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

搜索文档
让预付式消费值得“托付”
经济日报· 2025-09-25 00:04
如何让预付式消费做到扬长避短,在保障合规的前提下充分释放业态活力,成为多地市场监管部门 和平台企业努力的方向。 杭州推动支持在预付式消费领域发展平台经济新场景新模式,这种治理不是简单地限制预付式消 费,而是在"第三方平台+支付机构+银行信托"的市场调节模式下,监测和追溯相关往来资金,及时警 示风险,保障消费者利益;北京多部门联合平台企业推出"安心消费在北京,消费权益有保障"活动,在 多个服务消费领域推出"按次核销、剩余可退"的次卡团购产品,同时借助第三方力量为消费者兜底。依 托技术和平台力量确保消费者资金安全,更好促进预付式消费健康发展,反映出市场治理宜疏不宜堵, 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收获消费者信任。 今年5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 施,进一步明确预付式消费中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相关权利义务,对预付款退还、赔偿责任、卷款跑路等 情形作出规定,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但在事实操作层面,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中仍然存在取 证艰难、退赔无门、审理周期长等问题。 采用预付式消费经营模式的商家通常具有高周转的经营特点,与之对应的是商家抗风险能力较弱, 需要持续吸纳预付款维 ...
消费前先“探路”?黑猫投诉藏着避坑关键信息
新浪财经· 2025-09-22 11:40
这些场景并非个例。黑猫投诉平台将分散在各地、各领域的消费问题汇总公示,相当于为消费者搭建了 一个"集体经验库"——别人踩过的坑,你无需再试;多数人认可的靠谱选择,也能为你的决策提供重要 参考。更关键的是,这些信息并非静态数据,而是随着消费市场动态更新:新出现的网红美妆品牌是否 有"过敏退款难"的投诉,老字号家电品牌是否存在"售后网点缩减、维修难"的问题,甚至节假日热门的 旅游平台是否有"预订酒店后被临时取消""强制捆绑消费"的反馈,都能在这里找到踪迹。而且平台还会 对投诉数据进行梳理,定期发布"消费预警报告",提醒消费者近期需注意的高频问题领域,比 如"618""双11"大促期间的"虚假折扣""预售不发货",寒暑假期间的"培训退费纠纷"等。 逛家电卖场时纠结两款冰箱选哪款?刷到网红课程想报名又怕"货不对板"?网购千元以上的家具,担心 物流破损后商家不认账?给宝宝选奶粉,想确认品牌是否有过质量投诉?面对五花八门的消费选项,从 日常刚需到大额支出,不少人都有过"怕踩坑却没头绪"的困惑——其实在下单前,有个地方能帮你提前 看清"消费真相",那就是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公示的海量信息。 如今消费选择越 ...
购物避坑秘籍:下单前先查投诉记录
新浪财经· 2025-09-18 09:12
在黑猫投诉,消费者只需在搜索栏输入关键字,就能跳出相关投诉页面。每条记录都包含时间、金额、 问题类型和处理状态。企业若积极回应,能在平台上留下正面印象;反之,如果大量投诉长期未解决, 就说明这家商家存在明显风险。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先看到底子"的透明感,比事后吵架、跑监管更划 算。 提前避坑的意义 为什么消费前要查投诉? 黑猫投诉:真实案例的风险参考 在黑猫投诉(tousu.sina.com.cn),消费者可以通过搜索商家名称或产品类别,直接查看该品牌的投诉 量、投诉类型以及企业是否回应。比如,同一类商品是否频繁被投诉"货不对板",某个培训机构是否普 遍存在"退费难"。这些记录不止告诉你"有人抱怨",还会显示企业是否积极沟通、问题是否解决。这比 单纯的好评率更有参考价值,因为它展示的是真实矛盾和处理结果。 查询并不复杂 "花了大价钱报培训,结果开课延期连退款都拖着不办。""网购家电,售后说好保修一年,真坏了却没 人管。"——这些并不是少数人的遭遇。很多消费者事后才发现,如果能在下单或付款前查查商家的投 诉记录,也许就能避开陷阱。 在购物决策里,绝大多数人只会看销量和评价,却很少关注背后的负面案例。问题在于,评 ...
