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充电桩
icon
搜索文档
在湖北,感受“雁归经济”脉动|活力中国调研行
搜狐财经· 2025-09-01 21:48
天门市服装电商产业发展 - 2021-2024年天门服装电商交易额从70亿元跃升至超500亿元 年均增速达92% 总销量突破6亿件[12] - 抖音和拼多多平台女装销量稳居湖北省首位 跨境电商日均出货60万件 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12] - 服装类市场主体从1000家增至7000家 电商平台店铺达1.3万家 形成全产业链生态[12] 成本优势与产业基础 - 厂房租金成本大幅降低 广州每平方米48元降至天门6元 人力等成本差距明显[6] - 天门拥有传统纺织产业基础 已形成"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全链条产业体系[8][10] - 服装电商从业人员技术岗月薪过万元 熟练工年薪可达15万元 轻技能岗月均收入4500元左右[14] 人口回流效应 - 过去3年10万天门人返乡 推动人口出生率同比增长17% 远高于全国5.8%的增幅[4] - 返乡潮带动约六七万天门人在本地实现就业 形成人才回流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12][14] 松滋市吉他产业链发展 - 桐馨乐器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 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 年创产值1.5亿元[19] - 预计2025年产值可达3.5亿元 吉他产业园已落户企业11家 7家已投产[19][25] - 全球知名品牌伊司地曼签约落户 与桐馨乐器形成民谣吉他与古典吉他龙头企业集聚[23] 产业集聚与规划 - 园区预计3年内产值达20亿元 满园后达50亿元 带动就业近万人[25] - 世界知名高端制琴师大师工作室相继落地 数十家企业组团开展合作对接[23] - 形成"龙头引领、链式发展、集群突破"的文化产业生态 覆盖乐器制造上下游全产业链[23][25] 荆州经开区招商模式 - 岑晟产业园占地123亩 入驻66家企业 其中返乡创业类企业36家[28] - 园区配备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666间员工宿舍 商业综合体及完善生活配套[31] - 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 提供共享实验室 供应链对接和定制化服务[32] 企业落地案例 - 湖北恩普能源公司2024年5月将生产基地从深圳迁至荆州 预计今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28][32] - 园区力争2年内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32] - 政府提供从企业注册到厂房选址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 实现当年落户当年投产[32]
特锐德(300001):充电龙头地位稳固,看好电力设备出海
华泰证券· 2025-09-01 11: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0.25元人民币 [1][5][7] 核心财务表现 - 25Q2收入41.53亿元 同比增长24.8% 环比增长97.6% [1] - 25Q2归母净利润2.62亿元 同比增长99.4% 环比增长304.8% [1] - 25Q2扣非净利润2.05亿元 同比增长81.2% 环比增长349.7% [1] - 25Q2毛利率27.42% 环比提升5.29个百分点 净利率6.67% 环比提升4.47个百分点 [2] - 25Q2期间费用率17.09% 环比下降6.54个百分点 [2] - 截至25H1末合同负债7.6亿元 支撑未来营收增长 [2] 充电业务分析 - 25H1充电业务收入18.4亿元 同比增长9.2% 毛利率30.3% 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3] - 充电业务归母净利润超20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3] - 截至25年6月底运营公共充电终端79.2万台 其中直流充电终端47.5万台 市场份额约24% 排名全国第一 [3] - 25年1-6月充电量超过85亿度 市场份额约23% 排名全国第一 [3] - 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 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目标超过10万台 [3] 电力设备业务分析 - 25H1电力设备收入44.1亿元 同比增长20.2% 毛利率23.7% 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4] - 25H1电力设备归母净利润3.25亿元 同比增长52.2% [4] - 预制舱变电站产品在大唐集团、国能龙源电力集采中中标量第一 [4] - 新能源箱变产品在大唐集团、中核汇能、中广核招标中中标量第一 [4] - 25年上半年海外合同额约10亿元 同比增长84% [4] 海外拓展布局 - 中标沙特拉比格二期光伏项目、比亚迪印尼工厂150kV变电站项目等海外项目 [4] - 在阿联酋设立子公司 同步启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智能制造海外总部基地建设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2.11/15.94/22.86亿元 [5][11] - 预计25-27年EPS 1.15/1.51/2.17元 [11] - 参考可比公司25年平均PE 35倍 给予公司25年目标PE 35倍 [5][13] - 当前股价24.47元(截至8月29日) 市值258.29亿元 [8]
