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青海海东乐都区:梨花绽放“美丽经济”
中国经济网· 2025-04-24 05:50
节庆活动与游客体验 - 第八届“碾伯·寨子”梨文化活动以“梨韵河湟·乐享周末”为主题,融入旗袍走秀、太极拳表演、夜间灯展、农副产品展销及摄影比赛等多元体验元素 [1] - 活动带动农家乐等乡村生意,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1] - 公司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新建生态停车场、旅游驿站和智慧导览系统,并推出串联梨花节、采摘园、非遗工坊的精品旅游线路 [2] 特色农业与产销模式 - 采用“温棚轮作”模式,如高庙镇旱地湾村温室樱桃与乐都绿色大辣椒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特色农产品“四季不断档” [2] - 温室樱桃有“红灯”“美早”“艳阳”等多个品种,四月上旬进入采摘季,“五一”假期为采摘高峰期 [1] - 积极探索“农业+电商”新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2025年一季度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0% [2] - “优农臻品”品牌门店建成运营,6家本地企业入驻832扶贫销售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农产品营销体系 [2] 旅游产品开发与战略规划 - 打造多个特色旅游节点,如洪水镇大樱桃观光旅游采摘基地、寿乐镇休闲度假区、瞿昙镇卧龙谷休闲农业项目,以及成功晋升AAA级景区的卯寨研学旅行项目 [2] - 未来将以梨花节为起点,规划建设梨文化博览园、河湟民俗体验区等项目,并引入骑行、攀岩等户外运动业态,旨在打造集观光、休闲、运动、消费于一体的高原旅游目的地 [3]
持续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4-23 23:50
行业表现数据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 同比增长8.9% [1]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 同比增长5.6% [1] 需求侧特征 - 休闲观念从热门景区转向自然本真体验 体现消费升级趋势 [1] - 游客追求亲近自然的生态环境与质朴淳厚的乡土风情 [1] - 深度体验原汁原味乡村生活成为核心需求 [2] 供给侧发展 -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带动村道整洁化与民宿舒适度提升 [1] - 各地将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发展模式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 [1] - 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等新兴媒介全方位展现乡村魅力 [1] 产品策略 - 需精准把握游客游玩观赏与体验需求 丰富多元旅游产品 [2] - 立足乡情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元素 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2] - 避免过度商业化 保持乡村自然本真与乡愁记忆的独特性 [2] 政策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旅融合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要求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2] - 政策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2] 产业影响 - 游客涌入带动乡村服务业蓬勃发展并创造众多就业岗位 [1] - 有效提升农民收入 彰显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 [1] - 乡村旅游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动力 [3] 发展前景 - 乡村自然资源丰富与人文底蕴深厚为产业提供良好基础 [3] - 需持续投入丰富产品供给 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3] - 旅游消费升级将持续释放乡村旅游需求 [3]
蹚出“花”式乡村振兴路
经济日报· 2025-04-22 07:08
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柳洁 春日和暖,在湖北五峰县仁和坪镇杨家埫村,农家乐、民宿开始迎接旅游旺季。 杨家埫村早年号称"全县生猪养殖第一村"。由于产业无序发展,使得猪羊满山跑、粪污随意排、垃 圾乱堆放等现象随之出现,农村环境每况愈下。村党支部书记刘胡锋回忆,因为气味难闻,路过村口的 车辆行人都要掩鼻而逃。 仁和坪镇党委书记谭雷说,粗放型养殖让环境饱受污染之痛,也让经济发展面临桎梏,必须坚决整 改。杨家埫村一方面缩减生猪养殖规模,全面治理养殖污染,对农户房前屋后和所有道路两侧实施复种 与绿化;另一方面成立全县首家旅游产业合作社——五峰归一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推动转型发展。 如今,杨家埫村养殖污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鲜花、果园,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 村"。 杨家埫村的转变,是仁和坪镇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走进仁和坪镇,梅花、李花、玉兰花、油菜花 次第绽放,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仁和坪镇梅坪村党支部书记彭业微介绍,该村梅花盛放的半个 月里,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餐饮和特色农产品销售持续增收。 "赏花经济"始于花,但不止于花。刘胡锋介绍,从赏花赏景到农趣体验、研学旅游、非遗传承,杨 家 ...
