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搜索文档
理财公司2024年业绩一览:7家净利润增超20%,13家理财产品规模突破万亿
财经网· 2025-04-30 09:42
上市银行年报季收官,银行理财子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浮出水面"。据梳理,2024年,理财公司业绩普遍回暖,已披 露数据的24家理财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82.48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中半数以上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10%,7 家增速超20%。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继续稳居首位,2024年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包揽净利润前三名,净利润均超过20亿元, 分别为27.39亿元、26.94亿元、24.92亿元,此外浦银理财净利润增速领先,全年实现净利润11.61亿元,同比增长 158.57%。 同时,2024年理财产品管理规模也显著提升,据企业预警通梳理,当前已有31家理财公司披露数据,合计管理的理财 产品余额达26.38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6.77%,其中25家理财规模增速均超10%,10家增速超过30%。理财规模"万 亿"阵容迎新,由2023年的11家增至13家,新成员分别是中邮理财、民生理财。 净利润普涨:股份行理财子领跑,国有行理财子发力 在理财规模回升及债市行情推动等因素影响下,理财公司2024年业绩普遍呈现回暖态势。据梳理,随着母行年报的发 布,目前已有24家理财公司披露主要业绩指标,合计净利润 ...
银行理财季度盘点①丨一季度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延续下行趋势,新品中开放式占比提高至近四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03:20
产品发行量 - 2025年一季度31家理财公司发行5148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同比2024年一季度的3931只增长超30%[1][3] - 光大理财新发产品数量达417只居首,华夏理财、民生理财、兴银理财紧随其后[1] - 国有行中交银理财发行255只最多,城商行中宁银理财发行278只领先[1] 产品结构变化 - 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占比达38.4%,同比提升12.39个百分点[1][3] - 1月以内期限产品占比21.2%成为第二大类型,同比提高3.33个百分点[1][3]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8%仍主导,混合类产品占比提升至1.6%[3] 定价趋势 - 短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环比2024年末下跌超0.1个百分点[5] - 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从2024年末的3%降至2025年3月末的2.48%[5] - 不同期限产品收益差距缩小,部分出现倒挂现象[5] 募集规模 - 2025年一季度整体募集规模8874.63亿元,单品平均规模2.15亿元同比下滑25%[7] - 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134号"募集108.78亿元,为2025年首只超百亿产品[8][9] - 募集规模前十产品中,信银理财占6席,民生理财和光大理财各占2席[8][9] 产品策略 - 头部产品主要采用票息+交易性收入策略,精选信用资质较好的发行人[8] - 中低风险等级的固收类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9]
聊聊这周的三个大新闻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7 13:31
保险行业政策调整 - 金融监管总局允许保险公司调整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以应对利率下行期的利差损风险[2][5][11] - 万能险本质为"保险+余额宝"组合,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但近年在中国市场式微:2024年寿险原保费收入中万能险仅88亿,同比下滑10.69%,占比不足0.3%[9][10] - 监管意图通过万能险作为降利率切入点,因其存量小、保障属性弱且适合快速调整,未来或参考日本模式允许下调存量保单利率[11][12] - 保险行业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已确立,预计9月将普调,推动负债成本下降[10][14] 银行理财估值新规影响 - 交易商协会发布债券估值自律指引,剑指理财子公司"自建估值"行为,要求建立多层次校验机制并明确禁止性行为[15][19][21] - 新规将导致固收理财波动率上升,2025年起或显著高于当前水平,但仍低于公募债基[22] - 中长期信用债配置需求边际走弱,信用利差(尤其长久期)压缩空间受限[24] - 政策导向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提升权益资产相对吸引力[23] 挪威主权基金运作启示 - 挪威养老基金规模达1.8万亿美元(约13万亿人民币),持有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1.5%,采用被动投资策略,权益配置占比70%[32][33][35] - 三大核心模式:全球化分散投资(零挪威本土持仓)、指数化运作(跟踪富时全球指数)、长期增配权益资产(比例从1998年40%提升至2018年70%)[29][34][35] - 一季度亏损主因权益持仓波动,但其配置逻辑强调长期风险资产溢价,对个人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28][30] 行业趋势与宏观脉络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需回归保障属性,高利率储蓄型产品不可持续[14] - 资管行业估值透明度提升将加速无风险利率下行,倒逼机构强化多资产管理能力[21][23][24] - 全球主权基金配置策略显示权益资产长期配置价值,与国内"优质股权投资大时代"观点形成印证[14][29]
阅峰 | 光大研究热门研报阅读榜 20250420-20250426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6 13:01
