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脱口秀增速领跑 上半年剧场演出消费超54亿
北京商报· 2025-08-04 07:5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场演出总票房收入达54.02亿元,总演出场次16.05万场[1] - 话剧品类稳居票房榜首,音乐剧、舞剧等艺术门类同步增长[1] - 社交媒体互动与口碑传播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1] 细分品类表现 - 脱口秀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成为仅次于话剧的第二大品类[3] - 话剧演出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3] - 音乐剧票房同比增长15.1%,原创作品与国际经典剧目共同推动市场热度[4] - 舞剧精品剧目持续引领市场,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4] 消费者特征 - 剧场演出购票观众中女性占比达68.8%,较2024年同期微增0.7%[3] - 女性观众在音乐剧、舞剧、沉浸式戏剧及儿童剧中的比例普遍超过平均水平[3] - 脱口秀社交属性显著,成为年轻人娱乐刚需[3] 市场推广方式变革 - 社交媒体"种草"、剧评分享及线上互动成为影响观众购票决策的关键因素[4] - 线上线下的联动增强观众参与感,例如通过抖音挑战赛、微博话题互动转化线上流量为线下票房[4] - 消费者通过小红书、B站等平台进行演出测评参考,降低购买低质演出的风险[4] 内容质量要求 - 观众对演出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粗制滥造作品难以生存[4] - 优质作品需要结合沉浸式体验与交互式一体化设计[3] - 行业需在保持艺术水准的同时探索商业化路径,最终回归内容本身[5]
全国剧场半年报发布:话剧票房占比最高,脱口秀增势迅猛
经济观察报· 2025-08-04 04: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新空间等剧场类演出总场次达16.05万场,票房收入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 [1] - 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在场次、票房、观众人数方面较2024年同比均有显著提升 [1] 话剧品类 - 话剧保持演出品类优势地位,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 [1] 脱口秀品类 - 脱口秀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整体票房显著增长,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 [1] 舞蹈演出品类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票房小幅增长 [1] - 精品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持续引领市场,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1] 音乐剧品类 - 音乐剧市场持续增长,票房同比增长15.1% [1] - 原创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赵氏孤儿》引发观演热潮 [1] - 国际经典剧目引进加速,《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在巡演城市获多场次关注 [1] - 上海驻场音乐剧《SIX》跨城观演比例达30.8% [1] 消费趋势 - 剧场演出消费呈现高品质特点,消费者对艺术呈现、审美要求和消费需求均上行 [1] - 口碑效应成为扩展观演人群关键,社交媒体"种草"、剧评分享及线上互动对项目推广起重要作用 [1]
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票房同比增长134%
北京商报· 2025-08-04 02:44
话剧演出市场 - 话剧保持所有演出品类中的优势地位 [1] - 2025年上半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16% [1] - 2025年上半年票房同比增长3% [1] 脱口秀演出市场 - 脱口秀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1] - 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整体票房显著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 [1] - 2025年上半年票房同比增长134.9% [1] 舞蹈演出市场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票房小幅增长 [1] - 精品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保持较高热度 [1] - 精品舞剧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效果显著 [1] 音乐剧演出市场 - 音乐剧市场增长持续,票房同比增长15.1% [1] - 原创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赵氏孤儿》等引起观演热潮 [1] - 国际经典剧目引进加速,《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等在巡演城市多场次赢得市场关注 [1] - 上海驻场音乐剧《SIX》跨城观演比例达30.8% [1]
暑期红色题材演出市场火热 “东方美学+历史文化”圈粉年轻观众引发观演热潮‌
央视网· 2025-08-03 05:41
