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

搜索文档
特稿|从零关税赋能到合作模式创新 中非经贸合作谱新篇
新华网· 2025-06-16 02:22
中非贸易增长 - 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 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 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1] - 零关税政策启动至2024年3月 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 同比增长15.2% [3]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 可可豆同比增长56.8% [3] 零关税政策实施 - 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成为首个实施该举措的发展中大国和主要经济体 [2] - 卢旺达干辣椒自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成为重要出口产业 直接惠及上千名当地农民 菲舍尔全球公司每年对华出口两三百吨干辣椒 目标1500吨 [2] - 中方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并为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更多便利 [2] 非洲产品进口多样化 - 非洲商品包括卢旺达干辣椒 肯尼亚牛油果 贝宁菠萝 马达加斯加羊肉 马拉维花生 莫桑比克坚果 加纳黑皂等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3] - 2024年3月中国湖南口岸首次进口非洲观赏鱼 800余尾通过专项通关方案实现无缝衔接入境 [1] - 中方为非洲展商参与进博会 链博会等大型展会提供便利 为非洲特色产品对接世界市场搭建桥梁 [2] 本地价值链建设 - 中国企业美兰集团在科特迪瓦建设橡胶加工厂 第三个工厂于2023年10月投产 年产能10万吨 [3] - 美兰集团在科特迪瓦的年产能将跃升至48万吨 2020年首个工厂投产 2022年20万吨旗舰工厂落成 [3] - 中国企业对非洲新增投资133.8亿元人民币 涉及19个行业 向非方提供贷款支持20.8亿元人民币 惠及约350家中小企业 提供约4500个就业岗位 [4] 产工贸一体化合作模式 - 中非贸易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与食品行业向深加工转型 制造业向本地生产转型 数字经济与技术服务行业崛起 贸易形式向跨境电商转变 [5] -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公布的一批合作项目大多数采取产工贸一体化模式 聚焦农业现代化 工业制造升级 新能源应用等领域 [5] - 科特迪瓦橡胶产业通过中国技术重塑价值链 从原始胶乳到高附加值产品 为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并为当地胶农提高收入 [3][4]
元首峰会展现远见卓识,务实行动树立成功典范,中国中亚共谋合作新发展
环球时报· 2025-06-15 23:12
中国—中亚峰会合作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标志着区域合作深化和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里程碑 [1] - 首届峰会达成54项合作共识,签署9份多边合作文件,建立元首会晤机制 [7] -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2024年3月启动,成为多边合作关键协调中心 [7] -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从2021年50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948亿美元,接近翻倍 [8] 经贸与投资合作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额去年增长45%至140亿美元 [4] - 中国品牌汽车(比亚迪、长安、理想、红旗)在哈萨克斯坦市场快速发展,因质量上乘价格实惠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 - 比亚迪工厂在乌兹别克斯坦落地助力生态转型发展 [4] - 中吉乌铁路项目将开启欧亚物流新篇章 [7] 产业与供应链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纺织、建筑、化工、食品等行业建立合资企业 [4] - 中企积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数字化发展 [4] - 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促进甜椒、西兰花等商品流通 [4] - 新运输物流走廊为商业合作提供可持续平台 [8] 基础设施与能源合作 -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运输和能源设施建设 [6][8] - 土库曼斯坦希望从与中国自然资源合作项目中推动经济发展 [4] - 农业合作加强粮食安全,科技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8] 人文与教育交流 - 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培养高素质人才 [8] - 中国西北工业大学在哈萨克斯坦开设分校 [8]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互免签证制度 [8] -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开行 [8] - 中国与中亚国家城市和地区间合作伙伴超过80个 [8]
陕西淤地坝建设成效显著
陕西日报· 2025-06-15 00:33
淤地坝建设成效 - 陕西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将淤地坝建设作为破解黄土高原生态与发展难题的核心抓手,取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提高农业产出和带动群众增收的有效载体 [1] - 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淤地坝3.5万座,占全国总数的58.6% [2] 建设管理措施 - 建立省负总责、部门协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多部门紧密配合强化要素保障 [1] - 以控制入黄泥沙为目标,重点布局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谋划 [1] -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从勘测设计到竣工验收全面强化各方职责 [1] - 推广水坠法筑坝、土工膜防渗等新工艺新材料,开展新型柔性溢洪道等技术研究 [1] 运营维护机制 - 推行县有技术指导、镇有应急抢险、村有巡查管理、组有义务养护的"四位一体"管护机制 [2] - 在重点淤地坝安装监测设施,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监管 [2] 综合效益 - 累计拦泥58亿吨、淤地90万亩,年增产粮食3亿公斤 [2] - 通过拦沙淤地强化土地后备资源储备,加快耕地集中连片改造 [2] - 发展坝地经济作物种植和设施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 - 拓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解决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2]
