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富乐德涨2.00%,成交额1.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17.5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1 03:24
股价表现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至39.77元/股 成交额1.07亿元 换手率1.94% 总市值295.4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17.57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250.53万元(占比2.34%) 卖出270.41万元(占比2.52%) 大单买入1727.02万元(占比16.11%) 卖出2124.69万元(占比19.82%)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6.3% 近5日下跌0.28% 近20日下跌7.49% 近60日上涨3.13%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安徽省铜陵金桥经济开发区 成立于2017年12月26日 于2022年12月30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泛半导体领域设备洗净及衍生增值服务 [2] - 收入构成:精密洗净41.62% 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33.16% 显示面板设备洗净服务8.46% 维修翻新6.81% 其他5.37% 增值服务4.58% [2] - 行业分类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光刻机、中盘、半导体、OLED、并购重组等 [2] 股东结构 - 截至8月29日股东户数3.67万户 较上期减少4.54% 人均流通股3831股 较上期增加4.76% [2]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157.99万股 较上期增加31.18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120.26万股 较上期减少32.61万股 [3] - 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93.09万股 为新进股东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41亿元 同比增长30.62%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5827.27万元 同比增长16.5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474.91万元 [3]
中微公司涨2.08%,成交额8.1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39.8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1 03:2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08%至209.87元/股,成交额8.11亿元,换手率0.63%,总市值1314.0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39.89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12.61% (1.02亿元) 且卖出占比10.39% (8424.02万元),大单买入占比31.04% (2.52亿元) 且卖出占比32.59% (2.64亿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1.12%,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7.41%、9.28%、21.59%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同比增长36.62%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专用设备占比86.17%,备品备件占比12.84%,其他业务占比0.99% [1] - 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9年上市,主营高端半导体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4.69万户,较上期增加2.82%,人均流通股13342股,较上期减少2.1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080.65万股至5747.19万股,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多只ETF增持: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增35.10万股至2372.10万股,易方达科创板50ETF(588080)增160.83万股至1811.42万股,嘉实科创板芯片ETF(588200)增98.72万股至1037.21万股 [3] - 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持股787.16万股,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159995)持股776.18万股 [3] - 诺安成长混合A(320007)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华夏上证50ETF(510050)增持62.42万股至859.42万股 [3] 行业属性与分红记录 - 公司属于电子-半导体-半导体设备行业,概念板块涵盖沪自贸区、半导体设备、大基金概念、中芯国际概念、MLED等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4.96亿元 [3]
长川科技涨2.04%,成交额5.3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819.7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1 03:24
股价表现 - 9月11日盘中上涨2.04%至57.60元/股 成交额5.37亿元 换手率1.96% 总市值363.1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819.75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2.19% 大单买入占比24.1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0.8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6.35%/28.46%/41.42% [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7亿元 同比增长41.80% [2] - 归母净利润4.27亿元 同比增长98.7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0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87亿元 [3]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7.57万户 较上期减少8.80% [2] - 人均流通股6411股 较上期增加9.65%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612.35万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1110.49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045.65万股 较上期增加2.52万股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2] - 收入构成:测试机57.68% 分选机32.73% 其他9.59% [2] - 所属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设备 [2] 机构持仓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51.01万股 较上期增加84.42万股 [3]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持股468.11万股 较上期增加47.27万股 [3]
