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镇域经济百强席位,广东为何能占四成?专家点出这一核心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01:38
镇域经济500强榜单 - 2025中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发布,广东102个建制镇上榜,占全国20.4% [1] - 广东7个镇位列全国十强,40个镇入围全国百强,东莞28个镇全部上榜,广州17个镇上榜 [1] - 与2024年相比,广东上榜数量增加4个,新增3个位于粤东西北地区 [2][7] 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 评价体系包含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消费活力、城乡合力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 [2] - 广东头部城镇(前十强)80%以上指标高于全国500强平均水平,尤其在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市场主体数量等指标显著领先 [3] - 全国6个"千亿镇"中广东占3个(佛山狮山镇、北滘镇,东莞长安镇),中山小榄镇、珠海唐家湾镇呈现冲刺势头 [4] 产业与企业发展特征 - 典型强镇标准:GDP超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超150家、创新型企业超200家 [3] - 产业能力指标(市场主体数量、规上企业数量、创新企业数量)是评价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维度 [3] - 专业镇集群效应突出,如佛山北滘镇家电产业、东莞长安镇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产业链关键节点 [4] 民营经济驱动因素 - 民营经济是广东镇域经济的根基,中小企业与创业者构成经济生态的"毛细血管" [5] - 入围镇域普遍具备财力支撑和大量市场主体,汇聚优质民企包括规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5] - 珠三角地区通过"一镇一业"模式形成专业镇,为全省镇域经济领先奠定基础 [7] 区域发展格局 - 广东40个全国百强镇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体现区域发展不均衡 [7] - "百千万工程"政策推动珠三角持续领先,粤东西北地区开始涌现新上榜镇域 [7]
210家日企代表齐聚广州 现场签约项目27个 金额高达1034.64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6-13 01:32
中日经贸合作现状 - 广东与日本企业签约27个项目,金额达1034.64亿元 [1] - 广东对日本前4个月进出口总额1447亿元,同比增长5.36% [1] - 广东实际利用日本外资同比增长超48% [1] - 日本是广州第五大贸易伙伴及第三大外资来源地,累计投资超70亿美元 [10] - 截至2025年4月日本在广州累计投资企业819家 [10] 产业合作领域 - 合作集中在汽车、商贸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新能源汽车领域: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64%,拥有完整产业体系 [10] - 生物医药领域:日企加速布局与广东的合作 [6] - 智能网联技术:多家企业在对接会上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 - 机器人应用:医疗、工厂、仓储、物流等领域需求增长 [13] 日企在粤发展案例 - 东莞新荣精密汽车配件计划扩大设备投资规模 [2] - 江门协立磁业专注磁性材料研发,计划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4] - 广汽丰田年产能达100万台,是丰田全球最集中规模化基地 [6] - 日立能源在广东建立中国首个智慧能源工厂 [6] - 三菱商事旗下罗森便利店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店超360家 [8] 广东产业优势 - 形成电子信息、汽车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9] - 拥有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7个千亿级服务行业 [1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 [11] - 市场主体超1900万家,其中企业超835万家 [10] - 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35万家 [10] 政策支持 - 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高可获800万元奖励 [11] - 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最高可获600万元资助 [12] - 政府推出措施支持外资企业在低碳、大健康等领域合作 [15] 合作模式创新 - 日立能源广东基地成为全球技术输出枢纽 [14] - 广汽丰田智能工厂经验通过技术交流引领发展 [14] - 探索共建智能机器人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13] - 计划联合开发东盟市场实现优势互补 [15]
2025年四川省南充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围绕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三大新赛道产业,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3 01:19
南充市产业体系与政策 - 南充市以"工业立市"为核心战略,构建"3+2+3"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三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成长性产业,以及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三大未来产业 [1][15] - 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485.8亿元,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5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7] - 通过"链长制"和县长直管工业机制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设立8个产业链专班,落地永盈新材料等百亿级项目 [1][15] 支柱产业发展 - 汽车汽配产业:吉利商用车新能源整车年产能突破5万台,带动形成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 [22][24] - 