行动教育20250818
2025-08-18 15:10
行业或公司 - 行动教育(上市公司)[1] - 培训行业(管理咨询、销售培训等)[18]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表现与预期 - 二季度受贸易战及中西部地区低报道率影响业绩承压,但6月起边际改善,7月和8月新训人数显著提升[2][4] - 7月成都、上海新训人数均超400人,北京超300人,推动业绩增长约60%[2][5] - 三季度预计超车机会弥补1-9月差距,四季度传统旺季预收款增长目标5%-10%可期[2][7] - 2025年上半年培训业务占比72%,管理咨询业务同比增长3%[4] 战略调整与运营优化 - 区域划分由五大区缩减为三大区,增加区域内分公司数量,集中客户输送提升新训人数和报道率[2][5][8] - 深圳NBA现场创历史新高,760人参加(450人为军训人员)[5][6] - "百尚计划"已开设7个点,目标年底前完成10个点团队组建,成熟点预计贡献2000万至3000万元业绩增量[2][11] 行业开发与客户策略 - 全行业多元化开发策略,重点布局工业和新能源领域,已开发多个大客户[2][9] - 2025年大客户数量目标增长20%至350-360家,上半年订单占比58%[11] - 体系化课程差异化优势,适配市场化程度高且有销售端需求的企业[10][18] 人才与招聘 - 重点挖掘同行城市总经理,提供更大平台和产品吸引人才[2][12] - 招聘标准关注团队带领经验、业绩及客户规模,强调品牌平台和产品力吸引力[13] 技术与创新 - AI辅助工具提升新员工出单率和留存率,未来或推广至老员工,考虑产品化但短期难实现[3][17] 市场与竞争 - 培训行业差异化竞争,体系化课程相比单模块更具优势[18] - 目标布局中国及东南亚100个店铺提升品牌影响力[2][14] - 无核心课程涨价计划,根据市场环境决定价格调整[16] 其他重要内容 - 市场波动应对策略:分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如龙头企业抢占市场或行业低迷时的消极应对[15] - 行业竞争无绝对排他性,客户按需选择课程(如中欧长江商学院 vs 行动教育)[18]
人均4万元,催眠培训何以收割普通人?
凤凰网· 2025-08-14 14:20
监管真空下的心理服务市场里,4万块买张"废纸"的催眠培训,究竟藏着哪些门道机关? 凤凰网健康出品 当北上广的白领开始比价外卖平台追踪奶茶折扣时,2万多名县镇居民却花大价钱学起了催眠,平均每人最低花费4万元。不仅如此, 上述总花费超8000万元拿到的"高级心理疗愈师"资格证,也只是机构自制的,国家和行业都不认可。 "让人听话"、"思想控制"……提起催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和"神秘"挂钩。为什么这么多普通人会想学催眠?4万块买张"废纸"的催 眠培训,又藏着哪些门道机关? "学完就能挣大钱" 家住山东某市的黄英(化名)是借钱学的催眠。今年41岁的她,在化妆品生意失败、网约车生意没起色后,萌生了"学个催眠"的想 法。"有好朋友学完就接个案(心理咨询服务)了,说一个小时能收800到1000元。她每天飞来飞去,看着很忙"。 黄英好友工作的地方叫"元式催眠",该机构宣称已在全国培养了20000多名"催眠高级疗愈师",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人民可信赖的心 理银行"。"我找到朋友,她第一句话就是'你终于开窍了'。" ◎ 元式催眠发展介绍 黄英告诉凤凰网健康,后面的事就像按了快进键,好友马上帮她垫付了元式催眠初阶班费用,2300元 ...
