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服饰

搜索文档
LULULEMON:男人靠不住,海外撑不起
海豚投研· 2025-04-10 12:40
核心观点 - LULULEMON未来增长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扩张而非品类拓展 男装业务难成第二增长曲线 瑜伽裤在北美市场渗透率接近饱和[1][24][27] - 公司2026年营收目标125亿美元 较2021年翻倍 实现路径包括男装收入翻倍 电商翻倍 国际市场收入翻4倍[1] - 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18倍PE) 但考虑到增长放缓 仍缺乏足够安全边际[46][47] 品类分析 - 女装业务占比超60% 高增长阶段已结束 产品创新集中在颜色/印花改良 缺乏革命性面料突破[5][6] - 男装业务占比23.4% 起步于2013年 但5年间占比仅提升0.7个百分点 缺乏标志性爆款产品[6][10] - 男装面临激烈竞争 商务休闲裤品类有Banana Republic等成熟品牌 且1030元定价是竞品两倍[16][18] - 其他业务(含鞋类)占比10% 利润率和增速较高 但体量较小仍处起步阶段[7][8] 区域市场表现 - 北美市场营收占比75% 2024年营收79.3亿美元 同比增长4% 瑜伽裤在25-45岁女性渗透率达40%[25] - 北美增速放缓因竞争恶化(Alo Yoga等竞品崛起)及新品开发周期延长 2023年新品率明显下降[25][26] - 国际市场增速远高于北美 中国市场过去三年CAGR超50% 超半数门店为近三年新开[29] - 公司门店扩张策略从高线向低线城市下沉 当前中国门店156家 计划2026年达220家[38]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9年营收CAGR为6.3% 其中北美CAGR约2% 中国区CAGR约14%[38][40] - 毛利率预计从58%提升至60% 利润端CAGR约8.5%[43] - 当前18倍PE为十年最低 但PEG1.4仍高于安踏等同行 若增长持续放缓估值可能进一步下修[46][49] - 绝对估值显示当前股价基本无上行空间 需等待15倍以下介入机会[47][52] 行业对比与风险 - 瑜伽裤市场规模远小于运动鞋 国际业务占比27% 低于耐克等成熟品牌40%+的占比[34][53] - 品类拓展难度高于渠道扩张 参考Under Armour拓展失败案例 LULU选择小众方向(高尔夫/网球)相对谨慎[54][55] - 增长依赖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 但低线城市消费力有限且面临Shein等本土品牌竞争[29][38]
净利润两连跌、被安踏大幅超越,增速落后的李宁如何突围?
南方都市报· 2025-04-09 09:31
文章核心观点 李宁2024年财报显示整体收入稳健增长但净利润下滑、增速疲软,公司求稳经营面临渠道调整阵痛,子品牌定位模糊,需在研发创新、品牌定位和全球化布局上打出新章法以应对竞争 [1][3][10] 分组1:整体业绩情况 - 集团全年收入达286.76亿元,同比增长3.9%;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49.4%,净利润同比下降5.5%至30.13亿元,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但此次降幅收窄 [1][5] - 年末公司经营现金净流入52.68亿元,同比上升12.4% [5] 分组2:求稳经营策略 - 2024年公司稳健经营,核心是保证毛利率,不因追求规模带来大量折扣率的加深 [3] 分组3:与同行对比 - 安踏2024年收入708.26亿元,同比增速13.58%,年内溢利155.96亿元,增超五成;特步营收135.77亿元,增速6.55%,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增速两成左右;361度营收100.7亿元,增速19.6%,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增速19.5%;李宁是四家运动品牌中唯一净利润下滑的企业 [5][6] 分组4:渠道调整情况 - 产品品类上,跑步品类亮眼,鞋类贡献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6.8%,跑步品类零售流水增长25%,超轻、飞电、赤兔三个跑鞋核心IP产品销售突破1060万双 [7] - 篮球与运动生活品类流水分别同比下降21%和6%,或与产品线竞争力不足与消费者偏好分化有关 [8] - 2024年直营门店净减少201家,特许经销门店增加78家;存货同比微增4%至25.98亿元,周转天数拉长至64天,去库存压力仍存 [8] 分组5:应对挑战举措 - 强调稳健经营,提出优化运营效率、强化研发与品牌建设,聚焦核心战略,深化“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布局,加码跑步、综训等高增长品类,拓展户外、网球等新兴赛道 [9] - 今年1月以8亿元重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权,或能给专业赛道持续加码 [9] 分组6:行业竞争挑战 - 万亿体育消费市场竞争激烈,安踏需实现品牌间长效协同和全球化;特步需突破跑步场景边界和让产品走上时尚前沿;361度刚突破百亿营收是新起点 [10]
