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管理咨询
icon
搜索文档
迎接全球化3.0时代:麦肯锡夏季达沃斯纵论中国企业“全球再出发”
麦肯锡· 2025-07-11 09:10
夏季达沃斯论坛核心观点 -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汇聚1700多位全球政商界、国际组织及学术界领袖 [1] - 麦肯锡代表参与多个议题讨论,包括全球经济解读、中国展望、产业重塑、气候投资及医疗卫生行业展望 [1] - 麦肯锡专题论坛聚焦"2025中国企业全球新航程:战略转型与价值重构",深入探讨中国经济走势及企业全球化战略 [1] 中国企业韧性及信心重建 - 中国市场仍是跨国公司重要战略阵地,供应链、成本效率及制造业能力等综合优势难以替代 [2] - 中国消费者和企业经历多轮冲击后趋于理性,经济呈现温和稳定状态,企业更关注确定性和长期性 [3] - 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领先全球,麦肯锡与世界经济论坛统计显示全球数字前沿制造业公司中40%位于中国 [4] 中国企业全球化3.0时代 - 全球前100大品牌中仅2个源自中国,显示品牌国际化仍有差距,但企业全球化意愿强烈 [5] - 医药企业面临直接进入全球化3.0阶段的机遇,需快速建立跨国管理体系,缺乏可参照模板 [5] - 全球化1.0依赖低成本制造出口,2.0阶段通过跨国并购提升能力,3.0阶段将输出知识产权和技术 [6] - 3.0阶段需建立全球形象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企业公民" [6][7] 医疗健康领域关键议题 - 全球医疗体系面临三大挑战:加强跨国协作、利用AI改善医疗公平性、构建气候韧性医疗体系 [8] - 闭门晚宴促成各方就构建包容可持续医疗体系提出具体行动承诺 [8] 中国企业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 可再生能源企业从设备出口商升级为技术-资本-工程-运维多维角色 [9] - 光伏、储能、风机及电解槽技术加速出海,通过合资合作推广全球最佳实践 [9][10] - 从"卖产品"到"建体系"的转变提升全球能源治理话语权 [10] 高潜力产业技术优势 - 中国在电动车、电池、机器人、生成式AI、生物科技及先进制造领域建立完整供应链和生态系统 [11] - 类人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的速度可能全球领先,得益于制造体系、供应链及人才资本优势 [11] - 生成式AI成为企业董事会核心议题,被视为下一条生产力曲线引擎 [11] 全球化3.0进化方向 - 中国企业需同步升级组织、战略、技术及文化,从"参与者"转向"共建者" [12] - 价值重构需建立全球品牌信任、输出能力并参与全球治理 [12]
麦肯锡中国2026年北美院校校园招聘正式开启!
麦肯锡· 2025-07-08 09:58
招聘信息 - 公司提供招聘资讯、真实故事分享和多彩活动,关注者可获取职场新动态 [1] - 公司鼓励多元化人才加入,不设限招新 [1] - 应聘者可通过官网www.mckinsey.com/careers/home或微信公众号"麦肯锡招聘"获取最新招聘信息并提交简历 [2] 招聘渠道 - 公司仅通过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 [2] - 公司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提供付费简历推荐、实习渠道或招聘培训服务 [3] 防骗提示 - 应聘者需警惕非官方渠道发布的虚假信息 [4] - 公司提醒应聘者勿轻信第三方提供的付费"内推机会" [4]
集团企业“十五五”战略规划:把握未来的八大关键战役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7-03 10:11
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集团企业应对产业变革、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窗口期,需通过"八大战役"框架破解战略复杂性 [1] - 集团企业需在全球化进程延续、经济中心东移、科技革命深化、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四大确定性主轴上布局 [1][2][3] - 战略转型需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动能,防范风险与激发创新,传统业务优化与新兴赛道突破 [1] 前瞻研判战役 - 全球产业面临三重叠加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常态化、技术代际跃迁加速、社会结构突变 [1] - 四大确定性主轴:全球化进程延续(中国保持产业链核心地位)、经济中心东移(东亚创新链崛起)、科技革命深化(5G/AI/新能源技术颠覆)、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消费升级) [1][2][3] - 研判方法需穿越噪声抓住变化主线,建立环境扫描和趋势研判能力 [1][5] 战略定位战役 - 集团总部需从"行政管控"升级为"价值管理中枢",聚焦资源配置与协同管理 [8] - 四大核心职能:战略方向指引者(预算分配/产业组合管理)、能力构建者(跨业务单元赋能)、风险管理(大宗商品期货套保)、投融资组合管理(ROIC导向) [8] - 业务分类标准:核心业务重资本投入、价值修复业务技术并购、现金奶牛业务严控现金流、战略退出业务加速剥离 [8] 产业组合战役 - 业务分类模型:基于"市场吸引力-业务竞争力"矩阵划分核心业务(高潜+中高竞争力)、成长业务(中高潜+中低竞争力)、机会/调整业务 [11] - 资源分配逻辑:产业周期对冲、规模与效益平衡,增量配置+组合调整+新业务孵化 [11] - 新业务发展路径:巩固主业(已有业务)、临近产业链协同(价值协同/周期对冲)、全新产业链弯道超车(高资产收益) [11] 资产优化战役 - 业务分层标准:按ROIC与资金成本比较划分成长/核心业务(加强投入)、机会/调整业务(谨慎投入)、退出业务(剥离) [13] - 管理机制:建立"ROIC-资金成本"动态评估体系,控制低效资产扩张 [13] 资本运作战役 - 资本运作四大抓手:聚焦优质资产、引入资金活水、市场化债转股、资产重组上市 [15] - 市值管理成为重要手段,需在严苛上市环境下盘活优质资产 [16] 管理提效战役 - 战略管理闭环:战略规划(内外部洞察形成方向)、战略解码(目标拆解为KPI/行动方案)、战略执行(定期跟踪监控)、战略检核(目标回顾与调优) [18] - 经营效率提升路径:优化内部流程,建立全年链路规划机制 [18] 管控模式战役 - "4S"职能体系:引领(战略管理/资本分配)、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监管(风控审计/经营分析)、能力(产融结合/创新赋能) [20][21] - 管控双轨制:"一盘棋"(集团统筹)与"产业化"(业务单元自主)并行 [20][21] 三圈联动战略 - 产业模型:强化新兴产业周期预判,建立"周期-定位-方向-投资-经营-优化"链条 [22] - 资产模型:战略规划-执行-检核动态循环,通过"找壳"(资源整合)与"找钱"(资金配置)驱动 [22] - 资本模型:以产业方向推导资本目标,"找钱"(多元化融资)与"市值提升"(创新估值)结合 [22] 战略转型方向 - 历史拐点: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构建"战略韧性"穿越周期波动 [24] - 成功要素:将战略规划转化为战略能力,资源禀赋升华为生态优势,实现规模追赶者向价值引领者跨越 [24]
百思特莫青青分享营销策略与品牌推广方法论助力企业突破增长瓶颈
搜狐财经· 2025-07-02 05:17
中博会上海展团参展情况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于2025年6月27日至30日在广州举办 上海展团以"聚链成势·向新而行"为主题参展 [2] - 上海展区聚焦机器人、数智科技、未来制造三大产业板块 组织智元机器人、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星猿哲科技、中科新松等近4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展示 [2] - 活动采用"展览展示+实战分享+对接交流"模式 旨在为沪外企业搭建资源对接与能力提升平台 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 [2] 营销策略与品牌推广方法论 - 营销策略以目标市场精准定位为核心 通过竞品对标、客群细分等方法明确可做市场及抢占路径 覆盖产品差异化设计、价格策略、渠道融合、销售团队配置等全链条环节 [3] - ToB品牌推广"三板斧"包括竞品/客户/公司优势分析、价值主张定位(领导者/热销/特性)、线上线下多渠道资源整合 实现从品牌形象塑造到美誉度提升的全流程 [3] - 方法论结合实战案例演示 针对商机获取量与转化率提升提供具体路径 助力企业突破营销增长瓶颈 [4] 活动效果与未来规划 - 参会企业代表反馈课程内容实操性强 对营销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现场互动促成业务合作机会 [4] - 百思特咨询集团将持续提供战略规划到执行落地的全周期服务 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营销业绩持续增长 [4]
经济转型下的企业人才突围,南方新华10年服务4万+企业的破局逻辑
商业环境变化 - 2025年商业战场面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产业升级加速的双重挑战 [1] - 消费需求迭代频次缩短至"月级",技术变革对传统模式的冲击从"降维打击"演变为"日常竞争" [1] - 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增长",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 高端人才管理困境 - 2024年国内年营收过亿企业中,超60%面临"高端岗位招聘难" [1] - 35%的企业将问题归因于"合适人才稀缺",65%的企业存在对顶尖人才的"既渴望又恐惧"心理 [1] - 三重典型困境:对"失控"的恐惧导致用管控消解创造力 [2]、对"质疑"的恐惧导致用资历扼杀进化 [3]、对"试错"的恐惧导致用短视切断成长 [4] 南方新华解决方案 - 采用"诊断-匹配-赋能"三步走策略 [5] - 第一步深度诊断: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建模、高管访谈等方式全面扫描企业问题 [7] - 第二步精准匹配:依托5000万+精英人才库和12大行业聚焦的专业团队,提供24小时极速猎头服务 [9] - 第三步管理赋能:利用Alpha5维人才竞争战略系统帮助企业构筑人才竞争战略 [11] 行业数据与服务效果 - 南方新华服务企业中70%以上选择长期合作,平均客户满意度超90% [9] - 专业团队包含1000+名顾问,其中80%专注单一行业超7年 [9] - 采用8+32标准化服务流程确保人才画像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 [9] 人才竞争力价值 - 人才已不再是企业的"成本项",而是驱动增长的"核心资产" [13] - 突破"人才恐惧"的关键是通过专业服务重构企业与人才的信任关系 [13] - 企业差距往往不在资源,而在能否用对人、用好人 [13]
