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立足湾区 辐射全球 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穗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9-23 06:56
9月22日,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由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协办,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办,以"立足湾区,辐射全球"为战略定位、"共筑新电生态,智绘零碳蓝图"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 平台,拓展全球新能源市场布局,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与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出海,提升我国在全球新型储能产业与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话语 权和影响力。 凝聚智慧破瓶颈 共探能源转型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主任姜海龙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优化配置的关键枢纽,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新业态、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关 键技术装备,创新中心将以创新为引擎、以开放为桥梁,推动科技突破与产业协同,共享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方案。 广州市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志军表示,白云区正积极抢抓"双碳"战略与能源革命机遇,全力支持锂电、钠电、固态、超容和液流等技术路线多元发展, 将按照"总部研发+生产制造"模式,围绕"0—1"原始创新、"1—100"应用转化链条,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侧"发力,加强联合技术攻关,开放首台 套设备、首测试场景在 ...
首届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5:21
新型电力系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 新型储能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主任姜海龙) 大会以"立足湾区,辐射全球"为战略定位,以"共筑新电生态,智绘零碳蓝图"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全 球新能源市场布局,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与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出海,提升我国在全球新型储能产业与新型电力 系统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大咖云集 献声盛会 本次大会是我国新型储能领域一次高规格、大规模、全产业链参与的生态盛会,紧紧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与新能源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聚焦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中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生态共建,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能源 科技体系。 9月22日,由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承办的首届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大会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行业领袖、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等600余位嘉宾代表齐聚 ...
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穗举行 聚焦产业链协同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4:21
该大会举行新一代全场景储能电池技术发布与生态伙伴签约仪式。当前,单一化的储能产品,难以满足 全球多元化场景的需求,而新一代全场景储能电池研发模式,将通过生态链协同的模式,驱动核心电芯 技术的创新开发,实现从需求端到产品端的高效协同。 会上,22家新型储能生态链企业在会上集中签约,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共建合作,共同探索产业出 海与零碳发展的创新模式,涵盖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前沿技术路线。 在主题分享环节,清华大学兴华讲席教授王雄飞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 装备的特点。重新塑造新型电力系统,应当提升大规模有源负荷的电网支撑能力,并且借助电力电子变 压器提升配电网的韧性,由"物理主导"转向"软件定义"的电力系统动态特性。 中新网广州9月22日电 (记者 蔡敏婕)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22日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 和行业代表聚焦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中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生态共建。 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它的存在和运行对于民众日常生活至关重要。我国具有丰富的风 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和容量充裕的输配电网络。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与能源安全挑战,构建新 ...
聚焦清洁能源!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即将开幕
齐鲁晚报· 2025-09-11 10:32
博览会概况 - 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15日-17日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主题为"发展清洁能源·共享低碳未来" 旨在打造中国清洁能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 [1] 展会规模与参与企业 - 博览会与第18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联动 总展出面积达5万平方米 构成国内最大的清洁能源产业专业展会之一 [2] - 吸引300余家行业企业参展 包括国家电投 华能 中核 中广核 国家能源集团 山东电力等能源央企 [2] - 通威 潍柴 中国重汽 一汽解放 东风 广汽 小鹏等整车与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以及云储能源 东方电子 艾迪精密等核心技术企业齐聚参展 [2] - 枣庄市作为主宾市 将携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整体亮相 全面展示区域产业发展实力 [2] 展区规划 - 规划氢能产业 锂电与风光储充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与构网型设备 新型动力系统技术及装备 零碳园区/工厂与智慧能源技术五大专业展区 [3] - 氢能展区聚焦制氢 储运 加氢及燃料电池 [3] - 锂电与风光储充展区涵盖锂电池 储能系统 光伏 风电及充换电设备 [3] - 新型电力系统展区展示智能电网 柔性输电及构网型储能等技术 [3] - 新型动力系统展区呈现氢燃机 燃料电池在交通 船舶等领域的应用 [3] - 零碳园区展区提供园区与工厂级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与节能技术 [3] 同期活动 - 同期举办11场高规格专业论坛 覆盖锂电储能与光伏 风能与海上能源 新型动力系统 核电运维与数字化 绿电交易等热点领域 [4] - 核心会议"2025清洁能源产业大会暨核电安全与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将于9月15日上午开幕 汇聚权威机构代表 知名院士专家与行业领军企业高管 探讨核能安全与产业链创新等重大议题 [4]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经济观察网· 2025-09-04 07:54
经济观察网9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先进制造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 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新承担国际标准 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新担任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组召集人 486个,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532项。同时,积极推进国内国际标准体系兼容,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重点领域 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 ...
系统性破解碳市场发展关键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1:51
碳市场制度建设 - 形成"强制+自愿""政府+市场""国内+国际"立体化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 [1] - 明确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的定位、发展目标及相互关系 [2] - 通过优化配额管理制度完善碳定价机制 包括总量控制、有偿分配和配额储备等手段 [5] 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市场 累计成交量6.94亿吨 累计成交额477.16亿元 [2] -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250.16万吨 累计成交额2.1亿元 [2] - 强制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 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及四氟化碳、六氟化二碳温室气体 [3] 市场机制完善 - 引入金融机构、非履约主体及自然人等多元交易主体 [3] - 支持金融机构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 [3] - 采用拍卖、定价发售等市场化定价机制反哺低碳项目开发 [5] 数据质量监管 -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 [4] - 完善全链条技术规范和标准 提升监测、报告和核查(MRV)能力 [4] - 建设数智化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审定核查机构退出机制 [4] 产业发展机遇 - 可再生能源和工业节能降碳领域迎来新发展机遇 [5] - 新型电力系统和氢氨醇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领域获得发展契机 [5] - 碳清除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碳管理和碳金融服务领域存在市场机会 [5]
昇辉科技(300423)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登记表
2025-05-09 09:20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525.9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7.32% [2]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2,980.53万元,亏损幅度较2023年同比大幅收窄 [2][3][5] 行业前景与战略 - 公司高度认可新型电力系统行业的广阔前景,坚持“智能 + 双碳”战略,关注智能化配电及火电灵活性改造业务机会 [4] - 公司以发展电力设备业务为基础,聚焦氢能产业,参与绿氢制备及应用场景打造,布局火电灵活性改造业务,助力新能源消纳,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 [9] 扭亏措施与业务进展 - 随着公司风险逐步出清和战略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已逐步摆脱对地产行业的依赖,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开辟新增长空间,筹划的收购事项有助于改善经营业绩 [5] - 自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预案披露以来,公司及相关各方正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6]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推出的微胶囊自响应灭火贴片已在国内市场多个项目中标 [7]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11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337项,外观设计专利78项,软件著作权67项 [9] 股价提振 - 公司将坚持做强主业,增强经营能力,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加强规范治理,合法合规进行信息披露,维护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