小红书潮男,撑不起lululemon的野心
雪豹财经社· 2025-04-08 14:51
核心观点 - Lululemon男装业务通过小红书潮男群体实现快速增长,但难以突破小众圈层向更广泛男性市场渗透 [4][5][6][13][15][17][21][23][24][26][27] 小红书潮男现象 - 北京颐堤港Lululemon男装集合店单日销售主要依赖一款被小红书种草的羽绒夹克,顾客多为精准选购的年轻男性 [4][5] - 小红书潮男将Lululemon作为全年穿搭核心,年均消费超3万元,形成"上班商务+下班运动"的穿搭公式 [6][13] - 品牌试衣间成为潮男重要出片场景,有消费者双11期间试穿30多件新品并拍摄数百张OOTD照片 [13] - 男性Define和Scuba等产品被塑造为"自动拥有好身材"的神器,ABC系列商务裤装被包装成职场精英标配 [13][15] 男装业务发展轨迹 - 2014年启动男装业务,2018年增速首超女装,2019年提出五年收入翻番计划 [17] - 2021年中国市场男装增速达61%,显著高于女装37%的增速,收入占比仍不足25% [17][27] - 2023年CEO承认男性品牌认知度仅13%(美国)、12%(澳大利亚),其他海外市场为个位数 [27] - 2024年Q4男装收入占比25.2%,较2019年23.5%提升有限,第二增长曲线表现未达预期 [27] 营销策略与局限 - 签约韩东君、窦骁等明星及周冠宇等运动员,推出联名款强化"阳刚健康"形象 [21] - 在上海开设男装快闪空间、北京开设亚太首家独立男装店,通过社群运营扩大影响力 [21] - 产品性能缺乏专业竞争力,时尚定位与主流男性消费需求错配,难以复制女装从瑜伽细分市场突围的路径 [26][27] - 潮男群体消费忠诚度低,存在从拉夫劳伦、始祖鸟到Lululemon的快速品牌切换现象 [27]
消费符号与经济周期:从口红到Lululemon的百年演变
创业邦· 2025-04-03 09:58
经济周期与消费符号 - 经济周期的波动本质是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周期性调整,分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革命驱动)、朱格拉周期(资本要素驱动)和基钦周期(供需要素驱动)[6] - 当前处于三周期共振的历史性节点,当供给端技术与需求端预算形成共识时,会催生具象化的消费符号[6] - 不同经济周期对应不同消费符号:衰退期(口红)、复苏期(福特T型车)、前繁荣期(耐克鞋)、后繁荣期(iPhone)、萧条期(Lululemon)[6] - 消费符号通过"创新乘数效应"(技术突破×商业模式×文化认同)释放市场增量,如口红溢价率达1400%,茅台溢价率1000%,iPhone溢价率300%[7] 五大消费符号的底层逻辑 口红(1920-1930s) - 大萧条期间美国GDP下降46%,但口红销量逆势增长50%,2008年金融危机时欧莱雅销售额同比增长5.3%[9] - 女性劳动力占比提升至25%+合成染料技术使成本降低80%,10美分即可购买,形成职业女性身份标识[12] 福特T型车(1908-1927) - 通过流水线生产将单车制造时间从728小时缩短至12.5小时,价格从4700美元降至260美元[13] - 1921年产量占全球汽车总量56.6%,带动钢铁产业(占全球产量60%),贡献1920年代美国GDP增长的15%[14] 耐克Air Jordan(1984-2020s) - 冷战结束后全球贸易额增长733%,耐克通过亚洲代工体系实现全球化扩张[15] - 采用精准赞助策略:早期赞助潜力新人,1984年集中资源押注乔丹并推出Air Jordan子品牌[16] - 1990年代借NBA全球化扩张,市占率保持行业第一,开创运动员代言模式[19] iPhone(2007年至今) - 2009-2018年科技行业市值增长433%,iPhone4推动智能机渗透率三年达90%[20] - 自研芯片+500万像素摄像头+FaceTime功能重构消费电子估值体系,创造"iPhone时刻"[21] Lululemon(2000年至今) - 疫情期营收与净利润CAGR达25%,2023年市值超越阿迪达斯成为行业第二[21] - 采用luon混纺面料(86%尼龙+14%莱卡)+无缝剪裁技术,定价为竞品2-3倍,毛利率超同行10个百分点[22][24] - 目标用户为年收入8万美元以上的"Super Girls",通过瑜伽教练社群运营提升粘性[22] - 美国瑜伽行业收入从2012年69亿美元增至2020年115.6亿美元(CAGR 7%),设备服饰占爱好者总支出的54%[25] 消费符号启示录 - 顺周期符号(耐克/福特/iPhone)通过技术迭代或文化赋能匹配主流需求,逆周期符号(口红/Lululemon)聚焦细分市场构建韧性[27] - 消费符号更迭印证"创造性毁灭"规律,未来仍将在技术-文化-商业三角关系中演化[27]
