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微创外科行业专题
2025-06-30 01:02
涉及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包含创新药、医疗设备、原料药、中药、线下零售药店、微创外科、制剂等细分行业) - **公司**:迈瑞、联影、奥华、开利、祥生、天宇股份、华润三九、马应龙、康缘、天士力、京东健康、昂立康、人福医药、恩华药业、麦普医学、维力医疗、新易泰、华东、卫星康、诚意药业、通化东宝、康基医疗、迈瑞医疗、金医疗 核心观点和论据 创新药板块 - **观点**:是医药行业亮点,基本面强劲,后续调整后会迎来第二次上涨 [1][2][5] - **论据**:近期回调受短期涨幅过快和市场谣言扰动,但不改变长期发展趋势,中国创新药正追赶并超越全球领先地位 [5] 医疗设备板块 - **观点**:基本面持续环比改善,三季度同比显著改善,前景看好 [1][6][8] - **论据**:目前处于去库存周期,上半年业绩平淡,但去年 11 月以来终端招投标恢复良好,年初有积极迹象 [8] 原料药板块 - **观点**:整体行情看好 [1][6][15] - **论据**:存量品种价格触底,产能利用率提升,有专利到期新品种、制剂一体化业务和成本领先型 CDMO 三大成长点,部分公司业绩验证超预期,未来三年有 30%以上复合增速潜力 [1][15][16] 中药板块 - **观点**:下半年环比向好 [1][11] - **论据**:业绩基数下降和中药材采购成本下降,核心标估值与稳健增长预期匹配,部分企业创新管线丰富 [1][11][12] 线下零售药店 - **观点**:关店速度或提升,头部集中度将提升,线上渠道对线下替代率长期提升 [1][13][14] - **论据**:上半年受春节及去年下半年集中关店影响,关店速度下降,三季度开始尤其年底账期到来时关店速度可能环比提升,由医保改革及巨头加码驱动线上替代 [13][14] 微创外科行业 - **观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4][22] - **论据**:国内微创外科手术量因老龄化和渗透率提升而持续增长,预计到 2028 年市场规模达 407 亿元,复合增速 11.5% [4][19][22] 制剂板块 - **观点**:二季度院内需求稳定,业绩表现稳健 [17] - **论据**:诊疗量、手术量表现良好,企业创新方向积极,院内刚性需求产品增长稳定,部分细分方向和困境反转标的有亮眼表现 [17] 其他重要内容 - **本周重要事件**:医疗设备板块基本面环比改善、原料药产品价格触底产能利用率提升且有新药布局、中药板块创新布局公司、基本面强但关注度低的优质资产 [6] - **国内高端医疗器械政策**:上周五发布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举措,支持机器人、高端影像设备等技术难度高且集成度高的产品 [7] - **近期行业动态**:Ada 糖尿病大会透露新产业趋势,信达、百济神州研发交流日有相关进展,6 月 30 日医保谈判截止日期可能催化国产新药获批上市 [9] - **微创外科行业特点**: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降低患者创伤程度,减轻痛苦,成本低,术后恢复快,卫生经济学优势明显 [18] - **微创外科手术量增长因素**:老龄化和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提升,国内微创手术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19] -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和耗材**:包括一次性和重复性耗材,按功能和手术类型划分有多种,操作中会用到气腹针、穿刺器等 [20][21] - **微创外科市场竞争格局**:外国企业主导,国产企业中康基医疗表现突出,迈瑞医疗成新兴力量 [23] - **国产化进程影响**:省级联盟采购使终端价格下降,提高产品渗透率,本土企业成本优势放大,加速进口替代,但部分品类国产化率仍需提升 [24]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6、13-2025、6、26):25省中成药集采落地-20250627
东莞证券· 2025-06-27 07: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医药生物行业的超配评级 [5][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13 - 26日SW医药生物行业下跌5.05%,跑输沪深300指数约6.43个百分点,三级细分板块全录负收益,医疗耗材和医院板块跌幅少,化学制剂和线下药店板块跌幅居前 [5][13][14] - 6月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密集落地,至少25省公布中选结果执行时间,11省5月底前落地,10省6月落地,4省7月执行 [5][24] - 维持超配评级,前期医药生物板块估值修复,近期回调,创新药相关产业链和减肥药板块跌幅居前,国内创新药公司进入收获期,利好频出,新药出海授权金额创新高,业务开始贡献业绩,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等板块投资机会 [5][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SW医药生物行业跑输沪深300指数,2025年6月13 - 26日下跌5.05%,跑输约6.43个百分点 [13] - 全部细分板块均录得负收益,医疗耗材和医院板块跌幅较少,分别下跌0.17%和0.4%;化学制剂和线下药店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6.12%和6.11% [14] - 行业内约16%个股录得正收益,约84%录得负收益,涨幅榜永安药业涨幅最大为24.71%,8只个股涨幅在10% - 20%;跌幅榜拱东医疗跌幅最大为31.17%,5只个股跌幅在20% - 30% [15][18] - 行业估值有所下降,截至2025年6月26日,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整体PE约47.76倍,相对沪深300整体PE倍数为3.83倍,处于行业近几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19] 