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药
icon
搜索文档
三生制药获“港股价值示范案例”奖
新浪财经· 2025-09-20 22:02
奖项荣誉 - 三生制药获"港股价值示范案例"奖项 成为港股市场中兼具成长性与投资价值的典范企业[1] - 评选覆盖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私募基金、外资机构等机构投资者 参与投票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超50万亿元[1] - 评选坚持价值投资理念 设置权威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全面考量上市公司表现[1]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公司凭借稳健的公司治理和前瞻性的创新战略布局获奖[1] - 高度重视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与投资者回报[2] - 通过高效的投资者沟通机制赢得资本市场广泛信任[2] 研发创新与专利 - 拥有1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40余种上市产品[2] - 覆盖肾科、肿瘤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科及皮肤科等多种治疗领域[2] - 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夯实研发平台技术实力[2] 业绩表现与成果 - 2025年业绩表现稳健 创新成果转化进入加速期[2] - 肿瘤、自免等核心治疗领域多项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数据[2] - 国际化与海外授权迎来里程碑进展[2] 企业使命与价值 - 坚守"让创新生物药触手可及"的企业使命[2] - 创新管线价值加速兑现为未来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2]
启明创投、高瓴资本支持,这家药企第三次冲刺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9-20 16:37
公司上市历程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 摩根大通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1] - 此前2021年港股上市失败 2023年科创板上市未果 本次为第三次上市尝试[1][2] - 2023年4月提交上交所上市申请 2024年1月主动撤回 再次选择港股作为上市地[2] 业务与产品管线 - 公司专注于呼吸系统和儿科疾病疗法开发 拥有六种候选药物管线[3] - 核心产品包括RSV药物组合(齐瑞索韦、AK3280、AK0901)[3] - 齐瑞索韦为全球首个进入NDA阶段的RSV治疗药物 首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的非肿瘤药物[3] - 2025年8月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齐瑞索韦用于婴儿RSV治疗的NDA申请[4] - AK0610为II期单克隆抗体 AK3280为II期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 AK0901为NDA阶段ADHD药物[4] 财务数据 - 2023年收入670万元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均为0元[4] - 2023年亏损2.70亿元 2024年亏损1.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04亿元[4] - 2023年收入主要来自知识产权许可及研发服务[4] - 2023年研发成本2.16亿元 2024年1.65亿元 2025年上半年8613.8万元[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等价物9674万元[5] 股权与估值 - 实际控制人邬征通过三家实体合计控制公司25.17%股份[6] - 2022年6月完成最新1.9亿元融资 投后估值46.9亿元[7] - 知名股东包括启明创投(持股10.66%)、TF Capital(持股7.52%)、高瓴资本(持股4.79%)[8] 管理层背景 - 创始人邬征现年62岁 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及布朗大学博士学位[6] - 曾任职罗氏研发高级总监 在药物研发领域拥有逾30年经验[7] - 2014年4月创立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7]
药捷安康股价“牛熊转换”背后 ETF被动调仓陷“接盘”争议
经济观察网· 2025-09-20 15:41
股价表现 - 药捷安康上市后股价暴涨超50倍 但随后单日闪崩53.73% 上演极致过山车行情[2] - 4个交易日内股价最大回撤幅度达78% 市值从近2700亿港元回落至594亿港元[3] - 9月12日和15日分别录得77.09%和115.58%的涨幅 16日则暴跌53.73%[5]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为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4]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2.52亿元、3.43亿元和2.75亿元 今年上半年仍录得1.23亿元亏损[6] - 港股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 除去基石投资者认购约979万股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6] 指数纳入影响 - 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及多只恒生系列指数 包括恒生综合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等[5] - 5只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净值规模合计超350亿元[7] - 最大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9月15日买入300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约2.62%[7] 市场机制问题 - 指数编制规则对新股纳入缺乏足够观察期考量 成份股调整信息未能及时透明披露[8] - 国证指数官网至9月20日仍未更新最新样本名单 成份股信息处于盲盒状态[7] - 选样方法先剔除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股票 再按市值排序选取前50只[8] 流动性风险 - 流通股数量较少导致股价对资金面敏感度较高 资金集中进出形成较大扰动[6] - 港股部分中小市值公司流动性不足 被动资金集中调仓导致供需严重失衡[9] - 市场建议应调整新股初始纳入比例 将流动性因素提升为核心考量指标[9]
