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欢喜传媒(01003)跌超10% 股价创新低 7月底至今股价已腰斩
金融界· 2025-08-14 07:08
股价表现 - 欢喜传媒(01003)股价跌超10%,报0.223港元创新低 [1] - 自7月底至今累计跌幅超50% [1] - 成交额486.48万港元 [1] 管理层变动 - 董平辞任执行董事、主席及附属公司董事职务,7月27日起生效 [1] - 董平继续担任导演及艺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1] - 呼惠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曾担任北京欢喜首映文化总经理及多部电影出品人 [1] 电影表现 - 《酱园弄·悬案》累计票房3.75亿元,豆瓣评分5.7分 [1] - 《戏台》总票房目前3.89亿元 [1] - 两部电影均为公司主控出品 [1] 人事背景 - 呼惠自2014年起担任北京欢喜首映文化总经理 [1] - 呼惠参与出品《戏台》、《酱园弄·悬案》及《满江红》等影片 [1]
欢喜传媒跌超10% 股价创新低 7月底至今股价已腰斩
智通财经· 2025-08-14 07:02
股价表现 - 欢喜传媒股价跌超10%至0.223港元创新低 自7月底累计跌幅超50% [1] - 成交额达486.48万港元 [1] 管理层变动 - 董平辞任执行董事及主席职务 自7月27日起生效 [1] - 董平继续担任导演及艺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为影视制作提供指导 [1] - 委任47岁的呼惠为执行董事 呼惠自2014年起担任北京欢喜首映文化总经理 [1] 电影业务表现 - 电影《酱园弄悬案》集结章子怡等顶流明星 6月21日上映累计票房3.75亿元 [1] - 《酱园弄悬案》豆瓣评分仅5.7分 [1] - 电影《戏台》7月25日上映 总票房目前3.89亿元 [1] - 呼惠担任《戏台》《酱园弄悬案》及《满江红》等多部电影出品人 [1]
港股异动 | 欢喜传媒(01003)跌超10% 股价创新低 7月底至今股价已腰斩
智通财经· 2025-08-14 06:48
股价表现 - 欢喜传媒股价跌超10%至0.223港元创新低 自7月底累计跌幅超50% [1] - 成交额达486.48万港元 [1] 管理层变动 - 董平辞任执行董事及主席职务 自7月27日起生效 [1] - 董平继续担任导演及艺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1] - 委任47岁呼惠为执行董事 曾担任北京欢喜首映文化总经理 [1] 电影业务表现 - 《酱园弄·悬案》累计票房3.75亿元 豆瓣评分仅5.7分 [1] - 《戏台》总票房目前3.89亿元 于7月25日上映 [1] - 呼惠曾担任《满江红》《戏台》《酱园弄·悬案》等影片出品人 [1]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破7亿 联动周边、特展掀起消费热潮
每日商报· 2025-08-13 23:05
2025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达到90.6亿元 [1] - 影片《南京照相馆》以23.55亿元票房领跑暑期档 [1] - 影片《浪浪山小妖怪》以7.16亿元票房暂列档期第二 [1]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表现 - 累计票房超7亿元,刷新国产二维电影票房纪录(超越《大鱼海棠》5.73亿元) [2] - 由杭州岸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参与制作并联合出品 [2] - 杭产动画通过"小切口"讲述"大情怀",赢得市场认可 [2] 电影内容与观众反响 - 讲述小猪妖与伙伴组成"山寨取经团"西行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2] - 角色成长历程引发观众共鸣,特别是职场场景引发90后家长情感共鸣 [2] -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主题特展,首周参观人数突破5000人次 [3] 电影IP衍生品开发 - 自研文创品牌"上影元品"推出207款衍生品,覆盖多元品类 [4] - 线下零售渠道展示突出,转转笔等产品售空一半 [4] - 拼图盲盒系列成为亮点,已销售一半左右 [4] 联名商品销售表现 - 多个品牌推出联名商品,覆盖从平价到高端的消费场景 [5] - 杭州动漫衍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7%,该IP贡献近四成份额 [5] - 线上渠道热度高,官方旗舰店部分产品销量破万 [5] - 限量款二手价格较发售价上涨近三成,社交平台讨论量超21亿次 [5]
从“氪金”追剧到“跟剧”打卡 微短剧“+”出新机遇
