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SiC龙头呼之欲出,天岳先进(688234.SH)以“硬科技”领跑关键半导体材料
智通财经网· 2025-08-10 01:23
公司上市进展 - 天岳先进港股上市正稳步推进,近期进行IPO路演,已于7月30日通过香港联交所上市聆讯 [1] - 公司于2024年2月24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2] - 公司此前已于2022年1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是国内第一家专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上市公司 [2]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天岳先进是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占率排名前列的行业龙头,2024年市占率达22.8%,仅次于Wolfspeed [2] - 2024年公司碳化硅衬底收入达192.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5%,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 - 预计2025年公司市占率将接近26%,2023-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6.75% [3] - 公司2022-2024年收入从4.17亿元增至17.68亿元 [3] 技术优势与专利 - 公司拥有198项发明专利在内的503项专利,碳化硅衬底相关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球前5 [4] - 首创使用液相法制备出无宏观缺陷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突破高质量生长界面控制和缺陷控制难题 [8] - 2024年11月率先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 [8] - 荣获日本《电子器件产业新闻》颁发的"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是该奖项31年来首次授予中国企业 [4] 产能与生产基地 - 2024年公司累计产能超过40万片,累计交付量远超100万片 [8] - 已构建山东济南、上海临港两大主要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 [8] - 计划将港股募资的70%用于扩张8英寸及更大尺寸的碳化硅衬底产能 [12]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全球前十大功率器件厂商中已有一半以上为公司客户,包括英飞凌、博世、爱森美等 [9] - 2024年境外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104.43%,占总营收47.53% [9] - 已开始向日本市场批量供应碳化硅衬底材料,并有海外建厂规划 [9] 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 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AI眼镜、AI智算中心等新兴科技产业中快速应用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领域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23.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146.9亿美元,CAGR 36.1% [10] - 光伏储能、电力电网、轨道交通领域CAGR预计分别为27.2%、24.5%、25.3% [10] - AI眼镜市场一季度全球出货量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预计2025年达1451.8万台 [12] 股东结构 - 实控人宗艳民持股30.09%,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67.14% [15] - 股东包括哈勃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6.34%)、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2.71%)等 [15]
晶盛机电:12英寸碳化硅尚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条件
巨潮资讯· 2025-08-09 04:12
技术布局与产能规划 - 公司已实现6-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长晶技术自主可控,但当前扩产重点为8英寸衬底而非12英寸 [1] - 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高压充电、储能及轨道交通等高压大功率场景 [1] - 在光学级碳化硅领域,公司已稳定量产8英寸晶体,并加速12英寸光学级衬底的产业化验证 [1] 12英寸衬底产业化现状 - 12英寸碳化硅上下游生态仍处于前期验证阶段,尚未达到大规模产业化条件 [1] - 公司推进12英寸衬底将取决于产业链成熟度及客户需求,而非单纯技术能力 [1] - 天岳先进等竞争对手已开始推广12英寸衬底,但行业整体产业化进度受限 [1] 研发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持续加大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研发投入,聚焦技术领先优势 [1] - 目标市场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5G通信、AR眼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技术路线选择兼顾当前市场需求(8英寸)与前瞻性布局(12英寸验证) [1]
阿石创股价下跌6.08% 机构席位买入超9000万元
金融界· 2025-08-08 18:30
股价表现 - 阿石创股价报44.7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90元 跌幅6.08% [1] - 盘中最高触及51.51元 最低下探44.50元 [1] - 成交量为47.82万手 成交金额22.77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等领域 [1] - 属于半导体材料行业 产品涉及玻璃基板、复合集流体等细分领域 [1] 资金流向 - 获三家机构席位合计净买入9082.80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43亿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5115.84万元 [1]
华海诚科11.2亿并购背后:321%溢价收购商誉风险悬顶
新浪证券· 2025-08-08 11:20
