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跑路的健身人士,拥抱“次卡制”健身房
36氪·2025-09-30 10:36
无论从消费端来看,还是供给端来看,健身行业重资产模式和轻资产模式正在完成一次历史交接。 作者|付饶 选择健身房,和选择股票一样,正在变成一项高风险投资:开业半年以内的健身房要小心,开业五年以上的健身房要小心,开始卖终身卡的也要小心。 2011年,武汉一家健身房突然倒闭,一百多名会员退款无门,只能哄抢起健身房里的器材和设备。 类似的桥段,在此后14年里不断重复上演。只不过,对比以前,新一批付费会员连器械都抢不到了。因为这批器械,很有可能被换壳的健身房再次利用, 继续收割下一波人。 今年3月1日,《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制定了"三限标准",对健身房的收费金额做出了具体限定。 尽管法规目前只在局部城市效力,但这起码意味着,健身行业预付款问题开始走向了更加规范的管理和监督中。 事实上,近几年的健身行业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健身房产品来看,年付制传统健身房不再受消费者青睐,反而是月卡、次卡产品成为不少用户的消费喜好。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豪华装修、重运营、重资产类型的传统健身房逐渐式微,向24小时无人自助、数字化平台运营的轻资产健身工作室转型。 01 "年付制"健身房降温 截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