新华网· 2025-08-13 22:30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1] - 免费剧市场占比攀升至50%[1] 商业模式转型 - 行业从充值赚钱转向广告解锁和会员免费等多元化变现方式[1] - 优质剧本分账收益更稳定[1] 内容发展趋势 - 内容呈现精品化趋势[1] - 跳出内容同质化怪圈 融入微短剧+创作思路[3] 微短剧+文旅融合 - 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2]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2] - 开创旅游体验新范式 将景区资源深度嵌入剧情[2] 区域发展案例 - 广西南宁以低成本多元化自然场景吸引近200部作品拍摄[2] - 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播放量破15亿 带动取景地成为网红打卡点[3] - 苏州《面若桃花》衍生实体餐厅和文创产品 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模式[3] - 成都推出以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叙事支点的短剧《哈喽,成都》[3] 产业协同效应 - 微短剧成为轻量化宣传模式 具有更强社交属性[2] - 微短剧+跨界赋能不局限于文旅产业[3] - 与景区融合带来流量与商业增量 为老牌景区提供焕新路径[2]
阅文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31.91亿元同比降23.9%、净利增68.5%
36氪· 2025-08-13 10: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1.91亿元 同比下降23.9%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8.50亿元 同比增长68.5%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5.08亿元 同比下降27.7% [1] 收入变动原因 - 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影视剧项目在2025年排期不均所致 [1]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以数字阅读为基础、IP培育与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1] - 旗下品牌包括QQ阅读、起点读书、新丽传媒、腾讯动漫等 [1] - 覆盖200多种内容品类 触达数亿用户 [1] - 成功输出《庆余年》《赘婿》《鬼吹灯》等网文IP并改编为动漫、影视、游戏产品 [1] 市场表现 - 8月12日股价收跌2.26%报31.2港元 总市值318.6亿港元 [1] - 8月13日港股开盘后持续拉升 最高涨幅接近15% [1]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5年3月 2017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1]
潮玩“谷子”爆发,阅文集团上半年净利大增68.5%,IP衍生品GMV达4.8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8-13 07:3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1.9亿元同比下滑23.9%主要因版权运营授权收入减少48.4% [2] - 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68.5%得益于收入成本减少25.1%及营销开支缩减20.4% [2][5] - 在线业务收入19.85亿元占总收入62.2%同比增长2.3% [2] 业务结构 - 在线业务由付费阅读、广告和游戏分销构成MPU达920万同比增长4.5% [2][3] - 版权运营及其他收入12.05亿元同比减少46.4%因新丽传媒无新剧上线贡献收入下降 [3] - 2024年影视爆款如《热辣滚烫》《与凤行》带动业绩但2025年项目排期导致收入断层 [4] IP衍生品发展 - 衍生品GMV达4.8亿元接近2024全年水平头部IP如《全职高手》《诡秘之主》表现突出 [6][8] - 覆盖谷子、卡牌、盲盒等全品类并投资Hitcard、超级元气工厂等产业链企业 [8][9] - 举办《全职高手》瑞士主题线下活动吸引数千粉丝参与强化IP生态联动 [6] 内容生态 - 上半年新增20万作家和41万本小说平台月票过百万作品数同比增长200% [3] - 动漫领域推出《斗破苍穹》等续作其中《斗破苍穹》登顶腾讯视频付费榜第一 [6] - 影视储备丰富新丽传媒下半年计划播出5部剧集包括已播出的豆瓣8.0分《扫毒风暴》 [4] 战略方向 - 加速IP生态链发展通过影视化、衍生品开发及第三方IP合作提升商业化空间 [7][8] - 强调衍生品业务需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并计划拓展中腰部IP定制产品 [2][8] - 行业层面潮玩领域并购活跃如量子之歌收购Letsvan万达投资52TOYS等 [8]
