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淇淋
icon
搜索文档
1300亿,皮爷咖啡母公司要卖了
36氪· 2025-08-28 03:26
并购交易核心 - 美国饮料巨头Keurig Dr Pepper(KDP)以全现金方式收购JDE Peet's 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1] - 收购溢价显著 KDP支付每股31.85欧元现金 较JDE Peet's 90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3%[9] - 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收购后KDP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饮料公司Beverage Co(年净销售额超110亿美元)和全球咖啡公司Global Coffee Co(合并年净销售额约160亿美元)[10] 标的公司背景 - JDE Peet's为咖啡和茶饮专营公司 旗下拥有50多个品牌 包括皮爷咖啡(Peet's Coffee)[1] - 皮爷咖啡被誉为"星巴克之父" 1966年由阿尔弗雷德·皮特创立 星巴克创始人为其学徒 首年所用咖啡豆来自Peet's[2] - JDE Peet's于2020年在阿姆斯特丹上市 上市首日市值达156亿欧元(1200亿元人民币) 创当时最快上市纪录(10天完成流程)[3] 中国市场表现 - 皮爷咖啡2017年进入中国 通过与高瓴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实现本土化 首家门店位于上海[4] - 当前皮爷咖啡在中国在营门店数超270家 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4] - JDE Peet's 2024年报显示 皮爷中国有机销售额强劲增长 调整后EBIT有机增长23.8% 拉动母公司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同比增长7.9%)[7] 交易推动方与收益 - 德国投资集团JAB Holdings为关键推动方 持有JDE Peet's约68%股权(2023年10月以23亿美元收购亿滋国际所持18%股权后)[8][9] - JAB将从交易中获得超123亿美元(约人民币880亿元)收益 JDE Peet's整体价值在不到一年内增加50亿美元[9] - JAB资产管理规模超700亿美元 同时持有KDP约4.4%流通股 投资版图包括Coty、利洁时等消费品牌[8] 行业并购趋势 - 全球消费并购活跃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吸引高瓴、凯雷、腾讯、京东等超20家投资方关注 估值从50-60亿美元涨至100亿美元[12] - 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拟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估值被高盛收购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亦筹划出售[12] - 贝恩调研显示60%消费品高管预计未来三年出售资产 红杉中国、德弘资本、KKR等机构积极参与消费并购[13][14]
哈萨克斯坦冰淇淋日益走俏国际市场
人民日报· 2025-08-26 22:22
行业出口表现 - 2025年前4个月冰淇淋出口量达4300吨,同比增长41.6% [1] - 主要出口市场为中亚邻国、俄罗斯和中国 [1] - 全球冰淇淋市场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2.5% [2] 企业竞争力提升 - Shin-Line集团占据哈萨克斯坦49%市场份额,为中亚地区最大生产商之一 [1] - 企业致力于减少反式脂肪含量,符合健康饮食趋势 [1] - 通过新产品开发推出天然奶油冰淇淋、冰淇淋糖果结合甜点等创新产品 [1] - 巴尔穆兹达克公司通过国际技术交流(德国、韩国、俄罗斯)提升生产工艺 [2]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政府制定"农工综合体五年发展规划",目标2028年农业总产值翻番 [2] - 计划2025年对乳制品行业投资2000亿坚戈(约3.73亿美元) [2] - 资助141个奶牛场项目以强化产业链基础 [2] - 政府持续投资"中间走廊"建设,优化冷链物流与冷藏运输以降低出口成本 [2] 市场前景与战略 - 行业通过品牌建设与品质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 [1] - 企业通过设备升级和技术学习提高产品质量 [2] - 冷链管理优化被视为扩大出口的关键必要条件 [2]
哈萨克斯坦冰淇淋日益走俏国际市场 今年前四个月出口量同比增长逾百分之四十
人民日报· 2025-08-26 21:52
