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身
icon
搜索文档
需求所向皆蓝海——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
人民日报· 2025-07-29 09:11
最近和朋友聊购物,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性的消费需求:健体塑形。爱运动的,买了健身课程套餐;工 作中久坐的,则购置了游泳装备。从健身课到装备,大众健身的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1%;轻食市场更是呈 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年增速达41.7%。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生活方式和自身 形象更加重视,使得这一消费领域成为充满机遇的蓝海。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与年轻人消费习惯紧密相关的即时零售领域,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速 度和潜力。从最初的餐饮外卖,到如今商场、超市销售的绝大部分商品,都已经可即点即送"当日达"甚 至"半小时达"。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网络即时零售 在其中贡献了不少增量。 从减重健身到即时零售,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既是亿万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升级的体现,也是广大经营主体顺应趋势、把握机遇,以优质供给引领需求扩张的硕 果。细细把脉不难发现,新一轮消费向新而行、升级换代,在纵向和横向上呈现两大特征。 纵向上,消费需求 ...
乐刻成为国内首个突破2000店的健身房品牌,与国际头部品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IPO早知道· 2025-07-29 09:07
公司规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最新门店总数超过2000家,覆盖全国超40个城市,成为国内首个规模迈过2000店的健身房品牌 [2] - 公司门店数量在北京突破300家,上海、深圳、杭州等核心城市单城门店数量突破200家,南京、武汉、广州、成都、长沙、西安、苏州等城市紧随其后 [6] - 公司业务版图拓展至南昌、石家庄、太原、银川、南通、嘉兴、扬州、徐州、中山、贵阳、南宁、唐山、廊坊、株洲、蚌埠、咸阳等10多个新城市 [6] 国际对标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与Anytime Fitness(门店总数超过5000家)、Plant Fitness(门店总数超过2700家)等国际头部品牌相比,规模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6] 多场景品牌矩阵 - 公司发布多场景品牌矩阵,以"国民健身房"乐刻健身为核心,延伸出高标准私教馆FEELINGME、新一代大型健身房RECORE无限核子健身、专业铁馆LOVEFITT拉飞、专业瑜伽普拉提馆YOGA POD小瑜荚、新兴市场综合健身空间闪电熊猫健身、体能训练社区FitTribe飞踹运动等子品牌 [8] - 多场景品牌矩阵覆盖从基础到进阶、从大众到细分的多元运动场景,是公司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布局 [8] 用户画像与消费趋势 - 25-35岁消费者是公司健身会员主要人群,贡献私教总体消费金额的56.8% [10] - 25岁以下Z世代群体私教消费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5.7% [10] 产业中台与数字化能力 - 公司过去十年投入建设"产业中台"能力,包括数智化系统、标准化教练培养与发展体系、已验证的门店合伙人模式等 [10] - 公司通过数字化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和标准化服务交付,用户可通过App完成从购卡到评价的全流程操作,所有行为数据和用户反馈用于持续优化服务质量 [10]
英媒:为何我们这一代执着于“骨感美”?
