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渔业
icon
搜索文档
逐浪深蓝!江门以海洋牧场撬动蓝色经济新未来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2:35
文章核心观点 - 江门市通过海洋牧场建设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成为广东海洋经济大市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区域 [5][7][10] 海洋资源禀赋 - 江门拥有409公里大陆海岸线 489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352座海岛 海洋资源丰富 [5][6] - 2024年渔业总产值达290.97亿元 位居广东省第2位 [12][13] 机制建设与规划 - 市县级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工作领导小组 多部门协同解决融资和用海问题 [17][18] - 出台《江门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3-2030年)》 明确"陆海接力 岸海联动"发展路径 [19][20] - 以四大渔港为支点 形成向海养殖旅游和向陆种业加工的产业闭环 [20][21] 海域资源管理 - 实施"标准海"供应 台山海洋发展集团等企业收储海域超11万亩 [24] - 完成海域使用权证办理 实现"拿海即开工" [24][25] 种苗繁育发展 - 出台《江门市种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 2024年新增渔业种业企业40家 累计达110家 数量居全省前列 [26][27] - 台山海马基地年产种苗30万条 台山华珅养殖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培育牡蛎苗年产值预计达1700万元 [28][29] - 台山海洋发展集团与中山大学联合研发鮸鱼良种首茬试养成活率达100% [29][30] 养殖装备升级 - 2025年上半年新增76个新型模块式鱼蚝混养重力型网箱 新型深水网箱累计达389个 [35] - 85%的新型深远海养殖装备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 [36] - 采用多层级生态复合养殖技术 实现"一水多养" [37][38] 科技创新应用 -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江门下水 [39][40] - "台山1号"配备潜鮫P200pro水下机器人 动态监测网箱状态 替代人工潜水作业 [42][43] 饲料产业支撑 - 2024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总产量573.66万吨 总产值216.08亿元 领跑全省 [54][55] - 其中水产饲料产量154.6万吨 为养殖提供坚实保障 [55] 加工与流通体系 - 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形成"一区三园"格局 斗山园区集聚多家加工企业 [56] - 汶村基地年加工能力达6000吨 [56] - 广海渔港渔获交易中心试运营 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 [57][58] 文旅融合发展 - "蠔情广海"五一嘉年华活动吸引8.5万人次 实现"渔港+文旅"融合增值 [60][61][63][64] 海工装备制造 - 依托18家规上海工企业 承建"台山1号"半潜养殖平台和全球首座绿色移动浮岛等标杆项目 [67][68] - 形成"牧场建设需求—装备研发—产业升级"良性循环 技术和产品辐射全国主要沿海省份 [68][69] 金融保险支持 - 2024年政策性保险承保保额2.97亿元 [70] - 推出"鳗鱼贷""鲳鱼贷""石斑贷"等特色贷款产品 [71] 全产业链布局 - 从种苗繁育到装备制造 从加工流通到金融服务 构建多业态融合的蓝色经济综合体 [72][73][74] - 在广东打造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中发挥重要作用 [74][75]
粤海珍品走进长三角: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臻品将于上海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2:01
行业产量与增长 - 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1] - 海水鱼养殖产量97.54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 [1] - 区域特色水产品包括珠海白蕉海鲈 湛江对虾 阳江生蚝 惠州金鮸鱼 潮州章红鱼 构成"广东鲜品"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代表 [1] 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 - 8月26日在上海外滩举办粤鲜粤好发布会 推动广东海鲜进入上海高端消费市场 [1] - 推出金鲳鱼火锅 花鲈刺身 章红鱼腩等创新菜式 由上海名厨现场烹饪 [1] - 融合湛江徐闻生蚝 广东龙眼甜品等情感符号食材 强化品牌情感价值 [1] - 举办快闪活动 发布主题盲盒及文创产品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提升品牌曝光度 [1] 产业战略与政策支持 - 广东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实施耕海牧渔生态发展战略 [2] - 推动海洋渔业从传统捕捞向可持续养殖转型 [2] - 构建品牌全域联动 资源全域协同 价值全域提升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2] - 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及广东省政府驻沪办事处指导 旨在展示海洋经济成果并拓展高端海产品消费市场 [2]
福建开展文化兴海主题招商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5 07:43
活动概况 - 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于8月15日至17日在漳州市东山县举办 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以文化兴海向海图强为主题 [1] 文化项目发布 - 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授牌和零碳会议授牌举行 [1] - 《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新书发布 系统梳理东南沿海海洋文明历程 [1] - 中国国家地理·寻美中华2025年福建海岛行主题路线发布 串联东山岛 南碇岛 林进屿 嵛山岛等特色海岛 [1] 产业合作成果 - 活动现场成功签约10个海洋渔业项目 [1] - 开展招商对接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1] - 产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 学术交流内容 - 专家学者围绕文明史视野中的中国海洋观与海洋强国战略进行主题演讲 [2] - 探讨从生计模式看传统中国滨海人民生活特质 [2] - 分析闽在海中的宿命与向海而生的选择主题 [2] - 深入探讨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 [2] 战略规划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将持续探索运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赋能 [2] - 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编织以海为脉的交流纽带 [2] - 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福建实践和智慧 [2]
