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中介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专业,引领行业!首信保险代理获任广东保险中介行业协会第四届保险代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09:07
行业组织架构 - 广东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正式公布第四届保险代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名单 由1家主任委员单位 5家副主任委员单位和4家委员单位构成 [1] - 首信保险代理当选副主任委员单位 与平安创展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主任委员)及人保汽车保险销售 大童保险销售 车车保险销售 广州中阳保险代理共同组成副主任委员单位 [1] - 协会成立于2010年 2021年加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会员单位全面覆盖保险代理 经纪 公估等专业中介机构 [1] 公司业务发展 - 首信保险代理作为全国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已服务千万家庭 在医疗险 重疾险和意外险领域推出超200款保险产品 [2] - 公司运用"AI+保险"模式提升线上购险及理赔体验 通过AI大模型加速推动智能化理赔服务升级 [2] - 未来将深化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加强行业协作以促进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建设 [2]
连续6年下滑!保险中介机构持续减员 有何生存之道?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17:53
保险中介机构清退潮 - 2025年以来吉林全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已注销62家,其中省级分支机构4家,其他分支机构58家,机构总数量较年初下降11.7% [1] - 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连续6年下滑,2019年至2024年法人数量从2642家降至2539家,累计减少103家 [2] - 2025年已有29家机构被注销《保险中介许可证》,4家被注销《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部分非保险中介机构的兼业代理许可证也被注销 [3] 清退原因分析 - 监管趋严推动"清虚提质"行动,提高准入门槛并加强合规检查,淘汰实力弱、不合规的"空壳"机构 [3] - 互联网平台和大型险企自建渠道挤压传统中介生存空间,传统中介转型缓慢且服务模式落后 [3] - "报行合一"政策使全行业佣金水平降低30%,压缩利润空间并加速行业整合 [5][6] 行业转型方向 - 从"产品推销员"转向"风险管理顾问",提升专业能力并建立定制化保障方案 [9] - 拥抱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运营流程并精准触达客户 [8][9] - 深耕细分领域走差异化路线,打造"小而美"专业品牌 [9] - 科技驱动的新型中介机构受资本青睐,2025年镁信健康、元保、i云保、手回集团等相继启动上市或融资 [8] 未来市场格局 - 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头部中介机构通过并购扩大份额,不创造价值的中介逐步退出 [4][6] - 服务质量、科技应用和客户关系成为核心竞争力,需通过专业化和数字化提升效率 [8][9]
连续6年下滑!保险中介机构持续减员,有何生存之道?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15:45
保险中介机构清退潮 - 2025年以来吉林全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已注销62家,其中省级分支机构4家,其他分支机构58家,机构总数量较年初下降11.7% [1] - 自2019年以来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已连续6年下滑,2019年至2024年法人数量分别为2642家、2640家、2610家、2582家、2566家、2539家,过去6年已有103家退出市场 [3] - 2025年以来已有29家机构被注销《保险中介许可证》,4家机构被注销《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部分非保险中介机构的《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也被注销 [4] 清退原因分析 - 监管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监管部门推动"清虚提质",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合规检查,主动淘汰实力弱、不合规的"空壳"机构 [4] -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互联网平台和大型险企自建渠道挤压传统中介生存空间 [4] - 传统中介转型缓慢,未能跟上数字化浪潮,固有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客户需求 [4] - "报行合一"政策导致全行业相关渠道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30%,大幅压缩利润空间 [7][8] 行业转型方向 - 从"产品推销员"转变为"风险管理顾问",提升专业能力,提供量身定制的保障方案 [9] - 积极拥抱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运营流程、精准触达客户 [9] - 走差异化路线,深耕细分领域或特定场景,打造"小而美"的专业品牌 [9] - 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科技应用和深化客户关系是关键,采用先进科技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精准营销能力 [9] 市场新动向 - 瞄准科技赛道、风险管理服务的新型保险中介机构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接连拟赴美或赴港上市 [10] - 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拟赴港上市,元保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i云保完成C轮融资,小雨伞保险母公司手回集团登陆港股市场 [10]
保险中介协议藏个人信息泄露陷阱:要收集上网记录、同意营销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07:28
