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种植

搜索文档
全岛封关运作时间明确 海南自贸港即将加速腾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9 22:22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启动 - 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将海南岛建成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1] 封关政策核心措施 - 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 岛内享惠主体间免进口税收流通 加工增值达30%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2] - 对全国现有部分禁止 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 [2] - 以8个对外开放口岸作为一线口岸 设置10个二线口岸 对进入内地货物创新便捷通行举措 [2] - 对零关税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精准监管 [2] 加工增值政策成效与优化 - 政策实施4年来备案试点企业122家 内销货值100.3亿元 免税8.4亿元 覆盖粮油 肉类 医药等领域 [3] - 封关后政策将放宽企业享惠门槛 扩大进口料件范围 优化计算公式 扩大加工增值累计适用范围 [3] 外资与贸易增长表现 - 2020-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超建省后前32年总和 年均增速14.6% [1][4] -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30% 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2.3% [1][4] - 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 年均增长97% [4] - 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 年均增长43.7% 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 [4] 产业体系发展 - 旅游业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4] - 将打造世界一流生物育种专区 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4] -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推进景区焕新升级 打造国际文旅IP项目 [4]
数数“果篮”“菜篮”里的“第一”(“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第一”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9 21:18
农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中国蔬菜产量2024年达8.6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12][13] - 中国水果产量2024年超3.3亿吨,其中柑桔6791.49万吨、苹果5128.51万吨、梨2098.79万吨、香蕉1175.97万吨 [12] - 全球占比:中国贡献90%以上杨梅、80%荔枝、70%梨、60%西瓜和桃子、50%苹果和猕猴桃 [12] - 番茄产量占全球1/3以上,黄瓜占全球50%以上,辣椒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13] 特色农产品发展 - 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位居全球第一,车厘子、火龙果等"洋水果"国产化加速 [12] - 海南榴莲实现本土化种植,虽未规模化但已进入消费市场 [14] - 瑞香红苹果、徐香猕猴桃等优质品种通过育种研发实现突破 [15] 产业链技术升级 - 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监测仪、小型气象站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生产环节 [15] - 采后处理技术提升,包括分级分选、冷链物流等环节优化 [15][17] - 六大蔬菜生产区域体系形成,实现不同纬度梯次衔接上市 [13] 国际贸易与竞争 - 2024年进口香蕉168.67万吨,同时本土香蕉产量达1175.97万吨 [16] - 泰国椰子、智利车厘子等进口水果补充国内市场多样性 [16] - 国产香蕉在采后环节(冷链运输、货架保鲜)仍落后于进口产品 [17] 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苹果产业面临品种结构性矛盾与供给质量失衡问题 [17] - 番茄单产水平与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17] - 未来需提升机械化率、生产标准化和现代经营理念应用 [17][18]
好生态让山南群众富起来(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5 22:02
治沙与生态改善 - 扎囊县通过治沙工程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曾经的黄沙遍地变为绿树碧水相映的景观 [1] - 隆子县通过60年沙棘种植形成绵延40多公里、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林" [4] - 隆子县近3年新增沙棘林6000多亩,总面积达8.2万亩,黑青稞亩产从300斤提升至650斤 [6] 现代农业发展 - 绿之源公司利用牛羊粪改良1200余亩沙化地,建成18座智慧温室和20座采摘棚,成功种植芦笋、网纹瓜等作物 [2] - 公司带动380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2万元,雇佣50多名当地员工并培养技术人才如卓玛 [2] - 扎囊县投资5.45亿元建设万亩矮化苹果基地,苹果因高花青素和果糖含量畅销本地、区外及海外(比例30%/40%/30%) [3] 产业经济效应 - 苹果基地用工高峰期雇佣400名村民,日工资190元,吸引大学生如索朗仁增返乡就业 [3] - 山南市矮化苹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3000吨,带动600多名果农致富 [3] - 隆子县延伸沙棘产业链至保健品、化妆品领域,并推动"四黑"产业与旅游融合(黑青稞糌粑、黑藏猪烤肉等) [6] 生态与民生协同 - 沙棘林使隆子河谷风沙天数减少,护林员多布杰等1500人持续22年开展巡护工作 [6] - 治沙后扎囊县苹果树形成防风屏障,显著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3] - 隆子县计划通过生态旅游实现"好钱景",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 [6]