埃森哲第三财季营收177亿美元,预估173.2亿美元。埃森哲第三财季金融服务收入32.8亿美元,预估31.1亿美元。埃森哲预计第四财季营收170亿美元至176亿美元,市场预估170.8亿美元。埃森哲预计全年营收增长6%至7%,此前预计增长5%至7%。埃森哲预计全年每股收益12.77美元至12.89美元,市场预估12.73美元。
快讯· 2025-06-20 10:51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三财季营收177亿美元,超出市场预估173.2亿美元 [1] - 第三财季金融服务收入32.8亿美元,超出市场预估31.1亿美元 [1] - 公司预计第四财季营收170亿美元至17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估170.8亿美元 [1] 业绩展望 - 公司上调全年营收增长预期至6%至7%,此前预期为5%至7% [1] - 公司预计全年每股收益12.77美元至12.89美元,高于市场预估12.73美元 [1]
“夏季达沃斯论坛”又要来啦,今年有哪些看点?
麦肯锡· 2025-06-18 10:08
夏季达沃斯论坛概况 - 2025年6月24至26日在中国天津举办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 预计汇聚全球1 700多名商界 政界 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的领袖以及创业者 [1] - 麦肯锡将围绕"2025中国企业全球新航程 战略转型与价值重构"举办专题讨论 [1] 五大议题 解读全球经济 - 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 3% 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探讨如何解锁新的增长动力 [1] 中国展望 - 中国正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聚焦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2] -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将与其他嘉宾探讨科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及未来驱动产业 [2] 剧变中的产业 - 生成式AI等新技术快速部署和应用 2025年全球私营部门技术投入预计达5 6万亿美元 [3] - 探讨如何将科技投资转化为生产力及新兴产业脱颖而出 [3] 投资人类与地球 - 全球气候行动融资目标仅有望实现不到五分之一 需平衡短期商业利益与人类长远发展 [4] 新能源与材料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 风电 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 智能工厂 电动汽车用电需求激增导致传统电网不堪重负 [5] - 探讨保障更安全 稳定 可持续的能源和关键材料供应的策略 [5] 麦肯锡专题活动 - 6月25日举行"2025中国企业全球新航程 战略转型与价值重构"专题论坛 探讨中国企业全球化新范式 [5] - 中国企业需从全球化1 0迈向新阶段 进行全球战略布局 资源优化 组织重构及人才招揽 [5] 麦肯锡代表团活动 - 记录论坛期间麦肯锡专家观点和内容分享 未来通过微信文章和视频分享 [8]
别让CEO纠结大模型了
虎嗅APP· 2025-06-13 09:57
生成式AI规模化应用的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球仅36%企业实现生成式AI大规模应用,13%企业获得可量化财务回报[1] - 企业CEO面临技术应用与财务回报的脱节,规模化与价值实现存在显著差距[1] - 中国57%企业预计年内大规模使用生成式AI,但需做好短期无商业收益的准备[4] 中国市场特色与应用场景演进 - 中国企业对生成式AI发展速度预期高于全球,医药等行业已深入应用于药物研发等高价值领域[3] - 应用场景从客服/营销等"易得果实"转向供应链/研发等生产性场景,深度推理模型使用增加[6] - 非生产性场景仍面临数据治理(72%)、模型选型(65%)、交互设计(58%)三大挑战[6] 技术落地中的核心瓶颈 - 企业数据分散导致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困难,行业专属数据完备性不足影响模型准确性[8] - 生产性场景需平衡本地化部署ROI与合规性,长推理模型时效性与业务需求存在矛盾[9] - 系统接口不统一导致集成成本高,参数盲目追求造成资源浪费[9] 成功案例与实施路径 - 金融平台通过大模型实现年报自动化处理,生物制药企业用AI提升材料预审效率[10] - 消费品企业构建共享知识中心,跨品牌调用智能体模块实现协同效应[10] - 实施路径需分三步:GPU/云基础建设→通用型应用部署→职能部门系统AI化改造[13][14] 数字化核心能力构建 - 埃森哲生产力公式显示生成式AI可使企业年增长率从1.9%跃升至15.9%[12] - 需构建四大能力:数字化平台、数据集、AI治理体系、安全云底座[14][16] - 弹性部署算力资源与全链路防护体系是底座层关键,知识解析与模型混用是AI层核心[16] 行业演进趋势与管理启示 - 知识密集型行业率先突破浅层应用,形成准确性驱动的深度实施模式[3] - 企业需建立适应快速技术变化的架构机制,智能体发展将加剧环境复杂性[14] - 历史数字化经验显示,基础扎实的企业在AI转型中更具韧性和适应空间[15]