毛利提升,李宁稳健:“该攻的攻、该控的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01: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9%至286.8亿元,归母净利润30.1亿元 [1] - 毛利润同比提升6.0%至141.6亿元,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49.4%,逆势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1][4] - 经营现金净流入上升12.4%至52.7亿元,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20.6亿元至75.0亿元 [9] 经营策略 - 采取"该控的控"策略,通过控货、费用管控和渠道优化提升经营质量 [3][5][6] - 篮球业务实施发货量控制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内部建立大采买体系降本增效 [5][6] - 高层级市场推行精细化管理,净减少83家销售点至7585家,经销商减少5家至41家 [7] 研发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增长9.3%,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35亿元 [12] - 构建六大独有鞋科技平台,覆盖中底、大底、鞋面及结构四大维度 [12] - 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防暴雨双透纳米科技",推动户外装备面料创新 [14] 产品与品类表现 - 鞋类收入143.0亿元占比50%,跑鞋核心IP全年销量突破1060万双 [14] - 跑步品类零售流水增长25%,飞电系列销量同比提升35%至173万双,赤兔7PRO销量大幅提升45%至435万双 [22] - 拓展户外、网球、匹克球等新兴品类,羽毛球业务收入显著增长 [20][22] 品牌与资源布局 - 长期支持中国国家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2012年起成为CBA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16] - 与韦德、巴特勒等NBA球星长期合作,2025年将再度成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 [16][17] - 实行"单品牌、多品类"战略,六大核心品类流水占比达64% [20][22]
顺丰净利润首次超百亿元;lululemon受到美国高通胀冲击;金价续刷新高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3-29 11:41
顺丰业绩与国际化战略 - 2024年顺丰营收2844亿元同比上升10% 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上升24% 归母净利率提高0.4个百分点 [1] - 时效快递业务占总营收43% 同比增长6% 经济快递业务占10% 面临通达系竞争 [1] -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18% 占总营收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但未单独披露国际业务收入 [1] - 公司通过港股上市募资53亿元 45%用于加强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35%用于提升国内物流网络 [1] - 2021年以176亿港币收购嘉里物流51.5%股权 强化东南亚布局 [1] lululemon四季度业绩 - 四季度营收3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净利润7.48亿美元同比上涨11.8% 超分析师预期 [2] - 美洲地区可比销售额持平 受通胀影响消费者支出减少 客流量下降 [2] - 库存上涨9%至14亿美元 财报发布后股价大跌14% [2] 黄金价格走势 - 上海金早盘价719.48元/克 午盘价721.16元/克 创历史新高 [3] - 价格上涨受关税争端 大国政治 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 投资者转向避险资产 [3] Manus AI融资动态 - 以5亿美元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 较去年底1亿美元估值增长5倍 [5] - 全球首款AI Agent产品发布 能直接交付完整任务 官网展示40个案例 [4] 微软AI战略调整 - 考虑开发自主AI模型 优化商业软件服务 已开发小型平台模型 [6] - 2019年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 2023年追加100亿美元 合作条款从排他性改为优先购买权 [6] 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款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量产 年产能6GWh 年产值20亿元 [7] - 容量较传统280Ah电池提升12% 热失控时间延长40% 适用于储能和新能源商用车 [7] TikTok电商扩张 - TikTok Shop将于3月31日上线法国 德国 意大利市场 已与当地商家合作 [8] 社区团购行业变化 - 淘宝买菜停止社区团购 改为快递到家 行业前三为多多买菜(44%) 美团优选(32%) 