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

搜索文档
中新自贸协定升级红利持续释放,为两国经贸往来注入不竭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8-12 13:01
中新双边经贸合作概况 - 2024年中新双边货物贸易额为201.5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77.4亿美元,进口124.2亿美元 [2] - 2025年1~6月中新贸易额达108.5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中国出口36.6亿美元(同比-1.6%),进口71.9亿美元(同比+10.8%)[2] - 新西兰对华货物贸易连续8年保持顺差状态,主要出口乳制品、肉类、木材、水果及有机产品等优势品类 [4] 贸易结构与发展阶段 - 中新自贸协定生效后双边货物贸易增长近300亿新元(约合1280亿人民币),2008-2016年实现首个100亿新元增长,2016-2019年仅用3年达成第二个100亿新元增长 [3] - 合作领域从传统商品贸易扩展至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多元化格局 [3] - 新西兰在华投资集中在农林、轻工、纺织等领域,中国对新投资聚焦乳业、农牧业、环保、飞机制造等 [2] 自贸协定升级成果 - 中新自贸升级协定首创农产品快速通关、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制度,为乳制品、林业等关键领域打开空间 [6] - 电子商务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绿色通道等设计为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提供实践样本 [6] - 协定升级直接推动中澳、中韩等8个自贸协定升级谈判进程 [6] 重点合作产业方向 - 食品科学、低碳技术、农业经济、数字贸易、生物制药被列为未来优先合作领域 [1][7] - 新西兰在食品科学、环境保护、农业经济等领域具备独特资源和技术优势 [4] - 中国通过贸易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资源,同时满足国内市场多元化需求 [4] 历史性合作里程碑 - 新西兰是首个与中国签订全面自贸升级协定的西方国家,首批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创始国 [5] - 开创性实践包括最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OECD成员,唯一与香港建立独立自贸安排的发达经济体 [5] - 合作模式为RCEP框架下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深度互融提供示范 [5][6]
内蒙古“草原优品”品牌推介活动进京
贝壳财经· 2025-08-12 10:02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成果 - 2024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3.6% 增加值达2872.6亿元 [1] - 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 绿色有机及名特优新产品数量全国首位 [1] - 牛羊肉和牛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分别占全国1/4和1/6 [1] 区域产品优势与市场份额 - 全国1/2的羊绒制品 1/3的谷子高粱绿豆 1/10的牛肉来自内蒙古 [1] - 鄂尔多斯市推"暖城多味" 锡林郭勒盟展示羊制品和乳制品 [4] - 阿拉善盟展示沙产业产品 通辽市库伦旗展示荞麦系列产品 [4] 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 - 通过品牌展示和产销对接平台拓宽优质农畜产品销售渠道 [9] - 品牌赋能可结合牛文化及内蒙古歌舞文化实现流量联动 [8] - 持续完善"草原优品"品牌体系推动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9]
乌兰察布市打出金融助企“组合拳” 多维度发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内蒙古日报· 2025-08-11 01:42
核心观点 - 乌兰察布市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融资机制 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2][3][4] 融资对接机制 - 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融资需求推送机制 实现银行对重点融资需求企业100%全覆盖对接 累计投放贷款13.22亿元 [1] - 按月组织政金企对接活动 举办43场行业专场对接 累计达成融资意向170.92亿元 授信金额45.92亿元 [1] - 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累计走访企业127653户 推送企业清单15428户 累计授信企业20837户 [2] 供应链金融创新 - 针对铁合金产业创新"1+N"供应链融资模式 通过云链平台将应收账款转化为融资凭证 截至2025年6月末为行业提供融资50.42亿元 支持90余家企业 [4] - 在马铃薯产业推出"豆进款出"质押模式 运用供应链金融解决上游农户融资难题 [4] - 吉铁铁合金公司通过云链贷模式使上游10多家企业获得贷款 [1] 担保模式突破 - 汇元融资担保公司创新智慧活畜贷、智慧存货贷等模式 通过智慧平台为11家企业贷款5100万元 [3] - 截至6月末新增融资担保项目105个 金额5.06亿元 在保项目202个 在保责任金额9.26亿元 [3] 特色产业金融支持 - 绿色信贷重点支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 察右中旗银行对接6个风光能源项目 投放信贷7.43亿元 [4] - 组建金融服务小分队开展点对点走访 深入18家重点企业 [2] - 成立小微企业首贷服务专班 通过银税互动帮助企业获得80万元首笔贷款 [4] 金融服务体系 - 开展金融轻骑兵助企活动系列政策宣讲 举办青创易贷专题讲座 [2] - 按照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原则对推荐清单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 - 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形成月月有专场、季季有主题的常态化对接模式 [1][2]
绿色缘何成了阿坝州最鲜明底色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核心观点 - 阿坝州通过金融支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绿色贷款余额占比达37.5%且增长21.4% [1] - 金融机构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推动农业低碳转型、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生态旅游价值转化三大领域发展 [3][5][7][8][11] 绿色农业发展 - 红原县金融机构以240万元牧草采购合同为质押 向和牧牧业发放320万元贷款支持"草-畜-肥"循环养殖模式 [3][5] - 小金县农商银行发放200万元支农贷款支持高原有机玫瑰种植 覆盖13个乡镇46个村并带动弱势群体就业 [5][6] - 茂县农商银行以2.8%低利率向花椒合作社发放740万元贷款 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动模式 [6] - 全州绿色农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3% [6] 清洁能源开发 - 金融机构向嘎斯都光伏项目发放3.8亿元贷款(利率2.8%) 实现1.8米高支架"板上发电+板下放牧"模式 [7][10] - 项目为金川县创造税收3000余万元 并同步解决发电、治沙、保草三重问题 [7] - 农行向红原安曲光伏项目投放7600万元 向双江口水电项目配套2亿元珍稀动植物保护融资 [7] - 全州清洁能源贷款余额达154.2亿元 同比增长15.9% [7] 生态旅游建设 - 农发行发放15年期7000万元贷款支持岷江源湿地公园综合治理与旅游开发打包项目 [8] - 保险公司在若尔盖及大熊猫国家公园推出草原火灾险和综合险 覆盖350万亩草场并提供4409万元野生动物致害保障 [8] - 全州绿色旅游关联贷款余额74.8亿元 [8] 绿色普惠金融 - 若尔盖农商银行通过"再贷款+政银合作"模式发放1630万元贷款 支持山水工程苗木种植 [11] - 其中使用再贷款610万元 构建"政策引导-金融激励-市场响应"机制 [11] - 全州绿色普惠贷款余额60.96亿元 同比增长7.4% [1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青海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致富花开遍高原