I启明创投、高瓴资本支持,这家药企第三次冲刺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9-20 12:51
上市申请历史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 摩根大通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1] - 此前2021年递表港股失败 2023年转道科创板未果 2024年1月主动撤回A股申请[2] - 此次为第三次上市尝试[1] 业务聚焦与产品管线 - 公司专注于呼吸系统和儿科疾病疗法开发[3] - 拥有六种候选药物管线 包括RSV药物组合齐瑞索韦、AK3280、AK0901[3] - 核心产品齐瑞索韦为全球首个进入NDA阶段的RSV治疗药物 首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的非肿瘤药物[3] - AK0610为II期单克隆抗体 AK3280为II期概念验证后IPF药物 AK0901为NDA阶段ADHD药物[4] - 另开发COPD治疗药物AK0705及流感治疗药物AK0406[4]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670万元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0元[4] - 2023年亏损2.70亿元 2024年亏损1.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04亿元[4] - 2023年收入主要来自知识产权许可及研发服务[4] - 尚无任何商业化产品[5] 研发投入与资金状况 - 2023年研发成本2.16亿元 2024年1.65亿元 2025年上半年8613.8万元[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等价物9674万元 按当前消耗速度不足支撑一年研发运营[7] 股权结构与估值 - 实际控制人邬征通过三家实体合计控制25.17%股份[8] - 2022年6月完成1.9亿元融资 投后估值46.9亿元[9] - 知名股东包括启明创投持股10.66% TF Capital持股7.52% 高瓴伊恒持股4.79%[10] 管理层背景 - 创始人邬征拥有布朗大学博士学位 曾任罗氏研发高级总监 在药物研发领域有逾30年经验[8][9] - 曾任职先灵葆雅研究院资深科学家及Valeant Pharmaceuticals研发总监[9]
养生堂20亿战略入股锦波生物的定增申请已获北交所受理
贝壳财经· 2025-09-20 12:16
交易进展 - 锦波生物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北交所正式受理 发行对象为养生堂[1][2] - 钟睒睒通过养生堂及杭州久视以定增和协议转让方式合计投资34.03亿元 成为锦波生物第二大股东[3] - 其中20亿元定向发行融资为北交所年内最大规模定增方案[4] 投资方背景 - 养生堂为钟睒睒控股98.38%的现代高科技企业 横跨软饮料、生物制药、化妆品等多领域[2][3] - 旗下控股农夫山泉(饮用水龙头)和万泰生物(首家国产HPV疫苗研发企业)两家上市公司[2] - 截至2025年6月末养生堂营业收入473.47亿元 主营收入465.21亿元 净利润121.28亿元 资产负债率25.08%[4] 战略合作价值 - 养生堂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体系、消费品商业化路径及医疗产品研发生产经验[2] - 合作涵盖原材料、食品饮料添加、化妆品添加、药品开发及人源化胶原蛋白工业化生产等多领域[2] - 通过战略投资赋能锦波生物突破产能建设、产品商业化及市场渠道建设等瓶颈[2] 资金安排 - 养生堂股权投资资金全部来源于自有资金 未采用杠杆融资结构化设计[4] - 资金不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 未由上市公司提供担保[4]
调研速递|溢多利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 透露维生素B12及产能等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20 06:41
公司业务调整 - 公司已停止维生素B12生产 主要因市场原因 [2] - 动物用植物提取物业务完成多种动物试验 上半年获得红三叶草提取物和石香薷提取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 [2] - 人用植物提取物业务开发多种新产品并优化提取工艺 德国子公司筹备工作完成 力争今年销售突破 [2] 产能与运营数据 - 2024年生物酶制剂产量41,533吨 销量42,383吨 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 [2] - 在四大基地投资新建及改建项目工程以增加产能 基于市场前景及新增需求 [2] - 营销网络覆盖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产品注册 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2300多家优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2025年9月10日股东人数为20,222户 [2] - 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等方式开展市值管理 [2] - 管理层从主业发展、科研创新、全球市场开拓、提质降本增效四方面开展运营管理 努力实现股权激励目标 [2] 生产基地布局 - 湖南鸿鹰生物主要生产酒精用酶和纺织用酶产品 [2] - 湖南康捷生物主要生产食品用酶、洗涤用酶及其他生物合成产品 [2] 业绩披露安排 - 2025年第三季度具体财务数据需以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为准 [2] - 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按计划正常开展 [2]