化工轻纺产业:总投资330亿元的永盈新材料项目一期A线即将投产,形成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等四大细分领域集群 [15] - 食品医药产业:西充县重点发展有机食品,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 [20] 新兴产业突破 - 电子信息产业:前三季度产值增长48%,南充三环电子光纤陶瓷插芯全球市占率超70% [16][24]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前三季度产值增长27%,中科九微半导体真空设备打破国外垄断 [16][22] - 2024年新签约新兴产业重点项目45个,协议总投资251.1亿元 [7] 未来产业布局 - 低空经济:签约中科宇航等项目,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和地面基础设施体系 [12][16] - 氢能产业:建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基地,出台9项专项支持政策 [12][22] - 人工智能产业:商汤科技落地AI视觉识别系统,规划到2027年建成区域示范应用场景 [12][24] 产业空间规划 - 形成"一心多极两带三区"空间格局,主城区和临江新区为核心增长极 [18] - 嘉陵区重点发展汽车汽配(嘉陵汽车产业园),高坪区聚焦航空港经开区,顺庆区打造电子信息高地 [20] - 县域差异化布局:南部县发展真空装备,阆中市培育文旅康养等9个特色集群 [21]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项政策,目标2026年产值突破450亿元,整车年产20万辆 [12] - 制定低空经济中长期规划,提出强链延链、基础设施等8项任务 [12] - 对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算力服务补贴、创新平台建设等8类支持 [12] 技术创新与转型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0户,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275亿元,同比增长15% [9] - 实施185个重点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1352亿元,推动"智改数转" [7][26] - 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户,形成创新型企业梯队 [9]
挖新育小 深耕不辍(微观) ——县域经济如何向新而行①
人民日报· 2025-06-12 21:5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 的微观基础和"毛细血管",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域。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从各具特色 的县域经济,观察新质生产力在中华大地扎根的深度和广度,为稳定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 力量。 ——编者 "十年磨一剑",并非简单地重复一件事,而是在追逐时代浪潮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问题 大屏幕前,生产细节纤毫毕现;厂房深处,机器人携带着物料穿梭往来;自动化机械宛如精密印刷机, 将一块块电路板(PCB)精准地"打印"出来……走进江西赣州信丰县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端生产线 令人眼前一亮。 信丰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以盛产赣南脐橙而闻名,如今却在电子信息产业这一赛道上闯出了名堂。短 短几年时间,当地聚集了30多家上市企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就有19家。2024年,信丰县规上电子信息 产业实现营收226.6亿元,同比增长15%。 从推出全省首创的"免带证"办理服务,到实施"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的高效审批模式,再到举办政 企早茶会等点对点解决实际困难,信丰不断完善培育产业的政策举措,并将之落实到服务企业的具体行 动中。 看准赛 ...
展现多个主题场景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产业合作推介活动在成都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4:08
活动概况 -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产业合作推介活动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特色活动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1] - 吸引韩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的政企代表 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参与 [1] - 活动形式包括产业推介 主题演讲 现场签约及场景互动 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成果 [1] 创新创业大赛 - 启动"2025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 聚焦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及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 [1] - 大赛设置5场国内区域赛 4场海外区域赛 1场云端区域赛 [1] - 配套活动包括产业园区参观 企业创新展 投融资对接 项目培训及链主企业对接 中试平台对接等 [1] 中试生态建设 - 成都高新区支持国有资本牵头设立中试项目基金 联合中试平台和社会资本 已合作组建相关中试基金总额达95亿元 [2] - 已投资28个中试相关项目 资金规模达21亿元 [2] - 构建"平台+基金+人才+政策+场景"五维一体产业科技创新网络 [2] 科技成果展示 - 设置"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场景互动区 包含"乐享·智慧家""生态·云社区""畅行·立体城"三个主题场景 [2] - 展示50余项"成都造"高科技产品 成都高新区产品占一半以上 [2] - 包括极米激光电视 博恩思手术机器人 沃飞长空飞行汽车等全球领先/首创成果15项 [2] - 参展企业达成合作意向30余项 [2] 区域发展定位 - 活动凸显成都高新区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中的支撑作用 [3] - 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共享 资本联动与市场互通 推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愿景全球化落地 [3]
流程691公里,这里的出境水质为何优于入境?