行业出口表现 - 2025年前4个月冰淇淋出口量达4300吨 同比增长41.6% [1] - 主要出口市场为中亚邻国 俄罗斯和中国 [1] - 全球冰淇淋市场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2.5% [2] 企业竞争优势 - Shin-Line集团占据哈萨克斯坦49%市场份额 为中亚地区最大生产商之一 [1] - 企业持续减少产品反式脂肪含量 契合健康饮食趋势 [1] - 通过新产品开发推出天然奶油冰淇淋及冰淇淋糖果混合甜点 [1] - 巴尔穆兹达克公司引进德国 韩国和俄罗斯生产工艺经验 [2]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政府制定农工综合体发展国家规划 目标2028年农业总产值翻番 [2] - 乳制品行业投资将达2000亿坚戈(约3.73亿美元) 计划资助141个奶牛场项目 [2] - 政府持续投资建设"中间走廊" 优化冷链物流与冷藏运输系统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企业持续投入品牌建设与品质提升 [1] - 国际生产工艺交流与技术设备升级 [2] - 现代化仓储与运输成本优化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2]
2025夏季雪糕/冰淇淋发展趋势及竞争观察
36氪· 2025-08-26 02:24
市场发展概况 - 2023至2025年观察期(5-7月)雪糕/冰淇淋类目销售额指数从100降至86.67,销售量指数从100降至94.18,市场呈现收缩态势 [4] - 类目价格水平自2024年9月起持续同比正增长,价格指数超过100,显著强于乳制品及食品大类整体表现 [6] - 集团CR10市场份额从66.5%微降至65.5%,品牌CR10稳定在48.6%-48.9%,集中度保持高位且格局稳定 [9] 产品结构与价格趋势 - 非组合装产品占据95%销售额主导地位,组合装占比不足5%且波动极小 [13] - 非组合装每百克均价从3.75元降至3.35元,件均价从2.9元降至2.55元,价格持续下行但降幅收窄 [19] - 组合装件均规格波动明显,2025年升至369克,或为提升性价比策略 [17] 价格带分化与供给变化 - 非组合装0-1元价格带销售额占比从7.67%升至9.60%,12元以上高端价格带持续收缩 [23][24] - 低价段SKU数量显著增长:0-1元从2071个增至3190个,1-2元从1260个增至1778个,供给向性价比产品倾斜 [26] - 新品SKU数量从309个降至225个,但呈现两极分化:0-1元低价带新品增至75个,12元以上高端带新品增至38个 [33][35] 头部竞争格局 - 伊利集团市场份额升至约33%,销售额同比降幅为CR10中最小,领先优势扩大 [38] - CR10品牌均属CR3集团,巧乐兹以14%份额居首但增速为负,伊利品牌及冰工厂实现正增长 [41] - 外资集团(梦龙、雀巢)铺市率连续三年下滑,本土品牌伊利牧场铺市率从85%提升至90% [45][46][48] 均价策略与跨界动态 - 梦龙集团每百克均价降至8元区间,雀巢反向上涨;中腰部集团均价稳定在3.5-4.5元 [56] - 飞鹤、认养一头牛、洽洽等乳制品及零食集团跨界推出雪糕产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63] - 跨界集团原类目如果冻、乳饮料等销售额同比下滑超10%,转型需求迫切 [64]
迷你的力量,为什么饮料冰淇凌都在变小?
36氪· 2025-08-25 00:10
迷你化产品定义与特征 - 迷你化是一人经济之上更极致的形态 不仅满足单人温饱 更提供选择更丰富 单个经济与健康负担更低的产品[1][25] - 典型产品包括42g迷你巧克力甜筒冰淇淋 30g光明冰砖 20g中街亲子分享装冰淇淋[2] 以及2颗装或1颗装的烘焙甜品[5] 行业创新案例与市场表现 - 可口可乐中国推出248ml口袋瓶与200ml迷你罐 核心策略为降低消费者初次尝试门槛与入门价格 契合快节奏生活方式[7] - 可口可乐中国市场重启增长 中国食品汽水业务2023年营收163.73亿元 同比增长2.5% 扭转2024年上半年下滑9%的颓势[8] - 烈酒行业通过50ml小规格产品进入新消费场景 如7.9元20ml野格 11.5元50ml百加得朗姆酒 16元50ml芝华士12年威士忌[9] - 帝亚吉欧CEO确认高端烈酒小规格化趋势 50ml唐·胡里奥1942虽价格不菲但受欢迎 未拉低品牌档次[11] 消费趋势与人群变化 - 全球年轻人饮酒量减少 社交活动规模更小且预算有限 小规格产品适配随意消费场景[13] - 中国15岁以上单身人口达3.4亿 独居人口预计2030年达1.5亿-2亿人 20-39岁独居青年将从2010年1800万增至4000-7000万 增长1-2倍[23] - 日本一人经济形态成熟 包括一人火锅 单间拉面 便利店服务及一人食主题影视内容[23] 商业模式与盈利策略 - 迷你包装是提价增利策略 可口可乐200ml单位价格0.0085元/ml 高于330ml的0.006元/ml 推动公司毛利率创新高[15] - 小包装虽包材成本占比更高且灌装难度大 但可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低价 如奥乐齐将鲜奶从1.5L改为950ml后价格更低[25] - 新品研发需重新调配配方 因小分量产品表面积 体积及烘烤时间均不同[18] 消费心理与产品定位 - 迷你包装降低热量心理负担 如盒马小规格烘焙产品让消费者"吃得好一点 负担轻一点"[16] - 超迷你包装塑造"浓缩精华"高端形象 如MOJU的60ml HPP果汁成功完成品牌高端化[18] - 迷你产品满足"理智沉沦"需求 消费者通过控制分量实现有节制放纵 顺应人性而非反人性[26] 行业应用与扩展 - HPP果汁在国内从200ml或100ml小规格起步[21] - 爆品成功后常扩展至750ml 1L或2L大包装[22] - 小罐茶等产品将迷你化推向极致 利用相同消费心理[20]
爆火的野人先生,下一个DQ还是钟薛高?