“一棚果”产业多元化发展 助力林区经济转型
新浪财经· 2025-07-17 02:18
龙江森工集团森林果蔬产业发展 产业现状与规模 - 龙江森工林区"一棚果"产业作为"九个一"重点工程,正以多元化发展态势成为经济转型新引擎 [1] - 已形成2677栋设施棚室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山下示范园区负责技术推广,山上基地扩大种植规模 [8] - 柴河局公司果蔬基地达332亩,当前采摘季有28000株柿子藤、5000余株茄果类蔬菜进入分批采摘阶段 [3] 技术创新与特色品种 - 通北局公司智慧农业园采用水培系统,实现温度(25℃)、湿度(65%)、光照(15000勒克斯)全智能调控,蔬菜30天成熟且全程无土无农药 [7] - 培育出草莓番茄、玉女黄瓜等特色品种,从常规果蔬发展为多样化品类体系 [3] - 兴隆局公司试点菌菜轮作模式,将68栋冷棚改造为羊肚菌与果蔬兼用大棚,产品获辽宁加工企业认可 [7][9] 销售渠道与经济效益 - 柴河局公司通过"北菜南运"将产品销往南方,同时开发生态采摘、旅游观光等复合业态延长收益周期 [5] - 水培蔬菜从采摘到商超仅需2小时,订单持续增长 [7] - 兴隆局公司正与商超、餐饮企业建立长期供应,并拓展电商渠道 [8] 未来规划 - 计划2028年棚室数量增至3000栋,年产量达2000吨,制定4项产品标准 [8] -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技术能力,优化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 [8] - 柴河局公司棚室种植使采摘期较露天延长近三个月(至10月初) [5]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松滋西瓜“甜蜜产业”激活振兴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6:06
西瓜种植产业规模与效益 - 松滋市八宝镇西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万亩以上,年均产量10万余吨,年产值达2.8亿元,是湖北省"无籽西瓜第一镇"[1] - "八宝西瓜"于2019年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 - 合作社带动25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1] 科技与品牌发展策略 - 胜利村联合4家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和10家种养大户组建"胜利村瓜菜产业联合社",并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选优品种[1] - 八宝镇推动设施农业升级,建成4500个现代化大棚,打造万亩棚膜经济带[2] - 下一步将强化"滋宝西瓜"品牌效应,构建从技术升级到品牌增值全产业链[2]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八宝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7万亩,产量6.7万吨,产值达2.2亿元,打造"瓜菜小镇"[2] - 招引建设果蔬科技示范产业园,推动瓜菜产业向育种育苗、仓储购销、农旅融合等全产业链升级[2] - 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高标准农家乐,推进休闲农业主体提档升级,并扶持电商产业完善寄递物流网络[2] 销售与市场覆盖 - 滋宝西瓜专业合作社的西瓜销往四川、湖南等地[1] - 西瓜通过称重、装车后销往全国各地[1]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蜜经济”促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1:35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产业 - 衢州市常山县芳村镇上猷阁村蓝莓种植基地今年产量约2.5万公斤 市场价每公斤40元至50元 [2] - 上猷阁村2019年利用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扶持资金开始种植"蓝美1号"蓝莓新品种 现已开发蓝莓汁 蓝莓酒 蓝莓酱等延伸产品 [2] - 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渔溪村杨梅种植户超1.5万户 今年鲜果销售额预计超3亿元 梅农王家定70亩大棚杨梅去年收入80万元 [4] - 浙江省杨梅总产量预计达74万吨 形成浙东 浙南 浙中三大优势产区 [4] - 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开元村"90后"新农人周丹采用水旱轮作模式 承包2000多亩水田种植水果玉米 甜糯玉米等品种 [8] 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 上猷阁村计划探索"农业+文旅+研学"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2] - 余姚梅农采用大棚种植技术使杨梅采摘期提前20多天 提升果实品质 [4] - 开元村新农人实施水稻 玉米协同轮作 玉米秸秆作为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8]
特色农产品错峰上市销路旺 夏日“鲜”经济助增收
央视网· 2025-06-24 12:43
江南特色水产"六月黄"螃蟹 - "六月黄"螃蟹是青壳白肚的大闸蟹"童子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后大多能长到2两左右,凭借鲜嫩肉质和独特风味成为市场热门 [3] - 常州当地养殖户调整养殖模式后"六月黄"占比显著提升,每天有数千斤通过批发、零售渠道销往江浙沪和广州等地区 [4] - 当地建立加工厂将"六月黄"做成醉蟹线上销售以拓宽销路 [4] 河南滑县彩色圣女果 - 滑县3.5万余亩彩色圣女果迎来盛果期,通过错峰上市可使果农每斤增收0.6元左右 [5] - 种植户采用错开时间种植模式,8亩地每天可采摘4000斤,每亩地能多增收一万多元 [7] - 当地推广改良品种并推行"错峰种植"模式,在提高单价的同时成功打开全国销售渠道 [9]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外 输送三江“一口鲜”
