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式茶饮
icon
搜索文档
赚钱效应持续 四大特征解锁港股“打新”密码
证券时报· 2025-06-16 17:33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已有31只新股上市 其中仅9只破发 破发率为29 03% 较2024年上半年的35 71%有所下降 [1] - 新股首日走强具备四大特征 包括热门产业龙头企业 A股公司赴港上市 基石投资者质量 超高申购倍数 [1][2][3][4] 热门产业与龙头企业表现 - "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特征明显 新消费涵盖潮玩 新式茶饮 宠物 黄金饰品 化妆品 医美等细分赛道 科技板块聚焦人工智能 新能源与新材料 机器人及高端制造 [1] - 映恩生物首日涨幅达116 70% 蜜雪集团涨幅超43 21% 布鲁可 沪上阿姨为新消费代表 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为科技医药龙头 [1][2] A股公司赴港上市表现 - 2025年已完成赴港上市的5家A股公司无1家破发 仅赤峰黄金首日持平 吉宏股份涨幅39 06% 钧达股份 恒瑞医药涨幅超20% 宁德时代涨幅超16% [2] - A股公司募资额较大 宁德时代单家募资410亿港元 赴港上市时存在折价 为打新留出市场空间 [2] 基石投资者影响 - 基石投资者制度对港股新股表现关键 国际知名药企(BioNTech) 专业医药基金(礼来亚洲基金) 内地头部公募(富国 易方达)参与映恩生物投资 [3] - 宁德时代基石投资者包含中石化 高瓴资本 科威特投资局等 合计认购203 71亿港元(26 28亿美元) 占募资总额66% [3] 超高申购倍数特征 - 蜜雪集团申购金额创纪录达1 83万亿港元 申购倍数超5000倍 机构认购倍数35 23倍 [4] - 首日涨幅超10%的13只新股中 绝大部分认购倍数超百倍 券商实时申购数据可作参考 [4]
关税从0%飙到120%13.6亿个包裹遭殃霸王茶姬8美元奶茶谁会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6-11 00:32
全球贸易格局变动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 全球贸易格局剧烈变动,关税政策调整对跨境电商、品牌出海等模式带来巨大挑战,曾被视为全球化驱动因素的商业模式逐渐陷入困境 [1] - SHEIN依靠"免邮小包"政策快速发展,利用万国邮政联盟的便利和小包免税政策,结合中国高效供应链体系形成"零关税、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的竞争优势 [2] - 2025年特朗普政府关税调整将小包关税从0%大幅上调至120%(谈判后降至54%),基于终端零售价计算的关税使10美元商品成本上升5.4美元,远超传统贸易30%税率带来的压力 [2] - 跨境电商依赖的航空运输成本高于海运,税收优惠消失使成本劣势更显著,2023年中美小包直邮量达13.6亿件,其中超过80%为商业用途 [2] SHEIN的应对策略与挑战 - SHEIN等企业开始平台化转型,如Temu采取"半托管模式"将报关责任转移至卖家,允许中小商家拆分商品规避高关税 [2] - 自营型巨头面临合规压力,考虑供应链迁移至东南亚如越南,但全产业链转移需时间,越南工人效率和政策稳定性使迁移成本居高不下 [2] - 短期内承受高关税阵痛,长期需在东南亚重建供应链或通过技术升级(如AI设计、缩短生产周期)对冲成本 [3] 霸王茶姬的文化符号全球化战略 - 霸王茶姬选择将"中国茶"作为核心符号推向全球,2025年4月在洛杉矶比弗利山庄开设首家北美门店,计划通过高端选址进军主流市场 [5] - 产品定位主打"原叶鲜奶茶",强调茶底风味,树立"正宗中国茶"形象,差异化定位使其在东南亚华人聚集区迅速扩张后进军欧美市场 [5] - 文化绑定是双刃剑,地缘政治紧张时"中国茶"可能成为敏感符号,茶饮文化薄弱的欧美市场对"茶拿铁"接受度待验证 [7] - 线下门店面临高昂成本结构,美国人工和租金成本使奶茶售价需达8至10美元才能覆盖成本,对价格敏感的大众市场形成挑战 [7] - 推出"纯茶第二曲线"(如售卖茶叶、茶点等),试图在以咖啡为主的欧美饮品市场打开空间 [7] 泡泡玛特的IP全球化路径 - 泡泡玛特通过"无明显地域特征"的IP形象如"Molly"和"PUCKY"征服全球市场,国际巨星BLACKPINK成员Lisa的社交平台展示预计带来超10亿元年营收,占海外收入20% [9] - 核心竞争力在于IP创作和运营的双重优势,全面掌控从签约设计师、孵化IP到生产销售的全链条,与依赖外部授权的企业形成差异 [11] - "Molly"采用普遍"萌系"形象降低文化理解门槛,配合盲盒的"社交货币"属性,在东南亚及欧美年轻人中迅速流行,2024年海外营收达50亿元,占总营收近40% [11] - 打破"中企擅长运营而非创作"的传统认知,在日本、美国等IP强国主导的市场展示原创IP的全球吸引力 [11] 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多样化选择 - 跨境电商的供应链出海需高效和合规的平衡 [13] - 文化出海依赖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13] - IP出海通过精准捕捉人性需求打开全球市场 [13] - 成功关键在于对"本土化"的深刻理解,包括对当地消费习惯、文化心理及政策环境的全面适应 [13]