中消协半年投诉热点聚焦私域直播等
北京商报· 2025-08-06 16:05
消费者投诉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同比增长27 23% [1] - 解决投诉50965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 52亿元 [1] - 投诉热点集中在老年消费陷阱、私域引流营销、情绪消费、农产品网购、玉石类直播间、演唱会等领域 [1] 老年消费陷阱 - 互联网诱导陷阱:商家通过"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宣传诱导老年人点击后自动扣取会员费 [2] - 线下会销欺诈:以促销/健康讲座名义向老年人高价销售三无产品,典型案例中净水器售价3980元,京东同品牌产品仅三四百元 [2][3] - 直播虚假宣传:将普通工艺品包装为古董、普通食品宣传为"包治百病"神药 [2] 私域引流营销乱象 - 商家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内容,引流至微信等私域交易规避监管 [4][5] - 支付路径分散导致维权困难,商品存在售假、以次充好问题,售后缺失现象普遍 [5] - 翡翠玉石、减肥产品等领域通过短视频引流售假问题突出 [5] 情绪消费问题 - 商品粗制滥造现象严重,部分产品缺乏基本信息且有害物质超标 [7] - 商家利用暧昧话术诱导打赏,导致消费者长期高额消费 [7] - 退费机制不合理,服务未达宣传效果时商家常拒绝退款 [7] 行业监管建议 - 建议短视频平台对私域交易设置统一风险提示页面 [6] - 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对高风险交易弹窗警示 [6] - 情绪消费领域需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准入资质和服务流程 [8]
文体旅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赛事流量”点亮夏日消费市场
央视网· 2025-07-20 03:38
赛事热度与消费带动 - 苏超第7轮南通与盐城的"榜首之战"吸引136万人次抢票,现场设置45个第二观赛点并推出"足球之夜"等促消费活动[1] - 泰州借苏超赛事推出夏夜活动,美食嘉年华日均吸引超2万人次,夜市营业额较平日增长近40%[2][4][6] - 南京和常州少儿足球培训报名热度攀升,多地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课程[7][9] 足球相关消费增长 - 苏超球衣官方合作商称各队球衣赛前热销[11]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江苏足球品类搜索量同比翻倍,苏州足球装备成交额全省第一,宿迁战术板销量达原先3倍,扬州护腿板销量涨超200%[13] 文体旅融合模式 - 南通推出"跟着苏超游南通"系列优惠,打造"赛事搭台、文旅唱戏"的新模式[1] - 泰州姜堰区结合苏超延长美食嘉年华时间,同步举办音乐节和国潮电音秀[4]
新兴产业人才储备加速 生产制造等职业招聘需求领跑
每日商报· 2025-06-24 23:28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人才需求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以及42个新工种,这些岗位发展势头强劲[1] - 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智能制造、芯片领域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职位招聘增速强劲,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2] - 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人才主要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人才来自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2] 传统行业招聘需求 - 智联招聘2025年1-5月招聘需求占比TOP10职业包括生产制造人员、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物流/采购/供应链人员等[3] - 生产制造人员主要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主要来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3] - 招聘需求占比TOP10行业包括培训/课外教育/教育辅助、货运/物流仓储、餐饮、医药制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3] 城市人才流动趋势 - 杭州持续跻身"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前十,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产业迅速发展吸引人才流入[4] - "人随产业走"是各大城市的人才流动趋势,求职者可关注城市产业发展特性选择就业岗位[4]
“情绪价值”如何成为消费新风口
新华日报· 2025-06-09 00:25
情绪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3000亿元 [4] - 潮玩相关企业2024年注册量达9115家,同比增长30.18%,今年前四月同比增长42.33% [4] - "解压"相关企业近5年年注册量超1.1万家,其中近1年内注册超3100家 [4] - 小红书数据显示情绪相关笔记发布量近3年同比增长超400倍 [1] 代表性企业与产品表现 - 泡泡玛特Labubu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引发全球抢购热潮 [1] - 泡泡玛特门店热门系列如Pucky、Skullpanda、Dimoo吸引顾客沉浸式体验 [2] - 九木杂物社产品体系覆盖原创文创、IP合作款及授权文创三大板块,核心客群13-29岁女性 [8] - 南京淳童之家街舞学院通过爆款短视频(最高8000万点击量)带动生源增长 [2] 产品类型与情绪价值供给方式 - 治愈型产品:捏捏乐、毛绒玩偶通过触觉反馈缓解压力 [5] - 悦己型产品:二次元周边、国潮文创提升自我幸福感 [5] - 怀旧产品:童年零食、老式胶片相机满足情感追忆 [5] - 情感陪伴型产品:AI聊天机器人、助眠小夜灯消解孤独 [5] - 购物中心转型为"情绪营造"空间,通过场景混搭和艺术装置增强体验感 [7] - 酒店业通过时令礼品(酸梅汤、康乃馨)和主题房型(祈福房)建立情感连接 [8]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 - 业态打破传统界限:服饰区设咖啡吧、手作工坊邻接品牌店铺 [7] - 短视频成为重要载体,可通过励志故事、诙谐内容、猎奇话题传递情绪价值 [9] - 文创产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如南京二十四节气套色章)提供文化沉浸体验 [2] - 情绪价值供给需深挖产品叙事优势,紧跟时尚潮流实现长效传递 [9]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消费者从功能需求转向心理满足,愿为兴趣和情感体验买单 [4] - 社交平台晒单行为(如Labubu挂包搭配)推动产品热度提升 [2] - 年轻群体通过二次元IP衍生品承载情感、舒缓压力 [4] - 不同人群情绪需求差异明显:青少年偏好二次元,成年人倾向经典IP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