行业重要新闻 - 行业政策方面,医政司于2025年6月20日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21] - 全国中成药集采方面,6月进入密集落地期,至少25省公布中选结果执行时间,11省5月底前落地,10省6月落地,吉林、辽宁、陕西、江苏计划7月执行 [24]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有偿许可给美国Vor Bio公司,获1.25亿美元现金及认股权证,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提成款 [25] 行业周观点 - 维持对行业的超配评级,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等板块投资机会,关注板块包括医疗设备、医药商业、医美、科学服务、医院及诊断服务、中药、创新药、生物制品、CXO等领域相关公司 [26][28] - 给出部分建议关注标的理由,如通策医疗是国内领先口腔医疗服务平台,业绩有望疫后修复;华东医药业绩稳定增长,医美板块持续发力等 [29]
东营首台!东营市人民医院微创手术迈入5G机器人时代
齐鲁晚报网· 2025-06-27 06:38
手术机器人技术应用 - 东营市人民医院启用首台5G胸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手术机器人),标志着微创外科技术进入智能化、精准化新时代 [1] - 手术机器人具备高清晰度三维视野、灵活机械臂操作和超越人手的稳定性,显著提升手术精度、减少创伤并加速患者康复 [1] - 2024年起医院已开展多例机器人手术,覆盖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骨科等领域 [1] - 2024年8月与唐佩福院士团队合作,入选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批"智慧骨科技术培训基地与应用示范基地" [1] - 2025年1月开展首台骨科导航手术,累计完成100余台,涉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及骨肿瘤清理等复杂手术 [1] 5G远程手术技术突破 - 图迈机器人攻克常规网络兼容性及大规模应用部署难题,通过5G超高速低延时传输实现远程手术,打破时空限制 [2] - 技术可提升复杂肿瘤切除、精细解剖重建能力,避免患者转院并降低医疗成本 [2] - 为跨地域专家协同手术奠定基础,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远程共享 [2] 区域培训与医疗资源拓展 - 医院配置双机系统,一台用于临床服务,另一台专用于区域人才孵化,构建"理论+高仿真实操"培训体系 [2] - 作为微创医疗机器人公司全国核心培训基地之一,为山东地区外科医师提供沉浸式操作平台 [2] 多学科协作与临床推广 - 手术机器人将在泌尿、普外、妇科、胸外科等高难度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3] - 医院计划强化技术培训、规范临床应用,推动多学科协作创新以惠及更多患者 [3] 行业合作与仪式活动 - 微创医疗机器人公司执行董事刘雨为医院区域培训基地授牌,专家团队现场授课介绍5G手术机器人技术 [3] - 医院领导及医联体代表出席启用仪式,并观摩腔镜手术操作演示 [4]
4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聚焦数字化转型、医疗健康等
央视网· 2025-06-27 06:09
计量技术规范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4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其中新制定29项 更新14项 涉及数字化转型 医疗健康 民生保障 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1] 计量数字化转型领域 - 新制定《数字化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数字化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2项计量技术规范 明确数字化交流电能表计量指标定型评价标准 规定日常使用计量技术监管措施 促进电能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保障电能交易公平公正 [2] - 《称重仪表物联网功能测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 为称重仪表行业物联网功能测量提供科学 规范 统一的测试方法 推动国内称重产业开展计量大数据分析 应用等数字计量技术发展 [2] 医疗健康领域 - 新制定发布5项技术规范 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3] -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校准规范》解决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缺乏统一 客观校准方法的问题 填补国内磁刺激类康复理疗器械计量技术规范空白 支撑康复理疗领域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 [3] - 《医用液体微流量泵校准规范》规范医用液体微流量泵校准工作 保障医用液体微量药物的精确控制 [3] - 《血液融浆机校准规范》解决传统校准过程中方法不统一 数据可比性不足等问题 为血浆融化过程中温度精准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对临床输血安全 维护血液制品活性及医疗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规范查阅渠道 - 社会各界可通过"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免费查阅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文本 [4]
2910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1584台实验设备招标维保!
