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

搜索文档
两部门印发行动方案,确定电子信息制造业今明两年稳增长路径 16条举措利好AI、芯片、光伏等领域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19:12
产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1] - 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2026年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产业升级方向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并制定智能化分级方法与标准 [1] - 加快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技术攻关 [1] - 强化6G技术成果储备以夯实通信产业技术底座 [1] 行业治理措施 - 依法规范光伏等领域低价竞争行为并指导产能布局有序调整 [2] - 实施产品质量管理并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2] - 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自律机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 市场拓展策略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并增加智慧健康养老终端供给 [2]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2] - 支持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跨界融合领域发展 [2] 技术创新应用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2] -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2] - 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并有序布局先进计算、新型显示等领域重大项目 [2] 产业生态建设 - 推动算力向生产力转化并打造跨平台计算框架核心生态 [2] - 提升多体系芯片、多类型软件的兼容适配能力 [2] - 强化产业生态主导权 [2] 金融支持体系 - 构建与产业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3]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3]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并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3] 资本引导方向 -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3] - 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3] 行业现状 - 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3] - 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4.7和1.6个百分点 [3] - 6月单月增速达11%延续强劲增长态势 [3]
引导光伏、锂电池产业有序布局
期货日报网· 2025-09-04 16:31
行业政策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7% [1] - 包括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目标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目标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超过万亿元 [1]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光伏与锂电池产业治理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 [1]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1]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 [2]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2] - 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 [2] - 通过提高项目建设前资本金比例和建成后产品技术指标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3] - 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3] 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2024年"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88.8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 [3]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77.57GW,同比增长28.3%,相当于2010-2020年11年累计装机量 [3] - 2024年锂电池板块104家上市公司中65家净利润下滑,超60家毛利率下降 [4] - 行业面临供过于求问题,需通过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破解困局 [4] 国际贸易与供应链布局 - 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 [5] - 支持企业提高供应链弹性,扩宽多元化贸易渠道 [5] - 推动优质电子信息外贸产品拓内销,促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5] -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跨境贸易结算 [5] - 探索建立电子信息领域国际合作专项工作机制,指导企业有序出海 [5]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6] 产业发展方向 - 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的格局 [2] - 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培育壮大新兴增长点 [2] - 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提升高端供给能力和产业链安全水平 [2] - 企业需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通过长期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4]
资产配置日报:有点超预期2.0-20250904
华西证券· 2025-09-04 15:35
股市表现与资金流向 - 上证指数下跌1.25%,沪深300下跌2.12%,科创50和创业50分别下跌6.08%和4.80%[1] - 万得全A下跌2.02%,成交额2.58万亿元,较前日放量1862亿元[2] - 股票型ETF资金大幅流出110亿元,沪300ETF隐含波动率上升3.65%[2] - 成交额前1%个股占全市成交额比例达20%,处于2020年以来91%分位数[3] 港股与行业动态 - 恒生指数下跌1.12%,恒生科技下跌1.85%,南向资金净流入7亿港元[4] - 优必选净流入8.28亿港元,小米、阿里和美团分别净流入7.03亿、5.50亿和5.27亿港元[4] -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分别净流出11.58亿和6.88亿港元[4] 债市与货币政策 - 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0.6bp和1.5bp至1.75%和2.01%[5] - 央行续作1万亿元买断式回购,规模与到期量相等[7] - 银行因季末考核减持债券,大行卖出国债,券商自营卖出政金债[6] 商品市场表现 - 铁矿石和碳酸锂分别上涨1.7%和1.0%,焦煤和焦炭分别下跌2.0%和1.4%[8] - 焦煤期货贴水达-7.2%,氧化铝和工业硅贴水分别为-6.5%和-4.6%[11] - 螺纹钢社会库存连续第八周累积,环比增加3.28%[9] 政策与行业目标 -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增加值增速目标提升至7%,锂电池和光伏纳入统计范围[8] - 钢铁行业稳增长方案提出4%年均增长目标,市场反应平淡[9]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方案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4:39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过5%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目标推动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万亿元 [1]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产业升级方向 -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并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2]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2]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 [2] - 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 [2] -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2] 人工智能终端发展挑战 - 技术标准碎片化导致软硬件兼容适配成本高 [3] - 大模型、智能体、智能芯片技术路线分散造成资源重复投入 [3] - 应用场景创新不足 现有应用多为功能叠加而非范式革新 [3] - 用户体验存在断层 交互复杂度与实用性失衡 [3] - 产业生态割裂形成信息孤岛 [3] 潜在突破领域 - 沉浸式交互场景中人工智能与AR/VR融合可能成为突破口 [4] - 健康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健康管理系统可能颠覆传统医疗模式 [4] - 工业元宇宙场景中智能终端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可实现生产全流程实时监控与优化 [4] 技术攻关与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 [5] -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5] -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 - 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5] - 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5] 人工智能芯片测试必要性 - 不同架构AI芯片对大模型支持存在显著差异 如ASIC芯片能效比突出但灵活性不足 [6] - GPU训练大模型时功耗高达千瓦级 [6] - 通过测试可优化模型架构 如在NPU上采用低秩分解技术将矩阵运算量减少40% [6] - 端侧AI对能耗敏感 手机端部署10B参数模型需将功耗控制在500毫瓦以内 [6] - 当前主流SoC的AI算力密度仅为20TOPS/W [6] - 测试可推动模型量化与芯片架构创新使能效比提升3至5倍 [6][7] - 测试可完善工具链实现一次开发、多芯片部署 [7] - 测试可提升边缘节点模型压缩率同时减少推理精度损失率 [7]
