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

搜索文档
湖北水运多项指标增速明显 货运吞吐量位居内核港口第二
长江商报· 2025-08-06 23:56
湖北省水路运输2025年上半年多项指标增速明显 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列内河港口第二位 水运建设投资持续加码[1] 港口货物吞吐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北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02亿吨 同比增长13.1% 显著高于全国港口4%和内河港口6.8%的平均增速[2] - 武汉港增速为8.3% 荆州港和宜昌港分别实现18.2%和17.3%的增长 黄石港以27.4%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2] - 武汉港202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63万标箱 占湖北省总量的76.7%和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7%[2]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港国际直航船舶达84艘次 货运量13.2万吨 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2] 水运建设投资进展 - 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水运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 同比增长32.2%[3] - 富水航道整治 唐白河航运开发工程取得显著进展 蕲春港茅山绿色建材码头 武穴港马口铁水联运综合码头等项目快速推进[3] - 汉江丹江口至襄阳段不衔接段航道整治工程 黄石港富池梓港码头工程等5个项目已正式开工[3] 航线网络与运营效率 - 武汉港拥有30条直达航线和5条国际近洋直航线路 连接日本 韩国 俄罗斯 越南 印度尼西亚等国[2] - 阳逻港开辟中欧班列(武汉) 中亚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 实现水陆丝绸之路无缝对接[4] - 阳逻港通过试点"直靠"模式 将外籍船舶靠泊流程从传统3天大幅缩短至20分钟 创下靠泊最短用时纪录[4] - 2025年上半年武汉 宜昌 荆州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9% 8%和20.6% 远超全国1.8%和内河4.4%的平均增速[4] 区域特色物流通道 - 宜昌依托"宜昌—怀化—钦州港"等铁海联运新通道高效对接东南亚市场[3] - 荆州推进"长江班列""荆江速递""磷铁对流"等典型通道恢复运行 新开辟5条"中亚—荆州港—周边腹地"物流新通道[3] - "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国际直航航线2025年上半年为格林美运回12万吨矿产资源[4]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快实现
经济日报· 2025-08-03 21:56
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 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 1亿人次乘坐公交 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 展现行业承载能力和韧性活力 [1] - "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愿景加速实现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部署全面落实 [1] 交通网络建设进展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贯通 连接全国超80%县级行政区 覆盖90%经济和人口总量 [2] - 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1.6万公里) 高铁增1万公里至4.8万公里 占全球高铁总里程70%以上 [2][3] - 公路总里程549万公里(增29万公里) 高速公路增3万公里至19.1万公里 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 [2][3] - 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1.76万公里(增1600公里) 港口万吨级泊位2971个(增379个) 民航运输机场263个(增22个) [2] - "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2万亿元 同比增23.3% [2] 交通网络覆盖水平 - "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投运81.5% 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3] - 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 航空服务覆盖92.6%地级行政单元和91.2%人口 [3] - 邮政快递网设营业网点50多万处 "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70.4% [3] 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 80%新建客运枢纽换乘距离不超200米 37个城市开展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3] - 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减至1-2次 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85% [3] - 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81% 北京西站等实现铁路与地铁安检互认 [5][6] 客运服务优化升级 - 2024年动车组发送旅客32.72亿人次 占铁路客运量75.9% 京沪高铁 武广高铁发送量均超2亿人次 [4] - 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 年吞吐量超1000万人次机场达40个(含5个超5000万人次) [4] - 日均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 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70%以上 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4] 智慧出行与便民措施 - 80多枢纽城市 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 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 [5][6] - 定制客运线路超9000条 完成1.3万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 5000余座地铁站实现无障碍通行 [6] - 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98.4% 累计建成充电停车位6.2万个 [6]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 小清河创新河海直达模式 累计货运量达51.92万吨 企业运输成本节省30%以上 [7] - 累计组织1200多家单位开展819项试点 100多项完成验收 典型案例包括山东综合交通改革 浙江产业创新等 [8]
2025年1-5月全国水运客运量统计分析:累计值1.02亿人,累计下降1.6%
产业信息网· 2025-08-01 03:25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内河水运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5年1-5月,全国水运客运量为1.02亿人,累计下降1.6%;2025年5月,全国水运客运量当期值为2574 万人,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8.67%。 ...
