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易

搜索文档
江苏省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出炉
新浪财经· 2025-08-19 04:29
江苏省数据交易市场建设 - 江苏省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在南京数据价值化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 [1] - 省数据交易所作为核心枢纽于年初进驻江苏国际数据港 [1] - 交易所4月上架首批产品包括数据集、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三大门类 [1] - 目前平台数据产品达3837款 场内交易额9910万元 [1] "百千万"计划内容 - 计划将建设高质量数据交易专区 [1] - 重点覆盖医疗医保、气象、工业、现代农业、金融等细分领域 [1] - 目标是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数据支持 [1]
全省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出炉
新华日报· 2025-08-18 22:05
数据价值化创新发展大会 - 8月18日数据价值化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国展中心举行 [1] - 全省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出炉 [1] - 数据交易产业生态培育"百千万"计划全面启动 [1] 江苏省数据交易所 - 省数据交易所于今年年初进驻江苏国际数据港(603881) [1] - 4月上架首批产品涵盖数据集、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三大门类 [1] - 截至目前平台上架数据产品达3837款 [1] - 场内交易额达9910万元 [1] "百千万"计划 - 省数据交易所将建设高质量数据交易专区 [1] - 重点覆盖医疗医保、气象、工业、现代农业、金融等细分领域 [1] - 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新鲜食材" [1] 玄武区数据产业集聚区 - 玄武区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据产业集聚区 [1] - 推动数据要素全链条、全周期、全环节生态建设 [1] - 已集聚千余家上下游企业 [1] - 持续攻坚数据流动壁垒、构建供数用数生态、释放数据潜在价值 [1]
从“亿元级”到“千亿级”: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的十年飞跃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49
数据交易所概述 - 数据交易所是数据要素市场的"证券交易所",实现数据的标准化改造、合规调用和自由流通[3] - 交易标的从"原始数据包"升级为"数据元件""数据能力"和"数据场景解决方案"[2] - 交易链条由"撮合买卖"演变为"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2] 发展历程与规模 - 2015年国务院颁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开启数据交易元年[2] - 截至2025年7月全国数据交易机构超50家,形成"1个国家级+N个区域级+X个行业级"矩阵[2] - 交易规模从2015年亿元级增长至2024年千亿级,2025年预计突破3000亿元[2] - 2023年全球数据交易规模1261亿美元,2030年预计达3708亿美元[17] - 中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2023年1537亿元,2025年预计2841亿元(CAGR 46.5%)[19] 市场格局与参与者 交易所分层 - 头部层: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交易所[7] - 枢纽层:广州、贵阳、杭州等区域中心[7] - 萌芽层:其他省份"政府引导+行业龙头"模式[7] 主要交易所表现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2250TB,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200%[12] - 上海数据交易所:2024年交易额超50亿元,2025上半年同比增长50%[13] - 深圳数据交易所:2024年交易规模超50亿元,跨境交易1.1亿元[15] - 广州数据交易所:2024年交易额超25亿元,覆盖1360项标的[16] -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25上半年交易5114笔,累计上架1480个产品[17] 买卖双方 - 卖方:政府及国企(公共数据)、数据服务商、大型互联网公司[5] - 买方:银行、保险、车企、药厂、AI公司、政府项目等[5] 交易品类与技术应用 - 品类覆盖金融、医疗、工业、交通、环保等20多个行业[12][22] - 金融数据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医疗数据成为热点[22] - 采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可用不可见"和可信追溯[22][30] - 北京所探索新型交易范式,上海所推出"U235"区块链框架[22][27] 典型案例 - 北汽新能源完成1000万元数据资产入表,并获2亿元质押融资[24] -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落地200万元数据资产质押贷款[25] - 深圳供电局电力数据产品采用隐私计算,查询成本降70%[31] - 南方电网"电力+碳排"数据帮助磷化工企业年省1200万元[32] -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采购跨境物流和专利数据[33] 未来趋势 - 数据资产入表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8278亿元[19] - 技术驱动创新,区块链等提升交易透明度和流动性[30][34] - 国际化发展推动数据要素跨境流通[34] - 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逐步形成[34]
七十七条试点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 这里有份“上海自贸经验”
人民日报· 2025-08-10 21:46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 国务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 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1] - 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探索"从0到1"的制度突破 为制度型开放提供"自贸经验" [1] 航运与通关效率 - "径予放行"模式使企业免报关 通过自主声明直接进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提升通关效率 [2] - 监管创新推动汽车保税中转业务发展 洋山港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比例从12.6%提升至18.6% 作业时间减少50% [2] - 上半年5.2万辆保税中转汽车采用拼船出海 降低物流成本 [2] - 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跨港区流程缩短至5天内 保持全球领先效率 [2] 数据交易与跨境流动 - 上海数据交易所上半年交易金额超30亿元 同比增长超50% [3] - 交易所建设跨境数据交易制度体系 搭建数据交易内生可信交付框架 [3] - 