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消
icon
搜索文档
大品牌找不到经销商,中小品牌悄悄拿走了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01 11:41
行业趋势变化 - 头部快消品牌销量增长乏力 乳制品 啤酒 饮料等品类均被三四线区域性小品牌侵蚀市场份额 [1] - 消费者需求转向个性化 差异化产品 年轻消费者尤其青睐此类产品 [1] - 线上线下渠道整体仍以大品牌为主导 但区域市场中小品牌持续蚕食份额 [2] 大品牌传统竞争优势 - 过去通过快速模仿小品牌差异化产品 依托强大渠道体系实现快速铺货 [3] - 利用渠道资源投入压制小品牌陈列空间 并通过线上广告资源淹没小品牌声量 [3] - 2017年衡阳乳酸菌饮料市场案例显示 X利通过买断终端陈列位 常态化促销和综艺赞助快速抢占味动力 小洋人等中小品牌份额 [3] 渠道体系变革 - 大品牌对经销商持续加压导致利润变薄 经销商流动性增加 部分市场出现长达2年的经销商空窗期 [8][9] - 终端拒绝合作主因包括临期品处理费用压缩 线上价格冲击导致终端采购转向电商平台 [11][12] - 终端更倾向销售高毛利小品牌 例如卖一瓶大窑汽水相当于三瓶可乐的利润 [14][16] 资源投入策略失效 - 大品牌缩减费用投入 细分产品陈列边缘化且缺乏持续推广支持 [19][20] - 新品推广压力转移至经销商 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市场开拓受阻 [20][22] - 小品牌获得资本支持(如简爱 元气森林) 在细分产品资源投入上形成优势 [24] 渠道关系演变 - 资本对利润的极致追求导致压货 窜货等动作变形 最终损害渠道伙伴利益 [16] - 终端通过引入多品牌作为谈判筹码 小品牌成为渠道利润补充的重要手段 [16] - 部分经销商转向消费者运营和自有品牌代工 逐步脱离对品牌商的依赖 [26]
美团闪购:七夕单量涨50%,鲜花销量破峰,数码、美妆等翻倍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9 14:23
公司业绩表现 - 美团闪购平台七夕当日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 [1] - 超500个美妆、3C、快消、百货品牌及零售商在平台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1] 品类销售表现 - 鲜花品类销量突破历史峰值 [1] - 数码电脑、美容护肤、珠宝首饰等品类销量实现翻倍增长 [1] - 3C家电与美妆护肤品类平均消费金额较去年七夕大幅提升 [1] 消费趋势特征 - "闪购赠万物"模式成为七夕消费新风尚 [1] - 礼赠消费呈现多元化与品质化趋势 [1] - 礼赠消费规模创历史新高 [1]
爱施德上半年实现营收253.70亿元 海外业务加速成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06: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3.70亿元,净利润2.55亿元 [1]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3.88%提升至5.09%,增长121个基点 [2] 业务板块运营 - 苹果业务服务2000余家授权门店/网点,新增36家自营苹果APR门店,总门店达236家稳居全国APR渠道规模第一 [2][3] - 酷动零售业务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80%,即时零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00% [3] - 荣耀业务服务7000余家客户,自研门店管理系统"店小蜜"覆盖超70%省级客户 [2] - 三星业务服务超4300家门店,自营体验店26家,帮助超1000家门店入驻O2O平台 [2] 海外业务拓展 - 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96% [5] - 在泰国、越南拥有本地化运营团队,搭建多品牌海外落地平台 [5] - 服务荣耀拓展海外市场,越南市场零售激活量同比增长超300% [5] - 获得荣耀在中东、非洲、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授权 [5] 新业务与战略布局 - 优友互联物联网业务完成eSIM平台建设,国际物联网卡和通讯模组出货规模快速扩大 [3] - 自有品牌茶饮料"茶小开""悦小开"形成三大品类矩阵,3C数码配件品牌"UOIN"持续拓新品 [3] - 与深智城集团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并购基金,聚焦智慧终端、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投资 [6] - 在AI智算领域成立合资公司,完成首个智算中心服务项目 [6] 运营能力建设 - 通过"BI+AI+SI"三大智能工具体系优化费用率 [3] - 自有新媒体团队在7大电商平台提供全案营销服务 [2] - 启动零售联营模式与渠道客户共同投资经营零售门店 [2]
