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搜索文档
阅峰 | 光大研究热门研报阅读榜 20250420-20250426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6 13:01
晶丰明源(688368.SH)跟踪报告 - 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7/2.05/3.09亿元,营收为19.12/23.11/26.03亿元,对应PS分别为5.2/4.3/3.8X [4] - 通过内生外延打开成长空间,产品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评级上调至"买入" [4] 消费电子与半导体行业分析 - 消费电子对等关税豁免短期缓解供应链压力,但中长期仍面临不确定性,美国计划推出专项关税 [7] - 半导体行业看好自主可控+代工回流方向 [7]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 - 25Q1末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0.8万亿,债券类、存款类资产占比分别下降0.5、0.6pct,理财杠杆率降至106.9% [9] - 4月理财规模有望稳定在30万亿以上 [9] 罗莱生活(002293.SZ)年报及季报 - 24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14%/22%,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26% [13][14] - 24年高分红,每股派息0.6元,派息率115% [14] 科达利(002850.SZ)年报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4.72亿元,同增22.55%,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 [17] - 欧洲产能释放,机器人业务开拓第二曲线,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8.02/21.78/24.99亿元 [17] 红旗连锁(002697.SZ)年报及季报 - 2024年营业收入101.23亿元,同降0.09%,归母净利润5.21亿元,同降7.12% [20] - 1Q2025营业收入24.79亿元,同降7.17%,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降4.15% [20] 华致酒行(300755.SZ)年报 - 2024年营业收入94.64亿元,同降6.49%,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降81.11% [23] - 下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89/1.03亿元,新增27年预测1.13亿元 [23] 重庆百货(600729.SH)年报 - 2024年营业收入171.39亿元,同降9.75%,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同增0.46% [25][26] - 上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41/13.67亿元 [26] 中信特钢(000708.SZ)季报 - 2025Q1归母净利润创近8个季度新高,维持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5.90/62.36/68.25亿元 [29]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9]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降至1%以下,部分理财机构进军定增丨机警理财周报
搜狐财经· 2025-04-22 10:40
市场回顾 - 资金价格均衡偏松 DR007加权均价1.69%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5% [2] - 权益市场保持韧性 上证指数周涨幅1.19% 沪深300指数周涨幅0.59% [2] - 银行、房地产、综合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0.93% 存续产品22749只中212只破净 [3] - 固定收益类破净率0.35% 权益类破净率60.53% 混合类破净率9.03% 衍生品类破净率0% [3] - 3年以上期限固收产品破净率为零 1-2年期限破净率0.74% 2-3年期限破净率0.58% [3] - 1个月以内投资周期产品破净率0.08% [3] 新发产品 - 上周31家理财公司发行447只理财产品 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量居前 [4] - 新发产品以R2风险等级、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 混合类产品仅7只 [6] - 中银理财推出稳富固收增强指数跟踪策略系列 权益部分跟踪中证A500/沪深300等指数 [6] - 新发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值2.70% 2-3年期限产品定价环比提高0.16个百分点 [6] 收益表现 - 固收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709% 混合类0.2379% 权益类1.6342% 衍生品类-2.7022% [9] - 3年以上期限固收产品净值增长率最高达0.1231% 1个月以内期限最低为0.0519% [9] - 现金类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人民币1.523% 美元3.964% 澳元3.24% [10] - 近一周负收益产品占比4.99% 固收类4.42% 混合类13.94% 权益类11.11% 衍生品类66.67% [13] 行业规模 - 28家理财公司权益投资规模略超5000亿元 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规模合计4493.37亿元 [16] - 权益类产品规模仅267.75亿元 超三分之一机构存续权益类产品规模为零 [16] - 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 同比增长9.41% [17] - 共存续产品4.06万只 同比增长0.67% 涉及215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 [17] 业务创新 - 光大理财参与外高桥定增项目 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18] - 理财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 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并提振投资者信心 [18]