迦南智能:充电桩破局新能源赛道 海外布局打开增长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8-29 01:4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主要因客户订单交付计划调整 但二季度业绩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经营韧性逐步凸显[1] - 公司重点发力充电桩合作深化与海外市场开拓 顺应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业趋势 构建长期差异化竞争力[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1] - 二季度业绩较一季度下降幅度收窄[1] 充电桩业务发展 - 控股子公司迦辰新能源中标国网甘肃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2025年充电站建设项目充电桩设备框架采购项目[2] - 充电桩已中标国家电网下属子公司、地方交投等央企和国企的7个标段[2] - 子公司举行"年产5万台大功率超级充电桩生产线项目"奠基仪式 总投资4.66亿元 计划2026年12月建成投产[3] - 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台大功率超级充电桩(终端)及配套直流充电模块产能规模[3] - 产品涵盖一体式充电桩、分体式充电主机与终端、直流充电模块等核心品类[3] - 完成重卡专用、物流专用、城市公共和高速服务区等各类充电站布局[3]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6月设立合资外贸公司迦能国际[4] - 以技术出海与属地化运营为核心 围绕东南亚、中东欧、非洲等重点市场开展系统性调研[4] - 在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推进潜在合作标的筛选、技术适配性分析及商业尽调[4] - 通过欧洲智慧能源展展示集成式超充桩 该产品功率覆盖120kW-1080kW 具备IP65高防护等级 兼容美标、欧标、日标[5] - 产品采用独立风道散热设计与液冷超充终端 通过CE、CB国际认证 可适配特斯拉、宝马、丰田等全球主流车型[5]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 高电压平台车型加速普及 市场对大功率充电解决方案需求迫切[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于7月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2] - 欧洲智慧能源展吸引3000余家参展商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4]
奥特迅:公司第一套液冷充电系统于2018年12月建成
证券日报· 2025-08-28 07:37
公司技术优势 - 液冷超充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具有发明专利的兆瓦电动汽车超充堆技术 [2] - 共享功率池达到兆瓦级(1000kW) [2] - 单枪额定输出功率为600kW并可长时间持续输出600kW [2] 行业地位 - 第一套液冷充电系统于2018年12月建成 [2] - 国内最早推出液冷超充系统的企业 [2]
新能源汽车化身“移动充电宝”,车网互动普及仍需多方发力 | 人民智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03:34
车网互动(V2G)发展现状 - 新能源汽车通过低谷充电、高峰反向放电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现经济效益 [1] - 合肥市政务中心示范站配备27台V2G充电桩,采用"5G+量子"技术实现秒级电网互动 [2] - 合肥市5月30日实测放电功率超2000kW,累计放电量超5000千瓦时(相当于普通家庭3年用电量) [3] - 全国多地推进试点:深圳84个场站超2500车次参与,广州诞生首张居民V2G结算单,杭州开展三地实测 [4] 技术基础与市场驱动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全年预计与三峡年发电量相当 [5] - 动力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循环寿命超2000次(远超家用车1000次需求) [7] - 峰谷价差创造收益空间:安徽案例显示50度电车单次充放电最高可获40元价差收益 [2] - 头部充电桩厂商加速布局V2G,双向充放电模块技术趋于成熟 [6] 政策支持措施 - 国家四部门联合启动首批规模化应用试点,合肥入选试点城市 [2] - 广州三年每年提供2000万元专项补贴,按设备投资额50%建设补贴+5元/千瓦时放电奖励 [8] - 上海对V2G桩给予最高240元/千瓦·年奖励,成都对试点项目提供5元/千瓦时补贴(上限100万元/年) [8] 基础设施与成本挑战 - 当前V2G设备价格高昂:120kW双枪桩为普通桩2.5倍,7kW直流桩达交流桩10倍价格 [10] - 2023年V2G充电桩价格出现20%降幅,规模效应有望持续降低成本 [10] - 合肥计划2025年建成超200根双向桩,集聚1万辆以上具备反向放电功能车辆 [3] 标准化与产业协同瓶颈 - 车网互动缺乏统一国家标准,车桩协议不匹配、放电功率限制等问题突出 [11] - 车企对V2G持谨慎态度:反向放电功能对销量助力有限,且存在责任界定风险 [12] - 南方电网推出首款车网互动责任保险,覆盖设备故障、安全事故及收益损失保障 [13]