2025年1-5月全国水运货物周转量统计分析:累计值58695.73亿吨公里,累计增长6.3%
产业信息网· 2025-08-01 03:2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5年1-5月,全国水运货物周转量为58695.73亿吨公里,累计增长6.3%;2025年5月,全国水运货物周 转量当期值为12550.9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4.7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2025年1-5月全国水运货运量统计分析:累计值40.38亿吨,累计增长4.5%
产业信息网· 2025-08-01 03:18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5年1-5月,全国水运货运量为40.38亿吨,累计增长4.5%;2025年5月,全国水运货运量当期值为 86983万吨,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上半年 四川水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四川日报· 2025-07-30 09:08
数看四川航运 这半年 ● 全省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1.2 亿元,占年度计划 52% ,水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均实现两位数 增长 ● 四川新增高等级航道 32.3 公里,占全年新增目标 50 公里的 64.6% ,全省高等级航道已达到 2033 公里 ● 预计完成水路货运量 3378 万吨,同比增长 11.67% ;货物周转量 178.4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 41.3% ;港口 集装箱吞吐量 18.54 万标箱,同比增长 12.85% ● 全省新增运力 53.75 万吨,超额完成 50 万吨阶段性目标,达全年 55 万吨目标的 97.7% ;省际水路货运企 业由 66 家增至 83 家,万吨级以上企业由 32 家增至 51 家 2025年上半年,四川水路运输发展一路高歌。1—6月,全省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2亿元,占年度计 划52%,水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时间拉长,"十四五"期间,四川水运一直呈上升发展趋势,投资连续3年超60亿元,5年内水运投资总量 预计突破310亿元。 "千河之省"加码水运的信号不断释放,川江航运如何"拼"出大省担当? 水路在长距离运输方面优势突出,但目前 ...
我国交通运输取得历史性成就 17项主要指标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经济日报· 2025-07-21 22:18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成就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连接全国80%县级行政区和90%经济人口总量[1][2] - "十四五"规划17项指标中6项已提前完成(包括高速公路里程、城市轨交运营里程等),11项指标将在2024年底完成[1] - 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549万公里(增29万公里),高速公路增3万公里[2] 交通基础设施数据 - 高铁营业里程4.8万公里占全球70%,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81.5%[3] - 高速公路里程19.1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33条国家高速主线基本贯通[3] - 高等级航道1.76万公里(增1600公里),港口万吨级泊位2971个(增379个),民航运输机场263个(增22个)[2] 农村交通建设 - 农村公路总里程464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等级路比例97.3%,优良路率94.8%[5] - "农村公路+"模式带动产业路、旅游路发展,山西三大旅游公路连接5630个村庄[6] - "十四五"前4年农村公路养护投入1.2万亿元,开发管护岗位促进农民就业[5][6] 交通技术创新与试点 - 交通强国建设开展819项试点,覆盖1200多家单位,100多项已完成验收[7][8] - 数字化改造6万公里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7] - 多式联运试点实现"一单制",交旅融合试点培育低空观光等新消费场景[7]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 80%新建客运枢纽换乘距离≤200米,37个城市开展货运枢纽补链强链[4] - 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缩至1-2次,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85%[4]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完善 六项主要指标已于去年提前完成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正加快实现(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7-21 22:11