收购方案核心条款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可转债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衡所华威70%股权,交易作价11.2亿元,并配套募资8亿元 [1] - 标的资产估值高达16.58亿元,对应321.98%的评估增值率,2023年市盈率达53倍,远超半导体材料行业均值 [1] - 交易未设置任何业绩补偿或减值补偿条款,收购完成后将新增10.81亿元商誉,占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的10.4% [1] 商誉及财务风险 - 敏感性测算显示,若标的公司业绩未达预期,商誉减值率仅需达到6.18%即可导致上市公司年报亏损 [2] - 标的公司2024年车规级产品收入占比仅20%,与公司主业协同效应存疑 [2] - 标的公司报告期内累计向关联方拆出资金超14亿元,涉及永利集团内部资金周转,暴露内控失效风险 [2] 标的资产治理问题 - 2022-2024年标的公司关联方通过无真实交易背景票据背书等方式占用资金,2023年拆借规模达11.59亿元,远超同期营收 [3]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仅17.23%,而公司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骤降43.56%,主业毛利率下滑4个百分点 [3] - 双方盈利能力同步恶化,使"规模扩张+技术互补"的并购逻辑面临严峻拷问 [3]
西安奕材8月14日科创板首发上会 拟募资49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07 13:47
上市审核安排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8月14日召开2025年第31次审议会议审议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事项 [1] 募资计划 - 公司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募集资金490,000.00万元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1] 股权结构 - 奕斯伟集团直接持有公司12.73%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1] - 奕斯伟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控制公司25.68%股份 [1] - 奕明科技持有奕斯伟集团52.40%股权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 [1] 实际控制人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东升、米鹏、杨新元和刘还平四人 [1] - 四人通过表决权委托及一致行动协议直接和间接控制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合计67.92%股权 [1] 中介机构 - 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 保荐代表人为张欢、陈泽 [1]
8月7日早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8-07 03:56
股东减持 - 天能重工股东郑旭拟减持不超过3008.45万股 占总股本2.94% [1] - 康强电子股东司麦司拟减持不超过375.28万股 占总股本1% [6] - 民德电子控股股东许香灿及董事易仰卿拟合计减持不超过679.66万股 占总股本4% [10] - 众生药业财务总监龙春华拟减持不超过90万股 占总股本0.11% [6] - 天禾股份董事罗旋彬拟减持不超过52.63万股 占总股本0.15% [11] - 龙芯中科三家股东拟通过询价转让合计549.82万股 占总股本1.37% [12] - 科瑞技术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264.55万股 占总股本3.03% [13] 融资与资本运作 - 华发股份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1] - 塔牌集团拟以5000万-1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 价格不超过10元/股 [7] - 分众传媒拟以83亿元交易价格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 [15] - 狮头股份拟以6.62亿元交易价格收购利珀科技97.44%股份 [17] - 联检科技拟以2100万元收购中认通测60%股权 [19] 项目中标与业务拓展 - *ST交投联合体预中标5828.28万元体育公园EPC项目 工期120天 [1][2] - *ST围海联合体预中标1.56亿元农村供水改造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 [4][5] - 片仔癀子公司拟出资2亿元参与设立10亿元规模大健康产业基金 [2][3] - 华西股份拟以9000万元收购协丰棉麻100%股权 [9][10] 经营业绩与生产动态 - 塔牌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4.05% 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92.47% [6][7] - 兴化股份子公司兴化化工完成34天年度检修 全面恢复生产运行 [8] 控制权变更与重大事项 - 河化股份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北京胜顶科技 股票复牌 [13][14] - *ST天茂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 股票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8]
【私募调研记录】弘尚资产调研中宠股份、上海合晶
证券之星· 2025-08-07 00:09
中宠股份调研要点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4.32亿元 同比增长24.32% [1] - 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增长42.56% [1] - 全球布局22个生产基地 北美三国工厂协同运营 [1] - 2026年美国第二工厂建成 墨西哥工厂投资1亿元占地1万平米覆盖宠物零食 [1] - 产品符合《美墨加协定》未受关税调整影响 [1] - 出海品牌包括WNPY顽皮和TOPTREES领先 WNPY顽皮是核心品牌 [1] - 国内宠物市场规模扩大但集中度低 品牌集中度逐步提升 [1] - 通过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力 坚持自主品牌建设并聚焦国内市场加速海外拓展 [1] 上海合晶调研要点 - 8英寸晶圆产能21.5万片/月 目标成为国内标杆 [2] - 12英寸产能分三步发展 2026年底新增6万片/月产能 [2] - 12英寸总产能规划10万片/月 重点发展功率器件和CIS产品 [2] - 境外销售占比高于境内 国际客户是基本盘 将持续扩大境内销售份额 [2] - 行业存在硅周期性波动 预计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呈上升态势 [2] - 8英寸晶圆交货紧张 12英寸需求逐季上升 整体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 [2] - 公司从4英寸到12英寸迭代发展 [2] 弘尚资产机构背景 - 由公募基金团队与红杉资本联合创建于2013年10月 是红杉资本在中国唯一的权益证券资产管理平台 [3] - 凭借优秀业绩和稳健运作屡获金阳光、金长江及金牛奖等行业大奖 跻身国内知名阳光私募 [3] - 专注于绝对收益目标的权益类投资策略 以基本面研究驱动的权益类资产管理为核心竞争力 [3] - 投研团队包括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外资投研主管、金牛基金经理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资深人员 [3] - 非投研业务带头人全部来自公募基金 具有深厚管理经验和行业影响力 [3] - 是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并具备投顾资格 [3]