特锐德:保持开放灵活态度,积极探索多样化资本运作方式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金融界· 2025-08-28 01:02
行业竞争态势 - 充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导致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和不盈利状态 [1] - 竞争环境激烈 企业为生存加剧价格竞争 [1]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及全球充电行业最早涉足的龙头企业 [1] - 公司当前盈利水平微薄 [1] 投资者建议 - 建议公司收购中小微运营商以扩大市场规模和吞并竞争对手 [1] - 通过收购可提升市占率并通过市场机制整治行业乱象 [1] - 投资者认为国家政策会支持鼓励此类行业整合行为 [1] 公司回应 - 公司对资本运作建议持开放和灵活态度 [1] - 公司将积极探索多样化资本运作方式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1]
新能源汽车化身“移动充电宝” 车网互动普及仍需多方发力
证券时报· 2025-08-27 17:47
车网互动(V2G)发展现状 - 新能源汽车通过低谷充电、高峰反向放电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现经济效益和电力系统平衡 [1] - 车网互动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大规模推广阶段)和双向充放电(萌芽阶段)两种形式 [2] - 技术层面已基本打通,市场端逐步验证可行性,政策端持续发力推动试点 [6] 规模化试点进展 - 合肥市建成8个车网互动示范场景,45根双向充电桩,总放电功率达3010kW [3] - 合肥2025年目标建成200根以上双向充电桩,集聚1万辆以上具备反向放电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3] - 深圳84个充电场站超2500车次参与示范,广州诞生全国首张居民个人V2G结算单,杭州首次开展三地规模化实测 [4] 经济性与政策支持 - 安徽工商业尖峰与深谷价差可使50度电车单次充放电最高获取40元收益,另享政府补贴 [2] - 广州每年提供2000万元专项补贴,按V2G设施投资额50%建设补贴+放电量5元/千瓦时奖励 [8] - 上海对V2G充放桩最高奖励240元/千瓦·年,成都对试点项目给予5元/千瓦时放电补贴(上限100万元/年) [8] 技术基础与优势 -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普遍超2000次,远超家用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1000次充放电需求 [6] - 通过"5G+量子"技术实现电网秒级互动,动力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无需二次投资 [2][5]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全年预计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相当 [5] 实施场景与模式 - 大型公共充电场站资源聚合能力强,优先落地反向放电 [7] - 工业园区结合光储充放系统实现V2B(车楼互动)落地 [7] - 电力现货及辅助交易市场完善为峰谷套利盈利模式提供机制保障 [6] 发展瓶颈与挑战 - V2G设备成本高昂:120kW双枪充电桩价格为普通桩2.5倍,7kW直流桩达交流桩10倍 [9] - 车桩协议不匹配、双枪不能同时反向放电、车企对放电功率设限等技术标准未统一 [10] - 车企因销量助力有限和责任界定不明晰对V2G存在疑虑,车主担忧电池损耗和出行电量保障 [10][12] 产业生态优化举措 - 南方电网推出业内首款车网互动责任保险,覆盖设备故障、安全事故及收益损失保障 [12] - V2G充电桩2023年价格普遍下降20%,规模放量后制造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9] - 居民用户参与全流程闭环已打通,高能耗厂区光储充放一体化方案加速落地 [4][7]
华体科技(603679.SH)再签两大重量级兆瓦超充站,千亿市场布局加速
新浪财经· 2025-08-27 03:17
项目签约与规模 - 公司与四川元启星光数字能源科技签约江油和兴文两大重卡兆瓦超充站项目 江油站设计电力容量100MW 兴文站设计电力容量63MW [1] - 江油站配置120台720KW液冷主机、60套兆瓦级充电终端、240台液冷超充终端及2.1MW光伏系统 核心设备数量约为北川站2倍 [1] - 兴文站配置62台720KW液冷主机、31套兆瓦级超充电终端、124台液冷超充终端 叠加1.2MW光伏系统与3000KWH储能系统 [1] 订单金额测算 - 参考北川项目100MW电力容量对应9100.17万元(含税)订单 江油站预计订单金额大概率突破1.5亿元 [1] - 兴文站预估订单金额或在6000-7000万元区间 [1] - 6月北川项目订单占公司2024年营收的24.8% [2] 产能与技术优势 - 成都双流全液冷超充智慧工厂已投产 首期产能5000套充电终端 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将提升至10000套 [2] - 全液冷超充产品充电功率最大达600kW 支持乘用车5分钟实现300公里补能 [2] - 技术与华为数字能源深度合作 可在-35℃到50℃极端环境稳定运行 使用寿命长达15年 [2] 业务发展与行业前景 - 液冷超充业务进入订单加速释放期 规模与竞争力持续提升 [2] -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补能需求井喷 千亿级超充市场打开 [2] - 液冷超充业务成为增长新引擎 为业绩增长和财务报表改善注入强大动力 [2]