上证观察家 |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04:04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市场建设 -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是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 [1][2] - 蓝色经济一体化将打破合作壁垒 形成自由贸易网络 极大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 [3] - 中国与东盟需推动经贸合作由"陆地"向"海洋"拓展 尽快形成一体化合作框架 [5] 蓝色经济市场规模与潜力 - 东盟国家约30%的GDP来自海洋经济 中国海洋经济对GDP贡献率约8% [4]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 [4] - 2020-2050年若在蓝色经济领域投资2-3.7万亿美元 可带来8.2-22.8万亿美元净收益 投资回报率达450%-615% [4]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自2020年起连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5] -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20年间增长16.8倍 但海洋领域合作存在碎片化问题 [5] 海洋产业合作具体领域 海洋旅游 - 预计2028年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恢复5%年增长率 亚洲市场增速更显著 [6] - 2030年中国邮轮旅游市场规模预计达1400万人次 若30%引入东盟市场将带来近500亿元旅游收入 [6] - 建立岛屿旅游经济共同体 推动客源共享 邮轮航线联合营销和人员免签 [6] - 合作开发"一程多站式"国际邮轮航线和跨境旅游合作区 [7] - 推动海洋旅游市场跨境标准统一 规则统一和管理协同 [7] 海洋渔业 - 东盟对中国的海产品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25% [8] - 中国与东盟海域水产养殖占全球80% 渔业捕捞占全球60% [5] - 实现海关监管标准互认 实施海产品6小时快速通关机制 [9] - 支持设立跨境渔业加工园区 优化海产品加工增值累计规则 [9] - 共同放宽渔业市场准入 深化渔业技术合作 [9] 可再生能源 - 2000-2020年中国对东盟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共投资占东盟所收外国公共投资的60% [10] - 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占全球47% [10] - 开发海上风电场与海洋渔业兼容的"上风下渔"示范工程 [11] - 合作缩短海上风电设备"零关税"过渡期 扩大市场开放 [11] - 建立中国-东盟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 攻克热带海洋环境技术瓶颈 [12] - 探索建立统一海上风电交易市场 发行双币种可转换绿色债券 [12]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 未来10年全球海洋新兴产业有望实现107%增长幅度 [13] - 南海可药用海洋生物达1000余种 [13] - 合作建立海洋创新实验室和生物信息资源公共平台 [13] - 支持设立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飞地和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区 [13] - 推进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标准与程序互认 合作制定区域性质量标准 [13] 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 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2023年全球前20大港口中东盟仅有2个 中国有76个港口可停靠超1.4万标准箱大型船舶 [15] - 加大中国对东盟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援助 合作开展港口建设与改造升级 [15] - 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组建区域港口联盟 [15] - 共同开发"海关跨境合作平台" 实现检验检疫等信息互认共享 [15] 经贸规则覆盖 - 推动RCEP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 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16] - 探索对符合可持续标准的水产品进一步降低关税 合作建立可追溯体系 [16] - 进一步开放海运服务市场包括集装箱运输 散货运输和港口作业等领域 [16] - 缩减海洋可再生能源 深远海养殖等新兴产业的负面清单 [16] - 设立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基金 支持海洋治理能力提升 [17] 生态资源保护合作 - 合作建立南海海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标准制度 [18] - 开展无争议区块油气资源开发合作 联合开展深海油气资源勘探 [18] - 探索开展以维护航道安全为目标的海警合作和共同防务 [18] 海南自由贸易港枢纽作用 - 依托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 鼓励东盟企业围绕海产品加工在海南投资设厂 [19] - 通过共建港口联盟 共同制定豁免查验商品目录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对接 [19] - 在洋浦设立面向东盟的"离岸仓" 推进统仓统配模式 [19] - 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博览会 打造贸易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平台 [19]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8-24 17:47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市场建设 -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是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2] - 蓝色经济一体化将打破合作壁垒形成自由贸易网络极大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3] - 海洋旅游合作是推动海洋"产联通"的重要突破口能带动渔业可再生能源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协同发展[8] 蓝色经济市场潜力与现状 - 