北斗导航绘制“丰收图景” 农机驰骋助力“三夏”颗粒尽归仓
央广网· 2025-06-14 11:37
农业科技应用 - 全国"三夏"期间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跨区作业超20万台 [1] - 德州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86%以上 [7] - 濮阳市清丰县无人农场节省人工达80%,节省水肥药20%,化肥利用率提升30%,小麦产量较去年提高20% [16] - 清丰县实现小麦亩均增产87公斤,玉米亩均增产145公斤,示范田玉米单产达1039公斤 [16] - 宿州市埇桥区北斗导航播种误差控制在个位数厘米,每亩地密植标准精确 [11] - 邯郸市磁县北斗导航播种机5天完成700多亩播种,种子密度18至20公分 [11] - 连云港市海州区"5G数字化无人农场"实现全程机械化、精准化、无人化闭环作业 [14] 粮食生产情况 - 焦作市沁阳市种粮大户1150亩小麦亩产约1300斤 [4] - 濮阳县920亩土地小麦预计亩产1260斤 [4] - 临沂市河东区22万亩小麦进入全面收割阶段 [5] - 扬州市宝应县81万亩小麦迎来归仓时刻,投入1300余台本地收割机及200台外援 [6] - 全国收购夏粮小麦超1700万吨,进度快于上年同期,新季夏粮小麦收购总量预计8500多万吨 [17] 智能农业技术 - 武城县"农机管家"手机平台实现机器运动轨迹、行进距离、速度等数据实时传送 [7] - 灵丘县"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监测5000亩玉米基地全域数据 [7] - 绥滨农场水田智慧灌溉系统实现水层实时监测,手机远程控制进水和出水 [9] - 连云港市海州区农场网格化部署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构建覆盖全域的"神经末梢" [14] - 益阳市大通湖区智慧无人农场实现"无人育秧插秧"操作 [19]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 一场展会里的开放共赢
人民日报· 2025-06-13 21:44
中非经贸合作成果 -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展示中非经贸合作成果 [1] - 卢旺达辣椒因辣度是普通干辣椒的4倍以上受到湖南企业关注,2019年首届博览会达成采购意向 [2] - 2021年中卢签署干辣椒贸易双边议定书,卢旺达成为首个向中国出口干辣椒的非洲国家 [2] - 卢旺达辣椒成为国内火锅底料、卤料加工的上好食材,惠及上千名当地农民 [2] 农业合作与产业升级 - 2024年湖南现代农业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与卢旺加绍拉农场公司合作启动辣椒产业示范项目,采用"订单农业"模式 [2] - 对华出口为卢旺达辣椒种植带来稳定收入,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并推动行业现代化发展 [2] - 卢旺达展区还展示火山咖啡豆、有机蜂蜜等特色商品,体现多元化农业合作 [2] 电商与科技领域合作 - 中非合作延伸至绿色产业、电子商务、支付、科技、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 [3] - 中国举办"云上大讲堂"非洲专场,吸引600名非洲电商领域代表参与,"做电商,找中国"成为共识 [3] - Kilimall连续参加4届博览会,推出"品牌出海非洲一站式服务"等标准化产品,解决中非贸易距离、货币、语言障碍 [3] - Kilimall运营进口平台"非洲心选",引进南非芦荟胶、红酒及东非咖啡、手工艺品等商品 [3] - 公司计划将已验证的电商、物流平台复制至更多非洲国家,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与贸易融通 [3]
贵安新区 “三年大变样” 现代化产业新城正加速形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1:15
贵安新区经济发展 - 2023年三季度以来贵安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7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速,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 [1] - 2024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 [1] - 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168.3% [4]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8% [4] 产业布局与招商引资 - 着力打造以智算为重点的算力产业、以高质量数据集为重点的数据产业、以行业大模型应用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 [4] - 加速培育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等业态,加快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人工智能训练场建设 [4] - 与华为云共建国产化算力AI大模型训练平台,引进中软国际等华为云生态伙伴企业55家 [4] - 202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突破750亿元 [4] - 近三年新开工华为云马场数据中心、建设银行数据中心等217个项目,建成贵安光谷智算产业园、网易数据中心等79个项目 [4] - 签约落地华为云智算基地、惠科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超20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00亿元 [4] 开放型经济 - 贸易网络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深化与RCEP成员国、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 [5] - 建成投运贵安高铁站,开通沪昆干线跨市跨线列车 [5] -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开通"2向3线"公路物流卡班 [5] - 2024年底累计在海关备案贸易主体327家,其中10亿元以上贸易主体4家,亿元以上贸易主体25家 [5] -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探索保税研发、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港数黔算" [5] 生态文明建设 - 