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

搜索文档
临安成立我市首个农村直播电商联盟
杭州日报· 2025-07-21 03:02
政策支持与行业背景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3] - 省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村电商做大做强 [3] 行业发展挑战 - 村播队伍中存在半路出家或单打独斗的从业者 [4] - 从业者面临资源链接有限和直播经验欠缺的问题 [4] 平台建设与机制创新 - 临安成立全市首个电商联盟并发布党建引领工作机制 [4] - 联盟从资源整合、人才培育、品牌打造等六大业务范围入手 [5] - 建立1+3+N组织架构:1个工作机制、3个核心环节、N个部门协同体系 [5] - 联盟发挥会客厅和育苗圃作用 整合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资源 [5] - 推动农产品电商直采和定制生产等新业态模式 [5] - 开展电商运营直播话术行业规范等培训课程 [5] 成功案例与成效 - 村播颜海洋在政府帮扶下带动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6] - 本土村播三口姐姐通过故事+文化+场景模式推广乡村工艺品 [7] - 临安形成以坚果炒货天目香薯竹笋为核心的直播矩阵 [7] - 累计培育22个省级电商直播共富工坊和9个省级电商镇 [7] - 52个省级电商专业村实现农村电商产业全域覆盖多点开花 [7] - 2024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60亿元 [7] 战略规划与区域布局 - 规划六条天目村播带作为共富廊道 [7] - 青山湖畔农文综合村播带培育每家每户生鲜等品牌 [8] - 长西沿边农旅融合村播带打造木木生物等品牌 [9] - 太湖源头生鲜农产品村播带汇聚签果果蔬等节点 [9] - 大天目山休闲农业村播带串联天目村太子啡等品牌 [9] - 地道两昌坚果产业村播带串联湍口镇三联创客中心等节点 [9] - 浙西天路高山蔬菜村播带串联昌西公社等基地 [9] - 按照一直播带一片区一直播带一产业一直播带一群人的发展思路 [9] - 通过筛选引进培育契合村播提升片区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9]
城乡融合发展重在补短板
经济日报· 2025-07-17 22:06
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188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19元 城乡收入比为2.34∶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1] - 浙江安吉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数字经济结合 引入电商服务中心 智慧物流站点等设施 带动农民转型为"数字新农人" [1] - 德清依托地理信息小镇技术优势 实现"科技下乡 产品进城"双向流动 [1] - 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带动农民参与生产 包装 销售全链条 [1] 政策支持体系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2]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双向流动 [2] 发展短板问题 - 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在县域产业升级中愈加凸显 部分偏远地区面临"引才难 留才难"困境 [2] - 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撂荒 低效利用现象 [2] - 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农村信用体系与城市资本下乡的对接机制仍需健全 [2] - 教育 医疗 养老等领域的服务质量仍有差距 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2] 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 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加工 农村电商 文旅融合等新业态 构建"城市研发 乡村生产 全域销售"的产业链 [3] - 四川蒲江建成县级柑橘大数据中心 整合种植 加工 销售全链条信息 帮助农户调整种植结构 [3] - 山东寿光引入自动化种植设备和冷链物流体系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 经营主体培育 - 鼓励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参与城乡融合 [4] - 安徽砀山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数字果园" 为农户提供种苗培育 技术指导 品牌营销等全流程服务 [4] - 云南元阳支持文旅企业开发"梯田研学"项目 将传统村落改造为"活态文化体验区" 引导村民参与民宿经营 非遗展示等 [4]
农业农村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
快讯· 2025-07-17 08:29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农民收入增长 -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农民就业增收面临困难挑战 增收压力较大 [1] - 上半年农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对增收贡献率达70% [1] 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 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1] - 完善就业公共服务 促进农民稳岗就业 [1] 具体措施 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 - 做好夏粮早稻收购 保障农民顺畅售粮 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1] - 多渠道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依托大型农产品电商平台举办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 让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钱 [1]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 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农村电商 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 [2] - 做足"土特产"文章 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 留给农民 [2] 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 - 持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 加大农村创业培训和支持力度 [2] - 推广订单 定向 定岗培训等模式 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 培育推介特色劳务品牌 [2]
归农商城丨归农电商:农村电商新机遇,小庭院大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15 07:18
其次,小庭院在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绿色、健康、有机农产品 的需求日益增长。小庭院由于其规模小、管理精细,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通过电商平台,小庭院 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民 增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再者,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小庭院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随 着电商平台的不断优化,农民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 产。这种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小庭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同时,电商平台还提 供了丰富的营销工具和培训资源,帮助农民提升营销能力,扩大品牌影响力。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还 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从小庭院到大市场,涉及到物流、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发 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例如,物流业的发展可以降 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包装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最后, 政府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培训等 方式,帮助农民更 ...