一季度全国接待总人次超7亿—— 乡村旅游热持续升温
经济日报· 2025-04-20 22:37
消费者的新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期待。人们到乡村旅游,不仅想在绿水青山中走一走,还越来越希 望感受独特的乡土文化,乡村旅游正从"卖"环境向"卖"场景、创意转变,民俗、非遗成为乡村旅游的全 新吸引力。 凭借传承800多年的鱼灯,"赏花+非遗"模式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瞻淇村聚集了不少人气。瞻淇村鱼灯队 队长郑冬蛟介绍,游客到瞻淇村不光能欣赏自然风光,还能感受非遗,体验手作鱼灯,把古老的文化带 回家。 春潮涌动处,村游正当时。赏花、采茶、上春山、住民宿、看演出……近段时间以来,乡村旅游热闹起 来。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7.07亿,同比增长8.9%;全 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明显。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 人次年均增速超过20%,乡村旅游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蓬勃发展的市场,承载 着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源源不断的游客,支撑形成了千亿元级的消费市场。在需求拉动下,乡村资源被转化为特色产业。文旅 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推出159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已有超6万个行政村开 ...
在博鳌感受开放的中国
新华网· 2025-03-24 07:25
博鳌亚洲论坛与区域发展 -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吸引全球政商学界嘉宾齐聚 成为开放中国的生动缩影 [2] - 论坛筹备期间美丽乡村装点"田园会客厅"用于招商洽谈与合作交流 [2][8] 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 依托特许医疗等政策优势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主要通道 已引进460多种中国首用特许药械 [2] - 特许药械累计惠及患者11.09万人次 2024年使用量达5.14万人次(增长79.3%) [3] - 2024年医疗旅游人次达41.37万(增长36.8%) 印尼医疗旅游团人均消费超1.2万元 [3] 文化旅游与博物馆发展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办意大利普利亚考古文物展 展出214件(套)文物持续3个月 [6] - 博物馆2024年接待观众超144万人次 带动周边乡村海鲜消费与民宿住宿 [8] -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展示300多位渔民历史 推动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8]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 - 琼海市打造3个美丽乡村集群环带(论坛会址/沙美内海/龙潭岭)服务论坛赋能乡村振兴 [9] - 南强村保留原貌改造基础设施 老砖铺设百年小道延续历史风貌 [8] - 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 年轻一代以新方式传承渔家文化 [8]
热评丨让诗意栖居可触可感:文旅融合的乡村美学实践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23 07:18
热评丨让诗意栖居可触可感:文旅融合的乡村美学 实践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大山里的人不但没有离开,还有不少大山外的年轻人来到了这里。从全国范围 来看,返乡创业人员自2012年到2022年底已累计达到1220万人,到2025年将超过1500万人。这些人也将 新鲜的创造力带回了家乡,比如近年来以青瓷文化与研学旅行为特色的浙江丽水溪头村、以滨海休闲与 夜间经济为卖点的日照后滩西村……很多乡村都在探索通过文化遗产活化、产业融合创新和社区共建, 实现从传统村落向文旅综合体的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领航是为乡村文旅融合不断锚定新坐标的重要一环。始于20世纪末的中国乡村 旅游政策,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以这两年来说,2024年中央一 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乡村文化 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路径。各地政府也为支持乡村旅游创业出台了 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创业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培养。 李子柒镜头里的小桥流水、热情似火的英歌龙船、飘着茶和咖啡香气的民宿……随着乡村旅游的兴 起,农村在社交媒体上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