红色题材演出市场活跃 - 2025年暑期全国各地举办红色题材系列剧目,结合历史事件与多元艺术表达吸引观众[1] - 抗美援朝题材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开启全国巡演,通过穿越叙事探索主旋律作品市场与口碑双效统一[7] -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上演"心中的旋律"音乐会,以百年党史为轴融合红色经典与创新改编曲目[8][9] 东方美学与历史题材作品受追捧 - 融合东方美学的舞台作品在北上广等城市引发年轻观众跨城观演热潮[10] - 原创音乐剧《飞天》以敦煌壁画为灵感,通过"守护人""赶路人"双线叙事展现"一带一路"文化主题[13] - 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以北宋定窑文物为原型,再现宋代民俗生活美学[17] 创新舞台艺术表现形式 - 芭蕾舞剧《百合花》采用海派芭蕾风格,通过交响化音乐与江南意象舞美设计诠释军民深情[3][5] - 话剧《长安的荔枝》运用LED赛博元素与传统藻井结构,实现东方美学与现代戏剧的融合[19][21] - "心中的旋律"音乐会突破传统合唱形式,加入讲述者与历史场景增强观赏性[9] 头部院团与原创作品巡演动态 -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剧目《百合花》登陆国家大剧院,历时3年打磨主创阵容[3] - 西安话剧院《长安的荔枝》启动全国53城巡演,以荔枝运送事件构建快节奏剧情[19] - 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入围中国舞剧"荷花奖",8月完成京沪双城展演[17]
大戏看北京 | 8月文艺资讯
北京商报· 2025-08-01 16:06
演出活动汇总 - 北京京剧院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时间为8月1-3/5日,主题为"八一" [2] -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将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心中的旋律"音乐会,时间为8月1日 [7] - 国家京剧院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时间为8月1-2日 [7] - 上海芭蕾舞团将在天桥剧场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时间为8月5日 [7]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话剧《浪潮》,时间为8月7-9日 [7] - 国家大剧院将在北京艺术中心举办致敬人民英雄交响音乐会"歌声嘹亮",时间为8月15-16日 [7] - 郑健与北京交响乐团将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长征·黄河"交响合唱音乐会,时间为8月21日 [7] - 北京民族乐团将在北京艺术中心举办《胜利之光》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时间为8月23日 [7] - 沈阳杂技团将在北京艺术中心演出杂技剧《先声》,时间为8月23-24日 [7] 话剧演出 - 中国煤矿文工团将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温暖的味道》,时间为8月1-3日 [10]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在首都剧场演出《骆驼祥子》,时间为8月1-3日 [10] - 开心麻花将在地质礼堂剧场演出《这家伙不赖》明星场,时间为8月1-3/5-10日 [10] - 山西省话剧院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立秋》,时间为8月7-10日 [10] - 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四世同堂》,时间为8月7-10日 [10]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在首都剧场演出《杜甫》,时间为8月7-12/14-19日 [10] - 鼓楼西戏剧将在鼓楼西剧场演出《婚姻情境》,时间为8月8-9日 [10] 戏曲演出 - 北方昆曲剧院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烂柯山》,时间为8月2日 [14] - 北方昆曲剧院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长生殿》,时间为8月5日 [14] - 北方昆曲剧院将在长安大戏院演出《蝴蝶梦》,时间为8月7日 [14] - 北方昆曲剧院将在正乙祠戏楼演出《牡丹亭》,时间为8月20日 [14] - 中国评剧院将在天桥剧场演出《步步高升》,时间为8月18-19日 [14] - 中国评剧院将在平谷影剧院演出《木兰从军》,时间为8月21日 [14] -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金玉奴》,时间为8月11日 [14] - 京津冀合作演出将在北京艺术中心演出《穆柯寨·辕门斩子》,时间为8月30日 [14] - 京津冀合作演出将在北京艺术中心演出《王宝钏》,时间为8月31日 [14] - 国家京剧院魏海敏将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状元媒》《打渔杀家》《贵妃醉酒》,时间为8月2日 [14] - 云南省京剧院将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罗成》,时间为8月11-12日 [14] - 国家京剧院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贵妃醉酒》(封箱系列),时间为8月15日 [14] - 北京京剧院将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状元媒》,时间为8月17日 [14] - 北京市曲剧团将在繁星戏剧村演出《我这一辈子》,时间为8月22-23日 [14] 歌剧舞剧 - 广州歌舞剧院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民族舞剧《英歌》,时间为8月1-3日 [17] - 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将在天桥剧场演出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时间为8月8-10日 [17] - 上海歌剧院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歌剧《梦华录》,时间为8月9-10日 [17] - 俄罗斯水舞团wetmen将在世纪剧院演出舞剧《雨中》,时间为8月15-16日 [17] - 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朝阳剧场演出舞剧《平潭映象》,时间为8月16-17日 [17] - 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中关村国际舞蹈中心等将在顺义大剧院演出舞剧《曹雪芹》,时间为8月9-10日 [17] - 北京现代舞团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现代舞《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时间为8月22日 [17] - 西班牙格拉纳达弗拉门戈舞团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舞剧《歌剧魅影》,时间为8月22-23日 [17] - 中国东方歌舞团将在北京艺术中心演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时间为8月22-24日 [17] 音乐剧 - 意大利MIC公司将在世纪剧院演出意大利原版音乐剧《神曲》,时间为8月1-3日 [19] - 北京市朝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小柯剧场将在小柯剧场演出《三里屯42号》,时间为8月2-3日 [19] - 缪时客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时间为8月8-10日 [19] - 染空间将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海上钢琴师》,时间为8月14-17日 [19] - 上海徐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将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赵氏孤儿》,时间为8月22-24日 [19] 音乐会 - 吕嘉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将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亚平宁的翅膀"演绎意大利经典作品音乐会,时间为8月2-3日 [21] - 音乐剧明星凯瑞·艾利斯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音乐会,时间为8月2-3日 [21] - 美国阿卡贝拉人声合唱组将在北京艺术中心举办"友谊地久天长"音乐会,时间为8月3日 [21] - 中国煤矿文工团民乐团将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国乐初心"中华雅韵音乐会,时间为8月3日 [21] - 吴玉霞与艺苑学者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烟雨江南"琵琶名曲音乐会,时间为8月3日 [21] - 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将在世纪剧院举办音乐会,时间为8月8日 [22] - 张莹莹将在国图艺术中心举办"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大提琴独奏音乐会,时间为8月16日 [22] - 北京民族乐团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25暑期艺术节闭幕式——国乐奇缘童心飞扬音乐会",时间为8月24日 [22] 演唱会 - 五月天将在国家体育场举办"5525回到那一天"25周年演唱会,时间为8月1-3/6/8-10/15-17日 [33] - 王铮亮将在国家体育馆举办"On The Road to(在路上)"演唱会,时间为8月2日 [33] - 张艺兴将在华熙LIVE·五棵松举办"大航海5·闹天宫"演唱会,时间为8月2-3日 [33] - 蒲熠星将在国家体育馆举办《银河系旅行攻略》演唱会,时间为8月9-10日 [33] - 伍佰&China Blue将在华熙LIVE·五棵松举办"ROCK STAR 2"演唱会,时间为8月9-10日 [33] - 王心凌将在华熙LIVE·五棵松举办"SUGAR HIGH 2.0(高糖效应)"演唱会,时间为8月15-17日 [33] - 陈昊宇将在M空间举办"回眸"2025巡演,时间为8月16日 [33] - 苏见信将在国家体育馆举办"尽兴而活"演唱会,时间为8月23日 [33] 电影上映 - 《东极岛》将于8月8日全国上映 [37] - 《捕风追影》将于8月16日上映 [37] 艺术展览 - "祝大年的自然诗"展览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时间为7月29日-11月20日 [39]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时间为7月23日-2026年1月11日 [40] - "淡之境:在显现与隐逸之间"展览将在亚洲艺术中心举办,时间为7月19日-10月12日 [40] - "和平颂"美术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时间为7月19日-8月12日 [40] - "山水有清音——安徽文化艺术大观"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时间为7月18日-10月30日 [40] - "万物有灵・工美生趣——动物主题特展"将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时间为7月15日-9月14日 [40] - "宋韵辽风——易县大北城窖藏金银器展"将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时间为7月12日-9月15日 [40] - "58届博洛尼亚插画展"将在今日美术馆举办,时间为7月12日-10月12日 [40] - "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时间为7月2日-10月12日 [40] - "「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将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时间为6月5日-10月19日 [40]
周杰伦演唱会带动消费超11亿元 演唱会门票每花1元拉动消费4.8元
快讯· 2025-08-01 03:44
