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渔业
icon
搜索文档
进口替代:喀麦隆中小企业银行承诺支持奶类和鱼类生产商
商务部网站· 2025-06-27 17:17
合作协议签署 - 喀麦隆中小企业银行(BC-PME)与渔业、畜牧业和动物产业部长签署合作协议,支持本地奶类和鱼类价值链从业者 [1] - 合作在农业和渔业进口替代综合计划(PIISA)框架下进行,预算总额6800亿中非法郎(约11.3亿美元),覆盖2024至2026三年 [1] - 目标是提升本地生产,减少稻米、玉米、小麦、棕榈油、鱼类、奶类及其他谷物进口 [1] 融资支持 - BC-PME将通过设立专门银行产品,为奶类和鱼类生产及加工相关项目提供融资便利 [1] - 计划覆盖奶类和鱼类价值链,重点支持生产及加工环节 [1] 进口替代背景 - 过去十年中,相关产品在喀麦隆贸易逆差中占比44%至71% [1] - 2023年喀麦隆进口234,572吨鱼类,国内产量230,000吨,进口价值1825亿中非法郎(约3.0亿美元) [1] - 鱼类进口量同比减少7,226吨(3%),金额减少200亿中非法郎(约0.3亿美元) [1] - 同期进口17,217吨奶粉和浓缩奶,花费350亿中非法郎(约0.6亿美元),金额同比增加20亿中非法郎(约0.03亿美元) [2]
听科技特派员讲下乡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26 22:00
农业科技推广 -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麦椒套种面积达44万亩,王岗镇占9万亩,小麦收割后秸秆覆盖田间可保墒抑草 [3] - 科技特派员张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使临颍县95%麦椒套种耕地应用该技术,干辣椒亩产从500多斤提升至700斤 [4] - 张焰团队在临颍县已推广科学施肥及整地技术1.8万多亩,种植户介中山采用技术后亩产干辣椒670斤、小麦1100斤 [3][5] 数字农业应用 - 福建省光泽县联农合作社引入"福香占"籼稻和"福瑞鲤2号"鱼苗,配套无人机播种、"AI虫情哨兵"等数字技术,带动7个村发展稻渔产业1500亩 [7][8] - 数字稻渔模式使合作社年销售额从502万元增长至717万元,年均增速超14%,物联网运鱼车实现活鱼运输全程监测 [8] - 该模式已推广至福建省6个设区市30个村,仁厚村成为省级"科技村落"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9] 高原草业发展 - 科技特派员余成群团队选育5个高原牧草品种,制定8项种植技术规程,指导饲草种植面积10万余亩 [12][13] - 技术推广示范带动50万亩饲草种植,近万户农牧民户均年增收3000元,研发25项西藏牧草产业化技术规范 [13][14] - 团队攻克野生牧草驯化、种子繁育等关键技术,在西藏74个县区推广,行程超百万公里 [14] 乡村文旅融合 - 科技特派员陈力全在麻蓬村打造"侠义麻蓬"文化品牌,设计武侠元素香锤包装,首单销售2000个,带动村民年增收5000元 [16][17] - 策划金庸武林大会吸引60余支代表队、2000多名游客,推动建设生态科技农业园和民宿配套 [17][18] - 计划升级"武林大会"为四省边际品牌赛事,申报"十三太保拳"省级非遗,强化文旅名片 [18]
欧盟将提议限制鳗鱼国际交易,日本要联手中韩反对
日经中文网· 2025-06-26 02:47
欧盟提议限制鳗鱼国际贸易 - 欧盟敲定方针提议将鳗鱼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2 包括日本鳗在内的18种鳗鱼将全部被列入限制名单 若提案通过将严重阻碍日本鳗鱼流通 [1][2] - 提案需在11月24日至12月5日缔约国会议上获得180个成员国中三分之二赞成票才能通过 [2] - 欧盟主张日本鳗鱼资源量"显著减少" 日本则反驳称"资源充足 不存在灭绝风险" [4] 日本鳗鱼供应链现状 - 2024年日本国内鳗鱼供应量6 3万吨 其中70%以活鳗和蒲烧鳗鱼形式从中国进口 剩余30%国内养殖部分中50%鳗苗依赖中国进口 纯国产鳗鱼仅占15% [2] - 东京丰洲市场2024年蒲烧鳗鱼平均批发价4500日元/公斤 与上年持平 若限制实施中国出口手续复杂化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3] - 九州养殖业者担忧"食用濒危物种"舆论影响零售销量 [3] 日本应对措施 - 日本政府联合中国 韩国共同游说缔约国 主张鳗鱼资源充足 [2] - 日本鳗鱼生态研究存在空白 因产卵地遥远(马里亚纳海沟)且亲鱼数量难以统计 未纳入国内资源管理体系 [4]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4年已将日本鳗列为"濒危物种" 幼鱼捕捞量自1970年代后期持续低迷 [4]
中水渔业:收到政府补助2.69亿元
快讯· 2025-06-25 13:35
政府补助 - 公司及其子公司于2025年6月24日收到政府补助26,865.47万元 [1] - 其中与收益相关补助25,175.47万元,与资产相关补助1,690.00万元 [1] - 补助资金与公司日常经营相关,预计对2025年度利润产生正向影响 [1]
饶平县全力推进“木改塑”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格局
中国发展网· 2025-06-25 10:49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召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座谈会,动员推进"木改塑"工作,镇党委书记黄少锋强调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2] - 会议详细解读《饶平县疏近用远"木改塑"补助实施方案》,明确补助对象、资金来源及补贴标准等内容 [1] - 养殖户代表提出实际操作问题,镇委书记承诺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政策落地 [1] "木改塑"工作推进措施 - 要求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做好任务分解、服务保障和协同推进,形成责任体系 [2] - 通过"参观学习+政策解读+入户动员"组合拳,推动养殖户从"被动改"向"主动改"转变 [4] - 累计建设新型塑胶渔排199格,投放重力式深水网箱32口,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4] 科学数据支撑 - 柘林镇利用无人机航拍建立精细化"渔排现状点位图",逐排核查建立动态数据库 [3] - 针对长期废弃渔排列入"优先清拆名单",为改造工程扫清障碍 [3] 渔旅融合发展 - 协助17家养殖企业和大户办理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证,已发证12宗,养殖面积达945亩 [5] - 清拆西澳内湾木质渔排释放近岸优质海域资源,为引进渔旅项目奠定基础 [5] - 计划打造集海洋垂钓、渔家乐等业态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5]