保险中介机构个人信息收集问题 - 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在用户协议中隐藏条款,允许向第三方推送营销信息并共享用户数据,如"投保排排网"和"保通保险代理"明确提及与合作伙伴共享用户联系方式及画像信息 [5] - "童管家"将营销短信与投保通知绑定,用户无法单独拒收营销信息,且协议中将营销内容列为"重要信息"强制接收 [6][7] - 机构通过复杂冗长的用户协议设计,使投保人在未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同意条款,限制自主选择权 [8] 违规收集个人数据行为 - "投保排排网"以合规为名过度收集用户上网记录(搜索、浏览、点击等),超出银保监会规定的"操作轨迹"记录范围,涉嫌违反"最小必要"原则 [9][10] - 律师指出机构混淆法律要求与商业目的的信息收集,误导消费者认为非必要数据收集是监管强制要求 [10] 监管动态与法律分析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通报指出保险机构存在强制同意、扩大授权等问题,例如强制消费者同意将信息用于无关业务 [11] - 《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个人信息收集限于业务最小范围,禁止过度收集 [11] -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信息需与目的直接相关,且保险行业需额外遵守区分"必要/可选信息"、明确第三方义务等 stricter 要求 [12]
“退潮”的保险经代:销售套利空间消失 差异化壁垒待造
中国证券报· 2025-07-24 21:10
经代市场现状 - 经代渠道面临"报行合一"政策冲击,佣金降幅普遍超过50%,机构盈利困难,人才流失严重,部分小型经代公司退出市场 [2][3] - 行业头部效应明显,明亚、大童、英大等头部经代公司及科技公司旗下经代平台进一步壮大,区域性小经代公司因佣金骤降和合规成本上升被迫退出 [3][4] - 经代市场主体数量减少,行业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资本驱动模式失效 [4] 盈利模式挑战 - 经代公司传统依赖费差收益的模式被击穿,"报行合一"压缩销售套利空间,新单和续期手续费降幅达50% [4][6] - 部分经代机构未能帮助险企降低营销成本,反而推高中小寿险公司业务成本,与"产销分离"初衷背离 [5] - 人身险产品转型加剧经代渠道同质化和脆弱性,分红险等产品因收益不确定性和高理解门槛导致销售难度加大 [6][7] 行业转型方向 - 经代渠道从比拼产品性价比转向提供附加价值,注重专业服务能力整合,如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 [8][9] - 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牌照价值暴跌,经营模式从单纯卖产品转向综合解决方案 [8] - 未来经代渠道将经历"规模萎缩—价值回归—精英化"三阶段洗牌,形成差异化壁垒的精品经代将胜出 [9] 政策与监管影响 - "报行合一"政策全面落地后,经代渠道首年佣金下降,机构裁员、降薪现象普遍,行业进入"冰河期" [2][3] - 建议对中介公司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保留中小型中介政策空间以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9]
兼任“超标”也违规!保险中介乱象翻新,制止靠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7-21 13:20
保险中介机构违规乱象 - 湖北大别山保险销售公司因七项违规被罚89万元 包括未按规定设立分支机构、兼任负责人超2家、业务财务信息不真实等 [1][3] - 兼任分支机构负责人超2家属行业罕见 易导致管理缺位和利益分配失衡 多源于成本控制或人才短缺 [3] - 年内高发违规包括财务数据造假、代客操作、伪造合同等 通辽金顺保险代理因伪造合同被吊销许可证 相关责任人被终身禁业 [4] 监管政策与合规要求 - 监管规定虽未明确兼任负责人数量上限 但要求确保履职独立性和勤勉义务 配套文件细化分支机构负责人管理要求 [4] - 保险销售新规禁止强制搭售、代签名 将销售行为分为前中后三阶段分别规制 [7] - 销售人员分级制度即将实施 产品分类与销售资质分级同步推进 "想卖就卖"模式终结 [8]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2024年末全国保险中介机构2539家 较2023年减少27家 年内数十家被注销 行业面临"退场潮" [8] - 未来趋势包括销售专业化(人员产品分级)、服务科技化、业务多元化 竞争聚焦合规与专业能力 [8] - 数字化与智能化成必然方向 机构需引进新技术构建差异化优势 [9] 整改建议与应对措施 - 机构需从制度、人员、监督三方面整改 完善销售规范与代销管理制度 强化合规培训与技术监控 [5] -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通过行为轨迹记录防范代客操作 加强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性 [5][6]
这家金融机构获准退出
金融时报· 2025-07-21 11:40
公司动态 - 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退出保险中介市场 其保险中介许可证获批于2016年11月17日 业务范围涵盖代理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特殊风险保险、农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1][2] - 公司因多项严重违规行为被金融监管总局吊销业务许可证 具体违规事项包括公司治理报告不真实、董事尽职报告存在不实声明、薪酬管理报告不真实、高管未取得任职资格即履职、违规将投资资产用于担保或提供贷款、违规通过关联交易向实际控制人输送利益 [2] - 金融监管总局对刘征、周猎人、胡春岚、姜凯、孟宪利、陈祥义、张连庆、李磊、解彤、唐宁、陈玉龙、朱翼炜等12名责任人员处以警告并罚款共计99万元 并对王伟、吉喆、张璐实施终身行业禁入 对陈玉龙实施10年禁入 对崔勇实施5年禁入 对唐宁、赵晓强、刘勇、陈颀实施3年禁入 [3] 行业趋势 - 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从2019年的2642家减少至2024年末的2539家 累计减少103家 截至2024年末 行业结构为保险中介集团4家、保险专业代理1671家、保险经纪491家、保险公估373家 [3] - 市场呈现"头部集中、尾部出清"的显著特征 头部机构凭借品牌、渠道和服务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而中小机构因无法适应"报行合一"及佣金下降等政策变化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4] - 行业转型方向是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导向" 保险中介可依托产品服务与养老需求的高度契合、复杂产品销售经验丰富及第三方顾问定位独特三大优势 重点发力养老财富领域 具体发展模式包括垂类数字财富管理服务平台、全能型综合金融整合服务商和养老解决方案服务商 [4]
伪造保险合同,吊销许可证!出借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3家停新,1人撤职:2025上半年保险中介罚款超1.3千万!