演唱会经济拉动效应 - 演唱会等文娱活动显著带动城市多元消费,形成热力辐射效应 [1]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演唱会消费拉动比为1∶4.8,即每1元门票支出带动周边消费4.8元 [1] 具体案例数据 - 刀郎武汉演唱会期间,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400% [1] -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吸引82%岛外观众,综合消费规模超11亿元 [1] 行业联动表现 - 演唱会直接刺激场馆周边商圈人流及酒店需求,形成"一房难求"现象 [1] - 音乐节等大型活动成为跨区域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1]
拼盘演出越来越“拼”不动了
36氪· 2025-08-01 02:34
行业现状 - 拼盘演出主办方需全权负责乐队邀约与场地协调 并独自承担盈亏风险 [11] - 演出行业规范化发展导致制作成本持续攀升 但票房增长未能同步 运营压力加剧 [18] - 拼盘演出已成为独立音乐推广的重要形式 尤其适合缺乏知名度的新乐队曝光 [17] 商业模式 - 典型拼盘演出成本结构:4支乐队每支5000元演出费 场地分票成本6000元 调音师和灯光师各1000元 基础成本达28000元 [12] - 按每张门票100元计算 需售出至少280张票才能覆盖基础成本 不包括宣传推广和票务分成等额外开支 [12] - 场地合作模式主要分两种:分票保底(票房不足需补足保底票数)和保底分票(支付保底费后按总票房30%分成) [12] 市场表现 - 拼盘演出常出现"候鸟式观演"现象 观众仅为自己想看的乐队停留 导致现场观众流动性极大 [15] - 乐队数量直接影响票房 三支乐队以下的拼盘演出票房表现较差 四至五支乐队的配置更受市场欢迎 [13] - 大型拼盘演出可能出现显著亏损 上半年有案例亏损达五位数 [15] 运营挑战 - 契约精神缺失成为行业顽疾 主办方因预判亏损而单方面取消演出的情况频发 [5][7] - 软柿子乐队案例显示 某主办方多次未支付演出费 单场费用约定为5000元 [7] - 独立厂牌采用合伙制抱团取暖 有主办方因缺乏合适乐队和精力不足而半年未办演出 [11] 成功要素 - 优质演出内容能吸引乐迷跨场地赶场 如观众同时参与疆进酒和DDC两场演出 [17] - 小场地更适合拼盘演出 能降低场租成本并增强乐队与乐迷互动 [15] - 具备票房号召力的乐队如软柿子乐队 年内完成全国巡演43站 显示市场认可度 [7]
释永信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盘点释永信相关企业,少林系产业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5-07-28 00:07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调查事件 -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 包括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 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1] - 少林寺管理处7月27日晚间发布情况通报 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1] - 释永信的个人微信公众号7月24日还在更新 该公众号设有《方丈带你看少林》专栏 [1] 释永信个人背景 -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 生于1965年 安徽颍上人 1981年到少林寺 礼第二十九代方丈释行正长老为师 [1] - 1998年7月至今 当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2002年9月至今 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1998年3月至今 连续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 - 少林弟子释延鲁形容释永信进入少林寺时的情况为"当年的少林寺一片破败 只有孤零零几个大殿 香火也不旺盛 师父必须得种地养活自己 他年纪轻轻便承担起了挑粪、担水、种地的活儿" [1] 释永信商业运作历程 - 1987年 行正长老圆寂 释永信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 全面主持寺院事务 成立少林寺武术队 后发展为少林寺武僧团 同年 当选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2] - 1988年2月 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 10月 创办"少林书画研究院" 次年 带领少林寺武僧团在全国巡回表演 [2] - 以少林文化为底蕴的营销包括引进TCL电脑 打造中国第一家数字化寺院 全球招收少林弟子 网上公布少林绝学等 [2] - 演出及公众活动营销包括武僧世界各地上演"少林武术" 传统武术节"少林归宗大典"等 [2] - 公益性活动营销包括红十字会募捐 护生放生 少林基金会等 [2] 少林系产业布局 - 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少林寺在他的运营之下不断扩张商业版图 业务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演出等多个领域 注册多个公司和商标 [4] - 释永信创办少林文化研究所 提出"少林学"概念 之后 少林寺陆续推出"少林素饼""少林点心"系列少林食品 [5] - 2001年3月 创办少林寺网站 7月 德国少林文化中心成立 为少林寺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少林文化中心 [5] - 2002年4月 创办少林书局 2004年 恢复少林药局 2005年 少林寺网站推出"武林秘籍""少林药局" [5] - 2005年11月 少林寺与深圳广电集团合作 联手举办"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大赛 [5] - 2006年10月17日 释永信担任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少林文化顾问 [5] 少林寺旅游及收入情况 - 1982年电影《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 门票统计资料显示 从1974到1978年少林游客总共是20万左右 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达到了70多万人次 