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餐饮

搜索文档
“小微企业”的利润率有多少?
一瑜中的· 2025-08-29 08:34
小微企业界定标准 - 宏观层面观察小微企业有三个视角:规模以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个体经营户 [4][13] -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营收低于2000万元 2023年占全国工业企业总营收约一成(152万亿元总营收中规模以上占136万亿元) [4][13] - 小型工业企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300人且年营收300-2000万元 2023年小型工业营收48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营收的35% [4][14]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达1.8亿人 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批发零售行业个体户从业人数占比均超60% [5][17] 工业小微企业利润率 - 2023年小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3万亿元 营收48万亿元 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4.9% [19][21] - 考虑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际税率5%)后 估算净利润率为4.6% [19][20][21] - 规上工业整体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6.1% 小型企业较规上整体低1.2个百分点 [19] 服务业小微企业利润率 - 12个服务业大企业2023年营收155万亿元 利润总额6.8万亿元 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4.4% [22][26] - 剔除批发零售业后 11个服务业大企业利润总额/营收比例升至11.4% [22][26] - 基于有限样本估算大企业较小微企业利润率溢价3.3个百分点 推算12个服务业小微企业净利润率约为1.0% [24][25][26] - 剔除批发零售业后 11个服务业小微企业净利润率升至7.7% [25][26] - 行业差异显著: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利润率偏低(2.0%和2.8%) 租赁商务服务、房地产、信息业利润率超10% [22] 全行业抽样调查 - 北京大学等机构2024年四季度调查8007家小微经营者 符合统计划分标准的小型、微型企业及年营收不超1000万元经营者 [8][27] - 2024年四个季度平均净利润率为4.9% [8][27] - 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率降至4.5% 主因产品价格预期偏弱、原材料价格偏高、工资成本抬升 [9][27]
详解千亿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大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8-23 07:38
政策调整背景 - 中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整体采取更谨慎的退税策略 [3] - 2022年留抵退税金额达2.46万亿元 较2021年规模增长3.8倍 系疫情期间企业纾困重要措施 [5] - 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承压 叠加出现骗税案例 促使政策完善需求 [5] 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政策 - 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四大行业维持按月全额退税政策 [5] - 政策延续体现国家优先支持高端制造 科技创新及绿色发展的产业导向 [5][6] 房地产行业特殊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适用单独退税政策 按新增留抵税额的60%比例退还 [7] - 要求连续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额不低于50万元 [7] - 房地产业留抵税额规模可观 政策延续性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8][9] 其他行业政策变化 - 批发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餐饮业等七大行业不再享受全额退税 改为按比例部分退税 [6] - 新增退税门槛:要求连续六个月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10][11] - 退税比例分级:新增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部分按60%退还 超过1亿元部分按30%退还 [10] 政策影响分析 - 政策从普惠式减税向结构式减税过渡 反映疫情后经济企稳背景下政策退出趋势 [10] - 设置50万元门槛可减少低金额退税申请频次 降低征纳成本并提高征管效率 [11] - 2023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 其中国内增值税42551亿元同比增长3% [11]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加力推出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补贴等优惠
北京商报· 2025-08-22 12:11
金融促消费政策导向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印发专项活动通知 以金融助力提振和扩大居民消费 支持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 政策依据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及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1] 消费需求侧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需优化完善并整合创新金融促消费举措 加力推出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补贴等优惠 [1] - 要求用好国家及上海市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 助力释放上海市民消费潜力 [1] 消费供给侧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需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开展融资对接 着力满足服务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1] - 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具体工具包括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消费领域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及上海市餐饮企业短期经营性贷款贴息 [1] 重点实施领域与方式 - 金融机构需配合各区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 围绕重点商圈、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创新金融促消费方法和手段 [2] - 针对银发消费、生活服务消费、文体旅游消费等业态特点推出针对性促消费活动 [2] - 下一步将聚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及养老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 政策协同与资源运用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将加强与上海市行业主管部门在提振消费领域的工作协同 [2] - 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及上海市各项支持性政策 [2]
常州上半年服务业向“新”而行,活力持续释放
新华日报· 2025-08-21 23:15
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5079.13亿元,同比增长5.8% [1] - 服务业增加值2576.62亿元,增长7.0%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7亿元,同比增长3.7% [2] -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3% [2] - 限额以上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51.1% [2] - 限额以上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行业零售额增长25.5% [2] - 通过"赛事+文旅"新模式打造多业态协同消费闭环 [2] 物流体系 - 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3] - 江苏凌家塘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属江苏省重大项目 [3] - 发展多式联运,开辟"常州—广西—越南"国际铁路联运新通道 [3] - 培育常州—广州、奔牛—延安等多式联运精品线路 [3]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产业链与多式联运形成深度耦合 [3] 重大项目 - 55个项目入列2025年省重大项目,总数及产业项目含"新"量创新高 [4] - 实施项目包括河海大学产教融合创新示范中心、凌家塘冷链物流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4] - 大运河老西门历史文脉复兴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4]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强化政策协同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21:04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举措 - 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 [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1] - 人民银行各分行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研究制定地区性支持措施 [3] 消费信贷投放数据 - 截至6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 [2] -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 [2] -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投放对公服务消费类贷款10笔共计1.4亿元 [2] - 该行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5笔金额达7550万元 [2]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 - 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财政贴息方案 [4] - 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4] - 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4] 金融服务创新方向 -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文旅、住宿餐饮、健康养老等行业信贷投放 [2][6] - 创新金融产品匹配多元化消费场景 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 [6] - 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服务消费企业 [6]
强化政策协同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20:11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举措 - 出台19条重点举措《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并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1] -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末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万亿元 [1] - 多地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深圳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信贷 重庆运用再贷款工具强化支持 [2] 信贷投放实施案例 -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投放10笔对公服务消费类贷款共1.4亿元 其中7550万元申报服务消费再贷款 [1] - 成都新天府文旅公司获4000万元贷款 支持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1]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北京分行研究制定区域金融支持消费措施 [2] 财政金融协同机制 - 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2] - 财政部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剩余资金10月下达 [3] - 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政策实施效果与展望 -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可提升政策效能 贴息政策在保持银行息差前提下定向支持特定领域 [3] -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有望巩固 消费新空间将加快打开 [3] - 引导加大服务消费信贷投放 优化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 [4] 金融服务创新方向 - 金融机构需创新匹配多元消费场景的金融产品 提升新市民群体服务可得性 [4] - 通过财富管理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4] - 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加大对餐饮住宿、文娱旅游等领域资源投入 [5]
楼市止跌、消费提速、民间投资活水来袭,中国经济稳住底盘!