创业邦· 2025-08-20 03:09
公司扩张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立于2011年 主打新鲜水果制作冰淇淋 2015年正式进入意大利手工冰淇淋赛道[7] - 2023年新增63家门店 2024年加速扩张 开出160多家门店 品牌从"野人牧坊"更名为"野人先生"[7] - 2025年前5个月累计开出280多家门店 截至7月初全国门店数量超过900家 覆盖近百座城市[7] - 门店规模位列行业第三 仅次于DQ和波比艾斯 全国商场负1楼布局密集 动辄大排长龙[10] - 总签约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 近期传出冲击香港上市消息 但创始人否认上市规划[5][12] 产品定位与商业模式 - 主打Gelato意式冰淇淋细分品类 口感绵密且脂肪含量较低 采用进口原材料[10] - 单款冰淇淋售价28-38元 定位高端市场 门店放置电子秤确保净含量达标[10] - 核心口号"当天现做 拒绝隔夜" 每晚9点后买1送1营销策略 吸引年轻消费群体[10] - 2023年从直营转向加盟模式 加盟费用30-40万元 单店投入60-70万元[11] - 毛利率不低于60% 回本周期平均12个月 突出门店半年内可实现盈利[11] 行业市场环境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 意式冰淇淋品类以10%同比增速突破120亿元规模[11] - 意式冰淇淋赛道迅速走红 新茶饮品牌跨界涌入 传统品牌光明旗下"爱茜茜里"重启开店[23] - 竞争对手波比艾斯2023年门店超500家 2024年新增400家 截至7月底门店数突破1150家[21] - DQ现制冰淇淋市场份额达30% 哈根达斯考虑出售中国业务 钟薛高已破产清算[15][18] 面临挑战与质疑 - 社媒平台质疑产品非现场制作 实际采用工厂预制冷冻奶浆二次加工 与宣传不符[15] - 售价28-38元与DQ、哈根达斯持平 消费者认为溢价明显 够买多杯奶茶[15][16] - 横向对比意大利品牌Venchi欧洲双球售价不超过25元 国内售价翻倍[16] - 高端冰淇淋市场整体承压 消费者转向追求质价比 行业洗牌持续进行[15][24] 核心竞争优势 - 自建昌平牧场把控原料 努力撕下冰淇淋不健康标签[19] - 商场负1楼门店布局规避季节性影响因素 最大化收益[19] - 差异化产品定位契合消费者对健康冰淇淋需求 细分领域发展前景良好[18][19]
5个月狂开500家门店,野人先生是黑马还是套路?
虎嗅· 2025-08-19 05:02
公司扩张与市场表现 - 5个月内开设500家门店 实现快速规模扩张 [1] - 在商场地下1层密集布局门店 渠道策略具有针对性 [1] - 被市场传言即将上市敲钟 显示资本市场关注度提升 [1] 行业竞争格局 - 哈根达斯今年夏天出现大规模关店 高端冰淇淋品牌面临市场压力 [1] - 钟薛高几乎破产 国产高端冰淇淋品牌遭遇经营困境 [1]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 采用轻奢定位 差异化切入冰淇淋市场 [1] - 主打国产平替概念 迎合本土消费需求 [1] - 在竞争激烈的冰淇淋赛道实现脱颖而出 [1]
爆火的野人先生,下一个DQ还是钟薛高?
