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籽石榴
icon
搜索文档
1分钟运100斤!无人机助云南丽江金沙江干热河谷石榴采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06:22
农业技术应用 - 无人机在石榴采收中实现单次运输100斤 单日吊运量达9吨 [1] - 运输耗时从20多分钟缩短至1分钟左右 大幅提升采收效率 [1] - 技术应用减少果实损耗并加速优质农产品外销 [1] 区域农业特征 -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具备充足光照与昼夜温差优势 形成皮薄汁甜的石榴特性 [1] - 陡峭山体地形制约传统采收运输 需沿临江窄路人工背运 [1] - 玉龙县鸣音镇东联村种植400亩软籽石榴 进入集中采收期 [1]
千年关隘黑石关: 从烽火硝烟到山河新语
河南日报· 2025-08-22 23:33
历史背景与战略地位 - 黑石关为古代山河四塞西部门户 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3] - 1903年清政府修建汴洛铁路(陇海铁路前身) 关键工程为黑石关大桥[3] - 1944年日军占领巩县后 国民党军炸毁黑石关大桥阻止日军西进[3] 军事行动与影响 - 1944年10月12日八路军夜袭黑石关 击溃日军小队及伪军百余人 俘虏13人 击毁汽船13艘 破坏铁路数十米[4] - 战斗解救修桥民夫2000余人 挫败日军西进计划并扩大共产党在豫西影响力[4][5] - 此次战斗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入巩后首次较大胜利 揭开豫西军民抗日新篇章[4][5] 区域经济发展 - 东黑石关村发展软籽石榴/油桃/黄桃等10余品种林果业 种植面积达400余亩[5] - 该村通过乡村游特色产业(百亩采摘园/垂钓园/玫瑰园)及托管经营仓库 每年为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5] - 巩义市作为河南首个千亿县 建设省级绿色工厂及铝资源环保级利用生产线 持续焕发绿色动能[5] 文旅融合与创新 - 黑石关作为巩义八景之一 已成为红色教育场所吸引参观者[6] - 杜甫故里运用沉浸式VR技术展示文化 巩义文学艺术馆通过剪纸展呈现非遗河洛故事[6] - 区域将历史遗存/生态美景与非遗传文化通过创新方式融合蝶变[6]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石缝“绣”绿成金山
河南日报· 2025-08-16 23:33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小草峪小流域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0%提升至58%,宜林宜草面积占比70%以上 [7][8] - 年侵蚀模数从4000吨每平方公里降至年拦蓄泥沙3.2万吨,有效减少流入丹江口水库的泥沙量 [4][8] - 10余年累计建成80多处小型水保工程,包括蓄水池、拦沙坝、谷坊坝等,形成8800亩水保林和3000亩经济林 [5][7] 生态经济转化成果 - 2024年完成河南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1万吨碳汇以30万元成交,2013-2020年累计碳汇量达33706吨 [6][8] - 石榴产业带动周边3个村子300人就业,建档立卡户50户,务工家庭年均增收超2万元 [6] - 近五年水源涵养、旅游康养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达186万元,村民人均来自水保产业收入超800元 [6][7] 产业联动发展 - 生态改善催生农家乐产业,丹栖云畔度假村从4间房扩展到30多间,节假日入住率超80%,带动村里四五十家农家乐兴起 [7] - 果然出色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质水土条件种植软籽石榴,单果最大可达2斤7两,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 [6] - 马蹬镇通过"蓄、排、灌"工程发展经济林,实现生态治理与农业生产条件同步改善 [5]
河南省淅川县驻村第一书记:产业振兴当先锋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03:16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 武店村通过"1+2"产业模式实现转型,包括生态种植、饮用水加工和乡村旅游三大产业[1] - 穆洪竹推动1800亩软籽石榴种植,新建鱼塘和渠首庄园等旅游设施[1] - 产业链延伸创造多元就业机会,包括蝴蝶兰基地80个技术岗位和美食苑凉粉摊等[1] - 武店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2025年超过70万元[2] - 九重镇邹庄村和老城镇冢子坪村分别发展西瓜甜瓜和杏李产业[2] 生态农业规模 - 淅川县已发展生态林果23万亩、食用菌3500万袋、中药材14.7万亩[2] - 当地建成精品民宿12家和农家乐700余家[2] - 生态农业带动就业人数达3万余人[2] 乡村旅游发展 - 渠首庄园农家乐暑期月营业额突破3万元[1] - 石榴剪枝成为持证上岗的技术岗位[1] - 乡村旅游带动农家乐和民宿等配套设施建设[2]
河南省淅川县: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网· 2025-05-19 05:18
旅游产业发展 - 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依托丹江口水库景观和人文遗址资源,打造"大景区"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1] - 整合旅游、交通项目,改造10公里"彩虹路"旅游观光专线,串联多个村庄和景点[2] - 建成沿江休闲长廊、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108户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2] - 2024年淅川县接待游客9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43.9%[4] 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 - 苏庄村发展900亩软籽石榴种植,金竹河村形成1000亩艾草种植加工产业链[3] - 孙庄、张岭种植3000亩金银花,黄庄村种植600亩益母草,多个村集中发展5000亩黄姜[3] - 打造"网红村"主题IP,如"悠悠艾香金竹河"、"中秋月儿圆,苏庄石榴甜"等特色文旅项目[3] - "五一"黄金周期间沿线村庄旅游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3] 基础设施建设 - 对农家乐进行立面改造和硬件提升,统一规划建设[2] - 完善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2] - 利用废旧物品改造景观装饰,打造特色书画墙等乡村景观[3] 县域旅游规划 - 淅川县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推动"旅游+"融合发展[3] - 统筹谋划县域民宿、农家乐,建成环山环水精品民宿[3] - 全县已建成8家星级酒店和700余家农家乐,带动3万余人就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