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搜索文档
减少无效投资 “放水养鱼”激活市场活力 ——专访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
证券时报· 2025-09-23 18:34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如此总结。 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基础研 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 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 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不断增强,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 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但在创新生态建设中,企业和政府仍面临激励不足、定位模糊等问题。而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则 面临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和利益分配机制不畅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十五五"我国完善和提 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近日,就创新生态建设,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其中的 定位和作用,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前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 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 要因地制宜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世界 ...
山子高科9月23日龙虎榜数据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0:1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山子高科股价下跌0.47%,换手率达31.04%,成交额128.00亿元,振幅14.71%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2.18亿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出18.18亿元,大单净流出4.00亿元 [1] - 近5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8.92亿元 [1] 龙虎榜交易明细 - 深股通为第一大买入及卖出营业部,买入3.98亿元,卖出6.92亿元,净卖出2.94亿元 [1] - 前五大营业部合计成交29.22亿元,买入10.23亿元,卖出18.99亿元,净卖出8.75亿元 [1] - 国信证券浙江互联网分公司为买二席位,买入2.18亿元,卖出1.02亿元 [1] 历史龙虎榜表现 - 近半年累计上榜龙虎榜10次,上榜次日股价平均上涨4.73% [1] - 上榜后5日股价平均上涨14.61% [1] 相关ETF产品数据 - 数字经济ETF(560800)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近五日上涨2.47% [3][4] - 该ETF市盈率为77.94倍,估值分位达99.07% [4][5] - 最新份额6.7亿份,减少6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36.7万元 [4]
明湖科技|构筑科创产业全维生态链,铸就城市产业升级“新引擎”
齐鲁晚报· 2025-09-23 07:45
公司定位与荣誉 - 明湖科技发展(山东)有限公司定位为"科创产业服务商",聚焦项目孵化、产业培育、园区运营等主营业务,深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 [1] - 公司作为明湖城市发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板块,高质量运营科技产业载体,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金融、数字经济、数字传媒、法务等重点领域 [1] - 公司获评"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山东省科创金融平台经济集聚区""山东省创业投资综合服务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1] 创新服务体系 - 公司构建"开发运营+产业投资+创新服务"三位一体科创服务体系,依托齐鲁科技金融大厦、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山东(济南)法务中心、明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载体 [2] - 齐鲁科技金融大厦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涵盖科技创新、金融赋能、成果转化、产业引育、人才服务、交流合作六大服务板块,落位13家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平台 [6] - 山东(济南)法务中心形成"核心服务+关联功能+平台驱动+衍生配套"全方位法律服务产业生态圈 [6] 产业载体与生态布局 - 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信创"产业,覆盖信创产业、网络视听、应用软件、物联网、数字创意等领域,引进泰华智慧等领军企业 [4][14] - 齐鲁科技金融大厦引入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行业领军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形成科技金融产业核心要素集聚 [4][14] - 明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下一代信息网络五大前沿技术领域,引入新华三集团人工智能全球研发总部等行业龙头 [4][14] - 山东(济南)法务中心作为中央商务区的法务核心载体,整合法治元素与商务金融、政务服务、科创发展 [14] 企业孵化与人才培育 - 齐鲁科技金融大厦作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9年累计孵化超100家初创科技型企业,护送30家企业达到出孵标准 [9] - 大厦被确立为济南市"1+N"项目孵化矩阵的核心承载区,升级打造"齐鲁科技金融大厦创业孵化基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基地"完整培育链条 [9][10] - 一年内吸引全国16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落位,包括国家级人才蒋绪川教授的艾可特纳新材料、张凯博士的凝基新材、耶鲁大学博士后刘付臣博士的优粒体干细胞等项目 [10] 配套服务与资源整合 - 齐鲁科技金融大厦配备科创展厅、路演大厅、共享会议室、融媒体中心等多功能空间,提供"一对一"管家式陪跑服务 [12] - 服务包括对接基金业协会、私募股权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协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并组织政金企对接会、创业大赛辅导等活动 [12] - 公司为入孵企业定制化建设展示示范区(如凝基新材的凝胶冰雪材料展示区),并促成企业与市场合作(如凝基新材与济南融创茂冰场馆的战略合作) [7] 产业协同与生态建设 - 公司旗下产业园区相互协作,构建多元协同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产业与法治相互促进 [13][14] - 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形成覆盖核心技术研发、应用落地的信创产业集群,并打造历山视听谷培育数字内容生产、视听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三大细分集群 [14] - 公司与山东电子学会、山东省信创工委会等公共服务平台合作,提供技术交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支持 [14]
总投资139.7亿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遂宁签约12个产业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9-23 04:17
签约项目与投资规模 - 活动现场签约12个产业项目 协议投资总额达139.7亿元[1] - 签约领域覆盖锂电新能源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低空经济 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1] 西部未来空间产业规划 - 聚焦航空航天 低空经济 无人装备 航空电子4大赛道[3] - 2027年目标建成1条火箭核心部件自动化生产线 年产100套火箭发动机及箭体结构件[3] - 2027年目标年产200架轻型运动飞机与工业/小型无人机 推出5款新型特定领域无人机及无人艇产品[3] - 计划引入智能终端制造 航空电子系统集成重点项目[3] 科技创新与激励政策 - 发布20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涵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热敏电阻 无人机动态视频检测等领域[3] - 对研发 中试 转化环节分别给予资金激励 转化环节激励力度最大[3] - 产业化落地项目可按投资额获得最高2000万元激励[3] 重点企业合作 - 遂宁市人民政府与宁德时代签订《"零碳遂宁"项目全面合作协议》[3] - 遂宁高新区与云图世景 傲空航天 传化物流 科玛智行 物产中大 兴川基金签订友好合作协议[3] 经济发展表现 - 遂宁去年经济增速位列全省第6位[4] -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跃升至全省第5位[4] - 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4]
再获“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殊荣,济南如何成为人才向往之城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03:39
济南再获人才殊荣!近日,《2025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济南入选"2025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这也是济南连续两年获得该荣誉。 选择济南,是选择与一座懂得欣赏的城市共鸣。在这里,每个人的才华都能找到回响,每个梦想都能得到呼应。这座千年古城正以独特的方式,与天下英 才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城才佳话"。 分量十足: 与济南精准匹配 2025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发布会上,报告公布了2025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榜单。济南除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外,还同时入选了"全国 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和"全国最佳科技产业创新城市(300778)"。 这份报告的含金量有多高? 今年3月,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迎来新一轮升级,这已是该政策实施以来的第三次重大修订。按照"更有效、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原则,济南的人才 政策更加注重了精度和温度,通过"精准滴灌",针对不同人才群体量身定制政策措施。这种持续迭代的做法,确保了政策始终与人才需求同频共振。 今年6月,济南率先针对数字经济、青年科技、银龄和种业四个细分领域出台专项政策。数字经济领域推行企业家培育导师制度,为创业者配备"创业导 ...
上海外贸连续7个月增长
解放日报· 2025-09-22 09:14
由此,今年前8个月,上海已实现外贸额2.94万亿元,增长4.5%,并呈现出民企表现活跃、新兴市 场出口大增、高端与绿色产品加快出海等鲜明特点。 上海外贸保持稳定增长,其中也有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如上海市商务委持续推进"百展千企,沪 连全球"活动,帮助企业出海拓市场。据悉,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商务委已集中组织245家企业,参加了 38个海外推荐展会,意向签约金额达2368万美元。这些海外展会聚焦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 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市商务委给予参展企业展位费支持。 比如,海外新兴经济体大力推进基建和工业化改造,形成了对中国制造的刚需。今年8月,上海市 对非洲、东盟、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总额达537.4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装 备、工程机械两类商品的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分别增长1060%和72.8%。 上海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单月,上海出口额达1830.8亿元,同比增长17.1%。这是上海 外贸历史上单月出口规模首次迈上1800亿元新台阶。整个8月,上海市实现进出口3874.3亿元,这是上 海外贸自今年2月以来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 又如,随着全球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上海 ...