坚定支持中国资本市场 中银理财领航探路指数理财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6:09
政策环境与市场趋势 - 监管部门多次鼓励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生态建设,为中长期资金创造有利条件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2] - 2025年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部署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 [2] 银行理财市场现状 - 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 [2] - 低利率环境下,指数投资成为银行理财支持资本市场的重要路径,指数理财迎来发展新契机 [1] - 理财产品在低利率环境下转向指数化投资以寻求收益增厚空间,逐步配置权益指数资产 [3] 指数化投资特点与优势 - 指数化投资是一种被动投资策略,紧密跟踪特定市场指数表现,包括股票、债券、商品等大类资产指数 [3] - 被动指数投资凭借费用低廉、投资分散、收益透明等特点吸引投资者关注 [3] - 银行理财指数投资品种丰富,工具属性和配置价值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3] 中银理财的指数化布局 - 中银理财已实现从产品风险等级到跟踪指数品类的全方位布局,产品覆盖科技创新、红利、核心资产等热点 [1][4] - 中银理财积极布局指数跟踪策略的含权产品,标的指数涵盖沪深3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及热点主题指数 [4] - 中银理财已推出指数跟踪策略的含权产品二十余只,产品类型覆盖固收增强类、混合类及权益类 [4] 产品设计与风险管理 - 中银理财在产品设计上分层管理,设立R2到R4不同风险等级产品以匹配不同收益弹性需求 [5] - 实际运作中以跟踪指数表现为主要目标,控制风格偏离风险,适度调整交易节奏以降低短期冲击 [5] - 公司注重投资者教育,通过线上渠道推出指数化产品陪伴内容,如"指数小课堂"栏目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中银理财表示将不断创新指数投资工具,加大指数推广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选择 [6]
首例理财资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光大理财拟以2000万元认购外高桥定增股份
财经网· 2025-04-18 10:29
理财资金入市进展 - 光大理财成为首家通过权益类理财产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理财公司,以外高桥为标的获配181.4882万股,金额约2000万元 [1] - 此次外高桥定增总发行2.25亿股,募集资金24.75亿元,共有11家机构参与 [1] - 该案例是2023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打通理财资金入市堵点后,全市场首单理财直投定增项目 [2] 政策环境支持 - 2024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允许银行理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2] - 2024年3月沪深交易所修订实施细则,新增理财公司为IPO网下投资者,并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 [3] - 政策明确理财公司多个产品参与定增时可合并计算为一个发行对象 [3] 理财公司市场动向 - 光大理财等7家理财公司近期持续增持ETF产品,杭银理财、兴银理财宣布自购旗下含权理财产品 [3] - 光大理财表示将加大资本市场布局,包括ETF、定增、可转债、可交债等工具 [4] - 行业在政策支持下逐步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2024年以来理财资金入市空间持续扩大 [2][3] 市场背景 - 2023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打通理财资金入市堵点 [2] - 监管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覆盖社保、保险、理财等多类资金 [2] -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确认光大理财案例具有市场里程碑意义 [2]
年报内外|理财公司竞逐30万亿市场,谁在狂奔谁在掉队
北京商报· 2025-04-14 15:16
低利率时代下,银行理财市场正不断寻求变革。随着2024年年报的披露,已有20家理财公司"成绩单"浮出水面,"赚钱"能力提升、产品规模壮大成为大部分 理财公司年报内的亮点,但在结构调整等经营策略影响下,也不乏理财公司掉队,出现净利润增速下滑或产品规模减少的情况。 存款降息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优势凸显,年报之外,降费率与下调业绩比较基准时常交替或同时出现。而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监管政策 的号召,也促使理财公司积极求变,探索权益市场配置机会。 进入2025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有望在30万亿关口突围,以固收类产品作为中流砥柱的理财公司将有哪些"新打法"? 年报之内:规模与业绩分化 受益于债券牛市行情,2024年多数理财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20家理财公司中18家披露净利润情况,其中14家"赚钱"能力提升。 年报内是净利与规模的"战报",年报外则是客源的争夺。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优势凸显,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已成为理财公司惯常吸引 客户的方式。4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开年至今,中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渤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 财公司宣布对 ...