设施网络建设进展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连接超80%县级行政区并服务90%经济人口总量 [2] -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70%以上 高速公路里程19.1万公里 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70.4% [2] - 新建客运枢纽80%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 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85% 37个城市开展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3] 运输服务能力提升 - 日均跨区域出行1.8亿人次 货物运输1.6亿吨 快递揽收4.78亿件 [4] - 动车组发送旅客32.72亿人次占铁路客运量75.9% 民航日均服务超200万人次 40个机场年吞吐量超千万 [4] - 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830亿件增至2024年1750亿件 年均增长20% 日均超5亿件支撑网上零售额13万亿元 [7] 交通投资与枢纽建设 - "十四五"前四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2万亿元 同比增长23.3% [3] - 航空货邮运输量898.2万吨较2020年增长32.8% 国际货邮上半年203.7万吨同比增长23.4% [7] - 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81% 空铁联运覆盖80多城市2000多条线路 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 [4]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超6万公里通道 通行效率提升约20% 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 [8] - 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快速发展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速应用 [8] - CR450动车组发布 国产大型邮轮运营 C919常态化商业运行 [8] 民生服务改善 -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98.4% 定制客运线路超9000条 [5][6] - 完成1.3万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 5000余座地铁站实现无障碍进出 [5] - 电子售票/刷脸出行广泛应用 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4]
集装箱货运增幅全省第一 杭州交通助力“航运浙江”扬帆远航
杭州日报· 2025-07-18 02:39
内河航运复兴 - 杭州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达672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9.2万标箱同比增长74% [4] - 2024年上半年下沙港集装箱吞吐量9.81万标箱同比增长88.19%,增幅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一 [4] - 京杭运河二通道与八堡船闸通航使64标箱集装箱船畅行,下沙港成为千吨级内河港口 [7] - 海河联运使企业每个标箱节省近300元成本,格力电器年省百万运费 [7] - 下沙港已覆盖13条航线,服务外贸企业超900家,顾家家居箱量同比增101%,银都餐饮增146% [8] 交旅融合发展 - 浙江第一码头重启夜游航线,推出"游船+无人机秀"模式获评杭州市低空十大场景 [1][15] - 杭州至湖州跨市精品旅游航线串联大运河文化古迹,实现"下船10分钟入景区" [13] - 《如梦上塘》水上实景演出入选浙江省首批交旅融合优秀案例,采用行进式沉浸观演 [14] - "杭富微度假"产品整合钱塘江大桥、六和塔等景观,提供水陆双重视角 [15] - 计划2027年建成旅游航道100公里,新增船舶90艘,水路旅游客运量目标2000万人次 [19] 政策与绿色转型 - 浙江省提出2035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省,支持杭州建设水路交旅融合试验区 [5] - 杭州2024年发放2150万元补助推动"公转水",预计新增集装箱量12万标箱,降低物流成本8760万元 [9] - 下沙港"绿色能源+多式联运+数字化"模式入选全国绿色货运发展典型实践案例 [11] - 计划引入电动集装箱船和氢能64标箱船舶,增设充电泊位迎接新能源船时代 [11] - 推进《杭州市水上交通发展与管理条例》立法,规范171个临时水上停靠点管理 [16][17] 基础设施升级 - 下沙港建设海关监管场所配备H986检查系统,实现报关查验"一站式"服务 [12] - 钱塘江推进"四改三"航道提升工程,预留二级桥梁标准支持大型游船活动空间 [17] - 谋划千岛湖至安徽深渡的"黄金水路",打造诗画江南山水画廊 [18] - 下沙港二期扩建后将开通128标箱船舶直达山东、安徽、江苏等内河港口 [12] - 探索新能源汽车内河水运通道,发挥二手车水路运输优势 [12]
沪宁危险品集装箱实现“一单到底”
南京日报· 2025-07-14 03:00
政策实施 - 南京至上海首次享受苏沪"一单制""一箱制"政策的航线,政策从"新三样"延伸至其他品类包装危险货物 [1] - 政策实施后,南京港所有海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可实现"南京—洋山港"33小时直达、"南京—外高桥"25小时直达的高效运转和"零待时"进港 [2] - 去年9月,南京海事局与上海海事局建立"新三样"货物"一单制""一箱制"水水中转运输新模式,实施监管结果互认 [2] - 今年6月,南京海事局将该模式推广至"南京—宁波"航线 [2] 效率提升 - 每年可为南京周边地区生产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超千万元,提升航运企业运营效率超30% [1][2] - 可压缩整体物流时效2—3天,单箱成本较公路运输节省超2000元 [2] - 根据预测,南京至上海危险品集装箱箱量将增长20% [2] 货物运输 - "忠兴图南"轮上装载的货物包括"新三样"船载危险货物和易燃液体等品类,这些货物将从上海港出海,运往墨西哥、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 [1] - 过去,苏沪"一单制""一箱制"政策仅适用于"新三样"船载危险货物,其他包装危险品货物运输只能采用传统申报模式 [1] 行业影响 - 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水运物流提质增效,增强了区域航运竞争力 [2] - 过去传统申报模式下,货物在始发港和目的地港均需申报、开箱抽检,增加了水路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时效性 [1] - 许多水运企业因烦琐的手续和流程不得不选择公路直拖至上海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