人民日报· 2025-08-07 07:4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青海省聚焦特色优势资源,多措并举壮大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新业态、增加新动能,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1] - 青海省制定农牧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提质、扩量、补链、增效"重点发力 [3] - 截至6月底,青海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298个,有机草原监测面积达到3.35亿亩,累计48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科技赋能农牧业 - 祁连县优化藏羊种群质量,联合高校院所检测多胎基因,推广"两年三羔"技术,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拔地而起,100多个选育核心群存栏6万余只藏羊,良种覆盖率超98% [2] - 2024年祁连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揭牌,20多位专家聚力攻关,测数据、做实验,给藏羊划分多个精细分割部位,研发推广发酵饲料,协助制定多项团体标准 [2] - 精深加工让藏羊效益翻番,旺季每天能卖1吨,产品发往各地 [2] 乡村旅游发展 - 边麻沟村整合帮扶项目启动"边麻沟花海景区"项目,发展生态旅游,育花海、建民宿、开农家乐,引进高空滑索和玻璃悬廊等游乐项目,70多户村民进入生态旅游行业,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4] - 青海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 [4] - 门源县油菜花海成为"金色银行",正冲刺国家5A级景区,盛花期每天有上万名游客 [6] 农产品加工升级 - 门源县推动油菜籽加工从小作坊向规模化、精深化、品牌化迈进,年产量从两三吨提升到上千吨 [7] - 门源县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去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带动周边6500户农户增收致富 [7] - 门源县油菜种植面积达28.95万亩,菜籽油产量超3万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7]
破坏耕地,非法采矿,毁林毁草——两部门通报违法违规典型问题
经济日报· 2025-08-07 00:26
有8起违规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包括内蒙古恺鑫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绿化装饰草皮违规占用永久 基本农田459.20亩;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对占用破坏69.63亩耕地问题监管不力;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天 王镇政府及市相关部门未如实上报种植绿化装饰草皮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问题;湖北省荆州市绿普绿 化工程有限公司种植绿化装饰草皮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340.49亩;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深德旅游发展 有限公司侵占耕地47.24亩挖湖造景等。 有5起违法开采矿产:包括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达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设施农业为名违法开采砂石37 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委、市政府主导推动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名义违法开采砂石土等。另有2 起提交虚假证明材料等违法违规行为。 自然资源部近日召开发布会称,2025年二季度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督察和执法监督发现,部 分地方仍存在违法占地破坏耕地、非法采矿、毁林毁草破坏生态,甚至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等违法违规行 为,并联合通报了21起违法违规典型问题。 其中有6起擅自占用林地毁林毁草:包括山西省浑源县文化和旅游局擅自占用林地86.6亩;辽宁省葫芦 岛市首航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擅自占用林草地等155. ...
焦点访谈|活力中国调研行 看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央视网· 2025-08-06 13:23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了深入探讨 这一进程中涌现的新模式、新路径,由中宣部组织的第二批"活力中国调研行"不久前在江西、青海、吉林三省,实地探访了这些地区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透过江西的绿色崛起,到青海的生 态优先发展战略,再到吉林的老工业基地城乡融合发展,各地正因地制宜地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家园,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 之路。 2024年,丰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对于很多新市民来说,就业是 他们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保障,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也加快推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 展。 尹弘:"县城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以县城为主要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辐射带动力,更好发挥县城 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吸引人口落户,我们内外兼修提升功能品质,发展城市产业,扩大城市就业,切实保 障好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 ...