晶丰明源(688368.SH)跟踪报告 - 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7/2.05/3.09亿元,营收为19.12/23.11/26.03亿元,对应PS分别为5.2/4.3/3.8X [4] - 通过内生外延打开成长空间,产品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评级上调至"买入" [4] 消费电子与半导体行业分析 - 消费电子对等关税豁免短期缓解供应链压力,但中长期仍面临不确定性,美国计划推出专项关税 [7] - 半导体行业看好自主可控+代工回流方向 [7]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 - 25Q1末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0.8万亿,债券类、存款类资产占比分别下降0.5、0.6pct,理财杠杆率降至106.9% [9] - 4月理财规模有望稳定在30万亿以上 [9] 罗莱生活(002293.SZ)年报及季报 - 24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14%/22%,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26% [13][14] - 24年高分红,每股派息0.6元,派息率115% [14] 科达利(002850.SZ)年报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4.72亿元,同增22.55%,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 [17] - 欧洲产能释放,机器人业务开拓第二曲线,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8.02/21.78/24.99亿元 [17] 红旗连锁(002697.SZ)年报及季报 - 2024年营业收入101.23亿元,同降0.09%,归母净利润5.21亿元,同降7.12% [20] - 1Q2025营业收入24.79亿元,同降7.17%,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降4.15% [20] 华致酒行(300755.SZ)年报 - 2024年营业收入94.64亿元,同降6.49%,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降81.11% [23] - 下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89/1.03亿元,新增27年预测1.13亿元 [23] 重庆百货(600729.SH)年报 - 2024年营业收入171.39亿元,同降9.75%,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同增0.46% [25][26] - 上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41/13.67亿元 [26] 中信特钢(000708.SZ)季报 - 2025Q1归母净利润创近8个季度新高,维持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5.90/62.36/68.25亿元 [29]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9]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降至1%以下,部分理财机构进军定增丨机警理财周报
搜狐财经· 2025-04-22 10:40
市场回顾 - 资金价格均衡偏松 DR007加权均价1.69%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5% [2] - 权益市场保持韧性 上证指数周涨幅1.19% 沪深300指数周涨幅0.59% [2] - 银行、房地产、综合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0.93% 存续产品22749只中212只破净 [3] - 固定收益类破净率0.35% 权益类破净率60.53% 混合类破净率9.03% 衍生品类破净率0% [3] - 3年以上期限固收产品破净率为零 1-2年期限破净率0.74% 2-3年期限破净率0.58% [3] - 1个月以内投资周期产品破净率0.08% [3] 新发产品 - 上周31家理财公司发行447只理财产品 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量居前 [4] - 新发产品以R2风险等级、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 混合类产品仅7只 [6] - 中银理财推出稳富固收增强指数跟踪策略系列 权益部分跟踪中证A500/沪深300等指数 [6] - 新发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值2.70% 2-3年期限产品定价环比提高0.16个百分点 [6] 收益表现 - 固收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709% 混合类0.2379% 权益类1.6342% 衍生品类-2.7022% [9] - 3年以上期限固收产品净值增长率最高达0.1231% 1个月以内期限最低为0.0519% [9] - 现金类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人民币1.523% 美元3.964% 澳元3.24% [10] - 近一周负收益产品占比4.99% 固收类4.42% 混合类13.94% 权益类11.11% 衍生品类66.67% [13] 行业规模 - 28家理财公司权益投资规模略超5000亿元 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规模合计4493.37亿元 [16] - 权益类产品规模仅267.75亿元 超三分之一机构存续权益类产品规模为零 [16] - 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 同比增长9.41% [17] - 共存续产品4.06万只 同比增长0.67% 涉及215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 [17] 业务创新 - 光大理财参与外高桥定增项目 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18] - 理财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 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并提振投资者信心 [18]
坚定支持中国资本市场 中银理财领航探路指数理财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6:09
政策环境与市场趋势 - 监管部门多次鼓励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生态建设,为中长期资金创造有利条件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2] - 2025年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部署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 [2] 银行理财市场现状 - 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 [2] - 低利率环境下,指数投资成为银行理财支持资本市场的重要路径,指数理财迎来发展新契机 [1] - 理财产品在低利率环境下转向指数化投资以寻求收益增厚空间,逐步配置权益指数资产 [3] 指数化投资特点与优势 - 指数化投资是一种被动投资策略,紧密跟踪特定市场指数表现,包括股票、债券、商品等大类资产指数 [3] - 被动指数投资凭借费用低廉、投资分散、收益透明等特点吸引投资者关注 [3] - 银行理财指数投资品种丰富,工具属性和配置价值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3] 中银理财的指数化布局 - 中银理财已实现从产品风险等级到跟踪指数品类的全方位布局,产品覆盖科技创新、红利、核心资产等热点 [1][4] - 中银理财积极布局指数跟踪策略的含权产品,标的指数涵盖沪深3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及热点主题指数 [4] - 中银理财已推出指数跟踪策略的含权产品二十余只,产品类型覆盖固收增强类、混合类及权益类 [4] 产品设计与风险管理 - 中银理财在产品设计上分层管理,设立R2到R4不同风险等级产品以匹配不同收益弹性需求 [5] - 实际运作中以跟踪指数表现为主要目标,控制风格偏离风险,适度调整交易节奏以降低短期冲击 [5] - 公司注重投资者教育,通过线上渠道推出指数化产品陪伴内容,如"指数小课堂"栏目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中银理财表示将不断创新指数投资工具,加大指数推广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选择 [6]