东盟国家约30%的GDP来自海洋经济中国海洋经济对GDP贡献率约8%[4]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4] - 2020-2050年若中国与东盟在蓝色经济领域投资2-3.7万亿美元可带来8.2-22.8万亿美元净收益投资回报率达450%-615%[4]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自2020年起连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5] - 截至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20年间增长16.8倍但海洋领域合作存在碎片化问题[5] - 2024年中国与东盟海产品贸易额占比仅0.6%渔业直接投资占比仅0.5%海产品贸易额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释放近100亿美元新增市场[5] 产业转型需求与机遇 - 中国与东盟海域水产养殖占全球80%渔业捕捞占全球60%需推动形成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新格局[7] - 预计到2050年东盟能源需求将增加3-4倍2021-2023年东盟可再生电力装机年均增速约6%[7] - 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可应对能源需求增长并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能源支撑[7] 海洋旅游共同市场建设 - 预计2028年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恢复5%高增长率2030年中国邮轮旅游市场规模达1400万人次[9] - 若30%中国邮轮游客引入东盟市场将带来近500亿元人民币旅游收入[9] - 需建立岛屿旅游经济共同体合作开发邮轮旅游产品推动海洋旅游市场跨境标准统一[9] 海洋渔业共同市场建设 - 东盟是全球主要海产品生产和出口地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海产品进口国[10] - 2024年东盟对中国海产品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25%[10] - 需实现海关监管标准互认实施6小时快速通关支持设立跨境渔业加工园区共同放宽市场准入[11] 可再生能源共同市场建设 - 2000-2020年中国对东盟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共投资占东盟所获外国公共投资60%[12] - 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占全球47%[12] - 需开发海上风电场与渔业兼容项目缩短海上风电"零关税"过渡期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探索统一交易市场[13][14]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共同市场 - 未来10年全球海洋新兴产业有望实现107%增长幅度南海可作药用海洋生物达1000余种[15] - 需合作建立海洋创新实验室支持设立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飞地推进研发标准与程序互认[15]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2023年全球前20大港口东盟仅有2个中国有76个港口可停靠超1.4万标准箱船舶而南亚东南亚总共只有31个[17] - 需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疏港通道建设强化海上航线联合开发建立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共同开发海关跨境合作平台[17] 经贸规则覆盖与制度创新 - 需推动RCEP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探索对符合可持续标准水产品进一步降低关税开放海运服务市场缩减海洋新兴产业投资负面清单设立蓝色经济合作基金[18][19] - 需合作建立南海海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标准制度开展无争议区块油气资源开发合作[19] - 探索开展海警合作维护航道安全[20] 海南自由贸易港枢纽作用 - 海南可打造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重要枢纽依托"零关税"和加工增值政策鼓励东盟企业在海南投资海产品加工[21] - 依托"中国洋浦港"政策加强与东盟港口对接打造航运枢纽港设立面向东盟"离岸仓"推进统仓统配模式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博览会[21]
揭阳:深耕蓝色沃土,现代化海洋牧场按下“加速键”
南方农村报· 2025-08-24 11:31
项目启动与规划 - 揭阳市投控集团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在惠来县启动,首批鱼苗已投放[2][10] - 项目落实省委"1310"部署与"百千万工程",通过集约化养殖设施打造渔业增殖型海洋牧场[3][4] -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产出大量海水养殖产品,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重效益提升[5][6] 资源基础与空间规划 - 揭阳拥有142.17公里海岸线和9300平方千米海域,2024年底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20亿元[13][14] - 划定渔业用海区面积768.979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总面积56.89%[22][23] - 规划近岸3.2平方公里接力养殖区和深远海149.8平方公里养殖区,包含惠来鲍鱼养殖区及风渔融合养殖区[24][26][27] 产能建设目标 - 2025年计划投入使用1个桁架式网箱和50个重力式网箱,养殖水体30万立方米[30] - 预计2025年实现海水养殖产量1.2万吨、产值8亿元,加工量5000吨、产值5亿元[31] - 2027年重力式网箱增至100个,养殖水体50万立方米,产量达2.2万吨、产值15亿元[32][33] 项目进展与投资 - 国家电投揭阳前詹风电公司投资1.28亿元建设养殖平台,养殖水体6.5万立方米,可抵御17级台风[41][42] - 广东海源达和惠前水产投资3100万元建设18个重力式网箱,海源达已建成20个网箱[44][45] - 市投控集团投资1700万元建设25个重力式网箱,其中8个已完工并试养龙胆鱼[46] 产业链配套建设 - 江苏蓝水集团投资14亿元建设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已建造养殖水体6万立方米的"恒燚一号"养殖平台[51][52] - 总投资1.7亿元的海洋牧场产业园申请用海215.5公顷,将分两期建设重力式网箱和养殖区块[48][49] - 水产种业、冷链物流、预制菜加工等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形成全产业链[53][54] 发展挑战 - 惠来外海水流湍急、浪大、台风多发,对网箱抗风浪要求极高[61] - 海域濒临国际航道且受生态保护红线等限制,可供养殖海域面积有限[62][63] - 缺乏深远海养殖实践经验,项目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科研平台和人才投入不足[64][66]
向海图强,深圳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标杆
