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地产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股市必读:锦和商管(603682)4月30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5-05 18:56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盘,锦和商管报收于5.51元,上涨1.29% [1] - 换手率7.57%,成交量35.79万手,成交额2.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84.56万元,占总成交额4.42% [5] - 游资资金净流出275.8万元,占总成交额1.38% [5] - 散户资金净流入1160.36万元,占总成交额5.8% [5] 政策响应与业务发展 - 公司关注并积极响应国家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挖掘城市更新业务机遇 [2] - 公司以存量资产运营为主,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吸引首店落户 [4] - 未来将积极响应上海推动经济活力的政策导向,提升园区经济竞争力 [4] 投资者关注点 - 股东人数需查询已披露的定期报告 [3] - 公司未直接回应是否参与上海首发活动,但强调通过首秀策划和首店落户提升园区活力 [4]
王健林,又卖了25亿
创业家· 2025-04-24 09:56
万达酒店出售交易 - 万达酒店发展拟以24.9亿港元出售万达酒管100%股权给同程旅行 交易涉及204家在营酒店及376家待开业酒店 合计近600家中高端及豪华酒店 [4][6][7] - 交易估值相当于万达酒管2023年利润的9.5倍 低于华住集团10.5倍和亚朵19.8倍的行业估值水平 [8] - 同程旅行需在签约5天内支付1.25亿港元诚意金 交易完成后万达酒店品牌将保持独立发展 [8] 万达酒店业务发展历程 - 2007年万达通过与国际品牌合作进入酒店业 2012年推出自有品牌并计划5年内成为全球五星级酒店第一 [10] - 2017年因资金压力以199亿元出售77家酒店给富力地产 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 专注品牌输出和管理服务 [11] - 轻资产化后形成九大品牌矩阵 截至2024年管理204家酒店(40200间客房) 但上市公司全年亏损9.89亿港元 仅酒店管理业务盈利1.38亿港元 [11] 万达集团战略调整 - 2016年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后开启资产出售模式 涉及文旅 体育 影业及万达广场等多个板块 [13] - 2024年太盟投资集团联合财团以600亿元收购大连新达盟60%股权 后者控制珠海万达商管496个商业广场 [14][15] - 王健林曾提出"酒店品牌全球化"愿景 但当前战略重心已转向回笼资金及轻资产运营 [10][11][16] 同程旅行战略布局 - 此次收购是酒旅行业近年最大规模交易 同程旅行看中万达酒管高端品牌组合及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8] - 公司市值480亿港元 认为交易将带来协同效应并增强其在高端酒店市场的竞争力 [8]
王健林,又卖了25亿
投资界· 2025-04-23 07:49
万达酒店出售交易 - 万达酒店发展拟出售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给同程旅行,交易金额24.9亿港元 [2] - 交易涉及204家在营酒店和376家已签约待开业酒店,总计近600家中高端及豪华酒店 [2][4] - 交易估值为万达酒管2023年利润的9.5倍,低于同行华住集团(10.5倍)和亚朵(19.8倍)的估值水平 [4] - 交易完成后,万达集团预计可获得约15.6亿港元现金回笼(持股65.04%) [5] - 同程旅行需在签约5天内支付1.25亿港元(交易金额5%)作为诚意金 [5] 万达酒店业务发展 - 万达酒店业务始于2007年,最初与国际酒店品牌合作,2012年开始发展自有品牌 [7] - 2017年万达以199亿元出售77家酒店给富力地产,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 [7] - 目前万达酒管拥有9个酒店品牌,包括万达瑞华、万达文华等,覆盖奢华到中端市场 [7][8] - 2024年万达酒店发展整体亏损9.89亿港元,但酒店管理业务盈利1.38亿港元 [8] 同程旅行战略布局 - 同程旅行(市值480亿港元)通过此次收购加速扩张酒店版图 [5] - 公司认为万达酒管的高端品牌组合和成熟管理团队将增强其竞争力 [5] - 这是中国酒旅行业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收购案,完成后万达酒店品牌将保持独立发展 [5] 万达集团整体转型 - 2016年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后开始大规模资产出售 [10] - 2024年太盟投资集团等机构向大连新达盟投资600亿元,持股60% [10] - 珠海万达商管目前管理496个万达广场,覆盖全国230个城市 [10] 行业影响 - 交易完成后中国OTA平台可能展开新一轮竞争 [5] - 万达酒店曾计划5年内成为全球五星级酒店第一,但未能实现该目标 [7]