两部门发布!事关超级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9-04 13:15
政策核心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5%以上[4] - 到2026年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4]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4] 人工智能与终端创新 - 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制定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1][5] - 促进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5] - 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等新型终端设备 打造新型显示、智能安防等新兴产品[5] 技术攻关与研发支持 - 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1][5] - 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1][9] -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攻关[6] 光伏与锂电池产业规范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破除"内卷式"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1][8]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1][8]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加快研究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8] 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 提高企业根植性和供应链韧性[6] - 提升元器件、零部件等产品可靠性 强化计算领域芯片配套适配[6] - 编制产业链图谱 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6] 市场与消费场景拓展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 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供给[9]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赋能高算力场景[9] - 支持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构建北斗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9] 产业运行现状 - 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增速比同期工业高4.7个百分点[1] - 6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东兴证券晨报-20250904
东兴证券· 2025-09-04 12:14
经济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定位,强调稳增长为首要任务 [1]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1] - 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46.49%,共2523家披露2024年ESG报告,证监会要求部分A股上市公司2026年强制披露ESG报告 [1]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产品实施反规避措施,自2025年9月4日起生效,该案是中国首起反规避调查 [4] 国际市场与科技动向 -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各地区出现"温和或轻微"通胀,通胀提及次数接近四年低点,市场预计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升至96.6%,年内降息幅度大概率50-75个基点 [1] - 特朗普拟举办AI晚宴邀请科技领袖,梅拉尼娅·特朗普启动"总统人工智能挑战"项目,强调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各行业发展的引擎 [1] - 苹果公司宣布未来四年向美国制造业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获得芯片关税豁免,华尔街预计iPhone 17可能提价 [1] 指数调整与公司动态 - 富时中国A50指数纳入百济神州、药明康德、新易盛、中际旭创,剔除中国核电、中国联通、国电南瑞、万华化学,新纳入个股中百济神州年内涨幅102.51%、药明康德105.82%、新易盛349.64%、中际旭创246.45% [4] - 科博达拟以3.45亿元现金收购上海科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标的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中央算力平台及域控制器产品 [5] - 东南网架中标浦沿街道五村联合统筹开发项目,金额约16.86亿元 [5] - 永臻股份与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已形成机器人精密铝合金部件批量订单 [5] - 方盛制药控股子公司妇科止血消痛颗粒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用于产后恶露不绝 [6] - 泰恩康全资子公司地诺孕素片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6] 中国海油(600938 SH)业绩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08亿元同比下降8%,归母净利润695.33亿元同比下降12.8% [7] - 布油现货均价70.94美元/桶同比下降14.58%,石油产量296.1百万桶同比上升4.48%,天然气产量516.2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11.97% [8] - 油气净产量384.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6.1%,油气销售收入1717.45亿元同比下降7.2% [8] - 桶油主要成本26.94美元/桶油当量同比减少2.9%,桶油销售及管理费用1.91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6.4% [8] - 中国海域获得5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18个含油气构造,海外伊拉克Block7区块和哈萨克斯坦Zhylyoi区块石油合同签署生效 [9]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44.28亿元、1370.74亿元、1407.4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83元、2.88元、2.96元 [10] 上海机场(600009 SH)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3.53亿元同比增长4.78%,扣非归母净利润10.27亿元同比提升27.5% [11] - 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41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其中国际航线同比增长26.25%,飞机起降架次增长5.71% [12] - 航空性收入29.16亿元同比增长8.35%,其中架次相关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长3.83%,旅客及货邮相关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11.56% [12] - 非航收入34.3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商业餐饮收入10.91亿元同比提升2.33%,免税收入6.28亿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6.48亿元 [13] - 人工成本同比增长0.43%,运营成本同比增长0.76%,折旧摊销成本同比下降0.76% [13] - 投资收益4.57亿元同比提升,其中德高动量贡献0.78亿元,油料公司贡献2.17亿元 [14] - 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21.4亿元、25.9亿元、28.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6元、1.04元、1.14元 [14] 金股推荐列表 - 东兴证券研究所九月金股包括美格智能、甘源食品、金银河、捷捷微电、中国巨石、贵州茅台、中国神华、火炬电子、宁波高发、派克新材、金山办公 [3]
彭博背大锅啊!
