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LP周报丨成功募资392亿,PE巨头出手就是王炸
投中网· 2025-09-13 08:55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趋势 - 黑石完成全球最大规模基础设施二级份额基金募集 总规模55亿美元(约392亿元人民币) 专注基础设施领域二级交易[5][6] - 基础设施资产因抗经济周期、现金流稳定及与通胀挂钩特性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备受青睐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将达57-67万亿美元[6] - 黑石、KKR和贝莱德等PE巨头过去两年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业务规模 此次黑石募资进一步巩固其在另类资产管理领域主导地位[4][6] 医疗健康基础设施投资 - 康桥资本旗下CBC HIP成功募集首支人民币医疗健康不动产基础设施基金 规模9.25亿元 引入国际保险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 专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基础设施投资[8] - 基金已完成对康桥大兴生命科学园的战略收购 CBC HIP平台LP包括荷兰APG养老基金及阿联酋Mubadala主权财富基金 在北京、上海、苏州运营多个生命科学产业园[8] 新能源与先进制造投资 - 峰和资本完成启程人民币主基金募集 聚焦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 覆盖"新能源化+电动化+AI智能化"三大方向 重点布局新型能源技术、电力设备、智能化装备及低空经济[9] - 机构成立4年管理规模近50亿元 投出海辰储能、奇点能源等企业 其中3家进入IPO进程 本次基金老LP复投比例超40%[10] - 粤开资本联合江西国控基金新设股权投资企业 出资额10亿元 聚焦商业航天、智能电动汽车及新能源管理等领域[12][13] 国资与金融机构合作基金 - 工银投资与合肥产投合作设立首只银行系险资参与AIC基金 规模10亿元 重点投向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 工银安盛作为银行系险资首次参与AIC基金[14] - 天津百孚海河西岸私募基金成立 出资额5亿元 由桂发祥、海河产业基金等共同出资 GP鼎晖百孚已与多地政府合作设立基金[15] - 珠海华发集团联合建信投资成立股权投资基金 出资额20亿元 华发集团作为珠海国资代表管理珠海基金(三期)50亿元规模[39] 区域产业基金布局 - 厦门设立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 总规模20亿元 重点投向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及蓝碳经济等前沿领域[20][21] - 重庆设立首只智慧医疗装备基金 规模5亿元 80%资金投向医疗大健康领域 助力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19] - 河北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规模6.01亿元 重点投资半导体材料、设备及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 配合固安半导体产业基地发展[27] 天使与早期投资 - 郑州市天使投资基金首个子基金完成设立 规模6500万元 重点投向数字经济、生命科学领域 由幂方资本管理[23] - 深圳设立飞镖创新种子基金 规模1.5亿元 聚焦生物医药、细胞与基因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采用"创新基金+创新平台"协同模式[32] - 洛阳市首只天使子基金成立 规模1亿元 重点聚焦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科技领域[40] 产业资本投资动向 - 宝马中国联合金杯汽车等设立沈阳汽车产业投资基金 认缴总额8亿元 金杯汽车出资2.4亿元(占比30%) 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发展[16][17] - 美的集团在宁波设立美和美善创投合伙企业 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 归母净利润260亿元 持续加码硬科技领域投资[38] - 海博思创在海南和安徽分别成立投资公司 注册资本5亿元和出资额10亿元 聚焦新能源及储能领域投资 配合上市公司产业链布局[28][29][30] 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 - 中保投资联合复星国际成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出资额1.72亿元 中保投资自2016年以来已参与设立50支基金 总规模预计3000亿元[33][34] - 运机集团作为LP参与扬州鼎龙启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认缴出资9000万元(占比9.47%) 基金重点投资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领域[35]
悦达投资上半年减收增利,Q2亏损拖后腿,新能源转型收益难抵债务高压
搜狐财经· 2025-08-20 09:22
