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

搜索文档
广州前5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5.1%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6 00:55
工业经济表现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 [1] - 家电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包括电冰箱、电风扇、电热水器等 [1]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成长,显示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37.5% [1] - 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5倍,模拟芯片增长29.2%,工业机器人增长9.0% [1] - 低空经济产业稳步推进,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4%,修理业增长16.2%,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26.8% [1] 服务业发展态势 - 1-4月全市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 [2] -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7%,其中互联网平台增长14.6%,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增长22.1%,数字内容服务增长22.2% [2] - 体育业营业收入增长12.5% [2] - 服务消费领域表现突出,技能培训和教育辅助活动增长10.8%,电影放映增长8.9%,快递服务业增长39.0% [2] 消费市场情况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9.94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较1-4月提升1.1个百分点 [2] -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商品中,通信器材类增长1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0%,家具类增长3.5倍 [2] - 文体娱乐商品消费旺盛,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6.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7.6%,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0倍 [2]
前5个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0.4%
证券日报· 2025-06-20 17:11
外商投资总体情况 - 2025年1月至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 同比增长10 4% [1] - 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81 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3 2% [1] -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反映外国投资者对华长期投资信心增强 [1] 外商投资行业分布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915 2亿元人民币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96 4亿元人民币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 4亿元人民币 [1] - 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46%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74 9%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9 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20% [1] 服务业开放政策 - 国务院新增大连 宁波等9个城市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2] - 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推广服务业开放试点经验的通知 [2] - 服务业扩大开放将吸引更多境外中小企业来华投资 [2] 外资来源地变化 - 东盟地区对华投资增长20 5% [2] - 日本对华投资增长70 2% 英国增长60 9% 韩国增长10 3% 德国增长7 1% [2] - RCEP政策红利推动东盟和日本对华投资稳定增长 [2] 外资发展建议 - 需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扩大开放领域 [3] - 加强政务服务和法治保障 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3]
报告:中国正以全方位多维度战略优势为跨国公司构筑投资热土
新华社· 2025-06-20 11:39
中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优势 - 中国正以全方位、多维度的战略优势为跨国公司构筑投资热土,包括政策稳定、社会环境安全、多维开放态势、消费市场潜力、投资便利性、产业创新空间及长期资本增值等七大维度 [1] - 商务部研究院强调这些优势环环相扣,形成中国独特的吸引力,使其兼具全球资本"避风港"与"增长极"的双重价值 [1] 外资在华现状与行业表现 - 尽管近两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下滑,但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2] - 2025年一季度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翻倍,生物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同比增速分别达63.8%、42.5%和12.4% [2] - 跨国公司正加速布局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等前沿产业,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 [2] 跨国公司战略建议 - 报告建议跨国公司锚定中国七大优势,制定长期投资战略,深化创新合作与产业链协同 [2] - 重点方向包括加快产业赛道转换、优化区域布局、链接全球市场,实现"在中国、为中国、惠全球"的共赢模式 [2]
商务部:2025年1-5月全国吸收外资3581.9亿元人民币
快讯· 2025-06-20 09:17
外商投资总体情况 - 2025年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 同比增长10_4% [1]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81_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3_2% [1] 行业分布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915_2亿元人民币 [1] -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96_4亿元人民币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_4亿元人民币 [1] 高技术产业细分领域增长 - 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46% [1]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外资增长74_9% [1] - 化学药品制造业外资增长59_2% [1]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外资增长20% [1] 外资来源地表现 - 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20_5% [1] - 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增长70_2% [1] - 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60_9% [1] - 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10_3% [1] - 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7_1% [1]
税收大数据折射经济运行新亮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制造业高端化步伐加快
辽宁日报· 2025-05-25 02:09
战略性新兴产业 - 电子核心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7.7% [1] - 先进环保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6.5% [1] - 新能源汽车相关设施制造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4.4% [1] - 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3.5% [1]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7% [1] 制造业高端化 -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3.6% [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2% [2] -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开票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0% [2] 消费市场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5.6% [2]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4.7% [2]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5.3% [2] - 数码产品等电子产品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5.9% [2] - 消费领域(不含住房消费)开票金额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 [2] 绿色能源 - 核电、水电、光电、风电和生物质发电五大清洁能源发电开票金额增速较火力发电高2.3个百分点 [3] - 五大清洁能源发电开票金额占全部发电开票金额的3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 [3] - 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8.1% [3] - 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4% [3]
商务部:2025年1-4月全国吸收外资3207.8亿元人民币
快讯· 2025-05-23 11:05
外商投资总体情况 - 2025年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832家,同比增长12 1% [1]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07 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 9% [1] 行业分布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40 6亿元人民币 [1] -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312 5亿元人民币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967 1亿元人民币 [1] - 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37% [1]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外资增长86 2% [1] - 化学药品制造业外资增长57 8% [1]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外资增长4 9% [1] 外资来源地 - 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42 9% [1] - 日本对华投资增长74 2% [1] - 瑞士对华投资增长68 4% [1] - 英国对华投资增长54 6% [1] - 韩国对华投资增长22 3% [1] - 德国对华投资增长12 3% [1]
4月制造业PMI为49%,但这一产业延续高景气
券商中国· 2025-04-30 09:55
制造业PMI整体表现 - 4月制造业PMI为49.0%,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主要受高基数、外部环境变化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1][2] - 13个分项指数全部环比下降,降幅0.1-5.5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下滑4.3个百分点至44.7%,采购量指数降至46.3%,原材料库存指数降至47.0%[2] - 企业库存去化速度放缓,主动补库存意愿不足,国际原油、铁矿石及国内煤炭钢铁价格下行反映下游需求疲软[2] 分行业表现 高技术制造业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显著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2.0%[3] - 电子及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设备、医疗仪器设备三大子行业快速扩张,中长期有望继续引领结构优化[3] - 医疗器械行业产需指数均超53.0%,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生产经营预期指数超58.0%[4] 其他制造业 - 装备制造业PMI下降2.4个百分点至49.6%,消费品行业下降0.6个百分点至49.4%,高耗能行业下降1.6个百分点至47.7%[3]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超5个百分点,基础原材料行业降幅接近5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降幅接近3个百分点[2] 需求端分析 - 新订单指数降幅小于新出口订单指数,显示国内需求稳定释放缓解出口压力,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仍超53%,装备制造业超51%[5] - 消费品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位于临界点,国内市场需求较好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支撑制造业需求底盘[5][6] 生产端表现 - 制造业生产指数接近50%临界点,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指数保持52%,装备制造业稳定在50%,消费品制造业超50%[6] - 大型/中型企业生产指数接近50%,小型企业超50%,整体生产下降态势可控[6] 政策与展望 - 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服务消费再贷款等政策有望推动服务业扩张[6] - 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加速发行将支撑基建投资,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60.9%[6] - "一业一策"外贸支持政策可针对性缓解外部冲击,扩内需政策或促进钢铁建材等上游需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