临港新片区发布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 细分智能网联汽车等场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4] 金融开放创新 -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募基金 [5] - 落地首单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交易 探索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 [5] - 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 推进支付服务国际化 提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6] - 蚂蚁国际推出支付宝"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服务 提升入境支付便利性 [6]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推动凭证、数据和交易流程标准化数字化 提升再保险交易效率 [6]
七月数据交易市场热度回升 产品结构优化显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6:43
数据交易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七所数据交易机构合计上架数据产品315个 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未上新 [3] - 数据交易市场保持回暖节奏 三项核心指标较6月总体回升 反映数据产品竞争力与平台规范化建设同步增强 [3] - 要素密集度得分从3 72提升至4 25 单月涨幅达14 25% 为四项核心指标中增幅最大 [3] - 稳健系数得分从2 07升至2 25 延续上月温和增长态势 [3] - 应用潜力得分回落2 62% 成为本月唯一下滑的核心指标 [4] 要素密集度指标分析 - 要素密集度得分整体维持高位运行 各机构有不同程度提升 [8] - 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数据参与度指标得分由2 25上升至3 67 涨幅达62 9% [8] - 广州数据交易所数据集成度得分从3 79跃升至5 00 涨幅超过31% [8] 透明度指标分析 - 基本信息公开与价格透明度两项细分指标表现分化显著 [10] - 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基本信息公开得分居样本机构首位 较6月提升200% 由1 00上升至3 00 [10]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基本信息公开得分略有回落 由2 99降至2 92 但仍保持高位稳定 [10] - 价格透明度整体得分普遍偏低 各机构得分在1 00-2 06之间 [10] 稳健系数指标分析 - 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在数据分级维度得分接近满分 [13] - 上海数据交易所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广州数据交易所在数据来源维度得分领先 [13] - 各机构在使用约束方面得分普遍集中在1分至2分之间 反映管理仍不充分 [13] 应用潜力指标分析 - 应用潜力细分指标得分呈关注度领先 更新频率滞后特征 [16] - 各机构在关注度上普遍得分较高 反映市场曝光表现活跃 [16] - 可复用度整体得分低于关注度 但结构分布相近 [16] - 更新频率维度得分整体偏低 与其他细分指标存在明显落差 [16]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破壁清障释放发展活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7-27 05:47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数据被列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 - 2020年国家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2] - 深圳数据交易所(深数所)打破区域壁垒,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规模3年复合增长率超50%,累计交易规模连续3年全国领先 [3] - 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4] 电力市场改革 - 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3%,预计2025年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5]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覆盖5省区,注册主体超22万个,日交易电量38亿千瓦时,规模超英法德三国用电量总和 [6] -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实现跨省区多能源品种同台竞价,电价每15分钟更新一次,最低零电价,最高每度1.5元 [6] 传统要素市场化突破 - 重庆巴南区通过"城市人才落户农村"政策吸引645位乡村人才获评高级职称,2024年新增引育人才6万余名 [8] - 福州农村产权流转平台促进土地要素高效配置,乡村振兴项目通过线上招租实现每年2万元租金收益 [9][10] 区域协同与技术要素发展 - 京津冀强化技术市场协同联动,长三角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跨区域共享 [7] - 沪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金融合作举措持续优化 [7]
广电运通(002152) - 2025年7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3 10:06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活动参与人员包括恒泽投资、全景网、国泰海通等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王英等接待人员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17日、22日,地点在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林路9、11号,形式为现场调研 [2] 业务与技术应用 金融AI领域 - 金融软件产品涵盖数字渠道等多领域,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具备智慧网点一体化场景定制化能力,覆盖各类银行 [2] - 构建望道行业大模型,在数字审计、政务服务等场景落地应用,研发悟道知识中台和大模型一体机,打造多个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并落地项目 [2] 大模型研发与应用 - 望道行业大模型支持金融、政务等多领域,提供AI能力和智能化解决方案,智审一体机解决审计难题,数字政府Copilot系统实现大模型场景化赋能 [3] 政务AI布局与落地 - 打造多种专属云服务和产品,推进云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建设,基于望道模型和悟道中台在10 + 场景落地应用,启动“AI in all”战略 [3] 广州数据交易所情况 - 公司为广州数据交易所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10.5% [4] - 交易所建立“一所多基地多平台”交易服务体系,自2022年成立以来累计设立15家服务基地,发展生态会员超4000家,联合打造多个行业数据空间 [4] - 今年与香港数码港、中国联通国际签署合作备忘录,未来推动“内地孵化 + 香港落地”模式,加强与香港合作 [5] 公司发展方向 - 确定“全力打造核心硬科技,推动‘AI in all’战略落地”年度主题,推动业务向高质量发展 [6] - 对内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加大研发力度,完善产品矩阵,探索新商业模式 [6] - 对外坚持“产业 + 资本”双轮驱动,开展产业链投资并购实现外延式扩张 [6]
