择[1] - 形成中日韩经贸合作新格局是应对共同挑战的最大选项[1] - 促进RCEP向更高水平自贸区升级并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1] 中日韩经贸合作现状与挑战 - 三国区域内贸易规模从2021年8500亿美元降至2024年7370亿美元 下降13.5%[2] - 区域内贸易依存度从19.4%下滑至16.5% 低于欧盟65.7%和北美40.1%的水平[2] - 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日韩经贸合作造成重大干扰[2] 自贸协定的经济影响 - 2023年三国GDP之和占全球24% 贸易额占全球20%[3] - 贡献亚洲经济增量70%和全球经济增量36%[3] - 协定达成将为三国GDP带来0.3%-1.1%的增量[4] 服务贸易合作机遇 - 2023年三国服务贸易总额超1.63万亿美元[5] - 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9331.2亿美元 同比增长4.9%[5] - 中日、中韩服务贸易额占比不足8% 低于全球24%水平[5] 数字服务发展潜力 - 2023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额3666亿美元 同比增长3.5%[6] - 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占全球4.9% 较2019年上升1.6个百分点[6] - 三国在数字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互补性显著[6] 服务贸易开放需求 - 韩国服务贸易外资准入限制指数高于OECD平均水平80%[7] - 日本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是主要发达国家的两倍[7] - 中国到2035年服务型消费占比提升至55%将新增40万亿元消费需求[7] 服务贸易互补性 - 中国服务型消费升级带来巨大增长空间[8] - 日韩在演艺、医美等领域具有优势[8] - 三国服务贸易潜在互补性可转变为现实增长动力[8] RCEP升级需求 - 2025年RCEP框架下三国商品"零关税"覆盖率仅40%[9] - 中日、日韩需20年以上实现83%-88%"零关税"覆盖率[9] -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从2000年99个增长至2025年619个[9] RCEP发展现状 - 2011-2023年区域服务贸易进口从8700亿美元增长至超1.5万亿美元[10] - 服务贸易出口从7600亿美元增长至超1.3万亿美元[10] - 三国贸易额占RCEP区域55% 高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约70%[10] 区域统一大市场前景 - 2024年三国经济规模24.64万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84.43%[11] - 占全球22.13% 占RCEP区域80.43%[11] - 过去10年东盟与中日韩贸易规模从7270亿美元增长至1.13万亿美元 增长56%[11]
恒银科技:8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0:11
公司董事会会议 - 公司第四届第八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6日召开 会议采用现场和通讯相结合方式 地点为天津自贸试验区西八道30号恒银金融科技园A座五楼会议室 [1] - 会议审议《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等文件 [1] 公司财务结构 - 2024年度营业收入构成中制造业占比69.06% 服务业占比30.35% 其他业务占比0.59% [1] - 公司当前市值达67亿元 [1] 行业市场动态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 行业呈现爆发态势 [1] - 宠物智能手机等创新产品推动市场增长 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上涨 [1]
信雅达: 信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6: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8.61亿元,同比增长11.2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63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有所收窄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0亿元,主要由于成本费用增加所致 [2][4] - 总资产为17.4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47%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49%,基本每股收益为-0.113元/股 [2]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专注于AI技术方案研发,整合金融大模型资源,推出多模态数据处理和大模型调优核心产品 [3] - 形成"双助力"体系,将金融客户信创要求与数智化转型深度融合 [3] - 构建完整AI产品矩阵,包括猛禽平台、AI研发底座、多智能体协作平台等12项核心产品 [3] - 与通义千问、百川智能、DeepSeek等领先大模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 与华为、寒武纪、曙光等国产CPU、GPU厂商合作,获得多项国产AI基础软硬件平台认证 [3] 资产与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为9,888万元,较年初下降47.32%,主要由于经营性资金消耗 [4] - 应收账款为3.90亿元,较年初增长70.74%,主要由于确认收入暂未回款 [4] - 存货为2.09亿元,较年初增长109.00%,主要由于在产品增加 [4] - 短期借款为6,681万元,较年初增长228.85%,主要由于贷款增加 [4] - 境外资产为7,38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4.24% [4] 投资活动 - 对外股权投资金额为1,188.80万元,主要投资金科览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5]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14亿元,其中股票投资1.99亿元,债券投资1.71亿元,私募基金投资1.64亿元 [5]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011万元,主要由于基金股票收益变动 [4] - 投资收益为49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6.29% [4] 子公司经营情况 - 主要子公司包括天明环保、计算机公司、南京友田等7家子公司 [7] - 天明环保报告期净利润为-649万元,计算机公司净利润为-113万元 [7] - 报告期内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金科览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7] 公司治理 - 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推举郭华强、耿俊岭等6人为董事候选人,陈为、杨易、黄溶冰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8] - 聘任林路为公司总裁,魏宽宏、陈宇、叶晖、姚辉、李云波为副总裁 [8] - 公司制定《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聚焦经营主业和投资者回报 [8] 股东结构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67,338户 [9] - 前三大股东为杭州信雅达电子有限公司(持股78,106,006股)、郭华强(持股11,690,152股)、窦科(持股6,494,900股) [10]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438万股,占比0.94% [10]