山东济南农村电商体系建设显成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8 22:11
农村电商发展 - 济南市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1-5月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9 8亿元,同比增长33 4%,高于全省22 8个百分点 [1] - 积极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3家、示范企业4家,省级电商示范项目65个 [1] 电商体系建设 - 成立市直播电商行业党委、直播电商行业党委妇联,推动成立新媒体电商产业联盟农产品分会 [1] - 以平阴县、商河县为主阵地,设立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建成县镇村三级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1] - 莱芜姜蒜农产品、平阴玫瑰、平阴阿胶、商河滋补膳食大健康产业带等获评省级电商产业带 [1] 人才培育 - 制定电商人才分级培育方案,在涉农区县组织农民工、创业大学生、残疾人等主体举办培训班近10场次,培训人数500人次以上 [2] - 全市农村电商从业者规模突破16万人 [2] 农产品网络营销 - 推动开展主播带货、公益助农等多样化促农助销活动近10场 [2] - 1-5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1亿元 [2] - 培育了一批"小而美"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促进更多"土特产"线上线下热销 [2] 未来计划 - 济南市商务局将联合京东、淘宝、抖音等头部电商平台,开展促销活动,"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3] - 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鼓励涉农实体企业依托产品优势开展直播销售活动 [3] - 持续加强电商人才培训,提升专业合作社、第一书记等电商运营能力 [3]
归农商城丨归农电商:农村电商,助力农民开启富裕之门
搜狐财经· 2025-06-17 06:41
核心观点 - 农村电商行业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提供市场信息、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民技能 显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1][2][4][5][7] 拓宽销售渠道 - 打破地域限制 使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减少中间环节以提升农民利润 [2] - 通过品牌化包装推广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 市场信息整合 - 电商平台提供实时农产品价格和需求动态 帮助农民精准把握市场波动 [4] - 基于消费者反馈调整生产策略 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包装以适应市场需求 [4] 就业与经济联动 - 带动农产品加工、包装和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 创造大量本地就业机会 [5] -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例如将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旅游结合 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繁荣 [5] 技能与基础设施提升 - 农民通过学习电商运营、网店管理和线上营销等技能 显著提升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 [7] - 推动农村网络宽带和物流配送站点建设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并加速信息化进程 [7]
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2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1 05:42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 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历史性突破2万亿元大关,标志着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1] - 互联网基础设施覆盖和智能手机普及推动农民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 [3] - 商品种类从新鲜果蔬扩展到特色手工艺品、绿色粮油和生态养殖产品,满足城市高品质需求 [3]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政府通过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和物流体系建设为农村电商创造良好环境 [3] - 针对"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各地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乡村服务站,推广共同配送模式 [3] - 物流成本降低和配送效率提升促进农产品更快走向全国市场 [3] 产业链升级与城乡融合 - 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帮助农民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 [5] - 带动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5] - 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城乡经济双向互动,缩小发展差距 [5] 技术应用与未来前景 - 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推动农村电商进一步拓展 [5] - 行业有望持续强劲增长,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 [5]
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6-08 00:39
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青年参与 - 政策支持为青年在乡村创业就业提供保障 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 [1] - 乡村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激发青年创造力 提供创作空间 [1] - 基础设施改善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生活便利性 [1] 青年人的优势与贡献 - 青年人具备文化自觉和自信 积极投身乡村文化传承 [2] - 青年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文化艺术 创意设计 市场营销等 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2] - 青年人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 改变乡村文化呈现和传播方式 提升产业附加值 [3] 青年推动的乡村产业变化 - 乡村文化振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如乡村旅游 特色文化产业 农村电商等 [2] - 青年人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丰富市场供给 提升乡村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 [3] - 青年人组织文化活动 如文艺演出 文化讲座等 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3] 吸引青年返乡的措施 - 出台税收减免 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 降低青年创业成本 [4] - 强化人才下乡激励机制 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4] - 设立专项基金 为乡村文化项目和文旅融合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5]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 制定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规划 引导青年参与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农业等项目 [5]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交通 通信等 提升乡村生活和工作便利性 [5] - 开展专业培训 如文化艺术 旅游管理等 提高青年专业技能 [5]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5 23:41
数字乡村政策与基础设施 -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9个方面任务,明确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 [4]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网民规模达3.13亿人 [4] - 农业农村部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116个 [7]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江苏省宜兴市美栖村玫瑰产业园采用物联网管理系统,174个土壤酸碱度传感器和77个控制器实现精准灌溉,600亩花田仅需一部手机管理 [5][6] - 浙江省杭州市茶园使用AI采茶机器人通过光谱识别采摘嫩芽,北京市海淀区采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进行自动化移栽作业 [7] - 全自动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显著,以往15人5-6天的工作现在1天即可完成,除草人工费用减少一半 [6] 农村电商发展 - 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6万亿元,同比增长6.4% [10] - 福建省闽侯县通过"直播+电商"模式,近半年订单量达3万多单,培养出"闽侯芳姐"等本土电商主播 [8][9] - 陕西省镇巴县采用"电商+文旅"模式,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车厘子种植过程,带动水果采摘游和电商销售 [10] 乡村数字化治理与服务 - 浙江省平湖市山塘村建成345平方米数智生活馆,配备智慧健康医疗中心和中医AI问诊机等设施 [11][12] - 福建省长乐区百户村"智慧百户"平台实现井盖传感器监测、海洋渔业北斗定位管理,可实时预警台风和触礁风险 [13][14] - 山塘村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智能公交站点、24小时自助售药机等便民设施,计划推出无人机快递配送服务 [13]
实现乡村美与产业兴有机统一
经济日报· 2025-05-16 21:53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7.07亿,同比增长8.9% [1] - 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1]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行政村比例超90% [2]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45%,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2] 产业振兴与人居环境协同效应 - 良好人居环境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向乡村集聚,支持产业发展 [1] - 产业振兴为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基础设施改善 [1] - 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等新业态稳步增长 [2] 产业发展策略 -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2] - 结合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2] - 加强规划引领,将环境整治与产业振兴纳入统一体系 [3]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环境整治 [3] -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日常管理以建立长效机制 [4] -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民参与积极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