霸王茶姬:正从快速渗透向同店销售增长转型,海外拓店并非单纯追求扩张速度
财经网· 2025-05-30 13:1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门店数达6681家 季度总GMV为82.3亿元 同比增长38% [1] - 季度总净收入33.9亿元 同比增长35.4% 净利润6.77亿元 同比增长13.8% [1] - 小程序注册会员用户数突破1.9亿 季度活跃用户数达4490万 [1] 海外扩张进展 - 4月11日在印尼雅加达开设首家门店 前三日累计销量突破1万杯 首周注册用户超5000人 4月日均销量超2000杯 [1] - 5月11日北美首店在洛杉矶开业 首日销售突破5000杯 [1] - 新加坡足月门店单店GMV达180万元人民币 海外业务虽亏损但显示消费潜力 [1] - 全球化布局旨在降低单一市场依赖 创造新增长机遇应对不确定性 [1] 同店销售增长(SSSG)分析 - 第一季度符合SSSG统计标准的门店约3300家 占门店总数50.6% [2] - 第一季度同店销售增长率为负18.9% 主因门店扩张速度过快(一年内从4000多家增至6600多家) [2] - 成熟市场如云南广西省份的同店销售增长率保持高位 达个位数至接近20% [3] 战略转型方向 - 从快速渗透增长转向同店销售增长战略 聚焦新产品开发与消费场景拓展 [3] - 通过营销活动与全流程消费体验提升品牌价值 而非依赖降价促销 [3] - 海外发展注重团队与体系建设 优先关注质量与关键绩效指标而非扩张速度 [2]
港股IPO爆了!内地企业抢滩,硬科技新消费赛道最火
广州日报· 2025-05-29 16:4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前五个月港股IPO融资总额达98亿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113亿美元的水平 [1] - 超150家企业排队等候在港上市,包括多家集资规模超10亿美元的超大型企业 [1] - 港股后续融资表现强劲,年初至今融资额接近200亿美元 [1] - 年内已有26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首发融资额累计约740亿港元,其中A股上市公司占比57% [2] 行业分布与热门企业 - 硬科技赛道热度攀升,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企业密集赴港 [2] - 新消费领域表现亮眼,新式茶饮品牌相继上市 [2] - 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募资356.57亿港元,创年内全球最大IPO纪录 [2] - 恒瑞医药完成"A+H"两地上市,募资98.9亿港元 [2] - 蜜雪集团、古茗等新消费企业上市表现分化 [4] AH股溢价与估值变化 - 宁德时代H股发行价高于A股,AH溢价率为-11.06% [3] - 比亚迪AH股溢价率为-3.06% [13]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今年3月跌破130大关,创近4年新低 [14] - 恒生指数动态PE约10倍,仍为全球估值洼地 [14]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证监会优化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流程,港交所深化上市制度改革 [5] - "闪电配售"机制优势吸引企业赴港上市 [5] - 全球化战略需求推动企业赴港上市,如东鹏饮料拟港股上市拓展国际市场 [7]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90%投向匈牙利电池基地建设 [7] - 恒瑞医药计划将募集资金的75%用于研发 [7] 未来趋势与展望 - 硬科技与新消费仍是未来赴港上市热门领域 [10] - 中概股回流趋势渐显,或成港股市场新增长极 [10] - 科技、医疗健康等行业因研发资金需求迫切,赴港上市意愿强烈 [10] - 港股和A股市场联动效应显现,部分A股上市公司在港股上市后A股股价平均涨幅达12% [22] 企业上市平台选择 - 港股上市门槛更清晰,适合初创期或成长期企业 [16] - A股市场更倾向于盈利能力稳定的企业,通常能获得更高估值 [16] - 港股便于引入国际资本,提升全球品牌认知度 [16] - 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与战略需求选择适配的资本市场 [16]
中企境外上市潮涌:备案提速、A+H扩容、政策红利三重驱动
搜狐财经· 2025-05-29 09:48