拓荆科技涨2.07%,成交额2.7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51.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03:2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173.82元/股 总市值486.23亿元 成交金额2.71亿元 换手率0.57%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51.12万元 特大单买入2605.67万元占比9.63% 卖出3107.61万元占比11.49% 大单买入5688.75万元占比21.02% 卖出4535.69万元占比16.76%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3.31% 近5日涨1.76% 近20日涨6.02% 近60日涨18.57%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 2010年4月28日成立 2022年4月20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端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半导体专用设备收入占比96.47% 其他收入占比3.53%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大基金概念、半导体设备、中芯国际概念、集成电路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1万户 较上期减少4.69% 人均流通股19794股 较上期增加89.04%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持股779.38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8.02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82.77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19.26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持股579.02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9.25万股 [3] - 诺安成长混合A(320007)持股454.88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8.47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持股332.19万股(第九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31.98万股 [3] - 银华集成电路混合A和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9.54亿元 同比增长54.25%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428.80万元 同比减少26.96% [2]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74亿元 [3]
爱德万测试市值20年来首超Tokyo Electron
日经中文网· 2025-09-11 03:09
市场估值变化 - 爱德万测试市值在20年来首次超过Tokyo Electron 达到10.0556万亿日元[2][4] - 两家公司市值差距曾在2024年4月达到约14万亿日元 但当前发生逆转[6] - 爱德万测试市值较2023年底扩大至2.7倍[8]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爱德万测试股价连日刷新上市以来高位 单日上涨3%至13125日元[4] - 资金集中流向业绩增长预期较高的爱德万测试[2][6] - Tokyo Electron因客户调整投资计划及中国市场销售减少 下调2025财年净利润预期18%[8] 技术变革与行业趋势 - 半导体技术革新焦点从"前工序"转向"后工序"[6] - 生成AI普及推动垂直堆叠芯片及多芯片集成技术成为新潮流[7] - 半导体测试时间拉长直接推动爱德万测试业绩扩大[6] 公司竞争地位 - 爱德万测试在测试设备市场份额达58% 凭借高份额抢占AI特需[8] - Tokyo Electron在涂胶显影外市场份额仅2-3成 受智能手机和PC投资停滞拖累[8] - Tokyo Electron台湾子公司前员工涉嫌非法获取台积电机密信息 引发市场担忧[8] 全球行业对比 - 荷兰ASML控股市值达46万亿日元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市值19万亿日元[9] - 爱德万测试预期市盈率43倍 远高于Tokyo Electron的21倍[9] - 分析师认为爱德万测试估值水平考虑AI市场扩张后并不算高估[9]
微导纳米20250910
2025-09-10 14:35
微导纳米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公司为微导纳米 国内光伏ALD设备龙头 市占率达70% 同时布局半导体和锂电池ALD设备市场[2] - 行业涉及光伏设备 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 锂电池设备 以及柔性电子 新型显示 MEMS 催化和光学等新兴领域[2][4][9][21]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表现与订单** - 光伏ALD设备市占率达70% 2022年光伏订单20亿元 2023年增至56亿元 2024年回落至20亿元 2025年上半年签单数量减少[5] - 半导体设备订单增长迅速 2024年同比增长168% 2022至2025年新签订单分别为2亿元 7亿元 10亿元及上半年10亿元 预计2025年全年订单有望达17亿元 同比增速50%至70%[2][3][12] - 半导体业务营收占比12% 光伏业务占比85% 但半导体业务增速快 未来预计大部分营收将来源于半导体业务[6] **技术突破与应用** - 突破ALD技术镀膜速度慢的瓶颈 实现规模化应用 将HiK ALD规模化应用于中芯国际28nm IC量产线 并拓展至武汉和合肥客户[2][3][12] - 在ALD方面覆盖HAK工艺 柱状电容器 金属化薄膜等 应用于3D NAND和3D DRAM等领域 在CVD方面覆盖PECVD和LPCVD两类设备 PECVD从高端硬掩膜做起并形成批量订单 LPCVD覆盖锗硅 多晶硅等工艺并获批量订单[2][12] - 研发锂电池ALD设备 通过均匀性 保形性及精确厚度控制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问题 具备卷对卷与空间型两种提升产能技术 对镀膜材料如氧化铝与氧化钛有深厚理解[4][13][14][15][16] **市场机遇与驱动因素** - 受益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 国产替代需求增加 下游晶圆厂积极验证国产设备 在长存等客户处进行硬掩膜工艺验证并获得批量订单[2][10][11] - 国内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市场竞争激烈 拓荆科技占12%份额 北方华创占10% 微导纳米占2% 中微公司占1%[9] - 面临锂电 半导体和光伏三大下游行业正向催化因素 包括长城三期项目开启新一轮半导体设备招标 光伏领域反内卷现象[18] **合作与股权结构** - 与先导智能同属王燕青家族控制 王燕青家族持股56% 联合创始人李伟明博士持股9%[7][17] - 在光伏领域已有合作经验 共同承接整线TOPCon订单 微导负责镀膜设备 先导负责自动化设备 可借助先导智能客户渠道优势实现客户资源复用[4][17] - 后续在锂电池领域拓展与先导智能密切相关 有望加快锂电池ALD设备市场发展[7][8] **未来发展方向** - 逐步转型为纯粹的半导体设备公司 并计划拓展锂电池ALD设备市场[2][6] - 在XBC和钙钛矿电池技术方面拥有强大技术储备 有望受益于新型电池技术发展[2][5][9] - 长期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薄膜沉积设备公司 将ALD技术拓展至锂电 新型显示 MEMS 催化和光学等不同领域[21] - 采用先攻坚克难再一马平川的策略 先攻克最难的工艺如28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ALD工艺 HiK 硬掩膜及折硅等高难度工艺 再拓展到市场更大的CVD工艺和通用膜层材料[20] 其他重要内容 - 预计2026年估值约为46倍 2025年新签订单预计超过15亿元 半导体业务估值约200亿元 光伏业务约50亿元 固态电池前景好但收入利润未确定[22] - 创始人黎微明博士曾在荷兰先进半导体AISAM等全球领先公司担任技术骨干 具备深厚半导体技术基础 能够快速转型并在细分领域取得高市场份额[19]
日本TEL社长赴台积电赔罪!