海绵城市占城市建成区面积7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8平方米 [6] - 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等7项指标实现"7个100%" [6] - 水土保持率稳定在89%以上,坚决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6] - 贵安综保区获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称号 [6] -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1%,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6] -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100% [6] 城乡统筹发展 - 全面完成新区、乡镇、村庄空间规划,实现空间规划体系全覆盖 [7] - 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蔬菜保供基地1万亩、设施渔业基地3个,耕地亩均收入提升到6000元以上 [7] - 84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均突破20万元 [7] - 建立城乡一体教育发展机制,推动贵阳市优质学校与新区结对帮扶全覆盖 [7] -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联合体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7]
云南移动:“云智农链”助咖啡精细化种植
中国经济网· 2025-06-13 07:32
农业数字化转型 - 云南保山市潞山云数咖啡种植园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智能防控和农事优化,推动咖啡种植从传统经验向智能化转变 [1] - 系统将100多亩种植区划分为17个地块,部署土壤湿度传感器、小型气象站等设备采集环境数据 [1] - 平台利用AI大模型分析数据,为咖啡树各生长阶段提供精准"营养配方"和管理方案 [2] 技术应用成效 - "云智农链"平台使咖啡树生长周期从3-5年缩短至1年,亩产提升约20% [2] - 咖啡精品率从不足70%提升至85% [2] - 系统未来将结合区块链技术开发农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扫码查询全链条信息 [2] 产业发展规划 -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8%以上,保山潞江镇是传统产区 [1] - 平台由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联合多所高校研发,集成多项数字技术 [1] - 未来将拓展云药、云花、云果、云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应用场景 [2]
天业节水荒地喜收“幸福菜”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6:40
绿色菜园项目成果 - 天业节水公司职工自主开垦的"绿色菜园"迎来首轮丰收,种植黄瓜、小白菜、茼蒿等时令蔬菜,展现团队协作与生态理念 [1] - 公司将300余平方米闲置荒地打造成标准化菜园,职工分工协作完成翻土整地、播撒种子、搭建藤架等工作 [2] - 菜园丰收期间,职工分批采摘新鲜蔬菜,部分用于食堂加工,部分由参与者共享,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零距离绿色供给 [3]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 通过自产蔬菜替代部分采购需求,每月可节省食堂成本约15% [3] - 项目减少运输环节的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3] - 菜园建设减少人工支出,同时增强团队凝聚力 [2] 企业文化与未来发展 - 菜园成为弘扬勤俭精神、倡导低碳办公的生动课堂,职工代表表示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4] - 公司计划将菜园管理纳入常态化活动,探索引入更多蔬果品种 [4] - 项目旨在打造集实践教育、生态美化于一体的特色基地,为构建和谐单位注入绿色动能 [4]
中非农业合作提质升级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5:27
中非农业合作模式升级 - 合作模式从单纯贸易转向产业链建设与技术合作拓展,涵盖种子研发、种植养殖、仓储销售、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等领域 [3] - 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乌干达、加纳、尼日利亚等国投资建设7个农业产业园区,支持非洲粮食自给和出口创汇 [3] 技术输出与本地化成效 - 中国援非农业专家帮助冈比亚实现机械化生产,农场粮食种植面积从3公顷扩大至100公顷核心区 [1] - 中国农业大学玉米密植增产技术推广至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使当地玉米产量平均翻番 [3] - 南非方廷希尔庄园采用中国无人机喷洒农药,解决甘蔗螟虫害问题 [3] 非洲农产品对华贸易增长 - 2024年前5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农产品158.3亿元,咖啡、可可豆、冷冻草莓进口分别增长145.7%、88.6%、82% [4] - 中国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零关税政策,卢旺达干辣椒年出口中国200-300吨 [4] 就业与收入提升效应 - 卢旺达-湖南辣椒种植项目采收季带动当地约400名妇女增收,日收入达3000-5000卢郎(增长3-5倍) [4] - 中国在非洲建设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农业技术人才超5万人次 [4] 非洲农业现代化转型 - 机械化与新技术改变非洲青年对农业的认知,如冈比亚青年积极学习农机操作 [1] - 非洲特色农产品如肯尼亚鲜花、埃塞俄比亚咖啡、纳米比亚辣椒酱在中国市场走红 [3]
推动乡村从“一域兴”到“全域兴”
人民日报· 2025-06-12 22:10
盐碱地改良与农业规模化发展 - 山东潍坊昌邑市柳疃镇青阜农业党建引领共富片区通过盐碱地综合改良,粮食亩产量从不足700斤跃升至2000多斤 [1] - 青阜农业综合体通过"村社企"共建模式,整合周边17个村庄资源,吸纳3家农业服务企业和1家金融机构,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粮油生产综合体 [1] - 片区盐碱地综合利用面积从3800余亩扩展到10.2万亩,实现土地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 [1] 新型农业组织架构与经济效益 - 昌邑市推行"片区党委+共富公司+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架构,统一流转土地并推广智慧农业 [2] - 已打造11个共富片区,包括"奎聚五味"和"梨韵山阳"等特色农业片区 [2] - 288个村庄通过该模式实现村集体增收3200余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