境外上市热潮 - 2025年以来中资企业赴境外上市热潮持续升温,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A股龙头已登陆港股,牧原股份、三一重工等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密集递交境外上市申请 [2] - 截至5月28日已有35家中企登陆美股、20家登陆港股,双双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3] - 168家企业正处于备案流程中,其中133家处于"补充材料"阶段,覆盖新消费、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 [3] 备案效率提升 - 证监会备案审核周期从2024年平均100日以上压缩至60日内,宁德时代以25天创下H股备案最快纪录 [3] - 备案制改革提升政策透明度,直接激发企业申报热情 [3] A+H双融资平台崛起 -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获455倍超额认购,宁德时代认购倍数达151倍 [4] - 牧原股份5月27日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当前排队企业中的"A+H"预备军已超2024年全年港股IPO总量 [4] - 韦尔股份、三花智控等硬科技企业扎堆冲刺港股 [4] 政策支持与市场生态 - 外汇局拟放宽境外上市资金汇兑、账户使用等限制,证监会承诺完善与国际投资者沟通机制 [5] - 央行将扩大QFLP试点、推广"创新积分制"数据共享,为硬科技跨境融资提供征信支持 [5] - 德勤预测2025年港股融资额将达1300亿-1500亿港元,AI、医疗科技等赛道贡献超六成增量 [5] 资本出海战略升级 - 新式茶饮品牌古茗、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等密集赴港赴美上市,加速复制"中国供应链+全球市场"模式 [6] - 新加坡交易所完善二次上市框架,吸引中概股形成"A+H+S"多地上市生态 [6] - 中企资本出海从单一融资需求转向全球产业链整合、品牌国际化、技术合作等多维战略布局 [6]
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企业赴境外上市持续升温
中国证券报· 2025-05-28 20:35
企业赴境外上市热潮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A股龙头公司近期登陆港股,兆易创新、三一重工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宣布拟赴港上市,晶澳科技等企业的境外上市H股备案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接收 [1] - 截至5月28日,今年已有35家中国企业登陆美股市场,超过去年同期的25家;港股市场共有20家中资股上市,超过去年同期的16家 [1] - 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审核速度大幅提高,审核时长从去年的100日以上缩短至60日以内,宁德时代从备案受理到获批仅用时25日,创近年最快纪录 [1] 消费类企业境外上市趋势 - 消费类企业正迎来境外上市热潮,新式茶饮品牌古茗、蜜雪集团、霸王茶姬、沪上阿姨连续数月分别赴港或赴美上市 [2] - 截至5月23日,中国证监会备案流程中有168家企业,其中133家为"补充材料中",35家为"已接收",集中在消费、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2] - 德勤预测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约有80只新股上市,融资1300亿至1500亿港元,主要来自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科技及医疗行业 [2] "A+H"上市阵营扩容 - 牧原股份、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A股公司近期赴港上市,"A+H"上市阵营持续扩容 [2][3] - 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港股公开发售超额认购倍数分别达到151和455,显示港股投资者关注度大幅提升 [3] - 当前排队赴港上市企业数量远超2024年港股IPO总量,包括牧原股份、兆易创新、韦尔股份等行业头部企业 [3] 政策支持与制度优化 - 中国证监会推出"惠港5条"政策,优化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3] - 港交所降低"A+H"股上市门槛,开通特专科技公司"科企专线",完善"同股不同权"架构规则 [3]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拟优化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政策,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4][5] 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表示将推进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5] - 中国证监会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规范发展 [5] - 新交所完善二次上市机制,吸引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并纳入中国内地上市企业 [6]