南方农村报· 2025-08-24 09:32
核心观点 - 深圳在大鹏新区畲吓湾海域投用开放式海洋试验场 标志着向深远海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1][2][3][7] - 深圳规划到202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00亿元 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 到2035年建成全球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 [11][12][14][15][16] - 深圳已形成"六个产业集聚区 两个融合发展区 一个休闲体验区和一个研发试验区"的渔业产业空间格局 [18][19][20] 规划目标 - 2022年出台《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目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 [11][12] - 2023年发布实施意见 明确202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00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的目标 [14][15] - 2035年愿景包括形成国际竞争力现代渔业产业集群 基本建成全球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 [12][13][16] 产业布局 - 六个产业集聚区包括大铲湾港区 深汕港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盐田 沙鱼涌现代渔业综合发展区 海吉星水产加工配送区和深汕现代化养殖示范区 [21][22][23] - 两个融合发展区为海洋新城和坝光渔业融合发展区 促进渔业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 [24][25] - 大鹏湾海洋牧场休闲体验区结合资源修复与旅游观光开展综合试点 [25][26] 当前进展 - 深汕合作区农科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总投资额约8亿元 用海面积83公顷 计划投放数十口深水网箱 预计年产值达3000万元 [28][30][31] - 深圳市海洋科技(大鹏新区南澳)创新测试平台具备开展海洋原位仪器 感知探测类设备等测试能力 [34][35][38] - 深圳加速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渔业发展新格局 建立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37][39][40] 金融支持 - 2023年5月发布《深圳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渔业类)扶持措施》 形成13个扶持条目27条具体措施 [45][46] - 举办"科技确权 金融赋能 耕海牧渔"产业创新交流活动 聚焦生物资产确权智能技术和金融赋能关键瓶颈 [47][48] - 探索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 包括专项基金 贷款贴息 保险服务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59][60][61] 技术挑战 - 面临海洋养殖生物资产确权智能技术 金融赋能基础条件等关键瓶颈 [52][53] - 需要解决深远海渔业养殖风灾 病害等行业痛点 开发智能化动态确权技术解决方案 [54][55] - 需破解水产养殖保险贵 融资难等共性难题 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 [55][56] 未来愿景 - 持续举办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 打造世界级旗帜性渔业盛会 [63][64] - 建设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 蛇口渔人码头 南澳非遗体验中心 海洋博物馆等文化地标 [65][66] - 改造提升沙井蚝文化博物馆 新建盐田疍家文化博物馆 [66]
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在东山成功举办
新华网· 2025-08-21 05:01
活动概况 - 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于8月15日至17日在漳州市东山县举办 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漳州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1] - 活动以"文化兴海 向海图强"为主题 包含海洋文化新书发布 主题路线发布 项目签约和主题演讲等环节[3] 产业合作成果 - 活动现场成功签约10个海洋渔业项目 总金额达21.6亿元[3] - 招商对接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东山县凭借区位 资源 服务和产业优势吸引关注[3] 文化推广举措 - 《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新书发布 系统梳理东南沿海海洋文明历程[3] - "中国国家地理·寻美中华 2025年福建海岛行"主题路线发布 串联东山岛 漳浦南碇岛 福鼎嵛山岛等特色海岛[3] 区域发展优势 - 东山县拥有181公里海岸线和多个月牙形海湾 正在推进蓝色崛起战略[4] - 当地重点发展新型工业 文旅融合和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生物科技园 临港经济产业园和中菲经贸创新示范园区[4] 学术交流内容 - 专家学者围绕海洋强国战略 滨海人民生活特质和海洋经济发展等主题发表演讲[5] - 探讨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 为福建向海图强提供历史镜鉴与现实启示[5] 活动影响 - 活动推动海洋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7] - 福建省将持续探索运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赋能 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7]
中国海洋经济十万亿时代 广东2万亿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4:14
