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务多元化
icon
搜索文档
德商产投入股邦泰郫都项目,从物业赛道再杀回地产?
新浪财经· 2025-09-28 05:30
文|文軒财经 惯会资本运作手段的德商,在德商置业逐渐脱离房地产自住开发环节后,突然又以德商产投的服务名义 投资邦泰郫都项目,貌似将从物业公司环节杀回地产。 这一切的操作让外界迷雾团团…… 德商产投服务和德商置业均属于德商集团旗下,且德商产投服务一直在减重与配置资产之间游走,更倾 向于轻资产运营。 而本次德商集团却选择德商产投服务注资邦泰项目公司,将德商集团赛道再次拉回至地产开发,为什么 不用原来的德商置业,引发行业好奇。 01、德商产投服务入股邦泰郫都项目 时间倒回至今年8月28日,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一宗容积率为2.5的住宅用地上市交易,最终成都 邦泰跃尚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泰跃尚)以人民币2.16亿元成功拿下,邦泰跃尚实际为四川邦泰 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泰)全资控股公司。 成功摘地后的第二天,也即是8月29日,邦泰成立成都邦泰锦宸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泰锦宸) 作为该地块的项目开发公司,并于9月11日正式与成都市郫都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 使用权出让合同》,标志着该地块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 9月24日,德商产投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商产投服务)发布公告宣布,其 ...
百本医护(02293.HK)年度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750万港元 同比减少约43.3%
格隆汇· 2025-09-26 15:0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收益约7440万港元 同比减少约21.5% [1] - 年度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750万港元 同比减少约43.3% [1] - 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1.50港仙 较2024年每股2.50港仙减少40% [1] 战略发展 - 集团积极寻求新业务机会并与战略合作伙伴结盟或合作 [1] - 通过业务多元化超越当前地理区域及核心业务 [1] - 该方针支持公司可持续增长及股东回报最大化策略 [1]
浩柏国际拟与颐养之家设立合营公司 共同开发医疗健康及社区服务生态平台
智通财经· 2025-09-26 14:59
战略合作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与中国宾利投资有限公司及颐养之家集团有限公司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1] - 合作内容涉及打造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其他城市的医疗健康及社区服务生态平台[1] - 双方拟共同设立民昇天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载体[1] 业务影响 - 合营协议框架将促进公司建筑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1] - 该合作旨在实现集团业务多元化发展[1] - 董事会认为合营协议属于公司日常业务过程且条款基于正常商业条款[1] 战略价值 - 谅解备忘录项下拟订立的协议被评估为符合公司及其股东整体利益[1] - 合作项目定位为医疗健康及社区服务生态平台建设[1] - 该举措被视为公司业务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
裕同科技20250924
2025-09-26 02:29
**裕同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裕同科技 纸包装行业上市公司 专注于消费电子、环保纸塑、重型包装等领域 [1] **核心财务表现与历史变化** * 公司收入从最初50亿增长至2025年预计190亿 增长接近4倍 [3] * 利润仅翻一倍 目前约为十几亿 [3] * 海外出口毛利率持续保持在30%以上 国内毛利率约为20% 海外高出国内约10个百分点 [9] * 2025年海外出口营收占比预计接近40% [2][5] * 未来三年营收有望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速 [2][5] **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 **产品多元化**:拓展环保纸塑、重型包装(如卡牌、潮玩)及其他新兴消费相关包装 [2][5][8] * **市场全球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提升海外产能利用率 [2][5][8] * **资本运作**: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目标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较2024年分别增长10%、20%和30% [4][11] * 公司具备维持高分红水平的基础 股息率约5% [11][12]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 **挑战**: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 产业中游议价能力较弱 自身发展节奏调整 [3][7] * **应对措施**: * 深度切入供应链以保证业绩 [3][7] * 积极推进自动化工程以降本增效 [7] * 拓展新兴业务领域以提高整体毛利率 [8] * 加大海外市场布局以增强议价能力 [8] **全球布局与海外市场表现** * 2010年开始全球布局 在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地设立生产基地 [4][10] * 目前海外营收占比超过35% [4][10] * 墨西哥和菲律宾基地按时投产 [10] * 与亚马逊、谷歌等国际巨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4][10] * 海外竞争格局优于国内 产品报价更具竞争力 [9] **资本开支与估值** * 资本开支自2021年19亿元高点后持续下降 目前以轻资产运营为主 [12] * 当前估值水平约17-18倍市盈率 预计明年降至13-14倍 [13] * 若实现12+5%的内生增长 估值可能提升至18倍乃至20倍 [13] * 公司内生增长预期约为15%左右 同时外延扩展也值得期待 [13][14]
迅策科技:业务多元化见效 三闯港交所能否讲好“盈利新故事”?