仪器信息网· 2025-06-27 04:17
招标项目概况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两项实验设备维保服务招标,总预算达2910万元,覆盖1584台设备 [1][2] - 第一批采购项目预算2730万元,分为11个分包,涉及安捷伦、赛默飞、岛津等9个品牌设备 [3][4] - 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维保项目预算180万元,服务期限三年(合同一年一签),覆盖242台生物安全柜和79台洁净工作台 [4] 第一批采购项目分包详情 - 第一包预算559万元:91台安捷伦设备维保 [3] - 第二包预算339万元:50台赛默飞设备维保 [3] - 第三包预算365万元:68台岛津设备维保 [3] - 第四包预算825万元:102台沃特世设备维保 [3] - 第五包预算203万元:13台帝肯设备维保 [3] - 第六包预算130万元:8台爱博才思设备维保 [3] - 第七包预算102万元:9台BD设备维保 [3] - 第八包预算65万元:857台艾本德设备维保 [4] - 第九包预算34万元:12台英潍捷基设备维保 [4] - 第十包预算50万元:48台梅特勒设备维保 [4] - 第十一包预算58万元:5台GE设备维保 [4] 生物安全柜维保项目 - 服务范围覆盖大兴院区、天坛院区、顺四条院区及亦庄院区 [4] - 维保内容包括定期维护、巡检及检验检测服务 [4]
全面降价,医疗设备遭遇“大逃杀”
36氪· 2025-06-27 02:23
医疗设备集采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后四川、河南、河北、新疆等地启动医疗设备集采,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中低端设备降幅尤为显著,例如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 [2] - 采购方普遍要求厂商提供5年设备维保,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部分设备利润转负 [3] - 行业龙头企业占据集采绝大多数标的,39%设备价格降幅低于50%,34%降幅50%-70%,27%降幅超70% [7] - 低端设备亏本、中端持平、高端盈利成为行业常态,头部企业与非头部企业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12] 设备价格降幅分析 - 超声设备是采购数量最多且降价幅度最大的品类之一,迈瑞医疗Resona I9S降价53%-53.8%卖出150台,总价6750万 [9] - DR设备降价幅度与超声类似,万东、东软、蓝鹰等品牌降价超60%,同时需提供5年维保 [9] - CT、MR降价幅度大部分在50%以内,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已接近成本价 [9] - 高端设备降价幅度较小,如GE 256排量子CT降价21.3%-37.1%,联影320排uCT960降价37.4%-41.1% [10][11]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企业如联影、GE医疗等将通过集采获得大量现金流,加速产品迭代与高端研发 [12] - 非头部企业受挤压,只能在占市场两成的非集采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或被收购 [12] - 经销商职能需重构,转向维保及设备管理等辅助价值 [12] - 影像AI企业受间接影响,部分AI模块被设备捆绑销售,议价空间被挤压 [13] 政策趋势与区域差异 - 政策导向中低端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鼓励头部企业追赶全球顶尖技术 [14] - 部分省市在集采前进行系统性调研,考虑设备与本地临床需求的匹配性 [18] - 未来集采方向将从"重低价"向"低价兼顾需求"转变,避免恶意低价竞争 [18] - 西门子医疗光子计数CT2025年上半年已售出9台,均价下降约300万,展示创新价值 [14][15]
AI浪潮之巅:国际政要、知名企业家纵论机遇、伦理与未来
新浪财经· 2025-06-27 01:01