核心观点 - 公司因机器人概念股行情出现股价波动 但财务表现和战略转型面临显著挑战 包括营收下滑 财务费用激增 债务压力加大 以及新能源业务尚未形成规模盈利 [1][2][8] - 公司通过资产处置实现净利润增长 但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资金状况承压 第二季度亏损拖累整体业绩 机构投资者数量减少反映市场担忧 [2][3][5] - 公司战略转向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 但重资产投资导致负债攀升 资产负债率达2013年以来高点 短期债务缺口超8亿元 偿债压力明显 [7][8][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58亿元 同比下降22.01% 主要因上年同期包含已出表子公司悦达智行收入(该子公司营收5.37亿元) [2] - 归母净利润1402.47万元 同比增长27.62% 扣非净利润1193.92万元 同比增长120.92% 结束连续六期中报扣非净利润为负的局面 [2] - 第二季度营收6.75亿元 同比下滑30.15% 归母净利润亏损180.32万元 环比一季度下滑111.39% 拖累整体利润增长 [3] - 财务费用激增64.5%至4525.19万元 利息费用同比大增49.81%至5203.94万元 超过净利润规模 [2] - 研发费用1116.95万元 同比增长36.77% [2] 债务与资金状况 - 货币资金12.1亿元 但短期借款19.06亿元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55亿元 短期债务缺口超8亿元 [8] - 长期借款同比大增62.69%至15.11亿元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49.11% 为2013年同期以来高点 [8][9] - 流动比率1.049 速动比率0.907 现金流量比率0.002 偿债能力指标偏弱 [9] 战略转型与投资 - 公司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 包括东台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总投资2.6亿元) 响水150MW和70MW渔光互补项目(总投资分别为5.55亿元和2.72亿元) [7] - 新能源项目资金依赖银行融资 自筹资金比例仅20%-30% [7] - 新能源业务旗下多家子公司实现盈利 但规模较小 包括悦达新能源公司(净利润1798.93万元) 江苏悦达储能科技(净利润225.74万元)等 未能有效对冲负债扩张压力 [9][10] 历史业绩与机构持仓 - 公司2022-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5.38亿元、14.01亿元、17.4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89.69万元、7019.74万元、1098.98万元 业绩波动较大 [4] - 2017-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8年亏损 合计超36亿元 主要受东风悦达起亚拖累 [6] - 机构投资者数量从2024年同期的14家减少至9家 反映市场信心下降 [5]
我国治沙有多牛?西北大漠变身“菜篮子” 蔬菜直销粤港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0 08:20
中国生态修复与治沙成就 - 中国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面积超830万公顷 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25% [1] - 甘肃武威举办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研修班 埃及 伊拉克等36名官员技术人员参与学习光伏治沙等技术 [1] - 培训班已举办41期 培训1000多人次 涉及亚非拉美中东欧等59个国家 [2] 沙漠农业与产业发展 - 甘肃民勤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蔬菜2000斤/亩 订单销售价5元/斤 年产值达2000万元 [2] - 产业园流转土地1万亩 建成380公里环绿洲锁边林草带 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2][3] - 新疆和田应用"沙膜"生物技术种植苜蓿 亩产达600公斤 年收3-4次 可供1000只羊全年饲料 [3][4] - "沙膜"技术推广至新疆内蒙古等地超3万亩 企业投入资金1亿多元验证技术可行性 [3][4] 防护林建设与粮食增产 - 辽宁昌图县建设21万亩农田防护林网 形成872块500×500米方田 保护95%耕地(400万亩) [5][6] - 防护林堵住141个风口 固定500多个流动半流动沙丘 粮食总产量自2019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 [6] - 治沙后昌图县亩产从72公斤提升至当前水平 彻底改变风沙刮走种子的减产局面 [5][6] 国际技术合作与认可 - 埃及研究员称赞光伏治沙为"双赢典范" 约旦官员认定中国为防沙治沙领域引领者 [1] - 埃及农业专家表示将从中国实践经验中获益 计划在埃及推行成功经验 [2] - 中国治沙技术通过国际研修班向59个国家输出 培训内容涵盖植被恢复 生态保护与沙产业融合 [1][2]
机构风向标 | 尚太科技(001301)2025年二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2.94个百分点
搜狐财经· 2025-08-19 23:48
机构持股概况 - 截至2025年8月19日共有20家机构投资者持有尚太科技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5707.34万股占总股本21.88%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20.64%较上一季度下跌2.94个百分点 [1] - 前十大机构包括长江晨道新能源产业基金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招银国际旗下基金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等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本期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仅1家为嘉实清洁能源股票发起式A持股占比小幅下跌 [2] - 新披露持仓的公募基金共6家包括泓德战略转型股票建信环保产业股票A浙商中证500增强A等 [2] - 未再披露持仓的公募基金达26家包括建信新能源行业股票A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等 [2] 社保基金与险资变动 - 新披露持仓的社保基金为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八组合未再披露的为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 [2] - 险资中泰康人寿传统保险产品持股增加0.2%新披露泰康人寿分红保险产品持仓 [2] 外资机构动向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作为外资代表持股减少占比达1.54% [2]