新消费专题:全行业解读新消费
2025-05-26 15: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消费、美妆、零食、家电、新式茶饮、个护用品、AI眼镜、情绪消费及国潮经济、新型烟草、食品饮料、黄金、化妆品 - **公司**:毛戈平、巨子生物、“零食很忙”、名创优品、石头科技、科沃斯、北鼎股份、百亚股份、豪越、明月镜片、晨光、广播、诺邦股份、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喜茶、奈雪、布鲁可、卡游、卫龙、盐津铺子、虎皮兄弟、超鸿基、麦卡伦、莱森通灵、老铺、完美股份、锦波生物、珀莱雅、登康、润本、荣雨辰、拉芳家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新消费**:呈现结构性机会,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分为新供给和新需求两个方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主体化追求,通过产品创新和体验革新满足情绪价值[1][2][3] 2. **美妆赛道**:2025年快速增长,受益于国货品牌崛起、消费者认可度提升、人均支出提升带来的悦己需求增加,从大众流量逻辑转向品牌消费逻辑,保持高成长性;高端方向毛戈平是首推品牌,大众方面国货品牌巨子生物展现强劲增长势头[1][5][6] 3. **零食行业**:2025年表现出显著增长趋势,“零食很忙”提交上市申请,头部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有利于整合和扩张,预计今年至少有40%的开店速度,名创优品及其他折扣超市概念值得关注[1][7] 4. **家电领域**:扫地机因国补政策和低渗透率增速最快,国内市场渗透率不到10%,海外市场平均不到15%,可关注石头科技和科沃斯;小家电方面,北鼎股份等公司通过差异化定位和战略调整实现增长[1][8][9] 5. **新式茶饮行业**:处于供需向上周期,预计增速接近20%,中端赛道竞争激烈,高端和低端赛道更容易获取份额,供应链和数字化建设是主要投资方向,蜜雪冰城、古茗等企业表现突出[1][16][17] 6. **个护用品行业**:女性用品和婴幼儿卫生用品通过电商红利和产品升级撬动市场份额,百亚股份通过大单品策略及国产产品迭代突围,纸尿裤市场需求量逐渐增长,豪越绑定大客户提升业绩[11] 7. **AI眼镜产业**:呈现乐观预期,产业链上下游模组需求量增加,科技厂商与传统眼镜厂商合作趋势明显,明月镜片是推荐标的[13] 8. **情绪消费及国潮经济**:具有一定成长性,传统企业布局国潮经济及文创产品,AI宠物提供情绪价值成为新的发展方向[14] 9. **新型烟草市场**:受益于龙头公司加速迭代,日本市场推出新产品后原有市场格局可能进一步变化,除诺邦股份外,建议关注港股龙头公司[15] 10. **食品饮料行业**:新消费趋势主要集中在零食板块,魔芋产品需求爆发,零食量贩店通过提高质价比实现渠道效率升级,推荐盐津铺子,关注山姆会员店逻辑进展和名创优品港股上市进程推进下量贩相关企业万辰的发展[23][24] 11. **黄金行业**:从渠道驱动型逐渐演变为品牌驱动型,A股中表现较强的是超鸿基、麦卡伦以及莱森通灵等公司,港股中有老铺这样的品牌驱动公司,建议关注调整机会[25] 12. **化妆品行业**:整体表现不突出,但一些国产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如胶原蛋白赛道驱动的完美股份和锦波生物,估值较低且近期有新品推出的珀莱雅等公司,个护赛道推荐登康、润本、荣雨辰及拉芳家化等公司[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海外市场新消费趋势**:复盘美国80年代及日本90年代到00年代,与现在中国类似,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大件必须开支放缓、经济从投资转为消费驱动,促进了海外市场新消费趋势的发展[4] 2. **港股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不断上修,蜜雪冰城和古茗预计6月份进入港股通,8月和9月分别面临解禁,长期来看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属性和产品优势将继续确立相对优势[19] 3. **新消费品牌发展机会**:包括大单品迭代、高势能门店开设以及进入港股通或上市,如布鲁可将推出大IP产品,老铺黄金和泡泡玛特开设新店,卡游新股上市,布鲁可即将进入港股通[22] 4. **茶饮行业今年以来发展情况**:1月至4月整体表现稳步向上,2月因季节性原因表现较弱,3月和4月数据有所改善,不同企业店效和同店店效存在分化,价格已基本企稳,有些企业甚至出现回升迹象[18] 5. **新消费趋势影响**:贯穿多个行业,可能诞生新的需求或创造新的供给,后续创新需在设计、包装及营销宣传服务等维度进行,以确保商品定价权掌握在品牌方手里[27]
新茶饮高管薪酬比拼:蜜雪冰城董事长年薪超千万!