央广网· 2025-06-20 00:58
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开通 - 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于2024年2月在佳木斯市郊区开通,实现本地及周边果蔬"朝发夕至"运往俄罗斯远东地区 [2] - 该通道大幅缩短通关时间,货物约两天即可摆上俄罗斯消费者餐桌 [1] - 海关实行关口前移、驻企检验等便利措施,与交投集团建立智联机制,货车凭海关单据即可快速通行 [14] 佳木斯郊区果蔬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佳木斯郊区现有果蔬种植面积达3万亩,拥有日光温室和普通大棚7528栋 [14] - 种植户杨永太10栋大棚年收入约20万元,其中西红柿和黄瓜为主要作物 [5] - 务工村民日收入超100元,年务工时长可达6个月 [7] - 2025年1-4月郊区外贸进出口总额9435万元(同比+8.1%),其中对俄果蔬出口187万元 [14] 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运营情况 - 该中心是黑龙江省唯一国家级农产品公益性示范市场,年交易量66万吨,交易额53亿元 [10] - 佳天德颐实业已建立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出口量达数百吨,目标使地产蔬菜占比超50% [13] - 主要出口品类包括西红柿、甘蓝、土豆等大宗蔬菜 [13][17] 产业技术升级与地理优势 - 新建13栋石墨烯温室大棚,利用太阳能和石墨烯热水袋循环系统实现精准温控 [9] - 佳木斯郊区位于三江平原黑土带,所有耕地获无公害产地认证 [9] - 四合科技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科技应用,如紫生菜等新品种种植 [1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黑龙江省交投集团对俄籍运输车辆提供单次400元通行费减免 [14] - 郊区组织种植户申报备案基地,扩大出口品类备案范围 [14] - 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出口种植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品种 [13]
琼中中平镇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项目助农增收
海南日报· 2025-06-17 01:05
项目概况 - 琼中中平镇黎明村利用1000亩荒地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 种植燕窝果 黄金山竹 高产油棕 红毛丹等原产国外的"新奇特优"品种 [1] - 项目采用生态智慧农业模式和数字农业平台 计划建设智慧果蔬园并创建有机高端水果品牌 [1] - 产业园规划新增种植100亩妈咪果 100亩椰柿和200亩澳洲坚果 这些高价热带水果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 [2] 区位优势 - 选址琼中因其低纬度高海拔地理特征和热带雨林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自然条件适宜果蔬种植 [2] - 项目紧邻万洋高速中平出口 毗邻万泉河和红岭水库 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景观资源 [3] 运营模式 - 企业4年前已在琼中营根镇建立燕窝果种植基地 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 [2] - 中平镇政府主动引进企业 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开发荒地资源 [2] - 计划延伸产业链 发展热带果蔬研学 四季采摘 共享农庄等业态 实现农业与旅游结合 [3] 社会效益 - 项目覆盖脱贫户和监测对象617户2450人 预计惠及中平镇2450名村民 [2] -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 产供销一站式"模式提升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价值 [3]
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布,阜新西红柿入选!
辽宁日报· 2025-06-12 03:00
福兴地西红柿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福兴地西红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1] - 产品产自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当地沙壤土透气性好排水性强,光照充足热量丰沛,干燥少雨降低病害概率 [1] - 果实具有果腔充实、坚实有弹性特点,维生素C、铁、番茄红素含量显著优于标准值 [1] 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 - 2023年建设40栋4080延长米高标准暖棚,占地100亩,采用租赁经营模式使2200农户受益 [1] - 全镇拥有10余个西红柿种植专业合作社,统筹管理基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2] - 2023年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一级产地批发市场经营权,建设阜北蔬菜转运配送处理中心 [2]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已开拓北京、上海、沈阳及满洲里口岸等销售渠道 [2] - 销售渠道通畅带动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农户收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技术支持与产业升级 - 市县农技部门定期举办培训班,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种植技术 [2] - 通过发挥光热资源优势、规避干旱劣势,持续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