太湖水之变磨砺三十年,水质从Ⅴ类提升到全湖Ⅲ类,恢复到良好标准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02:46
太湖治理历程 - 太湖水质从Ⅴ类提升到全湖Ⅲ类,恢复到良好标准用了30年 [1] - 2007年5月底的大规模蓝藻暴发成为治理转折点,无锡居民经历"守着太湖却没水喝"的困境 [4] - 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进入为期十年的退捕禁捕期,渔民全部上岸 [8] - 2024年苏州、湖州、无锡、常州四地开展固体废物水上运输环节联合整治行动 [19] 治理难点分析 - 太湖平均水深仅1.9米,最深处不足4米,属于浅水型湖泊,自净能力弱 [2] - 蓝藻在5℃-7℃停止分裂,暖冬会加速其生长,春季呈指数型增长导致夏季暴发 [2] - 2022年太湖流域总人口占全国4.8%,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9.8%,经济密度高 [3] - 2005年监测显示67%点位为劣Ⅴ类水质,排污量远超环境容量 [3] - 纺织、印染、化工等高污染产业长期环绕湖体布局,周铁镇曾聚集300多家化工企业 [12] 治理措施 - 1995年启动"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程,1998年实施"零点行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3] - 采用"太湖之星"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精准找出蓝藻密集区域 [10][11] - 无人机航拍、风云三号卫星、湖面浮标站等技术手段助力精准治理 [11] - 周铁镇关停151家化工企业,2022年建成"无化区",引进大拈花湾等新兴项目 [12] - 无锡2007-2024年实现产业转型,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税收贡献达64% [14] 产业转型成效 - 无锡2007年GDP3858亿元,以传统制造业为主,2024年形成7个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 [14] - 江苏省太湖流域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增长3.6倍,以0.4%国土面积承载全国近1/10经济体量 [14] - 周铁镇通过企业腾退获得可观的污染物排放指标,2025年生态价值"变现"将超千万元 [13] 协同治理机制 - 2008年建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16] - 2020年成立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实现"河海一体化"监管 [16] - 苏州吴江区与湖州吴兴区建立交叉联合执法区域,设立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 [17] - 2018年浙江和江苏建立太湖湖长协商协作机制,开展联合巡湖 [18]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br/>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辽宁日报· 2025-06-25 01:29
粮食与农产品稳产保供 - 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3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00亿斤左右,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集成技术 [2] - 稳定生猪产能,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130万头以上,智能化升级改造畜禽规模养殖场不少于200个 [2] - 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76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治理黑土区侵蚀沟227条 [3] -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支持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4] - 新建改造设施农业10万亩,提升蔬菜等农产品供应能力,支持深远海渔业设施和海洋牧场建设 [6] 农业科技与装备 - 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增加农机报废更新机具种类,拓展人工智能、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 [4] - 强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完成葠窝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和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 [4] - 构建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 [4] 农村产业与农民增收 - 重点培育海参、人参、梅花鹿等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少于50家 [10] - 改造升级县域电商直播基地不少于40个,建设乡镇集贸市场60个,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0万立方米 [10] - 扩大农民经营性收入,发展特色种养、民宿、手工作坊等项目,建设特色农业县、工业强县和文旅强县 [11] - 推进家政兴农行动,加强劳务协作,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11]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建设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50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30座 [13] - 推进5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改造农村危房4000户,建设村级为农服务站点81个 [13] - 建设县域医疗重点专科40个,提升村卫生室3500所,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4] - 