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材料科学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
科技日报· 2025-06-26 23:36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集机械承载性能和电化学储能于一体,可同时实现轻量化和储能功能 [1] - 该技术将为电动汽车和航空工业带来质的飞跃,未来飞机机身可能成为巨型电池 [1] - 商业化应用仍需完善安全标准体系,但推广后将大幅提升能源效率 [1] 渗透发电技术 - 渗透发电技术利用不同水源的盐度差异产生电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压力延迟渗透技术通过半透膜引导淡水渗透产生液压驱动涡轮发电 [2] - 反向电渗析技术通过离子交换膜分离电荷直接产生电流 [2] 核能技术革新 - 全球核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技术正在涌现 [3] - 核电站建设朝着降低成本、优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3] - 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实现将带来革命性转机 [3] 细菌体内制药技术 - 科学家将益生菌改造成微型制药工厂,可编程释放药物 [4] - 新技术可降低70%的生产成本,并能持续稳定供药 [4] - 与传统制药方式相比更经济、更持久 [4] GLP-1类药物 - GLP-1受体激动剂在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治疗中展现出前景 [5] - 该药物能减轻脑部炎症反应并加速清除致病性异常蛋白 [5] 智能生化传感技术 - 电子设备可全天候自动监测生化指标,实现实时动态监控 [6] - 技术已在医疗领域应用如动态血糖仪,范围正不断扩大 [6] 绿色固氮技术 - 新一代固氮技术借鉴自然智慧,改造细菌和酶成为微型氮肥工厂 [7][8] - 传统固氮工艺消耗全球2%能源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7] - 绿色方案有望大幅降低能耗 [7] 纳米酶技术 - 纳米酶拥有与生物酶相似的功能特性,稳定性更强且成本低廉 [8] - 已应用于水质净化、食品检测等领域,临床研究取得突破 [8] 协同传感技术 - 相互连通的传感设备重塑城市运行脉络,提供全新数据决策能力 [8] - 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矿山测绘、生态监测等多个领域 [8] 生成式水印技术 - 生成式水印技术为AI生成内容嵌入隐形标记以辨别真伪 [9] - 科技巨头竞相布局该领域,但面临技术应用不统一等挑战 [9]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总价值2.48亿元,采购科研仪器设备338台/套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06:01
实验室概况 -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是山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实验室之一,采购科研仪器设备338台/套,合计价值2.48亿元 [1][4] - 实验室重点布局六大方向: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前沿、精密制造与智能技术、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特种防护材料与技术、金属及陶瓷复合材料、绿色化工与精细化学品 [2] - 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与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 基础设施与人才团队 - 实验室打造"总部基地+中试孵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体系,15.2万平米总部基地一期和2.3万平米中试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55亩成果转化示范园区预计2025年底交付 [4] - 构建"首席科学家-团队负责人-科研组长-科研人员"梯次人才架构,成立六大研究部门,集聚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 [5] 科研布局与成果 - 采用"28"科研布局:20%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开展基础研究,80%聚焦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应用研究 [6] - 已在仿生表界面智能化调控、高通量小分子计算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应用于冬奥雪蜡车、国产大飞机 [6] - 累计争取各级科研项目111项,经费超1.6亿元,发表SCI论文407篇,申请专利270件,授权73件 [6] 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 开展"有组织、订单式"科研攻关,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横向开发、企业孵化等方式转化成果 [7] - 调研走访省内企业230余家,共建1个技术中心和12个联合实验室,带动企业销售增加值约十亿元 [7] - 孵化成立12家公司,推动14件专利作价入股转化,带动产业经济投资2亿元 [7] 标志性成果 - 高端润滑油脂:基于自研离子液体单剂开发复合添加剂体系,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实现原材料国产化 [8] - 无氟滑雪板减阻蜡:自主研发润滑剂,产品性能达进口水平,实现国产化替代并保障北京冬奥会训练用蜡 [8][10] - 高性能微晶铝合金:晶粒尺寸200-500 nm,抗拉强度较国标提升8%至230%,推进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轻量化 [10][11]
哈工程:知识产权引擎轰鸣,助力硬科技转化为“硬实力”(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5-06-25 08:53
