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

搜索文档
百通能源股价上涨1.16% 半年度净利润9883万元
金融界· 2025-08-18 18:2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8日收盘 百通能源股价报12 24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 16% [1] - 当日成交量为79285手 成交额达0 97亿元 [1] 公司基本信息 - 百通能源属于公用事业板块 主营业务为节能环保相关业务 [1] - 公司注册地位于江西省 是深股通标的之一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 26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83万元 [1] 公司动态 - 8月18日公司召开第四届第七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了相关议案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55 68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597 99万元 [1]
鼎信生态上涨9.65%,报1.25美元/股,总市值2031.25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8 18:21
股价表现 - 8月19日盘中上涨9 65%至1 25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1 9万美元 [1] - 总市值2031 25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收入1154 23万美元 同比增长22 18% [1] - 归母净利润210 34万美元 同比增长13 11% [1] 公司背景 - 注册于开曼群岛 境内运营主体为山东鼎信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1] - 隶属于山东鼎信科技集团 [1] - 专注于"四废"(废水 废热 废气 废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1] 业务范围 - 蛋白废水处理及资源化 [1] - 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 [1] - 黑臭水体整治 [1] - 城市道路抑尘 [1] - 垃圾固废资源化处置 [1] -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 [1] - 新农村污水处理 [1] - 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合同能源管理 [1] - 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及投资运营 [1]
LP周报丨广西又出手了,100亿押注人工智能
投中网· 2025-08-16 06:04
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广西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并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的战略口号 [6] - 出台《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6] - 发布《广西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人工智能+"若干措施》,计划组建不低于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6][9] - 广西人工智能企业整体实力排名全国第26名,基金设立有望加速产业转型 [6] 新设立基金动态 - 江西正江智能机器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完成备案,规模10亿元,聚焦智能机器人技术及稀土产业应用 [10] - 河南省设立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12][13] - 唐山海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备案,规模2.58亿元,重点投向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等四大产业 [14] - 宜宾民营经济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1亿元,支持当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15] - 安徽省首只AIC盲池基金安徽华安建源股权投资基金成立,首期规模10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16] - 海南交投成立低空经济基础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发展通用航空服务等业务 [17] - 合肥建投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出资额55亿元,延续合肥建投产业投资策略 [18][19] - 苏州嘉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3亿元,可能为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二期母基金子基金 [20] - 重庆弘晖渝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出资额5亿元,由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出资 [21] - 洛阳东证新创创业投资基金设立,规模6000万元,聚焦高端轴承、机器人等领域 [22] - 江苏盱眙10亿元母基金完成备案,投资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 [23] GP招募信息 - 柯桥纺织科创基金公开遴选GP,目标规模10亿元,首期3亿元,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24] - 江苏省节能环保战新产业基金公开遴选GP,规模30亿元,重点投资绿色环保产业 [25]
推进绿色技术转化示范应用 42项先进绿色技术和9项示范工程发布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 -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遴选出42项先进绿色技术以及9项示范工程 [1] - 上海电力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兼容燃煤+燃机烟气的CCUS技术示范,已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4万吨 [1] - 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建设,促进垃圾焚烧后相关废弃物循环利用 [1] 上海市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建设 - 截至2025年6月,上海在工业领域围绕新能源汽车、氢能、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1] - 在建筑领域,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 [1] - 在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80万辆,推广规模居全球城市第一,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05万个、换电站254座 [1] - 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光伏装机达546万千瓦 [1] 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及活动 - 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在徐汇西岸开幕 [2] - 南京东路街道将举办生态日主题手作体验活动 [2] - 打浦桥街道将举办"绿意逢秋,循环共生"主题集市 [2] - 长宁区多个街道将举办面向学生的环保知识科普活动 [2] - 静安区多个街道将举办文旅一体的低碳主题活动 [2]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中国经济网· 2025-08-16 00:14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起源于2005年浙江余村关闭矿区的转型实践,现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1][2]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废弃矿坑改造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建成文化设施,2021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2] - 理念推动全国生态改善:北京PM_2.5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生态治理成效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5]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修复五缘湾生态,黑龙江伊春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清洁能源与产业转型 - 中国提前实现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装机10.8亿千瓦,风电5.7亿千瓦,合计16.5亿千瓦[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3万辆增至2024年1316.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 贵州"光伏+农业"模式装机达2700万千瓦,青海绿电1500公里输送至河南等16省份[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占比显著:70%纸、26%钢铁、26%有色金属、20%塑料来自再生材料,50%建材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构建清洁低碳交通体系[7] 国际影响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塞罕坝林场等案例多次获奖[9]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菌草技术、光伏电站等绿色项目惠及非洲、中东等地[10]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领先,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7]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 ——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经济日报· 2025-08-15 23:10