晶澳科技与Advance Prime Power Corporation建立战略合作
快讯· 2025-07-30 11:21
公司战略合作 - 晶澳科技与菲律宾企业Advance Prime Power Corporation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1] - 合作标志着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布局再获重要突破 [1] 合作伙伴背景 - Advance Prime Power Corporation是菲律宾本地快速成长的新能源投资企业 [1] - 企业专注于光伏、风电、水电与储能等绿色能源领域 [1] - 拥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与区域资源优势 [1] - 目前正积极拓展菲律宾及东南亚地区的布局和影响力 [1]
越秀资本(000987) - 2025年7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1 08:02
越秀租赁业务情况 - 2024年越秀租赁营业收入59.89亿元,同比增长39.00%;净利润16.32亿元,同比增长17.74% [1] - 业务投放深化“融资租赁 + 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新能源业务深耕光伏、储能和风电等领域,普惠租赁业务聚焦工程机械、商用车等领域,还探索高端装备等新兴业务领域 [1] - 息差管理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情况下,通过“拓渠道、控成本、调结构”融资策略,多渠道融资保障资金需求,控制融资成本保证经营效益 [2] 绿色转型与新能源业务情况 - 2024年末户用光伏控股装机容量11.72GW,全年电费收入30.69亿元,同比增长552% [2] - 2024年新增新能源业务投放234.02亿元,年末户用光伏装机规模10.60GW,2025年6月末增至11.77GW,较2024年6月末增长约85% [2] - 推动新能源产品标准化和体系化建设,强化与头部企业合作,改进投资决策模型,强化数字科技赋能提升电站运营效率和资产收益率 [3] 投资业务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投资业务收益较大提升,股权投资业务坚持产业联盟 + 投研驱动策略,与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挖掘优质项目,布局高股息优质资产构建稳健收益组合 [5] - 探索推进H股IPO、定增等投资模式增强业绩稳定性 [5] 分红派息政策情况 - 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67.86亿元,2024年度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7元,共分派现金8.50亿元,现金分红率37.04%,考虑股份回购情况达41.41%,5年来连续提升 [6] - 未来实行积极、连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兼顾公司发展和投资者诉求制定股东回报方案 [6]
华联控股(000036) - 华联控股2025年7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4 09:24
回购股份计划 -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累计回购股份 9,721.53 万股,占总股本 6.55%,成交总金额 29,996.90 万元,计划注销 8,011.53 万股,占比 5.40%,剩余 1,710.00 万股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1] - 2025 年 4 月至 2025 年 6 月,累计回购股份 650.80 万股,占总股本 0.44%,成交总金额 2,292.94 万元,用途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1] 在建及拟建项目情况 - “御品峦山”项目为地铁上盖城市更新纯住宅项目,计容建筑面积 7.96 万 m²,总建筑面积约 12 万 m²,2024 年 10 月动工,计划 2025 年年底前预售 [2] - “华联南山 A 区”项目更新方向为“工改保”,拆除范围用地面积 7.78 万 m²,2025 年 4 月更新单元规划(草案)通过审议,相关申报及前期工作推进中 [2] 房地产业务发展规划与产业转型 - 经营战略为“地产保稳定,转型促发展”,除两个项目外不再新增土地储备或开发项目,推进产业转型 [2] - 参与设立“中保清源汇海产业基金”,投资 4.3 亿元,分别持有深圳聚能 24%股权、珠海聚能 36%股权,关注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机会 [2]
普洛斯中国:去年对中国市场的新增资本金达22.4亿美元
快讯· 2025-04-22 09:04
绿色能源投资 - 公司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及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绿色低碳基金合作设立综合性绿色能源投资平台 预计总投资规模近200亿元人民币 对应开发规模约4-5GW [1] - 通过洛能资本完成新能源开发基金一期首轮关账 专注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基础设施资产投资 预计总投资规模100亿元人民币 对应开发规模约3GW [1] 资本运作与分红 - 公司及其管理基金2024年对中国市场新增资本金达22.4亿美元 [1] - 普洛斯REIT在2024年完成第10次分红 累计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1] 冷链物流运营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在中国23个城市运营32座冷链物流中心 总体仓储容积增至480万立方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