净利润大幅下滑 “城市更新第一股”锦和商管业绩承压
中国经营报· 2025-04-10 23:22
文章核心观点 虽身处城市更新蓝海赛道,但“城市更新第一股”锦和商管业绩表现不佳,面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商办市场供过于求等挑战 [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0.08亿元,同比下降2.33%,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下降85.07%,扣非归母净利润 -0.9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34.07% [2][3] - 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正,四季度为 -2291万元,同比大幅下滑 [3] - 2020 - 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1.24亿元、0.97亿元和0.99亿元,增幅分别为 -12.78%、 -20.54%、 -21.78%、1.85% [3] - 2022 - 2024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0.57%、28.68%、25.82%,呈持续下滑态势 [6] 业绩下滑原因 - 个别承租运营项目仍处于爬坡期,2023年和2024年中止或改变商业模式 [3] - 受宏观经济影响,个别承租运营项目对损益表造成压力 [3] - 2023年同期项目改变合作模式使资产处置收益大,2024年无类似情况,且对部分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4] 公司业务模式与规模 - 主营业务包括城市老旧物业、低效存量商用物业的定位设计、改造、招商、运营和服务,经营模式有承租运营、参股运营和受托运营 [2][5] - 截至目前,在管项目73个,在管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其中承租运营项目41个,面积约81万平方米;受托运营项目30个,面积约52万平方米;参股运营项目2个,面积约10万平方米 [5] 公司面临挑战与应对措施 - 面临商办市场供过于求挑战,上游项目资源获取难度加大,下游目标客户群减少、租金承受能力下降 [2] - 上海市场新增项目入市,租金下行,公司部分项目边际成交租金单价承压 [6] - 经营团队通过提升园区服务、优化招商策略等提升出租率,包括“以价换量,加速去化” [6] - 持续关注市场环境变化,从多方面提升在管项目品质,如维护存量租户、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交付标准和商务条件等 [7] 行业政策情况 - 2021年3月“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 [4] - 2023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加码城市更新工作 [4] - “十四五”期间预计城市更新总投资约20万亿元,完成投资将达15万亿元 [5]
锦和商管2024年扣非转亏 2020年上市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3-31 02:5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08亿元 同比下降2.33%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5.32万元 同比下降85.07% [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580.64万元 较上年同期4093.02万元下降334.07% [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28亿元 同比增长13.10% [1][3] 利润分配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0元(含税) [3] - 以总股本4.725亿股计算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4亿元 [3] 上市情况 - 2020年4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发行价格7.91元/股 [4] - 发行数量9450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7.47亿元 [4] - 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6.85亿元 较原计划少2362.5万元 [4] - 发行费用总计6221.70万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4245.28万元 [4]
华润置地(01109):深度覆盖报告:固本开新领转型,稳中精进显风范