「天呈汇」GEO如何重构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8-25 07:42
核心观点 - GEO模式通过全球化触点布局、情感价值嵌入和开放生态运营三维度重构品牌与用户互动模式 从单向传播转向多维共创 在用户主权时代为品牌长效增长提供新路径 [1][2][4] 用户主权时代的品牌连接困境 - 2024年全球消费者日均接触广告信息超5000条 但主动留存记忆不足1.2% 传统漏斗模型面临失效风险 [1] - 83%的Z世代消费者会因一次负面体验永久放弃品牌 仅17%愿意给品牌二次机会 用户决策逻辑转变为体验-信任-复购的网状结构 [1] GEO框架下的连接重构逻辑 - 触点升维:某智能家居品牌通过物联网设备预测式服务 使售后复购率提升240% [1] - 叙事革命:某新能源汽车品牌邀请车主参与研发 使新品研发周期缩短30% 预售转化率达行业平均水平的3.6倍 [2] - 数据共生:采用GEO模式的企业用户数据利用率达78% 远超行业均值 [2] 技术驱动下的连接创新实践 - AIGC应用:2025年42%品牌采用AI生成个性化内容 某美妆集团通过分析用户数据生成专属妆容教程 使互动时长提升17分钟/月 [3] - 区块链机制:数字孪生认证系统使奢侈品假货投诉率下降92% [3] - 元宇宙场景:某快消品牌在虚拟世界搭建共创实验室 3个月内收到137个国家创意 12项实现商业化量产 [3] 长效连接的价值衡量体系 - 关系温度指数每提升1点 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增加23% [4] - 某数码品牌开放系统API后 用户开发插件功能带来年增收1.2亿元 [4] - 领先企业将生态健康度纳入ESG披露体系 [4] 未来演进的关键挑战 - 某社交平台因精准推荐引发用户不适 导致日活下降15% [6] - 需通过Token经济等模式解决用户贡献数据与创意的利益共享问题 [7] - 某跨国企业设立首席体验官岗位并直接向CEO汇报 [8]
首个"快消行业新锐品牌榜单"出炉,至本、BeBeBus、Off&Relax、绽家等表现亮眼
格隆汇· 2025-08-21 03:55
榜单发布与研究方法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发2025年二季度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及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 [1] - 报告聚焦日用美妆、母婴亲子、日用个护、日用家清四个快消子行业 构建业内首个新锐品牌综合评价体系 推出快消行业新锐品牌50强榜单 [1] - 评价体系基于赛道机会、新锐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五大维度 其中赛道机会权重20.0% 通过市场规模、进入壁垒、红蓝海指数等指标评估细分赛道潜力 [2] 新锐品牌行业分布与排名 - 美妆行业上榜数量最多 至本、Fan Beauty Diary、HBN位列前三 [1] - 母婴行业共18个品牌入选 包括BeBeBus、海龟爸爸、丸丫等 [1] - 个护品牌中Off & Relax、她研社、诗裴丝排名居前 家清行业绽家、蔬果园、希望树进入50强 [1] - 50强中国内品牌(含港澳台)达49个 主要集中于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 [4] 高潜力细分赛道与品牌策略 - 美容仪器、颈部护理、皮具护理、儿童餐椅、儿童彩妆等类目红蓝海指数较高 显示强市场机会和成长潜力 [2] - 新锐品牌呈现功效性与悦己性双重特征:至本平衡实用功效与情绪体验 HBN强化成分技术 绽家主打香氛清洁 Off & Relax专注香氛洗护 [3] - 场景细分成为重要策略:BeBeBus专注婴儿车 海龟爸爸深耕婴童防晒 丸丫主攻摇篮摇椅 [3] 品牌成长关键指标 - 高价值人群规模是美誉度核心指标 会员/老客成交金额反映品牌运营策略与消费者认可度 [2] - 至本、海龟爸爸、绽家、她研社在高价值人群获取方面表现突出 HBN、蔬果园、Off & Relax、BeBeBus实现较高复购率 [2] - 平台高级会员与高消费能力者认可是品牌奠定高品质形象的重要标志 [2] 行业趋势与市场影响 - 新锐品牌需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体验绑定高价值用户 [3] - 老铺黄金、泡泡玛特等消费品牌股价创新高 市场对优质消费品牌关注度持续升温 [5] - 天猫平台提供全链路支持 消费者行为数据为榜单评价体系提供数据基础 [5]
第二季度“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出炉 消费者真实行为驱动品牌排名变化