优优绿能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应收账款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6 23: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7.23亿元,同比微增0.1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24.78%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62亿元,同比下降5.5%,归母净利润4328.96万元,同比下降35.6% [1] - 毛利率29.59%,同比下降12.05个百分点,净利率14.48%,同比下降24.86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3.15元,同比下降28.7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73元,同比下降184.92% [1] - 货币资金15.4亿元,同比增138.72%,主要因公开发行1050万股募集资金 [1][3] - 应收账款7.46亿元,同比增33.35%,因回款周期较长的国内业务占比提升 [1][3] 业务运营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研发,产品功率覆盖15kW-40kW [7] - 构建超充、换电、目的地充电、工商业储充、户用光储充放、便携储充放六大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7][8][9][10] - 采用直通风、独立风道和液冷三大技术平台,其中独立风道和液冷模块防护等级达IP65 [8][11] - 小功率直流快充产品(11kW-40kW)聚焦小区、写字楼、商超等目的地充电场景 [12] - 拥有1000余家行业客户,出海较早并通过认证、渠道、本地化制造建立海外品牌影响力 [11] 行业前景 - 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14] - 海外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处于低位,欧美、东南亚等地区转型带来增量空间 [14] - 充电桩建设从一线城市"基础覆盖"向二三线城市及乡镇下沉市场延伸 [15] - 目的地充电、工商业储充等新形态产品持续创造细分市场需求 [15] 战略规划 - 坚持"产品+市场"双引擎战略,深化技术创新并拓展国内外市场 [7] - 暂不涉足下游充电桩制造,聚焦技术精研与性能突破 [13] - 通过V2G、光储充放等产品实现车网互动和家庭能源自主管理 [9][10]
充电网络全球居首之后:如何从够用到好用
北京商报· 2025-08-26 16:24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 截至2024年7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669.6万个 规模全球领先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2][4] - 充电基础设施包含公共充电设施420.2万个(同比增长38%)和私人充电设施1249.4万个(同比增长58.8%) [4] - 当前充电桩与车辆比例达每5辆车配备2个充电桩 形成全球最大充电网络 [1][2]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动充电需求 去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2] - 前7个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 充换电基础设施用电量同步提升 [2][4] - 政策支持包括购车补贴 税收优惠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同时放开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4] 技术发展与供需优化 - 需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充电网络精准对接 通过实时监测优化布局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1][7] - 推动跨区域 跨平台信息共享和技术兼容 建立统一标准体系确保设备互联互通 [4][7] - 发展车网互动技术 提供移动充电车服务 并通过共享平台整合闲置充电桩资源 [7][8] 未来发展趋势 -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遵循适度超前原则 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 [5]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用电量增长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2] - 行业重点从"用上电"转向"用好电"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将引导绿色能源消费转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