AI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 AI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是学会"驯化"算法而非被算法驯化 成为运用数据创造独特价值的"首席人性官" [4] - 企业家应让AI成为洞察世界、服务用户的助手 但决策权需掌握在基于价值观和愿景的判断中 [4] - 在数据洪流中需保持对人性的温度、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担当 [4] 全球AI治理框架 - 需建立全球治理框架确保AI红利在所有国家间公平共享并管理风险 [7] - 应创建跨国人工智能机构防止技术滥用、缓解风险并坚守责任 [7] - 需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融入AI研发的伦理与安全标准 [7] 科技普惠价值 - 科技进步应以能触达多少需要帮助的人来衡量而非技术先进程度 [10] - 全球有13亿残疾人群体 科技应帮助这些被忽视的人重新恢复生活和回归社会 [11] - 科技阳光需照进每一个被遗忘角落 创新成果应惠及每个需要的人 [10] 汽车行业AI应用 - AI已全面融入汽车产业链各环节 是高度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13] - 需要跨学科、跨工业、跨产业的开放合作 无法单打独斗完成 [13] - AI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全面重塑 [13] 农业AI赋能 - 中国有机认证产品较少 农业系统碳排放达180亿吨占总量34% [20] - AI需赋能农业计算碳排放量 未来行业鸿沟可能减少 [20] - 农业与工业思路应相互融合 [20] 医疗AI探索 - AI医疗是当前热门赛道 展现出许多可能性但实践效果待验证 [21] - 目标是通过AI、移动互联网、IoT将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至家庭 [21] - 探索方向包括为糖尿病患者提供AIoT医助 最终实现个人AI全科医助 [21] 材料研发AI加速 - 材料研发面临周期长、投资大、成功率低的问题 [25] - AI可大幅加速材料研发进程 帮助发现性能更优的材料 [25] - 当前材料研发如同沙滩表面捡贝壳 需新方法挖掘深层潜力 [25] VC行业AI影响 - AI对VC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硅谷60-70%资金投向AI相关企业 [27] - 中国接近50%的VC资金投向AI领域 [27] - AI前景的重要性被高度认可 [27] 企业级AI应用 - 生成式AI潜力大但企业级AI进展缓慢 [33] - 需先明确业务需求再驱动AI建设 否则都是伪AI [33] - 业务需求驱动的AI可显著提升企业效率 [33]
A股十年变迁: 扬帆出海结硕果 中国智慧重塑全球产业新格局
证券时报· 2025-06-26 17:49
中国上市公司出海业务概况 - 2024年有海外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560家,数量占比达到66.37%,均创历史新高 [2] - 2024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营收突破10万亿元,相比十年前增长2.8倍 [2] - 2024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14.28%,创历史新高,与十年前相比提升4.65个百分点 [2] - 2024年海外业务毛利润达到1.63万亿元,相比十年前增长8.33倍 [2] - 海外业务毛利润占总体毛利润的比例达到14.71%,相比十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海外营收占比 [2] 出海业务驱动因素 - 企业内生动力:国内部分市场增长放缓、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开拓海外增量市场 [3] - 海外市场机遇: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强劲,消费与基建需求旺盛 [3] - 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在新能源、电动车、光伏、通信设备等领域积累显著优势 [3] - 国家政策支持:"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为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持 [3] 行业出海表现变化 - 电子行业海外营收达到1.39万亿元,占A股权重13.58%,相比十年前增加8.56个百分点 [4] - 汽车行业海外营收占A股权重达到9.88%,相比十年前增加5.92个百分点 [4] - 电力设备海外营收占A股权重达到7.03%,相比十年前增加4.71个百分点 [4] - 石油石化行业海外营收占A股权重由2014年的30.29%降至2024年的12.96%,减少17.33个百分点 [4] 出海业务四大转变 - 产业竞争力重心从"基础资源/基建输出"向"中高端制造与技术输出"跃迁 [5] - 新能源、电动汽车、高端电子制造、先进材料成为新引擎 [5] - 全球对绿色能源、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激增 [5] - 国家战略引导成效显现,相关行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5] 行业龙头出海案例 - 立讯精密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2354.67亿元,相比十年前增长37.2倍,海外营收占比87.6% [7] - 比亚迪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2218.85亿元,十年间增长28.7倍 [8] - 比亚迪5月份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89047辆,同比增长137.46% [8] - 比亚迪4月在欧洲市场销量达7231辆,首次超越特斯拉 [8] 出海模式升级 - 从产品出口、代工转向技术主导权、生态协同力与合规适配性三位一体 [9] -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许可向福特授权电池专利 [9] - 迈瑞医疗向欧洲输出5G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9] - 中控技术为沙特炼油厂提供工业操作系统+AI模型授权 [9] - 隆基绿能向越南光伏制造商授权硅片技术及设备 [9]
能问诊、会识药、读报告……AI健康管家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6-26 14:34
行业现状 - 近75%的中国人面临亚健康困扰,推动全民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1] - 每天有超2亿人次在网上搜索健康问题,但广告鱼龙混杂、内容真假难辨 [1] - 公众亟需更专业的医疗健康信息和服务 [1] 产品发布 - 蚂蚁集团在6月26日发布AI健康应用"AQ",提供健康科普、就诊咨询、报告解读、健康档案等上百项AI功能 [3] - AQ能高效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近200个名医AI分身等专业医疗服务 [3] 产品特点 - AQ具备"问答更专业、服务更全面、健康更懂你"三大特点 [4] - AQ可模仿真人医生进行追问,引导用户提供必要信息,给出更准确全面的健康建议 [4] - 支持千亿参数视觉语言识别,能精准分辨50种常见皮肤疾病并提供健康建议 [4] - 提供语音通话功能,方便长辈使用 [4] - 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档案服务,可记录就医、用药、运动、饮食等信息 [4] - 与鱼跃、三诺等健康管理设备合作,与vivo、华为、苹果等可穿戴设备打通 [4] 专家支持 - 中国工程院廖万清院士团队、王俊院士团队领衔全国近200位三甲名医上线"AI分身" [4] - 鱼跃医疗已在AQ上线"安耐糖""呼吸管家"等智能体,用AI帮慢病患者管健康 [4] 技术基础 - AQ的智能体基于大量临床高质量数据、超5万篇科普及论文资料打造 [5] - 全国上千位医学专业人士深度参与 [5] -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毛洪京医生通过"AI分身"一天最多能服务超11万人次,服务范围从省内拓展至全国 [5] 行业影响 - 目前我国慢病人群规模庞大,医疗体系承压 [5] - AQ有助于弥合资源鸿沟、优化资源分配、助力普惠医疗 [5]
蚂蚁集团推进AI医疗健康发布应用“AQ”
新华财经· 2025-06-26 13:02
产品发布 - 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应用"AQ",提供健康科普、就诊咨询、报告解读、健康档案等AI功能 [1] - AQ连接全国超5000家公立医院、近百万可挂号或线上问诊的医生 [1] - AQ正在各大应用商店陆续上线 [1] 产品特点 - AQ具备"问答更专业、服务更全面、健康更懂你"三大特点 [1] - 全国200余家医院在AQ上提供云陪诊服务 [1] - 中国工程院廖万清院士团队、王俊院士团队领衔近200位三甲名医在AQ上线"AI分身" [1] - AQ与鱼跃、三诺等健康管理设备合作,与vivo、华为、苹果等可穿戴设备打通 [1] 技术能力 - AQ技术引擎为蚂蚁医疗大模型,学习了超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 [1] - 具备图片、语音、视频等多模态交互能力 [1] 用户基础 - 去年9月上线的"AI健康管家"已服务超7000万用户 [1] 战略定位 - AQ不仅是医疗健康服务的入口,也是连接医生、医疗机构、用户的平台 [2] - 公司将持续加大开放,携手更多伙伴助力普惠医疗与全民健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