内蒙古鄂尔多斯灌木的“七十二变”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7:56
产业链发展 - 柠条和沙柳形成饲草种植至生态修复全产业链 成为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核心支点 [1] - 柠条枝条通过现代化生产线加工为高营养颗粒饲料 年产超万吨 为200余户牧民提供原料置换服务 [1] - 沙柳条转化为清洁燃料和高端家具制造材料 柠条加工成优质饲草缓解畜牧业饲料短缺 [2] 经济效益 - 饲料加工厂每年为嘎查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1] - 使用柠条颗粒饲料使每头牛成本节省1000元 百头牛可节省10多万元 [2] - 育苗面积达15.65万亩 育苗量9.97亿株 为农牧民带来可观经济收益并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3] 技术应用 - 生物质颗粒厂将废弃材料加工成直径1厘米 长度3-4厘米的清洁燃料 燃烧值达3950-4000大卡 销往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宁夏等地 [2] - 政府支持建设颗粒饲料加工厂 实现柠条枝条70%废弃率的资源化利用 [1] 生态效益 - 柠条作为防风固沙先锋树种 每5至8年平茬复壮 促进生态修复 [1] - 灌木资源价值链延伸逆向拉动荒漠化治理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 [2][3] - 种苗培育工程科学规划保障性苗圃 培育抗旱苗木 确保生态建设可持续性 [2][3]
“尔滨”搭台展“草原优品” 品牌化翼助产业腾飞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5 07:24
内蒙古品牌建设与产业升级 - 内蒙古草原面积占全国27%,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牛羊肉、牛奶产量首位,是国家重要"粮仓""肉库""奶罐""绒都"[2] - 当前消费升级背景下,品牌成为产业竞争制高点,信用是品牌"身份证",需以品牌、信用、质量为抓手实现突破[2] - 中国经济信息社将联合各方开展"草原优品"系列传播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撑[2] 品牌赋能产业实践 -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持续赋能内蒙古品牌建设,通过媒体传播助力农牧产品扩大影响力[3] - 产业兴旺需核心产品旺销,品牌营销核心在于差异化价值定位,如内蒙文化元素(骑马、射箭等)可赋能牛肉品牌[3] - 农业品牌建设需突出区域特色,务实推进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必然路径[3] 区域品牌发展案例 - 鄂尔多斯市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暖城多味"区域公共品牌,形成粮食、羊绒、肉牛、肉羊、奶业五个百亿级产业[4] - 2024年鄂尔多斯粮食产量达45.5亿斤,牲畜存栏1369万头只,奶类总产量67万吨[4] - 乌兰察布市打造"原味乌兰察布"品牌,授权企业115家,产品500余种,品牌价值201.92亿元,溢价能力达20%[6] 特色产品与产业数据 - 察哈尔右翼中旗为马铃薯天然种植区、中国燕麦全产业链引领区和冷凉蔬菜高品质生产区[6] - 四子王旗戈壁羊年出栏160万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1个[6] - 卓资熏鸡通过品牌培育成为乡村振兴助力剂,形成"培育品牌-成就产业-富裕百姓"闭环[6] - 科尔沁左翼后旗肉牛存栏超百万头,肉牛产业以"三好"(肉牛好、牛肉好、前景好)为核心[7] - 兴安盟稻田均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年产稻米75万吨,占内蒙古水稻产量70%以上[7] 品牌传播与信用赋能 - "鄂尔多斯草原村排"获全网30亿次关注,成为地方文化IP标杆[7] - 活动期间启动内蒙古信用促消费行动、"卓资熏鸡"品牌传播力指数签约等,以信用背书为品牌注入新动能[7]
“负担”秸秆成了“香饽饽”!封开积极推广秸秆青(黄)贮技术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8-04 08:04
核心观点 - 封开县通过推广秸秆青(黄)贮技术 将秸秆转化为优质有机饲料 实现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 [11][25][27] 技术应用与优势 - 秸秆青(黄)贮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秸秆转化为饲料 适用于玉米 高粱 稻草等多种作物 [15][17][21] - 技术处理的饲料营养损失少 适口性好 便于长期储存 解决饲料季节性供应问题 [19][20] - 技术需注意秸秆不落地收集 密封发酵环境及分层取料等操作要点 [22][23][24] 产业实施模式 - 封开县建立全流程服务链条 包括收割 回收 处理 发酵和包装 实现秸秆高效转化 [4][5][6] - 结合科学处理与机械化应用 推广秸秆养畜模式 减少环境污染并支撑畜牧业发展 [25][26][27] 地区农业背景 - 封开县为广东农业大县 土地肥沃 拥有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产品 [9][10] - 连续多年推广秸秆青(黄)贮技术 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