新华社· 2025-06-12 11:04
生态修复项目成效 - 重庆长寿区云集镇大同村高洞河生态修复项目即将完工验收 水质从治理前的Ⅳ类提升至Ⅲ类 亲水步道等设施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1] - 长寿湖通过取缔网箱养鱼、治理沿湖污染及修复入湖河流等措施 水质从劣Ⅴ类稳定提升至Ⅲ类—Ⅱ类 并发展有机鱼养殖、文旅康养等生态产业 [1] 长江重庆段水质治理 - 长江干流重庆段全长691公里 水质自2017年起连续8年保持Ⅱ类标准 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连续7年优于入境断面 [2] - 涪陵区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0多亿元实施环保搬迁 原磷石膏尾矿库改造为绿地公园 新厂采用先进环保工艺 [2]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重庆市重点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95万辆(同比+905%)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6% [3] - 奉节县、巫山县关停煤矿转型发展文旅康养及特色水果产业 依托白帝城、神女峰等资源打造生态产业品牌 [3] 智慧治水与区域协作 - "巴渝治水"系统整合20多个部门涉水数据 覆盖16万余个监测点 2024年推动3000余次水环境问题协同处置 平均处理时间从10天缩短至2天 [4] - 重庆与鄂黔川三省建立长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川渝联合实施140余个跨境河流治理项目 [4]
上海市政府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陈吉宁龚正会见方榕徐子阳一行
快讯· 2025-06-12 10:24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市委书记陈吉宁、市长龚正会见中兴通讯董事长方榕、总裁徐子阳 [1] - 龚正、方榕出席签约活动并见证签约 [1] 合作领域 - 双方将以AI终端、芯片、新型通讯、智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 [1] -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关键行业 [1] - 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 [1] 合作目标 - 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1] - 全面提升数字消费能级 [1] - 助力上海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1] - 推动中兴通讯在上海的业务发展 [1]
韩国投资者眼中的“未来之城”,成都为何赢得国际资本青睐?
搜狐财经· 2025-06-12 10:08
科技与产业合作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特色活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产业合作推介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深化中韩合作 [1] - 成都链接"一带一路",资本为成都科技实力与未来潜力投票,文化共鸣与产业互补构筑中韩企业互利共赢新桥梁 [1] - 韩国知名投资机构KIP与多家企业达成投融资合作意向,推动中韩创新创业产业基金发挥科技交流作用 [3] 投资布局与产业优势 - KIP计划在成都设立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的新基金,重点投向消费科技、机器人、低空经济、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6] -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部分重要供应链环节源自韩国企业,双方在显示行业所需的光刻胶、测试设备等领域具有合作空间 [3] - 成都消费电子产业活力十足,在游戏、数字内容及医美等领域优势显著,正积极融入科技与AI元素推动产业升级 [3] -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枢纽,在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6] 企业合作与资源互补 - KIP早期通过创投基金投资的某韩国企业已在韩国冲击IPO,正积极考虑在成都建厂并设立中国办公室 [6] - KIP通过资本力量投资海外潜力企业,助其发展壮大后落户成都,形成双向资源互补与项目联动 [6] - 韩中联合会推动多家韩国文创类初创及成熟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的中韩创新创业园,与本地伙伴开展联合研发 [8]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 - 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创产业提供独特滋养,中韩可在文化共创中携手开拓全球市场 [8] - 韩国风投资本正积极涌入成都的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项目,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成为中韩未来合作方向 [8] - 韩中联合会会长朴胜赞率领约100家韩国高科技及文创企业组成的考察团深度探访成都各产业领域 [8]
广东出口东盟货物九成零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6-11 23:21
