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富共美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24 00:09
核心观点 - 浙江省通过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经济转型 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和村集体收入增长 [1][2][3][4][5][6][7][8] 生态改善与产业转型 - 衢州市常山县路里坑村从石灰产业转型乡村旅游 废弃石灰窑改造为面包窑后带动150多名村民就业 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2] - 金华市武义县坛胡村通过环境治理吸引年游客20余万人次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铁矿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 矿洞景观群累计营收超1.6亿元 [3] -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关闭矿山发展茶产业 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 明前茶售价达每斤7000-8000元 [4]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 径山村开发竹林碳汇项目测算年净碳汇量7938.79吨 通过光伏车站和有机肥种植实现产业降碳 2024年村集体可分配收入887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超6.1万元 [4] - 台州市仙居县林坑村发展生态种养模式 蜂蜜售价达每斤100元 丽水山耕和安吉白茶等产业通过绿色金融实现商标质押贷款授信35亿元 [5][6] - 青田县下庄村开发山茶油衍生品 共富工坊2023年产值约1000万元 带动百余名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7] 区域协同与规模效应 - 浙江省计划3年内打造1万家共富工坊 青田县已建成107家工坊吸纳近8000人就业 [7] - 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联合周边4村组建发展联合体 嘉兴市嘉善县缪家村等7村整合文旅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 [8]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网· 2025-08-22 22:14
核心观点 - 浙江乡村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增效 形成绿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模式 [1][2][9] 生态改善与产业转型 - 衢州市常山县路里坑村从石灰产业转型生态旅游 废弃石灰窑改造为面包窑 带动150名村民就业 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3] - 金华市武义县坛边村通过环境治理 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铁矿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 矿洞景观营收超1.6亿元 [4] -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关停矿山发展茶产业 茶园规模达3000亩 明前茶售价达每斤7000-8000元 [5] 绿色经济模式创新 - 径山村开发碳汇计量项目 年净碳汇量7938.79吨 通过光伏公交站和有机肥种植实现产业降碳 2024年村集体收入887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6.1万元 [5] - 台州市仙居县林坑村发展生态种养模式 蜂蜜产品售价达每斤100元 [6] - “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区域品牌形成产业规模 绿色金融助力“嵊泗贻贝”地理标志商标质押授信35亿元 [7] 共同富裕机制建设 - 丽水市青田县下庄村成立强村公司 整合油茶产业 开发护肤品等衍生产品 2024年共富工坊产值1000万元 带动百余名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8] - 浙江省推进“共富工坊”建设 青田县建成107家工坊 吸纳近8000人就业 实现山区县全覆盖 [8] - 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组建五村联合体 嘉兴市嘉善县缪家村等七村抱团发展 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