探索数据产业化 上海数交所联合海南华铁成立“设备运营及智算数纽中心”
新华财经· 2025-07-22 12:22
海南华铁董事长张祺奥表示,设备运营及智算数纽中心成立后,海南华铁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为行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上链及发行服务。 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表示,海南华铁设备运营及智算数纽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丰富数纽联盟的行业布局,上海数据交易所将持续推动一体化数据 市场培育工程,构建一体化数据市场新范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海南华铁作为国内设备租赁运营领域头部企业,致力于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运用实现租赁行业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目前已成功实现近260亿 元资产的上链。此次启动的设备运营真实数据资产项目正是基于设备资产上链,将聚焦于高空作业的设备运营数据、收益数据等通过数据资产壳进行封装,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可信流通。同时,借助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交易市场,海南华铁将探索基于设备资产与数据资产结合的创新应用。 新华财经上海7月22日电(记者高少华)浙江海控南科华铁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华铁)与上海数据交易所22日联合成立"设备运营及智算数纽中 心",并宣布启动设备运营真实数据资产(RDA)项目,预计发行规模达10亿元,标志着双方在数据要素流通与设备运营、智能算力服务领域达成深度合 ...
创历史新高!北京上半年工业和信软业合计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
新京报· 2025-07-18 10:24
工业和信息软件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 [1] - 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2] - 1-5月信息软件业实现营收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28.8%,规模、增速均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2] 投资与市场活力 - 上半年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463.3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 [2] - 信息软件业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同比增长1.6倍,工业、信息软件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100% [2] - 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在京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4.2%和95.9%,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逐月抬升 [2] 细分产业表现 - 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增加值上半年分别增长16.7%和24.6%,全市生产整车71.3万辆,同比增长24.8%,其中新能源汽车26.2万辆,同比增长1.5倍 [3] - 医药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7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9个AI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12家企业跻身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单 [3] - 制造业新增1家灯塔工厂、14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累计建成212家,绿色企业比例达到27.2%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6.8% [3] 数字经济发展 - 在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4] - 新增智算供给1.1万PFlops,百度发布全球首个多模态数字人 [4]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新增数据产品241个,场内交易规模同比增长60.8% [4] - 新增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超200张,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版建成 [4]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 发起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联合40余个国际核心城市 [5] - 高精尖产业资金累计支持金额接近20亿元,支持企业500家 [6] - 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300家,累计10483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 [7] - 专精特新专板企业股权融资总额超56亿元,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支持2000万以内的首次贷款 [7]
打通“任督二脉”:一张登记证书如何让数据市场从“死水”变“活水”
搜狐财经· 2025-07-18 05:06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体系的核心作用 - 国家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体系旨在解决数据流通中的分散和低效问题,将分散的小水沟连成一条大运河,实现"四省通衢" [2] - 过去数据交易存在地域壁垒,A省的数据交易所只认本地"红章",B市的数据超市只收自己的"条码",导致交易成本高企 [1] - 多头登记问题严重,同一批用户标签被反复包装出售,价值被稀释,买家缺乏信任导致压价 [1] 数据登记体系的实施机制 - 北京、上海、深圳的数据交易所已明确要求数据产品必须持有登记证才能上架,登记证作为"船闸通行证"实现跨省交易 [3] - 登记系统与公安法人库、市监营业执照库实时比对,确保权责清晰,区块链技术用于全程溯源,杜绝"一船多证" [4] - 企业完成登记后可按评估价10%获得补贴,最高100万元,苏州工业园区已将登记补贴纳入招商政策 [7] 数据要素市场的商业机会 - 登记体系的标准化催生了登记代理、合规审计、价值评估等专业服务机构 [7] - 企业可通过三步走策略参与市场:挖掘高价值数据(如供应链轨迹、医疗影像)、完成在线登记(最快5个工作日)、打包标准化产品挂牌交易 [7] - 统一登记体系为数据流通提供了方向和市场深度,率先完成登记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