广东-东盟贸易与供应链合作 核心观点 - 广东与东盟贸易合作进入战略机遇期,双方在供应链、产业互补、投资等领域深度合作,2024年广东与东盟贸易额占中国对东盟贸易的五分之一 [3] - RCEP全面生效三周年推动广东对东盟出口90%货物实现零关税,服装、电子、家电等品类爆发式增长 [2]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覆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预计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 [8] 产业互补与投资 - 广东与东盟签约7个合作项目,金额超31亿美元,涉及农业、矿业、文旅等领域,包括印尼广青镍钴湿法冶炼项目等 [3] - 印尼经济占东盟总量40%,资源丰富但工业薄弱,广东制造业与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形成产业链互补 [3] - 广东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优势突出,东盟在资源、劳动力、区位方面具备比较优势 [4] 贸易数据与市场潜力 - 2024年中国与印尼双边贸易额达1500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 [5][10] - 广东企业对印尼汽车零部件市场兴趣浓厚,计划提升研发投入与本土化生产 [5] - 马来西亚电商需求旺盛,广东可依托制造业资源成为其跨境商品供应中心 [10] 供应链深化方向 - 未来合作聚焦区域化布局、数智化融合、绿色化转型三大趋势,需加强产业、技术、规则、标准、人才协同 [7] - 柬埔寨建议广东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电子组装、服装制造和物流,享受区域性免税准入 [7] - 泰国通过eWTP免税区及"泰国4.0"战略降低贸易成本,1500泰铢以下进口商品免征关税 [8] 本地化与跨境电商策略 - 马来西亚蜡染服饰品牌通过本地化设计、语言客服及网红营销,转化率提升40% [9] - 跨境直播需结合定制化产品,技术赋能与本地化团队是开拓东盟市场的关键 [9] - 马来西亚凭借区位、政策、产业优势,成为中企进军东盟的"黄金跳板" [10]
泉州和济南谁潜力大?泉州民营经济占优,济南呢?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53
经济总量与质量 - 泉州2024年GDP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比例为2.0:51.7:46.3,人均GDP14.7万元 [1] - 济南2024年GDP突破1.35万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比例为3.3:33.4:63.3,人均GDP14.2万元 [1] - 济南在经济总量与服务业能级方面占优,省会资源集聚效应使其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1] 医疗资源密度 - 泉州拥有三甲医院7家,每千人床位6.8张,医疗辐射闽南地区 [4] - 济南拥有三甲医院25家,每千人床位9.3张,依托黄河流域医疗联盟开展跨省远程会诊 [4] - 济南在高端医疗资源集中度和省会医疗协作网络方面优势明显 [4] 高校与科创实力 - 泉州拥有普通高校1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聚焦纺织鞋服数字化、半导体封装等领域 [6] - 济南拥有普通高校5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8%,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支撑创新 [6] - 济南在高校集群与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占优,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0亿元 [6] 产业竞争力 - 泉州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为根基,新兴产业聚焦半导体、光伏储能,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9] - 济南拥有中国重汽、浪潮集团、华熙生物三大千亿级集群,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近50万辆 [9] - 济南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层级方面领先,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技术含量全面占优 [9] 交通枢纽地位 - 泉州依托福厦高铁、泉州港形成"海铁联运"骨架,2024年货物吞吐量1.2亿吨 [11] - 济南坐拥济南港、济南西站,高铁运营里程520公里,多向辐射高铁网与黄河水运协同 [11] - 济南在内河航运与高铁网络密度方面优势突出 [11] 旅游业与城市品牌 - 泉州以"宋元海洋贸易遗产"为核心,2024年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 [13] - 济南以"泉城山水"为品牌,趵突泉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00亿元 [13] - 济南在旅游收入规模与文化IP影响力方面更具优势 [13] 民生福祉与城乡均衡 - 泉州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城乡收入比2.3:1 [15] - 济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城乡收入比2.0: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 [15] - 济南在人均收入水平与社会保障完整性方面占优 [15] 城市实力 - 泉州建成区面积2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34.6万人,城镇化率71.19% [17] - 济南建成区面积86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25.4万人,城镇化率76.2% [17] - 济南在城市规模与城镇化质量方面优势明显 [17] 产业转型潜力 - 泉州聚焦纺织鞋服智能改造、半导体材料、海上风电等,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8.3% [19] - 济南重点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医药、量子科技,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 [19] - 济南在前沿产业布局与科研转化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19] 高光时刻总结 - 泉州在民营经济活力、海洋经济韧性方面独具优势 [21] - 济南在科创生态、高端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领先 [23] - 济南当下综合实力更胜一筹,但泉州的转型潜力值得期待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