全球制造业投资上行,券商详解提速的三重逻辑
环球网· 2025-09-22 01:30
全球制造业投资趋势 - 全球制造业投资上行受三大驱动逻辑支撑:全球货币政策从加息周期转向降息周期、欧美再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回流带动欧美PMI重回扩张区间、美国库存水位处于历史低位且建筑机械和工业机械等子品类新订单已率先转正[1] - 美国通过对外加征关税和对内降税方式推动制造业回流 驱动建造支出显著增加 本轮回流更突出金属制造等传统行业 上轮则注重芯片等科技行业[1] 制造业大会成果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 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聚焦无人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数字经济及高端装备等核心展示板块[1] - 大会促成合作项目735个 投资总额达3802亿元人民币[1] 投资机会领域 - 看好全球制造业投资上行趋势 建议关注海外资源品、欧美工业品、欧美消费品以及供应链企业[3] - 重点关注具有全球定价能力的资源品资产 包括油气、海工、采矿和造船等板块[3]
筑牢数字底座 搭建创新平台 加快场景应用 雄安发力建设智慧城市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22
街上,无人驾驶配送车精准识别道路;地下,传感器实时监测综合管廊运行;"云"端,海量数据运算于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在河北雄安新区,数字基因已融入城市肌理。 近日,国家数据局公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雄安新区在"城市""行业""企业"3个方 向均入选,在数据要素创新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 调:"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雄安新区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拓展智慧应用场景,着 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筑牢数字底座,建好"云"上之城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地下约20米,综合管廊如城市"动脉"般延伸。廊道内布设着20多种、近万套智能感知 设备,实时监测管线压力、温度等关键数据。每段管廊还搭载了信息模型,相当于它的"身份证"。 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一段管廊的三维信息模型跃然眼前。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管理 部部长马永君介绍:"依托信息模型技术,在项目立项阶段,可以自动核查该地段用地红线、容积率等 指标,减少不同项目间设计冲突;在施工阶段,可以 ...
北京通州,从“睡城”走向创新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11:30
9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6000余名研究生新生在通州校区举行开学典礼,宣告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全面正式投用。 在此之前,北京市通州区只有三所本科院校,在学研究生总数不足2000人。 不久之后,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等高校都将在通州投用,成为北京城市 副中心创新要素涌现的鲜活案例。 在整个"十四五"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保持千亿投资强度,有力推动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等要素集聚落地。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是10个试点之一。 在加大力度集聚要素、探索有效配置要素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一些领域中已经走在前列。比如,其是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还位于北京数据 基础制度先行区内。 记者丨 王峰 编辑丨陈洁 副中心建设新节点 "通州以前是一座'睡城',因为房价便宜,与国贸相距最近不到20公里,成为很多在北京市区工作的人居住的地方。 "家住通州的杨宣告诉21世 纪经济报道记者,"每天早上,通州居民前往市区的人流格外大,因为本地产业和就业相对少一些。" 杨宣的家靠近东六环,他的通勤路 ...
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经济日报· 2025-09-20 22:13
全球创新排名突破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提升至第十位 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水平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 形成高投入高产出高效循环 [2] - 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支撑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包括嫦娥探月、蛟龙深潜、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国产盾构机和国产大飞机等领域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取得优势 [3] - 完整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创新能力共同支撑高科技产品出口扩张 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模式与生态 - 政府通过长期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崛起形成国家队与企业队并进特征 [4] - 在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融资研发中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在创新中的作用凸显 [4]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全球最多 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首位 北京集群第4位 上海—苏州集群第6位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减少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 [4] - 需完善创新生态环境 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 [4] - 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为全球重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