高校知识产权转化 - 哈尔滨工程大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全校6683件存量专利进行系统盘活 成为全国第二家完成此项工作的高校 [1] - 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 依托131个中外文数据库资源 提供专利检索 分析 导航等全方位服务 [1] - 石墨烯专利导航项目产出《鸡西市石墨烯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 成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布局的重要参考 [1]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十四五"期间转化科技成果374项 转化金额约1.12亿元 [1] - 高性能阻燃降噪聚丙烯蜂窝材料技术实现400万元专利转让 相关产品预计2025年创造10亿-30亿元年产值 [1] - 长效抗菌除味室内污染治理药剂以500万元专利转让加股权形式转化 预计三年内带动产业链产值1亿元 [2] 高校战略规划 - 实施"技术保护一批 转化运用一批 开放许可一批 专利池运营一批"目标 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运营 [2] - 探索多元转化模式 推动硬科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2]
瞄准攻克找矿突破“卡脖子”难题——记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0 01:58
矿产资源研究 -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开展成矿规律、勘查技术、智能预测等创新研发,旨在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卡脖子"难题 [4][16] - 实验室提出原创性成矿理论,建成专业实验室并配备先进仪器,包括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设备、地球物理和遥感信息处理设备 [6][18] - 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气锂兼探"机制,在川东北预测卤水型氯化锂资源量55.5万吨、氯化钾1605万吨,在云南、湖南等地新增锡资源量约10万吨,四川新增铜资源量26万吨,多个矿区新增金资源量近10吨 [7][18] - 创新钾盐超前成矿论,发现罗布泊盐湖碎屑岩型固体钾盐资源(KCl平均品位2.54%,预测资源量1亿吨)和富钾卤水(KCl品位1.50%,资源量0.6亿吨) [7][18] 勘查技术突破 - 实验室在川西马尔康加达矿区发现大型锂辉石矿,新增氧化锂资源量12.84万吨,甲基卡外围矿区新增中型规模氧化锂资源 [9][19] - 发展"天—空—地"遥感勘查技术,创新红外光谱矿物填图和高寒地区"空地一体"快速勘查方法,建立多尺度分层可视化技术解决深部找矿信息不对称问题 [9][19] - 开发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和低U副矿物微区定年技术,支撑河北铍矿和内蒙古钨矿勘查工作 [9][19] - 研发VT/VI型热液金刚石压腔及冷却系统,改进岩石样品处理自动化设备,开发环保型浅钻减少环境污染 [10][19] 人才与成果 - 实验室拥有47名固定研究人员,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名俄罗斯外籍院士,98%人员具有博士学位 [12][20] - 毛景文院士获玻利维亚中国友谊奖,其团队在玻利维亚锡铜银成矿规律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助推中企海外矿产开发 [12][20] - 唐菊兴院士团队在西藏发现多个超大型铜金矿床,改变中国铜资源分布格局 [13][20] - 王登红研究员提出锂矿多旋回深循环理论,在四川甲基卡发现10多处矿产地 [14][20] - 肖克炎研究员建立成矿系列综合预测理论,推动深部资源勘查技术进步 [14][20] 其他地质研究 - 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研究建立60米第四纪地层剖面,揭示10万年来湖泊演变轨迹,为生态修复提供本底参照 [22] - 华南地区首次发现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记录恐龙与哺乳形类足迹组合,显示古生物生态多样性 [23] - 我国研制出超稳定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亮度达116万尼特,使用寿命超18万小时 [23]
合成“基因开关”能调控植物遗传特性 有助发展按需设计的智能农业
科技日报· 2025-06-10 23:33
技术突破 -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团队成功合成"基因开关",首次实现灵活调控成熟植物关键遗传特性 [1] - 该技术通过构建新型DNA片段植入植物体内,使生物体具备类似电子电路的开关功能,可精确控制特定基因表达 [1] - 研究突破此前仅限单细胞生物的基因调控技术瓶颈,攻克多细胞植物因组织结构复杂带来的应用挑战 [1] 研发方法 - 团队合成植物DNA片段并构建遗传"切换系统",结合数学建模筛选最优设计方案 [1] - 选定DNA序列导入植物后,通过12天持续监测定量评估基因表达调控效果 [1] 应用前景 - 技术实现植物基因功能的可预测、可编程调控,为智能农业提供理论基础 [2] - "基因电路"可调控植物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例如增强作物抗旱能力或缩短生长周期 [2] - 未来结合机器学习可优化设计流程,加速自动化研发进程 [2] 行业影响 - 技术将推动农业领域按需设计作物功能,如调控南瓜生长周期同时保持产量与营养 [2] - 突破性进展为粮食安全、环境修复及可持续材料开发开辟新路径 [2]
“搭积木”法可高效构建更大分子
科技日报· 2025-06-09 23:43
技术突破 - 英国剑桥大学团队开发出全新化学"搭积木"方法,能够简便高效地在分子结构中添加单个碳原子,构建更大分子 [1] - 该方法采用"单锅法"化学反应流程,大幅简化传统多步反应过程,提高效率 [1] - 关键技术是一种基于烯丙基砜的"单碳转移试剂",能精准插入一个碳原子 [1] 应用案例 - 团队成功将方法应用于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的结构改造,制备出多个新型衍生物 [2] - 新版本药物中部分保留免疫抑制活性,部分失去该功能,显示微小结构改变可显著影响药效 [2] - 该方法允许引入多种功能性基团,拓展分子设计空间 [2] 行业影响 - 技术突破为药物研发和复杂化学品设计带来极大便利 [1] - 精细调整分子结构能力有望推动药物化学领域重大进展 [2] - 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学品、材料科学等行业,在需要碳链结构微调性能的场景中潜力巨大 [2]