积极增配权益资产,上周多家理财公司宣布增持ETF、自购旗下含权理财
财经网· 2025-04-14 08:44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回升,多家理财公司宣布增配权益资产。 据同花顺数据梳理,4月7日—4月13日,银行理财市场共新发人民币理财产品984款(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发行量 环比增加165款。根据运作方式划分,封闭式产品721款,开放式产品263款。 从发行机构来看,理财子公司为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主体,31家理财公司上周共发行801款理财产品,占比81%。其中, 平安理财新发产品数量最多,达75款,其次是兴银理财、华夏理财,分别发行70款、64款产品。另有71家银行发行了 183款理财产品,天津银行发行数量最多,共新发23款理财产品,其次是吉林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分别发行了9款、 7款理财产品。 坚决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积极推动理财资金入市,上周多家理财公司宣布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其中,苏银理财、光大 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北银理财、徽银理财均发声表示,持续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ETF)。 中银理财发文提到,面对近期市场波动,该公司迅速研判,在管理好产品整体风险的同时,积极寻找机会进行权益资 产配置,重点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和内需板块。 光大理财在增配包括ETF在内的指数化投资工具之外,还加大对上市 ...
增持ETF等权益资产!多家万亿级理财公司出手
快讯· 2025-04-11 03:45
文章核心观点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增持ETF等权益类资产并将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 [1] 分组1 - 中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万亿元级理财公司宣布增持ETF等权益类资产 [1]
焦点|理财产品参与打新,正式与公募基金“平权”
券商中国· 2025-04-08 13:38
进入4月份,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 初步询价推介公告,与3月份的新股相关公告相比,一些表述已经发生细微转变: 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和合格境外投资 者资金被列示为A类投资者,其配售比例为RA;所有不属于A类的网下投资者为B类投资者,其配售比例 为RB。两类配售对象的配售比例关系是RA≥RB 。 其实银行理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参与打新,且打新策略还是银行理财发展早期最热门的权益投资策略之 一。尤其2020年、2021年,打新策略频繁出现在几家大型理财公司的含权理财产品中。 据券商中国记者长期跟踪了解,此前参与网下打新投资者被划分为A、B、C三类:A类为公募基金、社保 基金;B类为企业年金、保险资金;C类包括私募、信托、银行理财等机构。而C类投资者在新股分配中获 配比例低于A类和B类投资者。 在实际业务中,银行理财很少直接参与打新,普遍是借助公募基金(A类)的通道间接参与打新业务。 对于银行理财来说,长期以来需要借道公募基金通道参与打新业务的境况,正在迎来历史性转变。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政策意图释 ...
理财资金入市难在哪
经济日报· 2025-03-25 21:59
理财资金入市难在哪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自提出以来,广受市场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明确"大力推动中 长期资金入市"。理财资金体量大,如何有效引导其入市,关乎投资者的钱袋子以及权益市场的长远发 展。在业内看来,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机会增加,预计会有更多理财公司发力权益投资。但当前理财资 金入市仍存障碍,需进一步打通堵点。 投资者风险偏好低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06 万亿元,占比为0.2%;理财产品资产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0.83万亿元,占比为2.58%。普益标准研究 员崔盛悦表示,目前银行理财机构仍以发行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为主,虽然有部分机构于去年加大 了"含权"产品的发行力度,但供投资者选择的混合类、权益类产品数量仍相对较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理财产品相对更加追求安全稳健,主要面向稳健型投资者, 因此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等固定收益领域。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混合类、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低, 可能与理财公司投研能力以及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有一定关系。 崔盛悦分析,从认购流程来看,根据2021年5月份发布的《理财公司理 ...