长江证券· 2025-03-25 05: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华润置地“买入”评级 [9][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润置地是集业务模式、能力、资源、财务优势于一体的行业转型引领者,作为国内稀缺的多元地产商,财务、运营、品牌等优势助力销售排名逆势提升,土储充裕且优良保障后期销售,减值压力释放充分,新拿地利润可观,业绩扎实度与兑现概率较高 [3][9] - 作为商业地产龙头,其优势体现在布局、招商、运营等各维度,优质资产提供稳定现金流,提升派息与估值潜力,经营性业务能平滑开发业务风险 [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治理 - 华润置地是华润集团旗下负责城市建设运营的业务单元,1994 年进入地产赛道,2004 年布局商业,2020 年分拆华润万象生活赴港上市,战略定位“城市投资开发运营商”,构建“3 + 1”一体化业务模式,是国内稀缺的多元型地产商 [6][39][40] - 公司董事会结构稳定,核心管理层经验丰富,薪酬与激励处于行业合理水平,构建“大资管”模式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3 年经营性业务业绩占比 34.4% [39][46][49] 地产开发 - 2024 年销售额 2611 亿,排名首进行业前三,近年投资聚焦核心城市,2024 年拿地力度虽回落但仍领先,TOP10 城投资额占比高达 91%,北上广深占比 69% [7][56][57] - 截至 2024H 土储可售周期约 3 年,一二线城市占比超 70%,2022 年及以后获取的土储货值占比约 54%,土储保障后期销售规模 [7][19][56] - 2020 - 2024H 公司表内存货累计减值 210 亿,减值压力释放相对充分,2022 年至今获取地块减值压力小,利润兑现度预计较高 [7][19] - 2022 - 2024 年公司权益拿地额 2779 亿,年均 926 亿,假设货地比 1.63X,推测项目净利率 6 - 8%,平均年化归母业绩约 83 - 111 亿,均值 97 亿 [7][19][35] 购物中心 - 华润置地是内地最早布局购物中心的商业地产商,产品线定位高端,截至 2024H 已开业 82 个购物中心,69 个零售额处于当地前三 [23][84][85] - 招商与运营能力强,自 2016 年以来同店租金增速多数保持双位数增长,开业 20 年的深圳罗湖万象城 2013 - 2023 年租金复合增速达 5.3% [23][33] - 截至 2024H 有 12 个自持重奢商场,是内地在管重奢商场量最多的商业地产商,2023 年 12 座重奢商场零售额占比 40%,2024H 重奢商场月均平效是非重奢商场的 2.9X [24][84][85] - 2023 年购物中心零售额 1639 亿,租金 179 亿,计划未来每年新开业量个位数增长,租金收入与业绩稳健增长可期 [24][84][85] - 2023 年购物中心 EBITDA/COST 达 9.2%,购物中心及写字楼的 EBITDA/已完工投房价值为 5.9%,回报可观 [8][25] - 中性假设 2024 - 2025 年租金复合增速 12%,2025 年租金 278 亿,EBITDA 约 153 亿,全口径税后权益经营性利润 46 亿,具备股息率约 2.7%的潜力 [8][26] - 参照华夏华润商业 REIT 的估值/EBITDA 为 22X,给予中性估值约 20X,2025 年经营性不动产估值可达 3063 亿,整体估值可达 1828 亿,相较当前市值有个位数增长空间 [8][27] 投资建议 - 预测 2024 - 2026 年归母业绩 266/273/287 亿,同比 - 15%、3%、5%,对应 PE 为 6.5/6.3/6.0X,给予“买入”评级 [9]
阳光股份提示或有退市风险,“对今年营收有信心”
券商中国· 2025-03-22 02:13
业绩修正 - 公司修正2024年度业绩预告 营业收入原预计3 6亿元—4 2亿元 最新预计3 5亿元—3 7亿元 扣除后营业收入原预计3 1亿元—3 3亿元 最新预计2 65亿元—2 85亿元 [1] - 业绩修正原因系会计确认方式调整 将水 电费收入由总额法改为净额法 导致扣除后营收减少 [1] - 修正后扣除后营收与退市风险警示线3亿元相差1500万元—3500万元 公司提示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业务运营 - 2023年8月新承租沙井京基百纳广场 商业体量18万平方米 2024年仅并表5个月收入 2025年将贡献完整年度收入 [2] - 该项目2023年营收约1 5亿元 预计2025年将带来7个月增量收入 [2] - 公司专注商业运营管理 总管理资产规模达120万平方米 覆盖深圳 北京等一线/省会城市 [2] 财务数据 - 2024年三季报显示 公司总资产50 32亿元 负债21亿元 净资产超29亿元 远高于当前市值 [2] - 公司较早停止房地产开发扩张 负债较少 在行业风险中保持稳健 [2] 未来展望 - 若2025年扣除后营收超3亿元 可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公司对2025年营收增长有信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