核心理念提出与背景 -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高度评价关矿停厂为高明之举 [1] - 理念源于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 是对改革开放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的积极回应 [2] - 理念阐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等重要 破除生态与经济二元对立思维 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提供新路径 [2][6] 生态治理成效 - 北京PM_2.5平均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 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 [3]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平均浓度较10年前累计下降56% 重污染天数减少92%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 [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4][5] 绿色产业发展 - 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0.8亿千瓦 风电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 风光合计装机16.5亿千瓦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 [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不足1.3万辆增长至2024年1316.8万辆 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2024年近10万亿元 [7] - 贵州光伏装机容量达2700万千瓦 采用"上方发电 下方种植"立体模式实现一地双收 [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成为工业原材料重要组成部分 约70%纸张 26%钢铁 26%有色金属 20%以上塑料来自再生材料 [7] - 约50%建筑材料来自固体废弃物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 [7] - 建成世界最大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体系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 初步构建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7] 国际影响与认可 - 中国科学家卢琦2024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 系中国人首次在该类别获奖 [9] - 中国多次获"地球卫士奖"包括塞罕坝林场 "千万工程" "蓝色循环"治理模式等 体现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9]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环境基金 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高度评价"两山"理念 中国正携手联合国推进气候适应与绿色创新 [10] 区域实践案例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 2021年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废弃矿坑变身露营地 水泥厂旧址建图书馆咖啡厅 [2]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 修复五缘湾生态 保护栗喉蜂虎等举措造就山海风光 [3] - 黑龙江伊春从依靠伐木转向生态旅游 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实现50%以上增长 [3]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8-15 22:41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余村从关闭矿区转型绿色发展后,废弃矿坑变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改建为图书馆和咖啡厅,2021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2] - 北京PM_2_5平均浓度从2015年80_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_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 全国重点城市PM_2_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_1%提升至90_4%[4] 绿色能源与产业转型 - 贵州采用"光伏+农业"立体模式,光伏装机容量达2700万千瓦,实现"一地双收"[6] - 中国太阳能和风电装机合计16_5亿千瓦,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_3万辆增至2024年1316_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 - 再生材料占工业原材料比重显著:纸70%、钢铁26%、有色金属26%、塑料20%以上,50%建筑材料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绿色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7] 国际影响力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蓝色循环"等模式多次获奖[9] - 中国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向非洲输出菌草技术,在阿联酋建设光伏电站[10]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高度认可"两山"理念,认为中国正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转型[10][11] 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4][5] - 全国生态环境志愿者超3500万人,志愿服务项目150万个,形成全民行动体系[5] - 黑龙江伊春转型生态旅游后,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加快绿色技术转化,上海发布42项绿色技术、9项示范工程
第一财经· 2025-08-15 12:48
上海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上海发布42项先进绿色技术和9项示范工程,涵盖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产业 [1][2] - 上海电力开展CCUS技术示范,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4万吨,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建设 [2] - 工业领域围绕新能源汽车、氢能、节能环保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建筑领域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 [3] - 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180万辆(全球城市第一),建成充电桩105万个、换电站254座 [3] -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3]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 - 上海依托长江河口、湿地及农业生态系统形成"3+1"生态产品体系,包括河口岛屿、河网湿地、城市生态空间及绿色金融创新 [6] - 上海具备生态产品消费需求旺盛、交易市场基础好、转化支撑资源多等四大优势,但面临人均生态产品量有限的挑战 [7] - 重点开发三大领域资源:河口海岸带陆生水生资源、城市中心区生态空间、乡村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 [7] - 建议建立智慧化管理机制和长三角供需平台,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困局 [7] 典型案例与成效 -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改造工业遗存,融合生态景观,2024年全园开放后接待游客491万人次(日均2.2万人次),吸引15家商业品牌入驻 [8] - 2025年举办61场活动(37场收费活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效益共赢 [8]
龙源技术:8月1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8:37
公司会议与报告 - 公司第六届第十一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14日在烟台公司本部以现场及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等文件 [1] 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节能环保占比100.0% [1] 市值信息 - 公司当前市值为41亿元 [1]
经济日报丨美丽城市建设从能源转型开始
国家能源局· 2025-08-14 02:58
能源与城市发展关系 - 能源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城市交通、工业、商业、居民生活提供动力保障 [2] - 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能吸引投资 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增长 [2] - 能源产业本身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利用能源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2] 能源革命推动城市进化 - 薪柴时代能源利用效率低 城市发展缓慢规模小 煤炭应用推动工业革命 现代城市加速发展 [3] - 油气与电力时代工业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规模扩大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3] - 石油促进城市交通发展 电力带动电器制造、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 城市产业结构多元化 [3] 能源转型与城市发展新契机 - 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环境问题 清洁能源是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的核心依托 [4] - 能源转型是城市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智能电网等领域蓬勃发展 [4] - 城市竞争力将在能源变革中重塑与提升 [4] 城市能源转型路径 - 源头减碳:发展屋顶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分布式新能源 利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引入绿电 [4] - 过程提效:推广超低能耗建筑 构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 [4] - 终端清洁化:加速公共交通电动化 推广热泵和太阳能供暖 倡导绿色消费 [5] 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 - 储能技术成本偏高 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能力不足 初期投资与长期收益较难平衡 [5] - 需完善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支持 鼓励不同类型城市探索差异化转型道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