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东莞A股迎“千亿俱乐部”成员 生益科技市值破千亿背后的成长密码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14:47
公司市值与市场表现 - 生益科技成为东莞首家千亿市值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股价创历史新高至41.29元,单日涨幅8.52% [2] - 公司覆铜板产量从建厂初期的年产6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4年的1.44亿平方米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4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50%-56%,主要因覆铜板销量上升及产品结构优化 [6]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生益科技刚性覆铜板全球市场份额达14%,销售总额排名全球第二(2013-2023年) [3] - 研发费用率5.7%,高于国内可比公司,高频高速覆铜板技术跻身全球一流,并实现PTFE高频覆铜板产业化 [4] - 封装用覆铜板技术突破高端应用领域,包括FC-CSP、FC-BGA封装,覆盖AP、CPU、GPU、AI类产品 [4] 财务与业务增长 - 2005-2024年营收从24.13亿元增至203.88亿元,复合增速11.89%;归母净利润从2.12亿元增至17.39亿元,复合增速11.71% [5] - 全球PCB产值2024年达736亿美元(同比+5.8%),预计2025年增至786亿美元(同比+6.8%) [6] - 子公司生益电子通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推动营收及净利润大幅增长 [6] 下游应用与AI战略布局 - 覆铜板产品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5G基站、汽车电子等高增长领域 [3] - 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2024年1251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1587亿美元,2028年突破2227亿美元 [8] - 公司已批量供应AI服务器相关材料,并与国内外终端合作开发GPU和AI项目 [8] 区域经济与产业影响 - 2024年东莞63家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1273.66亿元(同比+2.57%),生益科技为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核心 [7] -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受益AI技术爆发,AI硬件创新推动覆铜板需求结构性改善 [7]
外资企业在佛山|封面话题
搜狐财经· 2025-07-28 13:30
外资企业在佛山的投资动态 - 德国SEW集团在佛山顺德投资超百亿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20万平方米厂房已封顶,年底试生产 [3][4] - 赛威工业减速机华南基地项目以2.159亿元竞得240亩地块,预计年底试生产 [7][9] - 东丽株式会社在佛山布局4家子公司,涵盖无纺布、水处理膜、碳纤维等新材料领域 [9][17] 外资对佛山产业的影响 - 外资企业推动佛山纺织、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升级,本田、丰田合成等日资企业带动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 [5][6] - 群创光电填补佛山显示器制造产业空白,形成完整产业链 [9] - 安德里茨近10次加码投资佛山,设立智能制造中心,2020-2024年连续新增项目 [14][15][16] 外资数据增长与产业优势 - 2024年上半年佛山实际使用外资29.2亿元,同比增长69.9%,新设外资企业915家,同比增长88.7% [4][9]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56%,同比增长59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外资增长132.2% [18] - 佛山拥有33个工业大类完整产业链,外资企业可快速获取配套资源 [12][13] 外资投资方向转变 - 外资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新兴产业,如尼得科电梯华南总部项目预计2030年达20亿元产值 [20] - 捷威家居引入自动化涂搪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预计年销售额超2亿元 [24] - 2022-2024年新设外企数量年均增长26.1%,超8500家外资企业参与"再造新佛山" [24] 产业链协同效应 - SEW集团带动供应商埃斯维机床落户顺德,形成高端装备制造集群 [25] - 百威啤酒引领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吸引红牛、可口可乐等企业 [26] - "链主"企业如SEW、美的库卡等推动本地产业联动 [25] 外资持续加码的原因 - 佛山"益晒你"服务体系实现"拿地即开工",嘉士伯项目创全球啤酒行业建设速度纪录 [27][28] - 安德里茨通过"完工即投产"政策提前安装设备 [30] - 佛山出台"稳外资30条",强化项目落地服务与税务支持 [30][31]
31省经济成绩单!谁在裸泳?谁在闷声发大财?