环球时报· 2025-07-28 23:00
社交媒体审美趋势 - 社交媒体评论对"骨感美"的赞美与作者实际健康状况形成强烈反差 作者因药物导致体重快速下降两周内减少5公斤却被大量称赞"好瘦"[1] - "皮包骨"成为新的美丽指标 作者质疑当前审美标准与健康状态的背离[1] 健身行业演变 - 2010年健身行业兴起"强壮就是新的美丽标杆"潮流 推崇粗壮大腿和健美身材 代表性人物包括詹妮弗·洛佩兹和阿什利·格雷厄姆等大码模特[1] - 作者曾积极拥抱健康潮流 每周锻炼5次 对自身肌肉线条和"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身材感到满意[1] 当前减肥现象 - 社会转向推崇"瘦身针""减肥药"等极端减重方式 周围女性普遍依赖节食和药物控制体重[1] - 作者坚持不采用药物减肥 强调心理素质和身体自信的重要性 但指出当前环境使"瘦"成为带有苦涩感的审美标准[1]
乐刻门店数突破2000家
北京商报· 2025-07-28 12:22
公司规模与市场覆盖 - 门店总数超过2000家 成为国内首个突破2000店的健身房品牌 [1] - 业务覆盖全国超40个城市 包括北京(超300店)、上海、深圳、杭州(单城超200店)等核心城市 [1] - 新拓展10多个城市 包括南昌、石家庄、太原、廊坊、咸阳等新兴市场 [1]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24小时营业、月付制、好团课与数字化运营模式 [1] - 通过多品牌矩阵覆盖多元运动场景 包括国民健身房乐刻健身、高标准私教馆FEELINGME、大型健身房RECORE无限核子健身等7个子品牌 [1] - 子品牌针对细分需求:专业铁馆LOVEFITT拉飞、瑜伽普拉提馆YOGA POD小瑜荚、综合健身空间闪电熊猫健身及体能训练社区FitTribe飞踹运动 [1] 行业地位与战略布局 - 入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生活服务业连锁企业Top100"榜单 [1] - 多场景品牌矩阵被定义为公司下一阶段核心战略 旨在应对用户需求细分化趋势 [2] - 系统性孵化子品牌基于对行业趋势的判断 突破单一品牌覆盖局限 [2]
需求所向皆蓝海——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7 22:06
健身与健康消费市场 - 健身行业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1% [1] - 2024年轻食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 年增速达41 7% [1] - 健康生活方式和自身形象重视度提升 推动该领域成为蓝海市场 [1] 即时零售行业 - 即时零售从餐饮外卖扩展到商场超市商品 实现"当日达"甚至"半小时达"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 同比增长8 5% 即时零售贡献显著增量 [1] - 即时零售场景从应急需求向日常消费拓展 品类突破餐饮向酒水数码等领域渗透 [2] 消费市场结构性特征 - 纵向特征:消费需求颗粒度细化催生长尾市场 14-35岁青年人口约4亿形成多元化需求 [2] - 横向特征:消费即时性强化成为新刚需 供应链各环节面临机遇 [2] 政策与产业协同 - 政府推动提升消费能力专项措施 包括提振消费行动和"国补"政策 [3] - 文旅体育产业联动案例:北京-承德旅游列车开通 "浙BA"等赛事拉动酒店餐饮零售消费 [3]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反映美好生活需求升级 经营主体通过优质供给扩张需求 [2] - 研发生产流通等全环节需协同挖掘消费新需求 实现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 [3]
一节课几百元的健身教练,拿证只需15天
虎嗅· 2025-07-16 06:23
健身行业现状 - 运动健身成为新兴生活方式 但网络跟练不适合所有人 专业教练需求上升 [1] - 健身教练水平参差不齐 消费者易被证书名头和销售话术误导 购买高价私教课程 [1] - 2023年发生多起健身房意外 如教练操作不当导致学员胸椎骨折案例 [1] 教练资格认证问题 - CBBA高级教练证书考试通过率100% 提供原题题库 15天速成 费用1050元 [3][6] - 国际四大认证(NSCA/ACSM/ACE/NASM)含金量高 但考试难度大 需掌握运动生理学等多领域知识 [10][11] - 电商平台假证泛滥 NSCA等证书造假成本仅20-200元 90%线上证书为PS伪造 [12] 行业准入与培训缺陷 - 官方培训基地成盈利渠道 无门槛招收学员 缺乏系统培训 [5] - CBBA等证书不包含运动医学知识 无法指导慢性病患者训练 存在安全隐患 [14] - 连锁健身房内部考核严于证书考试 包括体成分检测和闭卷理论测试 [9] 消费者选择建议 - 优先选择NSCA认证教练 需官网验证证书真伪 [15] - 观察教练会员续课率及老学员反馈 比训练痕迹更可靠 [15] - 行业缺乏统一准入标准 信息差导致消费者需自行鉴别证书有效性 [13][16]