加码“中资” | 专访安迈北亚区联席主席朱伟:中国企业不抱怨,只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4:03
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 多家外资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和股指目标点位,频繁使用"韧性"一词描述中国经济表现 [4] - 国际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安迈长期看好中国经济,认为经济势头和企业整体向好 [4] - 企业从去年的迷茫状态转变为今年思路清晰,积极调整业务结构 [4] 中国经济的韧性表现 - 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的企业家不抱怨,专注于业务发展和客户寻找 [5] - 企业不断面临新挑战但持续寻找新出路,体现中国经济的韧性 [6] - 企业主动调整市场策略,开拓新客户资源,突破国际贸易壁垒 [20] 企业战略规划的变化 - 企业战略规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包括降本增效和扭亏为盈 [7] - 中期目标涉及五年规划,企业已适应转型并调整业务、模式和组织 [7] - 长期目标包括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和出海,出海从"可选题"变为"必答题" [8][9] 企业出海的挑战与策略 - 东南亚是热门出海地,但需综合市场容量、成本、政策等因素慎重考虑 [9] - 企业出海需进行全链条评估,包括总成本、物流、制造、销售和税收等 [11] - 咨询公司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需求增多,帮助企业落地推进 [11] 经济转型与市场机遇 - 北亚区市场处于经济转型周期,从重视速度转向注重质量 [12] - 中国市场被三大因素主导:经济转型、数字化或人工智能、地缘经济 [13] - 中国企业加速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13] 并购重组市场的变化 - 早期中国企业并购活跃度较低,因市场需求旺盛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15] - 近年来并购活动增多,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与规模扩张 [16] - 企业并购动机包括产能过剩、代际传承压力和战略转型需求 [16]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发展 - AI技术呈现波浪式发展,经历热潮、质疑和持续创新阶段 [17] -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ChatGPT等技术为中国企业注入新动能 [19] - 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AI应用落地虽慢但未来潜力巨大 [17][19] 企业发展的新变化 - 企业战略规划明晰度提升,部分拓展新业务,部分优化内部结构 [19] - 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凸显,AI技术引发全球深度变革 [19] - 企业展现强大韧性,主动破局并开辟海外市场 [20]
巨头麦肯锡裁员10%:人类最聪明的大脑,也要被AI“优化”了?
36氪· 2025-06-11 07:30
华为管理变革案例 - 1998年华为内部管理混乱,产品交付率不足50%,任正非斥资20亿元聘请70名IBM顾问进行管理变革,顾问每小时收费300-680美元[1][25] - IBM为华为实施IPD、ISC等八大系统性管理变革,持续5年总花费超40亿元,奠定现代管理基础[25][26][27] - 1997年华为已跻身中国电子百强前十,但快速扩张导致大公司病[24][25] 咨询行业发展历程 - 1926年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麦肯锡创立公司,1937年马文·鲍尔将其转型为现代管理咨询公司,建立职业标准[11] - 1963年BCG创立并开发BCG矩阵等战略工具,1973年贝恩咨询成立并强调结果导向[11][12] - 上世纪60-80年代诞生波特五力、7S模型等经典分析框架,成为商学院核心课程[12][14] 麦肯锡现状与挑战 - 过去18个月裁员超10%,员工从45100人降至40000人,逆转扩张计划[1][2] - 2023年营收160亿美元但未公布2024年数据,新晋合伙人仅200名为多年最低[6] - 2024年因阿片类药物咨询和南非行贿案累计支付7.72亿美元罚款[6] 行业薪酬与人才 - 2023年麦肯锡MBA起薪19.2万美元,本科11.2万美元,加奖金可达26.7万/14万美元[17] - 合伙人年收入数百万美元,远超加州家庭收入中位数76190美元[17][18] - 招聘难度评级3.9/5.0,偏好哈佛/牛津等顶尖院校复合型人才[20] 行业衰退原因 - 信息过剩下通用知识框架失效,AI工具取代基础分析工作[30][34] - 项目均价2015-2020年下降15%-20%,客户倾向短期针对性项目[29] - 硅谷银行风险评估失败、赫兹网站开发丑闻等案例损害公信力[32][33] 历史对比与转型 - 1990年代德隆集团花费100万美元购买麦肯锡番茄市场报告,当时信息稀缺[22] - 2008年后咨询预算缩减,麦肯锡"新常态"概念成最后全球性商业引领[28] - 埃森哲2023年裁员1.9万人同时投资30亿美元AI领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