新增农村垃圾收集设施1.4万个、转运设施14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0%以上 [15] 乡村治理与改革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推进农垦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 [25] - 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资保供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25] - 培育乡村工匠,培训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等1万名以上,选派科技特派团(组)160个以上 [24] -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加强"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 [22]
南农晨读 | 共护良田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01:01
耕地保护与农业成果 - 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强调耕地作为粮食生产命脉的重要性[4][5] - 广东以占全国1.9%的土地承载8.9%人口和10.9%经济总量,实现连续25年耕地占补平衡及4年净增长[6][7][8] - 全省建立12.01万名田长和7.45万个精细网格的耕地保护体系[7] 海洋牧场与种业发展 - 广东2024年7月启动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培育的高品质种苗30%无偿用于帮扶海洋牧场种业[12][13] - 项目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14] 荔枝产业与乡村振兴 - 大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团队,通过采摘协助、分拣装箱及直播带货四项举措助力"大井桂味"荔枝销售[19][20][21][22] - 增城仙进奉荔枝2025年收获季启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七省区荔农代表参与上市仪式[44][46][47] - 茂南区举办荔枝诗会,邀请鲁迅文学奖得主等十余名诗人采风,结合文化推广农业产业成果[39][40][41] 文旅与农产品推广 - 中山市沙溪镇、大涌镇举办2025村BA广东省赛,"中山香农"品牌联盟企业现场展销原产地农产品[25][26][27] - 广东茶文化通过待客、早茶等场景展现饮食文化基因,强化地域品牌价值[30][31][32][33][34][35] 文化教育与公共设施 - 佛山魁星书院藏书11400册,2024年3月挂牌后举办95场活动,服务超1万人次[50][51][52][53] - 广州隔山书院半年内举办80场惠民活动,吸引5万人次参与,成为岭南文旅新枢纽[55][56][57] 灾害应对与公益行动 - 怀集县农业系统组织十多家企业向洪涝受灾群众发放生活物资,体现行业协作精神[60][61][62][63]
157万余尾鱼虾放流珠江,番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亮点多多
南方农村报· 2025-06-24 15:31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 2025年6月24日番禺区在海鸥岛水生资源增殖再生平台举行增殖放流活动 投放鱼苗虾苗157万余尾 包括草鱼 黄鳍鲷 鲮鱼 白鳝 九节虾等多个种类 [2][3][5] - 番禺区连续44年举办公益性增殖放流活动 近五年累计投放各类鱼苗虾苗超550万尾 [6][7] - 通过科学布局优化放流品种与数量结构 水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丰富 本地特色物种如黄鳍鲷 麻虾等种群数量呈现回升态势 [7][8][9]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 番禺区持续开展巡河护水 水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不断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10][11] - 建立名优渔业治理模式标杆 包括名优养殖尾水治理模式 陆基异位处理模式 "三池两坝"工艺模式等多种养殖尾水处理标杆性治理点 [14][15][16] - 引导推广名优渔业品种 如笋壳鱼 忘不了鱼 澳洲银鲈 班节对虾 南美白对虾等 采取生态混养 减少尾水排放 [17][18][19] 渔业发展成果 - 番禺区名优渔业以绿色循环发展为主线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1][12][13] - 名优渔业区域公共品牌"番禺优鲜"通过生态养殖模式增添健康底色 [19] - 活动由番禺区委书记黄彪 区政协主席邓耀棋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健雄 区政府副区长郭洪杰等领导及相关部门 行业协会 渔业企业代表参加 [20][21][22]
广州新船海上“牧鱼”
广州日报· 2025-06-24 01:47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交付 -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将于6月26日在广州南沙的中船黄埔文冲船厂正式交付 [2] - 该船标志着中国三文鱼深远海养殖进入新阶段,深海牧场开启蓝色粮仓新机遇 [2] "苏海1号"技术特点与生产能力 - 该船如同巨型海上三文鱼养殖加工厂,夏季可移动到黄海冷水团海域进行养殖 [5] - 全船全年满载养殖可产出8000吨三文鱼,约150万尾三文鱼 [5] - 船上配备冰鲜和速冻加工设施,最快24小时内可将产品送达居民餐桌 [5] - 24小时内可完成16次与自然海水的水体交换,保证养殖水体的新鲜、干净 [5] - 具备游弋式生产特性,可躲避台风、赤潮等不利环境,提高养殖安全性和稳定性 [5] 项目投资与建设情况 - 总造价近6亿元,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 [5] - 投资运营主体为江苏连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连云港) [5] - 2023年初启动建造,2025年4月完成综合海试 [5] 市场影响与预期 - 首批三文鱼预计明年端午上市,届时三文鱼价格有望下降 [5] - 将大大降低国内海鲜消费市场对冰鲜三文鱼的进口依赖 [5] - 具备全年连贯养殖优势,可实现错峰上市 [6] - 配备全球领先的三文鱼自动化加工车间,可实现冰鲜、冷藏两种加工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