搜狐财经· 2025-07-28 12:19
全国经济半年报核心分析 一、GDP增速与增长质量 - 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5.5%,较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但各省份分化明显:陕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增速超6.5%,广东、江苏增速为5.8%但高技术产业占比超40% [3] - 能源依赖型省份(如陕西、内蒙古)短期受益于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但长期需警惕新能源替代风险 [3] - 高质量增长指标: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是关键 [4][5] 二、动能转换路径 - **领先省份**: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占GDP超12%;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1.2%,集成电路增长23.3% [6] - **转型省份**:山西煤炭工业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新能源装机增20%;河北钢铁产量下降但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增速超50% [7] - **特色突围省份**: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16.2%(新能源汽车、量子科技),四川服务业增6.1%(电子信息+文旅IP) [7] - 警惕动能转换陷阱:部分地方盲目上马新能源、半导体项目导致烂尾,需结合本地资源禀赋 [8] 三、营商环境优化 - 浙江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广东推行"企业诉求马上办",江苏开发"政策计算器"工具 [9] - 深层次问题:中小企业与传统产业面临不公平待遇,山东试点"无差别服务"破除隐形门槛 [10] - 政策稳定性成关键痛点,部分地区因领导更迭或财政压力导致承诺失效,影响企业长期投资信心 [11] 四、消费驱动与收入分配 - 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7.2%,但需解决收入与预期问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但收入差距仍存 [12][13] - 有效措施:试点"带押过户"激活楼市,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减轻医疗负担,创造新消费场景(如河南文创潮玩、浙江数字消费) [13][14] - 消费新趋势:体验式(剧本杀、露营)、个性化(智能手环)、智能化(在线问诊)需求崛起 [14] 五、区域发展差异化策略 - 沿海省份(广东、浙江)聚焦高端制造与数字经济,中西部(安徽、四川)挖掘细分领域优势 [6][7] - 东北地区(辽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2%,高于工业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显示老工业基地转型成效 [4]
横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3.4%
广西日报· 2025-07-28 03:02
"撤县设市一年来,我们把握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建设等发展机遇,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 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横州市经信局副局长谢锡旺表示,该市针对电子信 息、高端造纸、绿色循环、新能源、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招大引强",组织工作专班主动走访服务企 业,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赢得了各地投资商的青睐。"一年来,园区新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 289.94亿元,目前还有20多个项目在谈。"六景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雷家盛说。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横州市新建投产规模以上企业11家,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3.4%,增速位 居南宁市前列;总投资约200亿元的南宁太阳纸业有限公司525万吨林浆纸一体化技改及配套产业园、投 资26亿元广西浩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废钢铁加工仓储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推进顺利。(记者 孟振兴 通讯员 陈寿欢) 8月8日,位于南宁东部产业城六景工业园区的广西禹鑫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对即将出厂的 风力发电机组塔筒进行质检。公司负责人刘斌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要满足4个风电场和3个光伏场的供 货计划,正在开足马力加快生产。 记者了解到,禹鑫公司的生产车间由同在六景工业 ...