36氪· 2025-08-18 11:14
公司发展历程与扩张 - 公司创立于2011年 最初主打新鲜水果制作冰淇淋 2015年正式进入意大利手工冰淇淋赛道[2] - 2023年新增63家门店 同年从直营模式转向加盟模式[2][5] - 2024年品牌更名为"野人先生" 当年新开门店160多家[2] - 2025年前5个月新开门店280多家 截至7月初全国门店数量超过900家 覆盖近百座城市[1][2] - 总签约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 门店规模位列行业第三 仅次于DQ和波比艾斯[1][4] 产品定位与商业模式 - 主打意式手工冰淇淋(Gelato)细分品类 口感绵密且脂肪含量较低 采用进口原材料[4] - 产品售价区间28-38元 定位高端市场 门店使用电子秤确保净含量[4] - 核心宣传口号"当天现做 拒绝隔夜" 每晚9点后实行"买1送1"营销策略[4] - 加盟费用30-40万元 单店投入60-70万元 毛利率不低于60%[5] - 平均回本周期12个月 业绩突出门店半年内可实现盈利[5]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 其中意式冰淇淋品类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规模[5]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DQ(市场份额30%)和波比艾斯(门店数1150家)[12][14] - 波比艾斯2024年新开400多家门店 覆盖27个省份150多座城市[14] - 传统品牌光明"爱茜茜里"重新扩张 新茶饮品牌跨界进入意式冰淇淋赛道[16] - 高端冰淇淋市场整体承压 钟薛高破产清算 哈根达斯考虑出售中国业务[10] 品质争议与价格挑战 - 社媒平台质疑公司使用工厂预制冷冻奶浆进行二次加工 与"当天现做"宣传不符[7] - 售价28-38元与DQ、哈根达斯等传统高端品牌相当 被消费者认为性价比不足[7][11] - 横向对比意大利品牌Venchi国内售价翻倍 纵向对比奶茶咖啡品类少有30元以上定价[11] - 消费者转向追求"质价比" 强调"可以买贵的 不能买贵了"的消费理念[16] 资本运作与未来战略 - 曾传闻招聘港股IPO财务审计 但创始人8月6日官方回应称暂无上市计划[6] - 公司通过自建牧场进行原料把控 努力消除冰淇淋不健康标签[12] - 商场负1楼选址策略有助于规避冰淇淋销售的季节性影响因素[12] - 意式冰淇淋细分领域仍有发展前景 但面临行业巨头压制和新选手竞争的双重压力[12][16]
蒙牛国际化战略持续深化 艾雪和贝拉米新兴市场渗透加速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06:16
国际化战略进展 - 公司以"一体两翼"战略框架为指导,通过本土化运营与全球化资源协同,重点布局高增长潜力市场并优化全球资源配置[1] - 艾雪冰淇淋品牌已成为中国食品企业国际化的典型案例,自2015年开拓印尼市场以来实现业务规模快速扩张[1] - 2025年初公司及艾雪战略股东增资超1亿美元,支持艾雪在东南亚和其他新市场的快速扩张[1] 艾雪冰淇淋业务表现 - 艾雪在印尼市场份额达34%位居市场首位,菲律宾市场排名第二,越南市场市占率突破至行业第二[2] - 艾雪年营收突破20亿元,进入印尼市场三年后年销售额从2000万元增长至12亿元[2] - 艾雪在东南亚地区已建成4个生产基地,并加速全球化布局拓展非洲和拉美市场[2] 本土化运营策略 - 艾雪根据印尼消费者口味偏好开发甜点系列冰淇淋产品[2] - 实施"冰柜投放计划"累计向乡村地区投放近60万台冰柜,覆盖约40万家零售终端[2] - 建立完整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包括合资建设冷链基础设施和在印尼自建三家生产基地[2] 新兴市场拓展 - 艾雪已完成非洲和拉美两大区域市场的业务架构搭建[2] - 在非洲市场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并开发适合当地口味和消费水平的产品系列[3] - 在拉美市场选择巴西作为切入点,已完成当地团队组建并开始产品销售[3] 贝拉米业务发展 - 贝拉米作为公司国际化战略重要支柱,在东南亚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3] - 贝拉米高端产品线"贝拉米白金有机A2"保持高速增长[3] - 贝拉米2025年上半年完成产品线升级,经典蓝罐系列和有机蓝盾系列新品登陆澳洲和越南市场[4] - 贝拉米在越南市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获得越南国家电视台专题报道和政府代表团考察[4]
品质始终如“伊”,伊利连续六年荣获泰国FDA质量奖
全景网· 2025-08-15 05:41
奖项与荣誉 - 伊利泰国子公司连续第六年获得"2025泰国食品药品监管局质量奖",成为本年度唯一入选的中资企业[1][3] - 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亲自颁奖,FDA副秘书长对品牌发展表示肯定[3] - Cremo系列冰淇淋荣获"国际风味评鉴所"风味绝佳奖和2025世界乳品创新奖"最佳冰淇淋"推荐奖与提名奖[12][16][18] 质量管理体系 - 公司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维度品质护城河,严格执行伊利集团质量管理"三条线"[15] - 配备32名专业质量管理及技术人员,其中多人具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资质[15] - 320平方米专业实验室通过ISO17025认证,配备尖端检测设备[15] - 工厂全面通过GHPs、HACCP、ISO22000、Halal等多项国际权威质量体系认证[15] 生产与运营 - 生产车间智能化流程管理、严苛清洁标准和行业领先自动化水平获得评审专家高度认可[5] - 引入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建成两个专业化生产车间及一个前处理车间[16] - 对原辅料实施高于行业标准的管控,每批次原材料需经过至少12项指标检测[16] - 建立全程可视化冷链监控系统,实时追踪运输车辆位置及冷链温度[16] 市场表现 - 产品在泰国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稳居市场前三甲[7][16] - 冰淇淋年产量达2万吨,近三年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超过13.7%[16] - 产品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16] - 葡萄冰球、泰茶冰淇淋等特色新品获得市场认可[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