海联金汇: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26 14:22
公司治理动态 - 海联金汇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8月26日晚间召开 [2]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第二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 [2] 信息披露 - 公司通过证券日报网发布监事会决议公告 [2]
恒宝股份: 关于调整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4:12
核心事件 -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和第八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的议案》[1] 行权价格调整原因 - 公司于2025年6月17日实施完毕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 以总股本708,320,154股为基数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04843元[5] - 根据激励计划规定 派息事项需对行权价格进行相应调整[5] 行权价格调整计算 - 预留授予部分股票期权行权价格调整公式为:P=P0-V 其中P0为调整前行权价格4.30元 V为每股派息额0.0804843元[6] - 调整后行权价格P=4.30-0.0804843=4.22元[6] - 调整后行权价格仍满足大于1的要求[6] 激励计划历史实施 - 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1,403万份 覆盖138名激励对象[2] - 预留授予50万份 覆盖9名激励对象[3] - 历次董事会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行权价格调整 行权条件成就 期权注销等相关议案[3][4][5] 治理程序履行 - 本次调整事项已经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6] - 监事会审核认为调整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规定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形[6] -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认为调整事项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法规要求[7] - 独立财务顾问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公司确认调整事项已取得必要批准和授权 符合相关规定[7] 财务影响 - 本次行权价格调整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6]
深圳金融史,一个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奇迹
格隆汇· 2025-08-26 13:20
深圳金融发展历程 - 从1979年宝安县存款余额1.01亿元、贷款余额0.75亿元的"金融荒漠"起步,到2024年GDP超368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4710.5亿元的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2][28][31] 初创与探索阶段(1979-1990) - 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 [7][8] - 1987年招商银行成立,同年深交所上市首只股票深发展,股价从1元最高涨至180元(复权价) [8] - 1988年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初期仅13名员工 [9] - 1983年深宝安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筹资1300万元,1987年深发展公开发行股票筹资793万元引发抢购潮 [10] 跨越与成长阶段(1990-2004) -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成立,2004年底上市公司达536家,总市值1.1万亿元,年成交金额1.6万亿元 [11][12][15] - 深创投1999年成立,至2004年累计投资项目超100个,投资金额超20亿元 [15][16] 调整与转型阶段(2004-2019) - 2004年深交所推出中小企业板,至2009年上市公司达327家,累计融资3000多亿元 [19][20] - 2009年创业板启动,2019年公司数量近800家,总市值超6万亿元(2024年达1365家、12.45万亿元) [21] - 2010年前海合作区设立,2019年底注册金融企业5.2万家,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提款超400亿元 [23][24] - 2014年微众银行开业,2019年末客户数突破1亿,管理贷款余额超4400亿元 [26] 升华与引领阶段(2019年至今) -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至2025年Q1新增上市公司超400家,IPO融资超5000亿元,90%为高新技术企业 [26] - 2021年深市主板新增上市公司超160家,IPO融资超3000亿元,2025年7月末总市值近40万亿元 [26] - 2024年"跨境理财通"2.0实施,4月末深圳67家银行参与,账户开立超4.5万个,跨境汇划金额突破35亿元 [26] - 2024年初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超300万家,钱包开立超6000万个,交易金额突破6000亿元 [27] 金融业综合实力 - 2024年末银行业存款余额135778.02亿元,贷款余额94830.33亿元,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 [29] - 2024年末深交所上市公司2852家,市价总值33.04万亿元,交易量全球第三、市值全球第六,IPO数量全球第一 [29] - 深圳辖区A股上市公司422家,总市值8.79万亿元;境外上市公司超160家,总市值超10万亿港元 [31] - 2024年保费收入1958.21亿元,保险法人总资产7.3万亿元 [31] - 财富管理规模2022年底26.6万亿元,2024年增长至29万亿元 [35] - 金融科技全球排名第三(747分),仅次于纽约(749分)和伦敦(748分) [36] - 知识产权证券化累计发行规模超23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37]
新国都: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8-26 12:38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加速海外业务拓展 [1] - 构筑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并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1] - 相关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及监管部门批准 [1] 上市进程安排 - 具体发行及上市时间将由董事会及/或其授权人士决定 [1] - 上市计划需取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核准或备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