“博士沈阳行”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 2025-05-28 22:31
人才招聘活动 - 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吸引万余名博士生和用人单位参与,62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提供9223个博士岗位需求 [1] - 活动收到简历27097份,达成初步意向1755人,8163人报名 [1] - 北京大学整合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生鄢羽岐等194名北京高校博士生乘坐"兴沈英才"列车抵达沈阳,享受专员对接服务和点对点交通接送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包括辽宁国际青年学者沈阳行、博士面对面、参观调研和城市体验等内容 [2] -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30个创新创业路演 [2] - 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需求,开展高端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 [2] - 精选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等6条调研路线,邀请博士生实地考察 [2] 人才政策与补贴 - 新毕业到沈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可获得16万元综合补贴 [2] - 对有创业意向的博士提供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相应贴息补助 [2] - 沈阳出台《"兴沈英才"绿卡管理服务办法》,涵盖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服务 [2] 人才引进成果 - 2024年沈阳市吸引超17万高校毕业生留沈 [3] - 全年共认定人才287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90人 [3]
具备全新电子特性的晶间材料发现 有望为高效电子元件和量子计算研究带来突破
快讯· 2025-05-27 00:00
新型材料发现 - 美国罗格斯大学新不伦瑞克分校团队在《自然·材料》期刊上报道了一类新型材料——晶间 [1] - 晶间材料展现出一种此前未被发现的电子特性 [1] - 该材料可能为更高效的电子元件、量子计算以及环保材料的发展带来突破 [1]
这些“金种子”,带你解锁未来产业!
长沙晚报· 2025-05-25 15:25
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分析 镁甲——全球首创导电耐蚀一体化涂层技术 - 项目采用"面层+底层"新型设计,使镁合金涂层同时具备耐蚀性和导电性,耐蚀性提高2倍,导电性提高10倍,电磁屏蔽强化20% [4] - 技术已通过航天科工等多家单位验证,试用于武器镁合金吊舱等,被中国兵器集团列为兵器系统内排名第一的重点推广技术 [4] - 正与中森通信等多家公司洽谈,预计订单需求3亿元 [4] - 团队已在长沙经开区、望城区开展场地调研,计划在长沙落地 [4] 御网卫士——物联网世界的守护者 - 开发WIOT引擎,采用主动检测、主动防御及主动修复的攻防模式对前端视频监控设备进行深层脆弱性扫描 [6] - 已积累漏洞数据库47000条,修复漏洞65000余个,保护设备10万台,辅助破获案件120余起,挽回损失8亿元 [6] - 与公安部某研究所及海康威视等物联网设备制造商合作,企业估值约1.5亿元 [6] 新型高机动重载无人机研发与产业化 - 团队掌握共轴双桨、固定翼、多旋翼、复合翼等无人机飞控系统核心技术,持有商业飞行航线特许资质 [8] - 已成立四川引磁创新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杭州、武汉等多地设立子公司 [8] - 计划在湖南建立无人机智能制造基地,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场地面积20000平方米,年产值3年达2.5亿元 [8] - 基地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预计本地供应商采购率达30%以上 [8]
支持科技创新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探索科技成果“先尝后买”(人民眼·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人民日报· 2025-05-22 21:48
核心观点 - 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通过降低企业试错成本和提升高校专利利用率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1][5][15] - 该模式在浙江、北京、陕西等地试点成效显著 累计促成超1100项专利转化(北京440余项、陕西700余项)[5][17][18] - 配套风险防控机制是关键 包括专利保险(浙江保障2000件专利约10亿元)、担保赔付(西咸新区)及法律咨询服务 [8][9][11][12] 技术突破 - 云泰纺织采用浙江理工大学技术后 色彩还原率达99.99% 退单率归零 并新增3万种颜色数据库 [1][15][16] - 金信天钛应用西安理工大学技术后 零件性能差异控制在3%以内 可靠性提升50% 研发效率整体提升30% [7] - 宁波厨企通过FTO保险化解侵权风险 洗碗机产品转化获保障 [9][11] 商业模式创新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采用"零门槛+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模式 许可费按产品台数提成 分3年支付 [13][14] - 浙江推行"先转后股" 衢州巴菲尔以10%股权置换宁波大钺专利技术 形成长期绑定 [15] - 浙江建立60个产业专利池 包含190多个子池 实现技术"货比三家" 匹配效率显著提升 [16][17] 行业痛点解决 - 传统模式痛点:高校专利转让费动辄数十万元 企业担忧"水土不服" 色差问题导致10余次返工 [2][3] - 供需对接障碍:2018年申请的混色打样专利闲置6年 因推广能力不足和价格分歧 [3] - 流程效率低下:维泰凯信技术交易谈判周期长 需完成市场/投资/风险三重评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