国芯网· 2025-09-10 12:50
台积电2nm技术泄密事件 - 日本TEL社长河合利树赴中国台湾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闭门会晤 疑似为2nm技术泄密事件道歉[1][3] - TEL前陈姓工程师涉嫌泄露台积电2nm蚀刻站机密文件和数据 用于帮助TEL改进设备性能[4] - 涉案3人被检方起诉 分别被要求判处14年、9年和7年有期徒刑[3] 半导体行业展会动态 - 2025年SEMICON Taiwan国际半导体展在台北南港展览馆开幕 吸引全球产业目光[3]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将于10月15-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展览面积60000平方米 参展企业600+ 专业观众60000+ 峰会论坛20+[5]
北方华创大宗交易成交27.08万股 成交额9848.73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2:01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10日大宗交易成交量27.08万股 成交金额9848.73万元 成交价363.69元 较当日收盘价折价1.22% [2] - 买卖双方均为机构专用席位 [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3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1.20亿元 [2] 股价及资金表现 - 当日收盘价368.20元 上涨1.24% 日换手率1.09% 成交额28.84亿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823.72万元 [2] - 近5日股价累计下跌1.40% 资金合计净流出7.28亿元 [2] 融资数据变化 - 最新融资余额27.30亿元 [2] - 近5日融资余额减少2.28亿元 降幅达7.70% [2]
继英伟达之后,ASML也投资了这家AI初创企业
半导体芯闻· 2025-09-10 10:11
融资与估值 - Mistral AI在C轮融资中筹集17亿欧元(约20亿美元)由ASML领投[2] - 公司估值从60亿美元提升至137亿美元 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 - 参与投资方包括Nvidia、DST Global、Andreessen Horowitz、法国国家投资银行等知名机构[2] 技术产品竞争力 - 公司开发多语言大语言模型 聊天机器人Le Chat具备深度研究、图像编辑和语音模式功能[3] - 语音模型Voxtral性能优于OpenAI的Whisper模型 采用开源架构[3] - 5月发布Mistral Medium 3模型 成本效益优于Meta的Llama 4 Maverick和Cohere Command A[4] - 6月推出开发者专用代码助手Mistral Code及推理优化模型系列Magistral[4] 战略合作与行业定位 - ASML首席执行官表示合作将通过创新产品为芯片制造客户带来显著益处[4] - Mistral AI首席执行官强调合作将贯通从AI开发到基础设施工程的技术链[5] - ASML首席财务官将加入Mistral战略委员会董事会[6] - 双方连接点在于AI技术及欧洲企业血统 ASML依赖其光刻技术生产AI芯片[6] 行业格局与战略意义 - Mistral AI被视为欧洲AI领军企业 直接与OpenAI、Google Gemini竞争[3][6] - 合作体现"技术主权"理念 符合后全球化时代政治经济趋势[7] - ASML作为全球领先光刻设备商 其技术对三星、英特尔、苹果芯片生产至关重要[4]
关于阿斯麦(ASML.US)两种叙事激烈交锋:AI投资无催化 VS High-NA牛市叙事! 市场似乎更信后者
智通财经· 2025-09-10 09:27
阿斯麦战略投资与市场反应 - 阿斯麦向法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istral AI投资13亿欧元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其最大股东 持股比例达11% [1][5] - 投资旨在将生成式AI技术融入光刻机设备及运营流程 加速研发进程并提升生产制造效率与缺陷检测技术 [1] - 阿斯麦获得Mistral董事会席位 由首席财务官Roger Dassen出任 [5] 市场机构对阿斯麦的评级与目标价分歧 - 摩根士丹利维持"持股观望"评级 目标股价600欧元 认为投资对中期盈利预期几乎无影响 长期基本面影响为"中性" [1][2][4] - 瑞银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股价由660欧元上调至750欧元 强调High-NA需求扩张将推动公司重回高质量复合增长轨道 [4][10] - Wolfe Research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目标股价800欧元 认为公司正转向高价下一代EUV机型并从设备升级中获利 [4] High-NA EUV光刻机技术进展与需求 - High-NA EUV光刻机采用0.55 NA镜头 实现8nm分辨率 对2nm及以下制程研发至关重要 [12] - SK海力士在韩国M16工厂完成存储芯片业首台商用High-NA现场组装 英特尔获得全球首台设备 [9] - 瑞银预测2027年High-NA出货量达6台 2028年达10台 约占这两年整体营收增长的30% [11] 阿斯麦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过去12个月营收增速达26.4% 毛利率维持在52.5% [10] - 瑞银预计2026-2030年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率达20% 2027年将出现显著业绩扩张拐点 [10] - 摩根士丹利指出2025-2026年光刻机出货预期低迷 2026年增长前景因宏观不确定性存在模糊性 [1][7] 下游客户与技术驱动因素 - 台积电A14(1.4nm)节点量产、三星与英特尔聚焦2nm以下制程、SK海力士推进下一代DRAM共同驱动High-NA需求 [10][11] - 英伟达下一代Rubin架构AI GPU与苹果AI智能手机芯片有望采用台积电2nm制程 [12] - 阿斯麦通过AI合作提升芯片图形化吞吐与精度 强化计算光刻能力并可能提高平均售价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