智通财经· 2025-09-25 06:43
从营收规模来看,迅策科技展现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 从2.88亿元一路攀升至5.30亿元和6.32亿元人民币,三年间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这印证了其所在赛 道——中国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的巨大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 迅策科技在该市场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3.4%。 但亮眼的营收增长背后,是至今未能扭转的亏损局面。报告期内(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 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650万元、-6340万元、-9780万元和-1.08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高达3.66亿 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额已超过2023年全年,且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亏损幅度 呈扩大趋势。 资本市场再迎硬核科技企业冲击港股的新动向。近日,深圳迅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 递交上市申请,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这是迅策科技在2024年3月12日以及2024年9月12日两 次向港交所递表失效后,第三次冲刺港交所。 作为中国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领域的隐形冠军,迅策科技凭借其技术壁垒与头部机构背书,已成为 ...
新股前瞻|迅策科技:业务多元化见效 三闯港交所能否讲好“盈利新故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6:37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深圳迅策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是中国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领域的隐形冠军 2023年11月交叉轮融资投前估值达62.2亿元人民币 [1]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中排名第四 市场份额为3.4%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2.8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6.32亿元人民币 三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2] -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9650万元 -6340万元 -9780万元及-1.08亿元人民币 三年半累计亏损3.66亿元人民币 [2] - 2025年上半年亏损额已超过2023年全年 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亏损幅度呈扩大趋势 [2] - 报告期内整体毛利率在76%-79%之间波动 但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骤降至66.7% [8] 业务结构 - 公司来自资产管理行业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74.4%降至2025年上半年47.3% [5] - 来自金融科技 医疗保健 TMT及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行业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25.6%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52.7% [5] - 2024年公司在资产管理细分市场份额达11.6% 排名第一 [5] - 2024年总体ARPU为272.4万元人民币 资产管理客户ARPU为138.1万元 非资产管理行业ARPU高达704.6万元 [6] 运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98亿元人民币 出现下滑 主要因资产管理行业付费客户人数减少 [7] - 2025年上半年付费客户总数为121名 同比下滑近三成 [7] - 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占收入比重分别为89.93% 71.51% 71.2%和84.85% [9]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67%的员工为研发人员 [9]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767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2.54亿元人民币 占当期收入比重从26.63%飙升至128.28% [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底7.49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末2.22亿元人民币 [9]
国锐生活股东将股票由德意志银行转入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 转仓市值14.22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2 00:30
股权变动 - 股东于9月19日将股票由德意志银行转入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 [1] - 转仓市值达14.22亿港元 占公司股份比例28.31% [1] 战略收购计划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与潜在卖方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股权收购意向书 [1] - 拟收购目标公司100%股权 目标公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的数字医疗服务企业 [1] - 可能收购事项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预期能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1] 现有业务结构 - 公司现有两个可报告经营板块:物业管理板块(中国运营)及物业发展投资板块(中国、美国、英国运营) [1] - 公司持续寻求业务多元化以拓宽收入来源并提升股东回报 [1]
国锐生活(00108)股东将股票由德意志银行转入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 转仓市值14.22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0:23
重大股权变动 - 股东于9月19日将市值14.22亿港元的股票从德意志银行转入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 [1] - 转仓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28.31% [1] 战略收购计划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与潜在卖方签署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收购意向书 [1] - 计划收购目标公司100%股权 目标公司为在中国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 [1] - 目标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医疗服务领域 [1] 业务协同效应 - 公司现有两大经营板块:中国境内的物业管理板块以及中美英三国的物业发展投资板块 [1] - 此次收购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旨在实现业务多元化并拓宽收入来源 [1] - 收购完成后预计能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最终提升股东回报 [1]
巨星传奇拟购“鸟巢”运营主体1.17%股权 能否带来实质性业务协同?