溢多利(300381) - 300381溢多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20 06:24
业务运营与产品进展 - 维生素B12生产已停止 [2] - 动物用植物提取物完成多项试验并获2项新产品证书(红三叶草提取物和石香薷提取物) [2] - 人用植物提取物开发4款新产品(酸樱桃冻果发酵产品/竹叶提取物/黄檗树皮提取液/紫锥菊微晶纤维素复合粉)并优化4种植物提取工艺(高粱/灵芝/玫瑰茄/可可) [2] - 生物酶制剂2024年产量41,533吨,销量42,383吨,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 [2] - 湖南鸿鹰基地生产酒精用酶/纺织用酶,湖南康捷基地生产食品用酶/洗涤用酶/其他生物合成产品 [6] 市场与销售布局 - 海外市场覆盖30多个国家完成产品注册,与60多个国家2300多家客户建立合作 [2] - 打造亚俄/欧洲/美洲三大区域品牌 [2] - 德国子公司筹备完成,2025年力争销售突破 [2] 股东与市值管理 - 截至2025年9月10日股东户数20,222户 [4] - 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开展市值管理 [6] - 采用业绩说明会/调研活动等多渠道投资者沟通 [6] 战略与管理重点 - 聚焦生物酶制剂/植物提取物核心业务 [5] -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产品并降低成本 [5] - 推进一体化/3A精益化/基地智能化管理 [5] - 巩固国内市场同时拓展全球市场 [5]
FF宣布4100万美元战略投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QLGN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23:57
投资交易 - Faraday Future通过私募配售投资Qualigen Therapeutics总额约4100万美元 [1] - 投资方包括Faraday Future及其创始人贾跃亭、SIGN Foundation以及FF全球总裁Jerry Wang [1] - SIGN Foundation由Binance Labs、红杉资本(美国/印度/中国)、IDG和Circle共同支持 [1] 业务合作 - 双方将全面合作开展加密及Web3业务 [1] - 投资标的包括QLGN普通股和优先股 [1]
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河南开打 预计9月中下旬将覆盖全省
河南日报· 2025-09-19 23:45
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上市 - 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在河南郑州完成首针接种 正式进入河南市场[1] -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主要成因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接种疫苗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且经济的手段[1] - 国产疫苗上市将为接种者带来明显价格优势[1] 国产与进口疫苗对比 - 国产与进口九价HPV疫苗核心区别在于生产厂家、价格、适用人群及工艺细节 但预防效果与安全性均经过严格验证[2] - 国产疫苗覆盖HPV16、18、6、11、31、33、45、52、58型病毒 预防效果与进口疫苗相近[2] - 进口疫苗采用重组蛋白技术 国产疫苗运用全球首创大肠埃希菌病毒样颗粒表达技术 具备免疫原性高、可诱导高滴度中和抗体特点[2] - 国产疫苗临床试验纳入超过1万名9至45岁中国女性 覆盖中国女性HPV感染两个高发年龄段[2] - 国产九价HPV疫苗每支定价499元(不含服务费) 在河南加上接种服务费每支521元[2] - 接种程序方面 9至17岁女性采用两剂程序 18至45岁女性需接种三剂[2] 疫苗配送安排 - 首批疫苗已配送至河南省部分市、县、区疾控中心 预计9月中下旬将覆盖全省[3] - 需要接种的女性可关注周边接种门诊相关信息[3] 疫苗免疫规划进展 - HPV疫苗有望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目前国家与各省市正在积极论证和研究具体落实方案[4] - 这是一项涉及疫苗供应、资金保障与地区差异的系统工程[4] - 在明确政策与时间表公布前 HPV疫苗仍属于自费自愿接种范畴[4]
80多家北京硬科技企业获贷近百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9 20:56
融资对接机制成效 - 截至8月末11期活动累计为80多家硬科技企业对接融资 对接成功率超70% [1] - 累计促成授信178亿元 贷款投放91.5亿元 [1] - 覆盖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生物制药 机器人等领域 超半数企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未形成规模性收入 [1] 银行产品创新与授信模式 - 北京地区11家银行推出投贷联动专属产品 优化授信准入和风控审批流程 [1] - 银行对基金投决企业给予主动授信 额度一般为投决金额20%至40% [1] - 信贷评审提高科技类指标权重 弱化财务指标影响 [1] 企业融资案例与服务模式 - 普祺医药科技通过机制获得中信银行"股贷债保"综合融资方案 依托投贷联动产品续贷3000万元 [2] - 企业2025年6月通过北交所上市验收并扩大授信金额 [2] - 多部门聚焦政府投资基金被投企业 市场化创投被投企业 重点人才创业企业及"卡脖子"领域企业开展融资对接 [2]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 建立科技金融综合评估机制 统筹评估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公司服务科技创新质效 [2] - 通过"贷款+外部直投"合作评估指标引导机构聚焦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 [2] - 设立中关村示范区科技金融发展资金 对贷款支持力度大的银行给予不超过500万元激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