1984年更是达到260万人次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次左右 [5] - 如今少林景区每年游客量可达400万人次 少林寺门票为80元 如果加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套票则是299元 以此估测 每年门票收入应该超过3亿元 [6] - 少林寺的旅游收入 一度占据登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6] - 少林药局开发少林灵芝茶等产品 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6] - 释永信2008年涉足电商 上线淘宝店"少林欢喜地" 2020年年销售额达2300万元 [6] - 2021年少林寺入驻抖音后 释永信个人账号半年粉丝破千万 直播带货首秀超过500万元 [6] 少林寺其他产业 - 武术教育是一大收入 其中有属于少林寺"嫡传"派系 学员即是少林俗家弟子 由少林武僧教授功夫 一般5年学成 多年前的价格是一年学费1万多元 [6] - 在当地 还有不少贴上"少林"标签的武术学校 与少林寺并无资本关系 [6] - 释永信的关联企业有10家 目前处于正常状态的是郑州市佛教协会、二七区显圣寺、许昌市魏都区龙化寺、三门峡市陕州区熊耳山空相寺、荥阳市洞林寺 [7] - 已注销或吊销的包括河南少林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郑州少林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嵩山少林大钟筹委会、少林寺文化传播(登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7] 少林景区最新动态 - 7月27日 嵩山少林景区发布公告称 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 少林景区游客量持续攀升 为有效落实景区限流措施 自2025年7月31日 少林景区将全面实行线上预约购票 [7] - 景区暂停全价票、18岁以下游客线下购票服务 保留少量服务窗口为享受优免政策的游客提供必要的线下服务 [7]
从“承接地”到“必选地”,济南要成“爱乐之城”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08:38
演唱会市场增长趋势 -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破260亿 同比增长78 1% 观演人次超2900万 同比增长45% [3] - 2024年万人以上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84 4% 单场票房3000万以上的头部大型演唱会占全部大型演唱会场次的11 8% 较2023年增长3 4% [3] - 济南演唱会市场呈现质与量双重提升 头部大型演唱会增多 同一歌手常连开多场 如刀郎连开两场 李宗盛唱响两日 周杰伦官宣连演三天 [3] 济南演唱会市场特点 - 济南演唱会风格多元 从流行音乐到潮流说唱 民谣等不同风格 满足不同圈层乐迷需求 [4] - 济南奥体中心演艺赛事活动观众中市外人员占80% 省外人员约40% 带动周边酒店预订量环比上涨30%-45% 用车订单量环比上涨83% 餐饮营业额增长50%-100% [6] - 周杰伦2025济南站演唱会首轮开售即售罄 累计预约人数逾512万人次 预计吸引外地观众超30万人次 [7] 济南演唱会竞争优势 - 济南交通便利 拥有遥墙机场 米字型全国高铁网络 位于京沪两大城市圈中心位置 [10] - 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有6万座席 体育馆有1 2万座席 可承载大部分大型演唱会需求 [10] - 济南主动谋划引进头部艺人演唱会 从演唱会"承接地"转变为"优选地"甚至"必选地" [10] 演唱会经济带动文旅消费 - 跨城观演观众中52 0%消费集中于500-2000元区间 2000元以上消费占比达33 3% [6] - 济南奥体中心创新服务模式 设置便民摊位 提供2元水 小吃零食等实惠商品 提升歌迷体验 [13] - 济南政府推出歌迷定制专线 地铁增加班次 增派人员维护秩序 提供细致暖心服务 [13] 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 - 济南通过演唱会塑造城市形象 如陶喆演唱会结束后公交驾驶员弹吉他与乘客合唱 延伸音乐狂欢 [11] - 济南"宠粉"举措获歌迷点赞 如许嵩演唱会散场快速疏导 李健演唱会设置"乐荷市集" 刀郎演唱会提供免费热粥和矿泉水 [13] - 济南用音乐同歌迷编织情感网络 实现"流量"转化为"留量" [15]
俄罗斯草台班子来中国圈钱,到底有多猖獗?
虎嗅· 2025-07-10 12:56
行业现象 - 中国演出市场出现大量以"皇家""维也纳"等名义包装的海外艺术团体,但实际多为业余或临时组建的"水团"[11][13][15] - 这些团体利用国内观众对西方经典艺术认知不足的现状,通过夸大宣传和名称混淆进行营销[7][8][20] - 部分团体甚至伪造与知名院团的关联,如声称"源于莫斯科大剧院"或使用近似名称误导消费者[14][22] 运营模式 - 水团通过租赁知名剧场场地(如温州大剧院日租金3-6.5万元)制造专业形象[29][33] - 演出票价与顶尖团体相当(莫斯科大剧院票价100-880元 vs 水团相近定价)但质量差异显著[34][36] - 衍生商业模式包括开设大师课等附加服务,进一步获取收益[37] 市场供需 - 顶尖艺术团体(如莫斯科大剧院、维也纳爱乐)因高成本主要在一线城市演出,二三线市场存在供给缺口[45] - 国内优质演出资源由少数经纪公司(吴氏策划、阿姆斯特朗音乐等)垄断运营[46] - 正规演出会提供详细演职人员、版本信息,与水团的模糊宣传形成对比[47][48] 行业问题 - 艺术教育缺失导致消费者鉴别能力不足,助长水团生存空间[7][56] - 考级体系功利化未能培养真正的艺术欣赏能力[56] - 部分剧场因经营压力接受低质量团体租场,损害行业生态[33][61] 国际比较 - 类似现象存在于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际场所,存在专门面向游客的表演团体[27] - 顶尖艺术人才已国际化(如韩国籍马林斯基首席金基珉、中国籍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首席陆威)[26][57] 解决方案 - 消费者可通过核实外文原名、查询演出细节信息辨别真伪[12][47] - 数字渠道(如柏林爱乐数字音乐厅、B站资源)提供替代观赏方式[50][51] - 需加强基础艺术教育,培养公众鉴赏能力[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