搜狐财经· 2025-08-19 08:49
经济数据表现 - 7月消费增速降至3.7%,较前期放缓1.1个百分点 [1][3] - 投资涨幅回落至1.6%,民间投资增长3.9%,住宿餐饮行业增长19.6%,基础设施增长8.8%,制造业增长5.0% [1][3] - 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显示经济短期承压 [1] 政策应对措施 - 国务院会议提出系统清理限制性措施,培育新型消费(夜间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7月夜间客流量达3.25亿人次,同比增长7% [3] - 政府投资加速落地,两重建设项目下达8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基本到位,旨在激活民间资本 [3] - 房地产政策聚焦"止跌回稳",通过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释放改善性需求,北京、天津、海南等地已出台楼市新政 [5] 行业增长动力 - 消费领域潜力仍存,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成为政策重点扶持方向 [3] - 投资领域呈现分化,住宿餐饮和基础设施增速显著高于制造业 [3] - 房地产行业政策转向稳定市场,强调"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5] 经济整体展望 - 政策组合拳围绕消费拉动、投资带动、民间活力激发、房地产稳定展开,形成"四驾马车"驱动 [5] - 关键变量包括居民收入与消费信心、民间投资活力、政府投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稳定及城市更新落实 [5] - 短期波动不改经济底盘稳固,国内大循环为下半年提供支撑 [6]
税收数据显示吉林省7月旅游相关行业供需两旺
新华财经· 2025-08-18 06:03
文旅消费市场表现 - 7月文化活动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8% [1] - 博物馆收入同比增长11.4% [1] - 长白山、松花湖等标志性景区及城市公园成为短途游热门选择 [1] 住宿餐饮服务增长 - 露营地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 [1] - 民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1] - 特色项目如"星空露营""森林木屋"成为游客新宠 [1] 交通配套服务提升 - 旅游客运开票金额同比增长5.9% [1] - 客运汽车站收入增长25% [1] - 交通出行领域呈现供需两旺格局 [1] 行业整体态势 - 旅游相关行业延续"高开稳走"态势 [1] - 住宿餐饮、景区服务、交通出行多领域供需两旺 [1] - 文旅融合趋势明显 [1]
激发潜力!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来了
新华社· 2025-08-13 17:01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1] - 政策被形象称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 通过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支持提振消费 [2][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2] -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2] - 政策实施期为1年 [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聚焦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主要领域 [2]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可以贴息1年 [2]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2] 政策实施特点 - 未设置复杂申请程序 只需满足基本必要条件即可享受政策支持 [2] - 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2] 市场现状数据 - 截至6月末 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 [3] - 全国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教育 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万亿元 [3] 政策预期效果 - 1块钱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块钱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消费领域服务业供给 [4] - 通过公共资金引导作用 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消费领域 [4]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4] 监管要求 -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 期限 利率 [4] - 要求经办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优化操作流程 做好贷款贴息资金测算审核申请工作 [4]
宏观深度报告:2025重振消费之路(四)
平安证券· 2025-08-13 13:59
服务业与消费的联动机制 - 服务业最终使用中78.5%流向消费领域,其中城镇居民消费占35.5%,农村居民消费占8.4%,政府消费占34.6%[12][15] - 服务业增加值52.9%流向劳动报酬,高于工业的34.8%,其中生活性服务业劳动报酬占比高达74%[23][25] - 服务业就业人数占非农就业人员62.4%,高于其在GDP中60.5%的占比,每亿元GDP吸纳就业人数显著高于制造业[27][28] 服务业发展短板与国际比较 - 中国医疗和社会保障行业占GDP比重2.6%,远低于样本国家7.2%的平均水平[38] - 住宿餐饮业占GDP比重1.8%,低于样本国家2.6%的平均水平[38] - 文化体育娱乐业占GDP比重0.7%,显著低于样本国家2.5%的平均水平[38] 服务消费结构特征 - 2024年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46.1%,居住分项占比22.2%[42] - 饮食服务和医疗服务是最大服务分项,分别占居民消费支出7.5%和6.7%[43] - 文化娱乐消费占比3.1%,较OECD经济体均值低5.4个百分点[48][49] 政策建议方向 - 医疗养老领域建议财政补贴养老机构建设,并向中低收入老人直接发放补贴[51][56] - 文娱旅游行业需增加政府文化事业投入,2024年人均文化事业费支出同比下降4.8%[60][64] - 住宿餐饮行业74%从业人员为个体户,建议通过税费减免和消费券刺激需求[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