理财子产品发行指数周报第194期:农银光大发混合类产品,信银理财产品和资产结构-2025-03-07
中信建投· 2025-03-07 09:55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4] 核心观点 - 上周样本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数量上升至139只,发行数量指数为315.91,环比上升26.4% [1][21] - 整体平均发行基准利率为2.55%,环比下降8个基点,其中固收类产品平均基准为2.55%(环比下降9个基点),混合类产品平均基准为3.20%(环比上升75个基点)[1][2][22] - 理财子产品风险指数为1.87,环比下降0.6%,显示风险等级下降,居民风险偏好小幅下降 [1][21] - 截至2025年2月21日,样本理财子产品的破净率为1.46%,环比上升109个基点 [1][42] - 信银理财在2024年下半年规模增加近1000亿元,达到1.946万亿元,资产配置上债券类资产占比显著提升 [8][9][68] 三大指数环比变化情况 - **发行数量指数**:最新指数为315.91,环比上升26.4%;调整后发行数量指数为226.56,环比上升25.0% [1][21] - **发行数量偏离度**:最新偏离度为1.04,显示偏离度下降,上周发行的139只产品中,136只为固收类产品,3只为混合类产品 [1][21] - **发行风险指数**:最新指数为1.87,环比下降0.6% [1][21] - **发行基准利率波动指数**:最新指数为57.94,环比下降3.1% [1][2][22] - **募集规模**:上周募集资金规模上限测算为21367.0亿元,其中单只产品最大募集上限为3000亿元(中银理财),2025年募集资金规模测算约为2.84万亿元 [21] 样本理财子公司发行情况 - **发行数量**:上周11家样本理财子公司共发行139只产品,发行数量上升,其中7家发行数量增加(占比63.6%),光大理财增加最多(11只);1家发行数量减少(交银理财,减少2只)[3][32] - **发行主体**:光大理财发行数量最多,为29只;招银理财平均发行基准利率最高,为3.10% [3][32] - **产品期限**:一年以上期限产品发行量占比42.9%,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1-3年(含)产品占比最高,为41.8% [36] - **期限利率**:1-3年(含)产品平均发行基准利率为2.75%,环比下降2个基点;6-12个月(含)产品平均利率为2.55%,环比下降12个基点 [36][38] 理财子产品净值变动 - **年初至今变动**:截至2025年2月21日,样本理财产品净值年初至今增长1.93%,工银理财净值增长最高,达23.69% [40][42] - **周环比变动**:产品净值周环比增长1.56%,其中8家理财子净值正增长,工银理财周环比增长最高,达21.82% [40][42] - **月环比变动**:产品净值月环比增长1.75%,工银理财月环比增长最高,达22.04% [42] 重点产品介绍 - 上周重点产品共3只,包括农银理财发行的1只混合类产品和光大理财发行的2只混合类产品 [7] - 示例产品为光大理财的“阳光橙安盈增强7期(封闭式)”,为混合类、中低风险产品,期限1-3年,业绩比较基准为2.80%-3.60%,发行规模为1000万-10亿元 [55] 最新观点更新:信银理财产品和资产结构变化 - **产品规模**:2024年下半年信银理财规模增加近1000亿元,总存续规模达19464.98亿元,存续产品数量增加至1946个 [8][59][67] - **产品结构**:规模增长主要来自公募理财产品(规模增至17264.18亿元)和固收类产品(规模增至19380.49亿元),但公募产品金额占比从89.18%降至88.69%;私募产品及权益类产品规模和占比均小幅上升,混合类产品规模下降 [8][59][65][66] - **资产配置**:债券类资产规模增加近1300亿元,占比从67.04%升至70.81%;货币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规模分别增加近100亿元和8亿元;现金及存款和公募基金配置规模分别减少近300亿元和200亿元,占比下降 [9][68][73][75][76][80] 理财子公司动态 - 行业理财公司数量已增至32家,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预计全年或达33万亿元,固收类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 [56]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化,多家机构部署或引入大模型以提升风控、交易与投资研究的智能化水平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