第一财经· 2025-05-22 01:59
新茶饮行业薪资与业绩分析 - 新茶饮行业已公布的一把手薪资介于60 6万至1312 8万元 差距显著[2] - 霸王茶姬管理层总薪酬达6620万元居首 蜜雪集团以5314万元排名第二 沪上阿姨 茶百道管理层薪酬均为千万元级别 古茗和奈雪的茶不足1000万元[4] - 古茗董事长薪酬从573 7万元降至274 9万元 管理层总薪酬从1040 5万元腰斩至515 6万元 主因未收取花红及股份付款[7] - 沪上阿姨董事长薪资60 6万元为行业最低 较2023年130 8万元腰斩 同样因未收取花红及股份付款[7] - 茶百道管理层薪资同比翻倍 主因股份基础开支增长[7] - 奈雪的茶管理层薪酬下滑17%至487 9万元 同期公司亏损9亿元[7] 企业财务与经营表现 - 蜜雪冰城2024年净利润44亿元行业第一 门店达46479家 收入248 29亿元同比增长22 3% 加盟服务收入增长52 8%至6 201亿元[5] - 霸王茶姬为行业增速最快 门店6440家 收入增长167%至124亿元 净利润增长213%至25亿元[5] - 古茗营收87 91亿元同比增长14 45% 净利润15 42亿元增长36 95% 门店9914家规模仅次于蜜雪[6] - 沪上阿姨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下滑1 9%和15 2%[7] - 茶百道营收下滑13 8% 净利润暴跌48 71%但门店规模仍在扩张[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预计2028年突破4000亿元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8] - 专家指出门店数低于3000家的企业可能被淘汰 行业将呈现"大鱼吃小鱼"整合趋势[8] - 加盟模式成为行业扩张主流 奈雪的茶于2023年7月放弃直营转向加盟[5]
李维华:特许经营理念助力美天竞保推进普惠医疗
中国经营报· 2025-05-21 08:16
商业模式构建 - 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需满足"政、法、商、德、情"五大一级指标及60个二级指标 [3] - "政"要求企业紧跟国家政策方向 "法"强调遵守法律法规 "商"需权衡利益相关方 "德"体现伦理道德 "情"不可忽视情感因素 [3] - 商业模式分为老模式(经销 代理 直销)与新模式(货架电商 兴趣电商 社群电商 会员 私域 众筹) [3] 特许经营模式创新 - 最佳商业模式应以整店复制特许经营为主线 融入老模式与新模式 参考星巴克 沃尔玛 家乐福案例 [5] - 需融入现代科技工具(互联网 区块链 AI) 但数字化仅为工具之一 非唯一 [5] - 构建"大特许"模式需结合特许经营学新思想 新技术 新理念 新思维 [5] 行业成功要素 - 零食量贩与新式茶饮行业成功关键在于规模(即时消费) 低价 多样化加盟 高效供应链 [5] - 医疗服务业建议采用B2B加B2C盈利模式 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5] - 避免偏执型经营思维 战略选择需多元化 下沉市场应分线布局 [5] 医疗普惠发展 - 低价是当前大趋势 参考麦当劳 肯德基 星巴克 优衣库等低价策略成功案例 [6] - 医疗领域存在过度医疗与价格不合理问题 美天竞保可抓住低价趋势提供实惠服务 [6] - 通过全国特许经营体系与"大特许"方式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大众 [6]
沪上阿姨在港交所上市
中国经济网· 2025-05-14 08:33
上市概况 - 沪上阿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每股定价113 12港元,共发行241 13万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 95亿港元[1] - 公司预计通过IPO募集净额约1 73亿港元[2]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 99亿元、33 48亿元、32 85亿元[1] - 同期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 54亿元、4 16亿元、4 18亿元,经营保持相对稳定[1] 品牌与渠道战略 - 公司构建"沪上阿姨""沪咖"与"轻享版"三大品牌概念,形成多层次产品矩阵[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50 4%,体现下沉市场渗透力[1] 募集资金用途 - 约25%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包括会员管理、基础设施及门店系统升级[2] - 约20%投入产品研发与原材料升级,推动热销产品创新[2] - 20%用于强化供应链能力,覆盖生产、仓储与物流体系[2] - 15%用于品牌建设,10%用于市场营销,10%作为营运资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