首例理财资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光大理财拟以2000万元认购外高桥定增股份
财经网· 2025-04-18 10:29
理财资金入市进展 - 光大理财成为首家通过权益类理财产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理财公司,以外高桥为标的获配181.4882万股,金额约2000万元 [1] - 此次外高桥定增总发行2.25亿股,募集资金24.75亿元,共有11家机构参与 [1] - 该案例是2023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打通理财资金入市堵点后,全市场首单理财直投定增项目 [2] 政策环境支持 - 2024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允许银行理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2] - 2024年3月沪深交易所修订实施细则,新增理财公司为IPO网下投资者,并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 [3] - 政策明确理财公司多个产品参与定增时可合并计算为一个发行对象 [3] 理财公司市场动向 - 光大理财等7家理财公司近期持续增持ETF产品,杭银理财、兴银理财宣布自购旗下含权理财产品 [3] - 光大理财表示将加大资本市场布局,包括ETF、定增、可转债、可交债等工具 [4] - 行业在政策支持下逐步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2024年以来理财资金入市空间持续扩大 [2][3] 市场背景 - 2023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打通理财资金入市堵点 [2] - 监管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覆盖社保、保险、理财等多类资金 [2] -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确认光大理财案例具有市场里程碑意义 [2]
年报内外|理财公司竞逐30万亿市场,谁在狂奔谁在掉队
北京商报· 2025-04-14 15:16
低利率时代下,银行理财市场正不断寻求变革。随着2024年年报的披露,已有20家理财公司"成绩单"浮出水面,"赚钱"能力提升、产品规模壮大成为大部分 理财公司年报内的亮点,但在结构调整等经营策略影响下,也不乏理财公司掉队,出现净利润增速下滑或产品规模减少的情况。 存款降息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优势凸显,年报之外,降费率与下调业绩比较基准时常交替或同时出现。而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监管政策 的号召,也促使理财公司积极求变,探索权益市场配置机会。 进入2025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有望在30万亿关口突围,以固收类产品作为中流砥柱的理财公司将有哪些"新打法"? 年报之内:规模与业绩分化 受益于债券牛市行情,2024年多数理财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20家理财公司中18家披露净利润情况,其中14家"赚钱"能力提升。 年报内是净利与规模的"战报",年报外则是客源的争夺。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优势凸显,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已成为理财公司惯常吸引 客户的方式。4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开年至今,中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渤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 财公司宣布对 ...
积极增配权益资产,上周多家理财公司宣布增持ETF、自购旗下含权理财
财经网· 2025-04-14 08:44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回升,多家理财公司宣布增配权益资产。 据同花顺数据梳理,4月7日—4月13日,银行理财市场共新发人民币理财产品984款(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发行量 环比增加165款。根据运作方式划分,封闭式产品721款,开放式产品263款。 从发行机构来看,理财子公司为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主体,31家理财公司上周共发行801款理财产品,占比81%。其中, 平安理财新发产品数量最多,达75款,其次是兴银理财、华夏理财,分别发行70款、64款产品。另有71家银行发行了 183款理财产品,天津银行发行数量最多,共新发23款理财产品,其次是吉林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分别发行了9款、 7款理财产品。 坚决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积极推动理财资金入市,上周多家理财公司宣布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其中,苏银理财、光大 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北银理财、徽银理财均发声表示,持续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ETF)。 中银理财发文提到,面对近期市场波动,该公司迅速研判,在管理好产品整体风险的同时,积极寻找机会进行权益资 产配置,重点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和内需板块。 光大理财在增配包括ETF在内的指数化投资工具之外,还加大对上市 ...
增持ETF等权益资产!多家万亿级理财公司出手
快讯· 2025-04-11 03:45
文章核心观点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增持ETF等权益类资产并将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 [1] 分组1 - 中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万亿元级理财公司宣布增持ETF等权益类资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