新浪证券· 2025-09-19 08:19
交易概述 - 巨星传奇集团全资子公司星创艺(昆山)文娱有限公司收购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鸟巢运营公司)约1.17%股权 对应已完成实缴注册资本约2430万元人民币 交易后成为鸟巢目前唯一民营企业股东 [1] - 交易卖方为北京金州阳光咨询有限公司 目前处于破产清算阶段 交易需满足多项先决条件包括出售权益解除冻结 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及履行国资监督程序 [1][2] 战略意义 - 此次收购标志着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国家级文化地标运营版图 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和战略价值 [1] - 公司以"IP战略合作伙伴"角色提供全方位服务 涵盖IP创意 设计 开发与商业化运营 服务对象包括在鸟巢举办演唱会的顶级艺人 鸟巢自身品牌及重大赛事会议 [1] 商业模式 - 构建以IP为核心 贯穿"预热-现场-衍生-回味"全周期的体验价值链 通过"IP赋能场景 场景反哺IP"闭环开创全新商业模式 [2] - 合作模式依赖合作协议而非股权控制实现战略协同 1.17%股权比例使公司在目标公司决策中话语权有限 [2] 潜在挑战 - 鸟巢国有属性要求运营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商业开发空间存在"天花板" IP与地标融合需克服文化差异与运营协同难题 [2] - 需避免过度商业化损害鸟巢品牌调性 确保IP内容与场馆调性匹配 [2] 市场反应 - 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从下跌4%左右迅速翻红至上涨2% 但收盘时报每股11.42港元 下跌4.83% [2] - 市场反应呈现短期波动与长期期待并存特点 投资者看好长期战略价值但对小额股权投资能否带来实质性业务协同保持观望 [2] 公司背景 - 公司正在经历IP业务下滑 此次合作可能成为突破增长瓶颈 实现业务多元化的关键环节 [3] - 小额股权带来的话语权限制 国资背景下的商业化边界等挑战使合作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3]
四成营收靠美的,关联交易会成为安得智联港股IPO的阻碍吗?
搜狐财经· 2025-09-16 07:09
上市进程与背景 - 公司于2025年8月底正式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此前于2025年初战略性调整A股上市路径 [2] - 公司前身为2000年美的集团内部成立的安得物流 最初专注于集团内部物流业务 [2] - 公司采用"1+3"服务模型 提供覆盖供应链全环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包括全链路服务及三大核心板块(一盘货 送装一体 生产物流)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141.73亿元(2022年) 162.24亿元(2023年) 186.63亿元(2024年) [5] - 同期净利润稳步提升:2.15亿元(2022年) 2.88亿元(2023年) 3.80亿元(2024年) [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85亿元 净利润2.48亿元 同比增速均超过20% [5] 股权结构与关联方 - 美的集团通过子公司美的智联持有公司52.94%股权 实现控股 [6] - 海信电子技术持股22.03% 为第二大股东 [5] - 其他股东包括宁波祝康(4.59%) 宁波美煜(3.12%) 宁波浩普(2.99%)等 合计持股比例达100% [5] 客户集中度与关联交易 - 对美的集团及其联营公司收入占比持续高位:37.69%(2022年) 36.60%(2023年) 41.12%(2024年) 40.40%(2025年上半年) [6] - 关联交易规模逐年扩大:53.42亿元(2022年) 59.38亿元(2023年) 76.75亿元(2024年) 43.98亿元(2025年上半年) [6] - 曾因关联交易比例过高及业务独立性问题于2009年A股上市被否决 2025年1月主动撤回A股IPO申请 [7] 市场竞争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为0.5% 排名第三 [7][10] - 行业前五名中排名第三至第五的企业市场份额相近:公司C(0.5%) 公司D(0.4%) [10] - 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6% 高于部分竞争对手(公司A约6% 公司B约-1%) [10] 业务模式与盈利挑战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7.4% 较2024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8] - 利润率较低的货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 结构性拉低整体毛利 [8] - 服务成本同比增长20.6%至100.79亿元 占收入比重超92% 其中物流运力与仓储资源成本合计占比超九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