兴盛优选(17%) [9][10] 长和港口交易审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审查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经营权交易 关注市场公平竞争 [11] 古茗财报表现 - 2024年营收87.91亿元同比上涨14.5% 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上涨36.2% 利润率17%提高3个百分点 [12] - 单店GMV236万元同比下降4.3% 日均GMV6500元减少300元 [12] 绿茶集团上市进展 - 第五次递表获证监会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2.13亿股 去年前9个月收入29亿元 税前利润3.4亿元 [13] 东风长安重组 - 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控股股东筹划重组长安旗下汽车板块 具体细节未披露 [14] 长城汽车战略转型 - 2024年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 海外销量45万台同比增长44.6% 抵消国内销量下滑 [15][16] - 单车均价14.22万元提高1.76万元 毛利率19.51% 销售和管理费用占比下降 [15][16] - 高端品牌坦克销量23万台 魏牌5.6万台 实现同比增长 [15] 兰博基尼电动化规划 - 计划2030年前推出首款纯电GT车型 采用2+2布局 较原计划2028年推迟 [17][19] - 2026年全面混动化 需解决电池重量与性能矛盾 开发流程将增加智能化应用 [17][19]
依托“专业性”营收增长3.9%, 2024年的李宁走得更“稳”
北京商报· 2025-03-28 10:1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李宁在整体大环境颇具挑战的情况下实现稳健增长,这得益于其专业运动基因和“单品牌、多品类”战略,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并优化渠道布局,各核心品类发展良好,还积极拓展新兴运动及细分品类 [1][3][6] 体育大年业绩“稳健增长”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3%,李宁实现收入286.76亿元,同比增加3.9%,集团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0.13亿元,溢利率为10.5%,权益回报率为11.9% [3] - 2024年李宁毛利为141.56亿元,较2023年同期上升6%,整体毛利率为49.4%,较去年提升1个百分点 [3] 各专业运动品类稳健发展 - 2024年李宁围绕六大核心品类综合深入经营,跑步、篮球、综训三大品类零售流水占比达64%,跑步品类零售流水增长25%,“超轻”等三大系列销量突破1060万双,助力运动员夺冠及赛事提升品牌形象 [4] - 篮球业务在科技加持下影响力提升,多款专业实战篮球鞋入围推荐榜单,“伽马”常列年度实战篮球鞋榜单之首 [5] - 公司在“单品牌、多品类”战略下拓展新兴运动及细分品类,如户外品类,从两大产品支线入手,发布新技术并应用于新产品 [5] “单品牌、多品类”策略下的专业基因 - 2024年李宁研发投入增长9.3%,研发费用率持续增加,近十年研发总投入超35亿元 [6] - 李宁在鞋科技领域拥有六大独有科技,构建四大维度鞋科技平台,超䨻科技6年内4次应用突破,2024年搭载该科技的篮球鞋获市场认可 [7] 体育赛事资源合作 - 李宁与中国国家“金牌梦之队”长期合作,2025 - 2028年再度成为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伙伴,支持征战顶级赛事 [9] - 李宁签约CBA、多位NBA球星,赞助多场马拉松、羽毛球赛事及中国青年队等 [9]
稳健经营不等于保守经营,李宁(02331)财报传递新信号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07:36
文章核心观点 李宁以稳健经营为核心,锚定“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战略,凭借科技创新强化“专业运动”定位,在复杂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2024年业绩表现良好,未来成长确定性和发展后劲有望强化 [1] 专业性为基做强“单品牌” - 公司立足于运动员基因,加大品牌专业能力投入,以运动科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是稳健发展的制胜法宝之一 [2] - 2024年公司深耕六大核心品类,跑步品类零售流水增长25%,三款核心跑鞋年内合计销量突破1060万双 [2] - 公司围绕篮球运动特点打造篮球鞋矩阵,“伽马”篮球鞋获年度篮球实战鞋王,“韦德之道11”获市场广泛关注 [3] - 2024年11月公司发布超䨻中底科技及六款搭载该科技的新鞋,研发投入增加9.3%,增速大于营收增速 [3] - 李宁䨻科技平台过去6年完成4次应用突破,实现从“单一技术”到“四大科技”并行的平台化蜕变 [4] - 科技研发成果将强化公司专业运动品牌特点,反映在后续财务表现上,提升成长确定性和发展后劲 [5] 稳健发展的李宁经验 - 近年来运动服饰行业上行压力大,竞争激烈,公司凭借对体育行业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输出优质供给满足新需求 [6] - 硬核创新带来突出产品力,助公司抢占消费者心智,保持稳健发展步调 [6] - 2024年公司库存管理居行业领先,全渠道库销比维持在4个月,库存周转天数为64天 [6] - 公司采取双管齐下策略深化渠道布局,在高层级市场精细化管理,关闭低效店铺,在新兴市场提升占有率 [7] - 公司夯实六大核心品类优势,积极评估拓展新兴运动品类机会,以进取姿态捕捉新商业机遇 [9]