证券日报· 2025-08-20 08:07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从第一季度的63.38增长至65.17 显示消费者购买品质品牌商品的趋势持续增强 [1] - 剔除618购物节影响后指数仍保持上升态势 反映消费升级与民生改善的宏观趋势 [1] - 指数呈现显著季节性波动 含618和双11促销活动的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数值普遍高于第一和第三季度 [1] 电商促销对品牌消费的影响 - 618和双11购物节期间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优质品牌而非低价白牌商品 [1] - 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已成为品牌经营与品质消费的重要节点 [1]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变化 - 2025年第二季度前五名品牌依次为苹果、美的、小米、海尔、华为 [1] - 空调、风扇等夏季品类品牌因销售与搜索量激增排名显著上升 美的跃居第二位 海尔和格力名次大幅提升 [2] - 防晒衣、凉鞋类目品牌走热 老品牌六神和钻石电风扇本季度首次进入前500名 [2] - 中外品牌数量继续保持"七三开"格局 形成相互促进的共生生态 [2] 快消新锐品牌发展态势 - 新锐品牌榜单50个上榜品牌中48个来自中国内地 显示行业创业创新回暖趋势 [2] - 成立时间较短但表现突出的品牌包括美妆品牌至本、个人洗护品牌Off&Relax、家清品牌绽家、母婴品牌BeBeBus [2] - 高价值人群偏好和消费者复购行为是快消新品牌从"网红"转向"长红"的关键变量 [2] - 品牌需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体验绑定高价值用户 [3]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持续增长 电商大促成品质消费重要时点
新华财经· 2025-08-20 07:58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表现 - CBI指数从2025年一季度的63.38上升至二季度的65.17 显示持续增长态势 [1] - 指数反映消费者倾向于优质产品和品牌商品的趋势持续增强 [1] - 电商平台大型促销活动(如618 双11)成为推动品牌经营和品质消费的关键节点 [1] 指数编制与监测意义 - 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发 [1] - 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 [1] - 指数助力宏观监测实现消费量 价 质的全面覆盖 [1] 电商购物节对品牌消费的驱动因素 - 消费者对购物节时间节点形成稳定预期 品牌商家通过折扣促销吸引需求集中释放 [1] - 折扣促销不会对品牌定位产生负面影响 [1] - 经济持续发展推动消费者对品牌商品需求上升 [1] 快消新锐品牌发展态势 - 新增"快消新锐品牌榜"专题研究 上榜50个品牌中48个来自中国内地 [2] - 显示中国快消行业在创业与创新方面的回暖趋势与增长潜力 [2] - 高价值人群消费偏好和消费者复购行为是新品牌从网红转向长红的关键因素 [2] 新品牌可持续发展策略 - 需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2] - 通过持续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体验绑定高价值用户 [2] - 摆脱昙花一现的发展困境 [2] 相关指数发布 -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于同日发布 [2] - 线上品牌购买力指数(BPI)于同日发布 [2]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二季度持续增长,618、双11成品质消费重要时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04:11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发布 - 2025年二季度CBI指数从一季度的63.38增长至65.17,显示消费者购买品质品牌商品的趋势持续增强[1] - 剔除618购物节影响后指数仍保持上升,反映消费升级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1] - 该指数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发,阿里巴巴提供技术支持,是全球首个基于真实购买行为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2] 电商购物节对品牌消费的影响 - 618和双11所在季度的CBI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季度,消费者在促销季更倾向选择优质品牌而非低价商品[3][5] - 购物节期间优质品牌相对销量提升更多,即使无品牌商品也参与降价[5] - 电商大促已成为品牌商家重要的营销节点,消费者对品牌商品需求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5]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 - 前五名品牌为苹果、美的、小米、海尔、华为,夏季品类品牌排名显著上升[7] - 美的跃居第二,海尔、格力排名提升,六神、钻石电风扇新晋前500[7] - 家具家装品牌源氏木语从第22名跃升至第8名,首次进入前十[7] - 榜单70%为中国品牌,30%为国际品牌,维持"七三开"格局[7] 新锐品牌发展特征 - 快消新锐品牌榜50强中48个为中国内地新兴品牌,显示行业创新回暖[8] - 至本、Off & Relax、绽家、BeBeBus等成立时间较短的品牌表现突出[8] - 高价值人群偏好和复购率是新品牌从"网红"转向"长红"的关键因素[9] - 新品牌需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产品创新绑定高价值用户[9] 指数方法论创新 - CBI500弱化传统财务指标,基于销售、价格、搜索、好评等多维度综合评分[7] - 首创"新锐度"指标,考察销售增速、年轻用户增长及产品创新表现[7] - 新增"赛道机会""高价值人群规模"等指标专门评估快消新锐品牌[8]
裁员、搞经销商,快消企业为何从不反思自己
虎嗅· 2025-08-19 06:57
业务能力下降 - 快消企业近年倾向于通过系统监控业务和经销商 但系统仅提升业务造假水平 未降低费用贪腐或提升业务能力[2] - 某公司产品铺市率下滑10个百分点 业务员缺乏主次意识 陈列技巧退化 传统终端活性化物料使用已消失[3] - 传统师徒制业务培训模式被废弃 老业务员曾通过非正式交流传授终端实战技巧 如客户偏好把握 竞品应对策略等[4][5] - 当前业务员流动率高 新入职者平均仅坚持3-4个月 系统化KPI考核未能实现预期效果 反导致业务能力断层[6] - 管理层决策与终端需求脱节 原业务出身的领导上位后忽视基层诉求 将执行问题归咎于业务员能力不足[7] 经销商关系恶化 - 企业试图通过数据监控彻底掌控经销商 要求利润让渡 同时发展多渠道合作 导致经销商忠诚度下降[8][9] - 经销商态度转变明显 从主动展示经营成果变为要求企业支付视察费用 反映合作关系质变[9] - 企业认为经销商可被平台替代 但历史案例显示 大卖场拖欠货款危机最终仍需经销商介入解决[12] - 即时零售等新渠道短期让利模式存隐患 参考乳业教训 未来处理临期品等问题仍需依赖经销商网络[12] 行业结构性矛盾 - 快消行业依赖"笨功夫" 与电商模式创新不同 需长期终端维护 但当前过度依赖技术系统适得其反[3][6] - 新消费品牌案例证明 忽视业务团队和经销商体系的品牌最终难以持续 传统企业应引以为戒[14] - 经销商在供应链中具备不可替代价值 既能填补平台覆盖盲区 又能化解企业激进策略遗留问题[11][12]
静安女,上海最卷
投资界· 2025-08-17 08:36
静安女群体特征 - 静安女指在上海静安区从事快消、时尚、金融等光鲜行业的都市丽人,以精致外表和职场强势形象著称 [4] - 群体内部存在鄙视链:欧莱雅员工位于顶端(被称为"上海女子监狱",加班文化极端),南京西路审计女居中,新天地PR女孩因准时下班处于底端 [5][7] - 典型形象为《小时代》风格:高跟鞋、中英夹杂沟通、掌控全球消费时尚的精英感 [4] 行业工作状态 - 快消/时尚行业以高强度加班著称,欧莱雅大楼凌晨仍灯火通明,员工被称为"全上海最狠的战士" [5] - 职场文化呈现狼性特征:见人就撕、不服就干,同事多为高能量e人,即使生活混乱上班仍保持气血拉满状态 [15][19] - 行业要求"不费力的精致",无论加班多晚次日必须保持滴水不漏形象 [13] 薪资与消费矛盾 - 实际月薪普遍1万元出头,但需承担内环5000元房租及奢侈品消费,形成"静安赚钱静安花"现象 [17][19] - 消费主义裹挟严重:职场需奢侈品傍身维持气势,收入大部分用于买包、服装或充面子旅游 [19][23] - 表面光鲜与真实生活的割裂:午餐多为普通米线黄焖鸡,非社交媒体展示的Wagas健康餐 [23] 职场文化影响 - 被称为"文科女工黄埔军校",高压环境培养出刀枪不入的职场能力,跳槽后具备降维打击优势 [21] - 需经营复杂人际关系:既要陪老板看奢侈品展,又要巧妙陪打网球喂球 [21] - 对比北京职场更显紧绷:北京同事不卷化妆,而静安女跳槽后全妆高跟会成显眼包 [21] 群体形象变迁 - 曾是小镇姑娘梦想的顶配人生象征,现正被年轻人祛魅,光环逐渐褪色 [8][22] - 职业泡沫感显现:高强度加班与内斗导致身心俱疲,存不下钱暴露阶级跨越幻觉 [23][25] - 与陆家嘴金融男并列上海精英象征,但两者职业光环均被质疑不堪一击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