原子级精度之战:掩膜版上的5纳米生死线与国产替代突围战
材料汇· 2025-08-06 15:53
光掩模版行业概述 - 光掩模版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底片",决定晶体管布局,精度要求达原子级别(线宽误差<5nm)[3] - 美日巨头垄断90%高端市场,中国在250nm以下技术受美国出口限制[3] - 掩模版分为石英掩模版、苏打掩模版等,石英基板为主流材料[11][40] 技术工艺与核心挑战 - 制造流程包含CAM图档处理、光刻、显影刻蚀等18个环节,130nm为激光/电子束光刻分界点[15] - 7nm芯片设计版图超100层,GDSII文件达50GB,数据处理误差需<0.1nm[17] - 光刻环境要求极端严格:温度波动≤0.01℃、湿度±1%RH、振动<5nm[18] - 7nm制程套刻精度需<1.5n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万分之一[19] 产业链与市场格局 - 全球半导体掩模版市场规模2023年达53.9亿美元,成熟制程(130nm以上)占比87%[50][52] - 上游基板/光学膜被日本HOYA、信越化学垄断,国产化率仅5%[42][44] - 海外龙头Photronics/DNP已量产5nm EUV掩模版,中国厂商主流在130-350nm[86][88] - 平板显示掩模版中国需求占全球57%,2022年市场规模35亿元[72] 技术演进方向 - OPC光学修正和PSM相移技术突破光的衍射极限,支撑14nm以下制程[32][34] - 电子束光刻替代激光直写成为130nm以下节点关键工艺[36] - 特色工艺路线(如功率半导体)通过结构/材料创新超越摩尔定律限制[96][99] 国产化进展 - 路维光电建成国内首条G11掩模版产线,打破大尺寸垄断[112] - 清溢光电实现180nm半导体掩模版量产,规划28nm研发[113] - 2023年国内企业密集投资130-28nm产线,总投资超80亿元[89] 下游应用趋势 - 12英寸晶圆产能中国占比将从2022年22%提升至2026年25%[61] - 显示面板向大尺寸(G10.5)、高精度(650PPI)发展[74][76] - 新能源汽车/光伏驱动特色工艺掩模版定制化需求增长[101]
1000+深度报告: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新材料能源/新材料等
材料汇· 2025-08-06 15:53
新材料投资领域分类 - 半导体材料领域涵盖光刻胶、电子特气、靶材、硅片、湿电子化学品、CMP、掩膜版等细分方向[1] - 新能源材料包括锂电池、钢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隔膜、正极材料等[1] - 光伏材料涉及光伏胶膜、光伏玻璃、光伏支架、OBB、光伏背板等[1] - 新型显示材料包含OLED、MiniLED、MicroLED、量子点等技术路线[3] - 纤维及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3] - 化工新材料涵盖胶黏剂、硅橡胶、COP、COC、树脂、LCP、PEEK等特种工程塑料[3] 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 - 半导体工艺节点从180nm演进到14A,FinFET架构逐步过渡到GAAFET架构[11] - 光刻技术从DUV(248/193nm)发展到Hi-NA EUV[11] - 台积电工艺路线为CO18/CO13→IN90→IN65→INAS→N28/N20→INIC→DNA→N4/N3→IN2→116A→14A[11] - Intel工艺路线为IC013→N22/20→Intel-7→Intel-4→Intel-20A/18A→Intel-14A[11] - 三星工艺路线为NS/4→N2[11] 企业投资阶段特征 - 种子轮企业处于想法阶段,仅有研发人员,投资关注门槛和团队考察[6] - 天使轮企业已开始研发并有部分收入,需考察研发投入和渠道需求[6] - A轮企业产品相对成熟,销售额快速增长,需考察客户和市占率[6] - B轮企业产品成熟并开发新产品,销售额持续增长,估值较高[6] - Pre-IPO阶段企业已成为行业领先企业[6] 知名企业布局 - 半导体领域知名企业包括ASML、中芯国际、台积电等[4] - 新能源领域涉及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4] - 材料领域有杜邦、汉高、3M等国际巨头[4] 新兴技术方向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包括碳化硅、氦化荡等[1] - 第四代半导体材料为氧化荡[1] - 光模块技术涉及硅光子、铜酸锂等[1] - 先进封装技术包含玻璃通孔TGV、硅通孔TSV等[1] - 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核聚变、机器人等[4]
德邦科技:大基金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巨潮资讯· 2025-08-05 13:16
国家大基金减持计划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拟减持德邦科技不超过4,267,200股,占总股本3%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时间窗口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的3个月内 [1] - 国家大基金当前持股比例为15.65%,均为IPO前取得且已于2023年9月解禁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6.87亿至6.92亿元,同比增长48.39%至49.47% [1] - 归母净利润4300万至4700万元,同比增长27.56%至39.42% [1] - 扣非净利润4200万至4600万元,同比增长45.54%至59.40% [1] 业绩驱动因素 - 产品结构优化:芯片级底填、AD胶、固晶胶膜等先进封装材料实现国产替代并完成小批量交付 [1] - 行业环境改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芯片级导热材料TIM1进入客户端验证阶段 [1] - 成熟产品放量:UV膜、固晶胶等产品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1] 战略并购进展 - 完成对苏州泰吉诺的并购整合,2025年2月起纳入合并报表 [2] - 并购强化电子材料领域技术实力,并为上半年业绩提供重要增量 [2] 市场观点 - 国家大基金减持属于正常投资退出行为,预计对市场影响有限 [1] - 短期股价或承压,但中长期投资价值显著,基于公司基本面及行业前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