国家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国家发改委正与相关部门着手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部署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1] 全国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达105438亿元 增速超过GDP 0.9个百分点[1][7] - 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总量约三分之一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1] 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竞逐格局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成为全国首个且唯一突破该规模的省份 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7]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 占全省GDP总量近两成[1][4][7] - 浙江海洋生产总值1.2万亿元 江苏1万亿元 福建未披露具体数据但跻身万亿俱乐部[4][7] - 海洋经济规模前三省份占据全国总量半壁江山[7] 广东省海洋经济优势 - 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1] - 2024年成立省委书记挂帅的海洋强省委员会 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1] - 拥有41.9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全国第二) 4084.5千米大陆海岸线(全国首位) 1963个海岛(全国第三) 14座沿海城市[7] - 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3%-14%之间 2024年达14.1%[6] 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7.4%[9]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193.7亿元 增长10%[9] - 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122.6亿元 增长12.3%[9] - 海洋电力业增加值100.1亿元 增长26.7%[9]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99.9亿元 增长22.1%[9]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53.2亿元 增长6.8%[9][1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亿元 增长8%[11] 广东省企业生态与创新能力 - 涉海企业总数突破8万家[11] - 涉海"四上"企业6477家[10] - 2024年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 同比增长5%[10] - 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 专精特新企业593家 "小巨人"企业203家(不含深圳)[10] 广东省重点产业突破 -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 跃居全国第一[12] - 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最大钻深能力11000米 可在6级海况作业[13] - 研制并出口全球深度最大的3000米级商业深海机器人(Phoenix 600) 重8吨 具备厘米级光缆理设功能[13] - 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完成[15] -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开建 为世界首个2000米级坐底式可载人深海实验室 支持6名科学家原位开展30天实验[14][15] 海洋经济发展特色 - 广东在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海洋碳汇、海洋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15] - 系列深海重器落地使广东成为我国最重要海洋科创中心之一[15]
中国海洋经济十万亿时代,广东2万亿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4:13
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国家发改委正与相关部门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海洋强国建设迎来新篇章 [3]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元大关 达105438亿元 增速超GDP0.9个百分点 [3][7] - 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总量约三分之一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 [3] 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竞争格局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2024年成立省委书记挂帅的海洋强省委员会 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 [4] - 山东省GDP总量近两成来自海洋经济 拥有22位海洋界院士 位居全国第一 [4] - 浙江宁波舟山和上海在海港吞吐量方面实现全球领先 [4] - 2024年海洋经济规模前三省份占据全国总量半壁江山 [8] 广东省海洋经济数据 - 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达2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 [7][8] - 广东拥有41.9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全国第二) 4084.5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全国首位) 1963个海岛(全国第三) [8] - 近五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3.6%提升至14.1% [6] - 2024年广东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7.4% [10] 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198.7亿元 同比增长10.0% [10] - 海洋化工业增加值825.6亿元 同比增长6.1% [11] - 海洋渔业增加值681.9亿元 同比增长3.8% [1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58.2亿元 同比增长6.8% [11] - 海洋电力业增加值100.1亿元 同比增长26.7% [11] 广东省涉海企业发展 - 广东涉海企业总数突破8万家 [13] - 2024年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 同比增长5% 存量达804家 [12] - 存量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 存量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12] 广东省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广东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8% [14] -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 跃居全国第一 [14] - 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最大钻深能力11000米 [15] - 研制并出口全球深度最大的商业深海机器人Phoenix 600 最大下潜深度3000米 [16] - 世界首个面向海底冷泉系统的大科学装置在广州开建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