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三大区域这样破解制造业融资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7-26 13:24
制造业金融支持现状 -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核心支柱面临长期资金缺口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结构性困境 [1] - 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已开展差异化金融创新探索构建多元协同金融生态体系 [3] 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实践 - 依托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30%以上)构建"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三位一体产业链金融生态圈 [3] - 开发"整车制造供应链贷""芯片产业订单融资"等特色产品精准服务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 [4] - 建立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归集三省一市税务、海关、电力等关键数据提升风险评估精准度 [4] 京津冀政策性金融实践 -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形成"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转化"联动机制 [4] -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设立"先进制造业专项贷款"提供长期低息资金支持"卡脖子"技术攻关 [4] - 创新"政策性银行+商业机构+担保公司"联合融资模式并设立技术创新风险补偿基金(补偿失败研发项目) [5] 珠三角数字金融实践 - 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支撑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推出基于多维度数据的"智造贷"产品 [5] - 在佛山家电、东莞电子等集群建设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通企业生产数据与金融机构信息壁垒 [6] - 通过智能风控模型实现企业精准画像与动态信用评估显著提高融资效率 [6] 金融赋能优化路径 - 政府部门需细化金融支持优先领域目录提高专项贷款贴息比例扩围税收优惠降低融资成本 [8] - 金融机构应开发知识产权证券化、设备抵押等个性化产品运用金融科技改造业务流程 [9] - 构建政银企协同生态打造产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联合研发机制 [10] -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加大绿色信贷、债券、基金创新力度支持制造业低碳转型 [11]
2025年上半年,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09:38
工业生产增长 - 上半年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个、5.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全国万亿城市首位 [1] - 龙口、蓬莱、牟平、招远、海阳5个区市实现10%以上增长,对全市形成有力支撑 [1] - 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9%、增速居全省第1 [1] - 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8.3亿元、居全省第2位 [1] 重点产业运行 - 上半年全市6大千亿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9%,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2] - 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势头 [2]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1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7% [2] - 上述4个行业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个百分点 [2] 骨干企业发展 - 裕龙石化、万华蓬莱、潍柴弗迪等新投产项目拉动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较高增速 [2] - 烟台市骨干企业实施的100个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32.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0.2% [2] - 上半年烟台市成功获评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2]
大公国际:潍坊市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与展望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2025-07-25 05:03
经济概况 - 2024年GDP达8203.2亿元,位居山东省第四、全国第36,规上工业营收达1.2万亿元[1][2][12]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6亿元,同比增长1.8%,税收收入377.5亿元,税收占比6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2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自给率69% [3] - 2024年底政府债务余额2854.4亿元,控制在省下达限额内,债务规模居山东省第三[3] 产业发展历程 - 农业产业化:20世纪80年代首创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90年代规模化扩张,2000年后产业化、品牌化转型,2010年以来迈入智慧农业新阶段[6] - 动力装备产业:1932年研发首台15马力柴油机,2007年蓝擎WP系列发动机热效率达46%,较行业平均高4个百分点,2020年发布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2023年甲醇动力系统量产,本地配套率约45%,2023年总产值约3200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约15%份额[8] - 电子信息产业:1987年引进日本三洋录音机生产线,2008年歌尔股份蓝牙耳机全球市场份额突破15%,2020年以来硅基光电子芯片量产,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0%[9] - 化工产业:1958年昌乐化肥厂投产,1992年海化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纯碱生产基地,纯碱产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营收接近4000亿元[10][11] 产业结构与布局 - 产业结构:2024年化工产业产值突破5200亿元,规上工业营收达1.2万亿元,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等[12] - 空间布局:呈现“一核三带多节点”特征,沿海产业带年产值突破2800亿元[13] 面临挑战 - 传统产业占比高,高端聚烯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R&D投入强度2.3%低于全省2.8%的平均水平[15] - 80%以上研发投入集中在5家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率不足40%,VR/AR头显国产化率有提升空间,县域产业同质化竞争明显,高端人才占比低于济南[16] 发展展望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化工绿色化,装备制造业提升本地配套率[17] - 新兴产业突破发展:补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环节,新能源构建全生态链,生物医药开发海洋源药物[18] - 区域协同与创新要素优化:实施“一核三带”战略,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与济南共建“人才飞地”[19]
大规模设备更新首批1730亿落地,哪些仪器/领域收益了?