这届年轻人,正在为“情绪刚需”下单
搜狐财经· 2025-07-15 07:18
青年消费趋势核心观点 - 青年群体主导消费潮流,将悦己消费视为生活刚需,通过盲盒、谷子、露营、沉浸式娱乐等活动构建精神疗愈和情感满足方式 [2][3][17] 露营与徒步行业 - 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2483.2亿元,带动整体市场规模达1.44万亿元 [4] - 露营与徒步成为城市高压生活的逃避方式,提供释放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价值 [3][4] 盲盒与谷子经济 - 2025年中国盲盒市场规模预计达580亿元,占全球份额65%,年复合增长率28% [4] - 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从2023年1201亿元跃升至2024年1689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3000亿元 [4] - 盲盒提供微小确定性和即时情绪满足,谷子作为情感载体帮助构建精神乌托邦和社群认同 [4][5] 文化娱乐体验消费 - 沉浸式艺术如话剧、音乐剧和演唱会获得高满意度,演唱会带动举办地酒店预订量激增300%和周边商铺营业额翻番 [8] - 体验消费支付的是不可复制的记忆货币,成为忙碌生活的珍贵补剂 [8] 自我成长与健康消费 - 知识付费平台中30岁以下人群购买心理学和职场技能课程占比超六成 [10] - 健身和心理咨询消费增长,健身被视为自我重塑仪式,心理咨询是为内心秩序购买保险 [10] 消费行为特征 - 超四成年轻人购物比价,近两成逢买必比,仅5.81%不看价签直接购买 [12] - 超七成年轻人每年至少旅行一次,46.36%多次出游,39.12%旅行预算5000-10000元,24.9%不设预算 [15] - 体验消费中价格敏感度低,更愿为独特体验和品质服务支付溢价 [15] 新兴消费形态 - 情绪现货成为新兴消费形态,通过购买通行证、确定性和拟态亲密来即时填补内心空缺 [17] - 消费选择体现价值重排序,在精打细算和任性挥霍间寻求理性与感性平衡 [15][16] 产业影响与社会意义 - 新兴消费催生盲盒创意设计、数字艺术、虚拟偶像内容生态和宠物服务科技革新等新产业 [18] - 消费现象反映年轻群体对即时心理支持和社交满足的强烈诉求,凸显社会支持系统结构性短板 [20][21][22]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36氪· 2025-07-15 00:41
健身行业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健身人数最多的国家,2022年底健身人群达3.74亿人[6]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6741亿元,预计2025年达5万亿元[22] - 肥胖问题推动健身需求,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超重肥胖患者达4.02亿人,预计2030年超5亿人[6] 健身消费趋势 - 健身从传统项目扩展到CrossFit、动物流等新兴运动方式[8] - 健身装备、私教课、补剂等消费快速增长,形成完整产业链[10] - 运动品牌挖掘"自律"和"健康"概念,引导新消费行为[20] 健身服务市场 - 私教课程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但存在教练资质良莠不齐问题[11] - 女性专属健身房兴起,引发关于"粉红税"的争议[18] - 健身博主带动流量经济,极限运动内容成为短视频赛道热点[14] 健身产业链 - 补剂市场快速发展,蛋白粉、肌酸等产品需求旺盛[11] - 体育用品广告商积极投放健身相关内容[14] - 健身饮食形成细分市场,生酮饮食等多样化选择[10] 行业问题 - 部分健身教练资格证获取门槛低,存在安全隐患[11] - 健美行业存在类固醇滥用问题,威胁选手健康[15] - 健身焦虑催生过度消费,形成新的心理压力[10]
美国专注连锁加盟的基金GSP深度访谈:品牌与门店的定价、投资、整合和退出
IPO早知道· 2025-07-12 02:25