13个精算师· 2025-07-17 14:47
保险中介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中介机构罚款总额约1355万元,同比减少860万元,降幅近40% [11][12] - 监管开出160余张罚单,包含2张80万元罚单和4张50万元罚单 [11][28] - 平安创展3家分公司合计被罚超260万元,其中佛山和东莞分公司均被罚超80万元 [30] 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变化 - 2019-2024年保险中介机构数量从2642家降至2539家,减少103家 [14][15] -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减少最多,五年减少89家 [16] - 2025年已有11家专业保险中介注销许可证 [17] 重点处罚案例 - 1家保险代理公司因伪造保险合同被吊销许可证 [20][23] - 3家机构被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包括1家停新2年、1家停新车险业务1年 [23][26] - 河南丰泰代理时任总经理被撤销任职资格 [27] 细分领域处罚情况 - 56家保险代理公司被罚约1110万元,平安创展以263万元罚款居首 [36][37][38] - 15家保险经纪公司被罚231万元,金世纪经纪以50万元罚款最高 [40] - 7家保险公估公司被罚约15万元,海南科正公估4.4万元最高 [42] 区域监管态势 - 广东监管局处罚金额最高达297.3万元,山东237.4万元次之 [43][45] - 深圳、湖北、河南等地罚款金额均超100万元 [45] - 36个地区监管局参与处罚,显示监管覆盖面广 [42][45]
港交所,已成青岛企业上市首要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6-30 06:59
青岛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2024年青岛已有5家企业赴港提交上市申请,包括国恩科技、歌尔微、文达通、圣桐特医、酷特智能 [1] - 近两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中港交所占比达80% [4] - 青岛在港上市公司总数达19家,累计IPO募资115.86亿元,覆盖家电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 [14] 企业硬科技属性 - 赴港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5][6] - 歌尔微为全球第八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商,传感器累计出货超40亿颗 [6] - 文达通专注智慧城市AI大数据技术,圣桐特医研发罕见病特医食品 [8] - 港交所申请企业集中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五大领域 [9] 全球化战略驱动 - A+H双重上市有助于国际化融资及海外业务拓展 [11] - 国恩科技通过香港子公司投资1560万美元收购香港石化99.99%股权,形成年产25万吨聚苯乙烯产能 [13] - 酷特智能明确赴港上市为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13] 地方政府推动 - 青岛开展"助航行动"挖掘上市资源,2024年5月组织8家企业赴港路演 [16] - 路演企业包括极视角(AI视觉算法)、华芯晶电(半导体衬底晶片)等硬科技公司 [16] - 富景中国(盆栽蔬菜)、众淼控股(保险中介)等特色企业已成功登陆港交所 [14]
竞相上市与黯然退场并现保险中介行业含金量几许
中国证券报· 2025-06-16 20:58
保险中介机构上市动态 - 手回集团于5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8.08港元/股,首日收盘价6.61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超18%,截至6月16日收盘价进一步下跌至5.33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超34% [1] - 手回集团分别于2024年1月、2024年7月、2025年3月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终成功上市 [2] - 元保集团于2025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70亿元(同比+43.8%),净利润2.95亿元(同比+122.1%) [2] - 轻松健康集团、白鸽在线拟赴港上市,恒光控股、青民数科等拟赴美上市,众淼控股、有家保险、致保科技等已上市 [3] 保险中介行业分化现象 - 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保险中介机构数量为2539家,较2023年末减少27家,2025年以来超20家机构注销 [4] - 保险中介股权交易市场冷清,转让价格整体下降,全国性牌照价格在千万元以上,区域性牌照价格100万-500万元 [4]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机构市场份额增加,中小机构面临生存压力,部分机构因依赖销售端导致盈利困难 [5]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报行合一政策导致佣金率下降,手回集团长期寿险产品平均首年佣金率从2023年31.7%降至2024年21.5% [6] - 监管持续规范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从粗放式经营向服务升级、技术赋能、生态协同转型 [6] - 部分机构因早期引入外部投资人(如手回集团完成天使轮至C轮融资)且签订对赌协议,加速上市进程 [3] 未来发展路径 - 需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如深化理赔端服务(陪诊等)、强化团队专业能力、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机构合作 [7] - 建议深耕细分市场(特定群体/区域)和险种,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7] - 科技赋能成为关键,已上市/拟上市机构多强调科技属性,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与客户体验 [7] - 长期需构建"护城河",包括强化销售优势、精细化运营、提升科技投入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