仪器信息网· 2025-07-25 03:02
政策资金支持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首批1730亿元已分配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1][2] - 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重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 [5] - 2025年新增贷款贴息1.5%上浮 [7] 政策覆盖范围 - 2025年政策覆盖16大领域,新增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支持领域,形成"16+N"覆盖体系 [5] - 工业与能源领域占比45%,交通与物流领域占比20%,公共服务领域占比25%,新增扩围领域占比10% [6] - 2024年政策覆盖7大重点领域,2025年扩展至16大领域并建立动态扩围机制 [7] 重点支持领域 - 工业重点领域:石化、钢铁、有色等11大行业设备焕新,淘汰落后设备,更新智能生产线 [8] - 能源电力设施:10大升级方向包括特高压电网、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新能源并网性能优化等 [8][9] - 交通运输设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改造、民航导航设备更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更换 [10] - 物流设施:智能仓储、运输设备升级 [11] - 医疗设备:县级医院影像设备更新、基层诊疗器械 [5][11] 政策实施机制 - 取消"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门槛,降低中小企业申报门槛 [5] - 建立"地方审核+国家复核"双把关机制,简化审批流程 [5] - 从单项目申报改为产业集群整体申报优先 [7] 新增领域支持 - 电子信息领域:半导体封装测试设备、5G基站核心部件、人工智能算力设备 [11][12] - 设施农业: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农业机器人、精准灌溉设备 [11][12] - 安全生产:矿山安全监测系统、危化品智能管控平台 [6][12]
“融”出幸福味,长株潭一体化加速提质
长沙晚报· 2025-07-25 02:10
产业协同 - 长株潭地区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5385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6%,长沙以3712.38亿元体量稳居主引擎地位 [3] - 湘江科学城76个政府投资项目加速推进,湘江科学中心封顶(2026年建成),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今秋开学,白庭路、科创大道等融城干道及湖南钢铁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同步建设 [3] - 三市形成错位竞争格局:长沙主攻工程机械与电子信息,株洲深耕航空动力与轨道交通,湘潭聚焦先进材料,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跻身国家级,工程机械与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3] - 雨韶、雨华飞地园区加速建设,渌口(长沙)飞地孵化器组建,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发布100项科研成果 [3] - 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上"长株潭造"智能装备引全球客商关注,三市首次以都市圈整体形象赴深招商,深化"研发在长沙、配套在株潭"等模式 [4] 交通网络 - 长沙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通车,4号线北延线施工中,长浏快线提速,长浏、长宁、长株3条磁浮城际快线推进,将形成全国首个"磁浮都市圈" [6] - 新韶山南路通车,白庭路、科创大道施工加速,暮坪湘江特大桥合龙,连接长沙南部与大王山片区 [7] - 虞公港完成万吨级船舶靠泊,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上半年完成年度投资54.8%,建成后破解枯水期瓶颈,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连续4年保持千列规模 [7] 生态与文旅 - 天心区南托街道东窑港理想村通过生态修复转型为集民宿、研学、市集于一体的微度假综合体,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8] - 绿心保护条例落地,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创建中,长沙奥体中心、跳马片区绿道二期等项目开工,湖湘绿厅、三市峰等项目前期推进 [9] 民生服务 - 长沙品牌中小学校托管株潭14所学校,湖南师范大学竹埠港实验中学为合作共建案例 [10] - 三市16家三甲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二级以上医院"一卡通",200项高频政务服务"跨域通办",288种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10]
解码东莞经济半年报:向“新”力驱动增长韧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1:09
东莞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外贸增速达16.5%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外贸依存度从超400%降至113%,仍为全国最高城市之一,仅次于深圳(122.4%) [2] - 进出口货值7492.8亿元,拉动广东省外贸增速2.4个百分点 [3] 外贸韧性分析 - 民营企业进出口4695.4亿元(占比62.7%),同比增长24.4%,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5.5% [8] -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43.5%(跃居第一大贸易市场),对印度、中东、中亚五国分别增长21.5%/31.5%/63.6% [6] - 原产地证书签发量同比增83.8%,中国-东盟/韩国证书分别增210.37%/203.15% [7] 制造业转型升级 -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9.2%,电气机械增8.8%,化工制造业增12.4% [10] -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7.5%/9.1%,服务器/集成电路产量增408.8%/89.9% [10][11] - 创新联合体研发投入23.7亿元(同比+25.5%),新型储能联合体营收308.97亿元(+18.46%) [14] 新兴产业发展 - 潮玩出口99.7亿元(+6.3%),占全国85%生产份额及全球25%动漫衍生品制造 [9] -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30.6%/31.8%,OPPO/vivo研发中心加速建设 [13] - 祐富佰盛智能科技项目投产后预计形成45亿元产业集群 [13] 企业案例 - 宝马电线电缆上半年出口7117.6万元,新能源车用线缆技术领先 [2] - 快意电梯海外营收年增30%,预计今年海外占比突破5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