中国连锁品牌全球化 - 中国头部加盟连锁品牌在二级市场和海外市场表现优异,反映其在产品、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逐步建立全球竞争力 [2] - 瑞幸咖啡在纽约开设两家新店,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大钲资本作为核心操盘者推动其转型 [2] - 中国PE机构在加盟品牌收购-运营方面逐渐形成成熟打法,并具备在更多地区和品牌复用的潜力 [2] 美国加盟连锁市场与GSP案例 - 美国加盟连锁市场规模庞大,PE机构通过多店整合-运营-出售实现高回报,GSP自2014年以来复合年化收益率达33% [3][6] - GSP专注于万亿美元级特许经营和消费服务行业,2024年在管资产23亿美元,从收购23家汉堡王餐厅起步 [3][6] - GSP已进行26项多门店投资,覆盖健身房、殡仪、汽车服务、宠物护理和连锁餐饮等领域 [3] GSP投资策略 - 以3-6倍EBITDA收购小型加盟店,通过运营改善和现金流并购更多门店,最终以6-7倍EBITDA出售给机构PE公司 [3] - 单店平均收入行业顶尖,单店利润率至少20%,新店回本期不超过三年,消费者复购意愿同类第一 [3] - 目标定价为5年3倍MOIC,实际买入倍数通常低于行业平均的10-12倍,首年收益率可达18% [3] GSP四大盈利路径 1) 增长同店销售: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4-5%销售额 [4] 2) 优化损益表中部:管控成本、人工和租金,提升2%利润率 [4] 3) 新店开发与并购:以20-40%ROIC再投资现金流 [4] 4) 实现估值倍数提升:打造多元化、专业化企业 [4] 特许经营商业模式 - 单店关键成本为人力、商品成本和租金,高度依赖人力和消费需求预测,受经济周期影响大 [18] - 规模化能降低因地理位置变化、天气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市场愿为规模和多元化支付溢价 [18] - 特许经营行业需要PE和机构资本,资本回报率高,翻新投资不加杠杆回报率可超30% [20] 行业整合与投资标准 - 行业需高度分散、有机增长、整合有工业逻辑、有成功先例,且GSP需具备独特优势 [40] - 投资标的要求单店利润率至少20%,新店回本期三年内,消费者复购意愿同类第一 [37] - 避免价值陷阱,价格重要但质量更重要,难度高不会多赚钱,只在高质行业做整合 [27] 资本结构与退出策略 - 目标为3倍MOIC,过去五年十笔退出平均回报超3倍且耗时更短 [48] - 通常100%股权投入起步,业务年现金流超1000万美元后反向加杠杆 [51] - 买家多为管理50-100亿美元的私募基金,看重业务一致性、专业化和跨区域规模 [64] 劳动力与租金管理 - 员工流失成本高,每流失一名员工需花费3000-5000美元培训,降低流失率可显著提升利润 [56] - 租金可重新谈判,通过调整租期、装修条款等创造价值,房东资金成本与运营公司差异大 [53] - 多门店业务成功最佳预测指标是门店总经理任期,优秀管理需关注员工培训和激励 [57][58] 细分行业投资逻辑 - 汽车服务偏好刚需型业务如碰撞修复,由保险公司买单,抗周期能力强 [59] - 健康与健身行业趋势好但怕盲从风险,Planet Fitness因规模大、品牌护城河深受青睐 [60] - 早教行业增长强劲但需警惕监管和补贴风险,对员工素质和客户体验要求极高 [62][63]
监管护航,预付无忧!成都将专项治理预付式消费纠纷
搜狐财经· 2025-07-11 02:17
预付式消费监管行动 - 成都市五部门联合出台行动方案 包括教育局 科技局 文广旅局 卫健委 体育局 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规范机构经营行为[1] - 专项行动针对学科类 文化艺术类 体育类 科技类培训及口腔 美容 健身等领域预付式消费纠纷[5]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月1日起施行[5] 监管措施 - 搭建"成都预付保"平台 实现预付资金全程监管 引导机构接入平台[7] - 加强预付式消费合同监管 要求明确服务项目 收费标准 纠纷处置及退费办法等内容[9] -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通过媒体专栏 微信公众号维权专栏 12345热线等多渠道收集处理投诉[9] 行业规范 - 常态化开展风险监测 对"爆雷""冒烟"机构及时预警 加大违规机构曝光力度[9] -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推动行业自律自治 发布合规经营倡议书[9] - 建议消费者选择证照齐全机构 保留合同票据凭证 理性判断消费需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