Datayes· 2025-09-04 12:09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全线下跌 创业板指收跌4.25% 上证指数跌1.25% 深证成指跌2.83% [6] - 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25822.18亿元 较上日放量1861.15亿元 全市场超2200只个股上涨 [7] - 主力资金净流出918.43亿元 电子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达244.74亿元 [19][21] 行业板块动向 - 光伏板块持续活跃 正业科技20cm涨停 通润装备涨停 多晶硅报价周上涨2.13%-2.7% [7] - 固态电池走强 天际股份、键邦股份、金龙羽涨停 头部设备企业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300亿元 同比涨幅70%-80% [8] - 大消费板块逆势上涨 安正时尚三连板 美邦服饰两连板 受消费券政策和"金九银十"旺季预期推动 [7] - 银行板块A股市值达11.31万亿元 反超电子板块重夺A股第一 农业银行市值超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6][17]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大行业为商贸零售(50.3亿元)、银行(33.32亿元)、电力设备(12.37亿元)、轻工制造(7.53亿元)、纺织服饰(6.87亿元) [19]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大行业为电子(-244.74亿元)、计算机(-144.41亿元)、通信(-108.5亿元)、机械设备(-93.67亿元)、有色金属(-73.8亿元) [19][21] 个股表现 - 寒武纪较1595元高位下跌25% 因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导致约百亿资金减持 [3] - 新易盛居主力净流出个股首位 岩山科技、寒武纪、中际旭创、比亚迪位列净流出前五 [19] - 龙虎榜显示天孚通信机构净买入8.85亿元(-15.42%) 新易盛机构净买入8.17亿元(-15.58%) [27][30] 科技与AI发展 - DeepSeek正在开发具备更先进AI智能体功能的新模型 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推出 [5] - 字节跳动、腾讯等中国科技公司积极购买英伟达H20芯片 关注性能提升六倍的B30A芯片 [5] - 华为发布第二代三折叠手机MateXTs 起售价17999元 麒麟9020芯片回归 [14] 政策与产业动态 - 日本和美国接近达成协议降低对日本汽车关税 [16] -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3个月 [16] - 体育产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 实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13] - 特斯拉Robotaxi网约车应用程序向所有人开放 [15] 资金流向 - 北向资金总成交3808.72亿元 北方稀土成交25.91亿元 [22] - 知名游资作手新一买入胜利精密7983万元、步步高6650万元 宁波桑田路买入太平洋1.209亿元 [31]
利好来了!刚刚,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9-04 11:03
政策核心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7% [3]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5%以上 [3] - 2026年目标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3] - 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技术攻关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1][4] - 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 [1][7]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攻关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5] - 推动光芯片、光电共封等光子领域技术研发 促进光架构与电架构生态融合 [7][8] - 提升协同攻关效率 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科技创新 [7] 产品与生态建设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4] - 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 [4] - 打造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养老、智慧家庭等新兴产品 [4] - 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等新型终端设备 培育高端品牌 [4] - 构建以跨平台计算框架为核心的计算生态 加快对多体系芯片、多类型软件、多元化系统的兼容适用 [5] 光伏与锂电池产业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破除"内卷式"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 [1][6]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1][6]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政策联动 [6]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6] 市场与应用拓展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 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 [8]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 [8] - 赋能科学研究、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 [8]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8]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促进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融合 [8] 产业运行现状 - 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比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高4.7和1.6个百分点 [1] - 2023年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1]
关于电子信息制造业 两部门发布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8:58
行业增长目标 - 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025-2026年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首位 [4]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4]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4] - 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目标突破万亿元 [4]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4] 产业转型升级举措 -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并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5]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5] - 依法治理光伏产品低价竞争并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5] - 加快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强制性国家标准 [5] 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等领域科技创新 [8] - 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推进卫星定位、导航、遥感等协同发展 [8] - 加快培育消费电子、时空信息等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5] - 制定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等领域知识产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 市场需求拓展措施 - 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 [6] - 支持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交通、教育等典型场景终端研发 [6]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6]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并增加智慧健康养老终端供给 [6] 国际化发展策略 - 落实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并优化出口结构 [6] - 深度参与电子信息领域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6] - 持续推进半导体、光伏、锂电池等领域与国际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6] - 增强电子信息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鼓励设立产线和研发中心 [6]
两部门: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
第一财经· 2025-09-04 08:21
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2] - 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统筹专项资源提升电子产品供给水平[2] - 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制定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2] 产品升级与创新 - 推动手机 个人计算机 家庭网关设备 视听设备 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2] - 持续提升打印机 复印机 扫描仪等计算机外设可靠性[2] - 打造新型显示 智能安防 车载计算 智能可穿戴 智慧健康养老 智慧家庭等新兴产品[2] - 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等新型终端设备[2] 技术突破与储备 - 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2] - 推动5G/6G关键器件 芯片 模块等技术攻关[2] -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