On昂跑CEO马丁·霍夫曼:当一个跑圈硬核品牌,意外成为「中产标配」|New Look专访
36氪· 2025-03-26 10:41
公司发展历程 - 2009年由三位瑞士创始人在圣莫瑞兹山创立 品牌定位为高性能运动品牌而非时尚品牌[4][34] - 初期遭遇生产难题 被亚洲厂商评价为"最不可能完成"的设计 最终突破技术障碍实现量产[7] - 2021年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双 市占率达2% 2024年销售额达26亿美元[5][7] - 采用"瑞士民主"管理模式 目前由五位合伙人共同经营[8] 市场扩张战略 - 2026年营收目标35亿瑞士法郎 中国是其关键增长市场 目标贡献全球10%销售额[10][11][30] - 美国市场通过将总部设在耐克总部附近实现快速渗透 中国门店数量从2024年58家计划增至80家[5][28][31] - 渠道策略从纯分销转向自营零售 过去四年新建19家门店 中国直营店占比达70家(全球共90家)[12][3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核心专利CloudTec缓震技术源自用户"云上奔跑"体验反馈 产品命名体系延续Cloud+系列[15] - LightSpray™喷织技术实现3分钟机器人制鞋 较传统150道工序大幅提效 首款应用产品Cloudboom Strike LS售价330美元[16][17][18] - 产品线从跑鞋拓展至训练/网球领域 服装品类目标占比10% 计划2026-2027年实现技术规模化[12][13][19] 中国市场策略 - 品牌认知度达30% 一线城市接近50% 被戏称为"中产新社交货币"[28][34] - 成都太古里将开设300㎡旗舰店 较早期104㎡门店显著扩容以展示全品类[24][26] - 采用差异化渠道策略 侧重直营+DTC模式 通过天猫/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强化消费者洞察[31] 未来增长支柱 - 实施3E战略:Elevate(提升跑鞋份额/可持续性) Expand(中国扩张) Establish(全品类转型)[27][32] - 保持高端定位同时平衡稀缺性 计划进入印度等新市场 但强调"有质量扩张"[33] - 2024年现金流达10亿瑞郎 毛利率目标超60%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18%+[13][27]
安踏到了要重塑主品牌的时刻
华尔街见闻· 2025-03-26 09:52
公司业绩与增长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3.5%至708.26亿元,加上亚玛芬总营收突破千亿元 [2]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36%达155.96亿元,主要受益于亚玛芬上市带来的一次性股权收入 [16] - 电商业务增幅达20.7%,显著高于DTC渠道7.3%的增幅 [42] - 公司计划2025年主品牌实现高单位数增长,FILA中单位数增长,迪桑特与可隆保持30%以上增长 [54] 品牌发展现状 - FILA曾贡献集团43.5%营收和46.3%经营利润,但2024年营收增幅降至6.1% [11][20] - 主品牌及FILA贡献85%基本盘收入,但两大板块均触及增长瓶颈 [18] - 迪桑特、可隆等品牌享受中产消费红利但受限于小众定位 [5] - 361度2024年营收突破百亿同比增19.6%,增速超过公司 [25] 战略调整与重塑 - CEO提出3年内单品牌超越耐克中国的目标 [7] - 主品牌门店将划分为五个等级,ARENA竞技场月均店效超100万元 [35][36] - 计划2025年减少135-235家低效门店,重点发展"安踏冠军"和"超级安踏" [38][39] - 产品端借鉴始祖鸟策略,推出安踏膜、风暴甲等商品IP [41] 国际化布局 - 五年目标为海外销售占比达15%,已进入欧美、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市场 [49] - 进驻Foot Locker等110家欧美主流零售渠道 [50] - ANTA KAI系列海外发售形成抢购热潮,海外影响力反哺国内 [52][53] 财务表现与投入 - 整体毛利率下滑0.4个百分点至62.2%,经营利润率下滑1.2个百分点至23.4% [43][44] - 公司接受阶段性利润率下降以支持品牌投入,重点转向规模增长和品牌升级 [46][47] - 2025年将继续加大市场投入包括门店升级、新品投放和赛事赞助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