阅文上半年净利大增,IP衍生品GMV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4: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1.9亿元 归母净利润达8.5亿元 同比增长68.5% [1] - 核心在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至19.9亿元 其中自有平台产品收入达17.5亿元 占在线业务收入54.7% 同比增长3.1% [1][3] - IP运营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46.4%至12.052亿元 主要受影视剧开发周期影响 新丽传媒上半年无新剧上线 [3] 在线业务生态 - 在线阅读平台新增20万名作家和41万本小说 新增字数约200亿 90后作家占新增白金大神近八成 [4] - 新签约作品中收入超100万元的数量同比增长63% 《没钱修什么仙》等三部作品均订突破十万 [4] - 平均月付费用户数达920万 同比增长4.5% 月票过万作品数增20% 月票过百万作品数增200% [4] IP影视化成果 - 上半年推出《九重紫》《大奉打更人》等7部爆款影视作品 [1][6] - 自制剧《扫毒风暴》豆瓣评分达8.0 为暑期国产剧最高分 [6] - 新丽传媒下半年计划播出6部电视剧 包括《哑舍》《独身女人》等作品 [3] 短剧与衍生品突破 - 短剧《好孕甜妻》流水突破8000万 位列年度短剧榜第二 全网播放量超30亿 [7] - IP衍生品GMV达4.8亿元 接近2024年全年5亿元总额 新品推出速度达去年3-4倍 [5] - 已与230家品牌达成授权合作 天猫旗舰店登顶618"新奇谷子店铺黑马榜"榜首 [5] AI技术赋能 - AI网文知识库"妙笔通鉴"上线 作者与AI互动频率提升40% 作家助手日活增超40% [7] - WebNovel平台AI翻译作品收入同比增长38% 占平台小说总收入超35% [8] - AI翻译作品数量达7200部 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70% 平台共提供超10000部中文翻译作品 [8] 战略布局与投资 - 公司将启动中腰部IP定制衍生品开发 并考虑引入第三方IP [6] - 投资卡牌公司Hitcard、Crossing及毛绒潮玩品牌"超级元气工厂" [6] - 开放2000余部网文IP用于短剧开发 与全行业编剧及制作方共创内容 [7]
阅文集团上半年收入降23.9% 影视剧项目排期不均所致
新华网· 2025-08-13 02: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1.91亿元,同比下降23.9%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8.50亿元,同比增长68.5%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5.08亿元,同比下降27.7% [1] - 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影视剧项目排期不均所致 [1] 在线业务收入结构 - 在线业务总收入19.85亿元,同比增长2.3%,占总收入62.2% [2] - 自有平台产品收入17.46亿元,同比增长3.1%,主要因提升核心产品运营及优质内容产出 [2] - 腾讯产品渠道收入0.97亿元,同比下降25.6%,因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导致广告收入减少 [2] - 第三方平台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23.1%,反映优质内容对合作伙伴价值提升 [2] 用户运营指标 - 平均月活跃用户141.3百万人,同比下降19.7%(2024年同期176.0百万人) [2] - 自有平台月活102.7百万人,同比下降2.5%,但较2024年上半年102.3百万人基本稳定 [2] - 腾讯产品自营渠道月活38.5百万人,同比下降45.5%,因优化运营效率及免费阅读渠道调整 [2] - 平均月付费用户920万人,同比增长4.5%,主因自有平台推出更多会员内容 [3] - 每名付费用户月均收入31.3元,同比下降1.3%,因新获取会员用户贡献较低 [3]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16.12亿元,同比下降22.6% [3] - 毛利率50.5%,较2024年同期49.7%提升0.8个百分点 [3] - 撇除新丽传媒影响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同比增加35.7%至5.45亿元 [3] 市场表现 - 公司总市值318.6亿港元,12日股价收跌2.26%报31.2港元 [5] 公司背景 - 2015年3月成立,2017年11月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4] - 旗下涵盖QQ阅读、起点读书、新丽传媒、腾讯动漫等品牌,覆盖200多种内容品类 [4] - 成功输出《庆余年》《赘婿》《斗罗大陆》等网文IP并改编为多业态产品 [4]
“竖店”郑州是怎样崛起的?
证券日报· 2025-08-12 16:30
微短剧行业现状 - 郑州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微短剧制作中心,被业内称为"竖店"[1] - 2024年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超23亿元,制作企业约820家[5] - 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6] - 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15亿元,同比增长35.1%[7] - 预计2025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634.3亿元[7] 郑州微短剧产业发展 - 郑州市提出到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的目标[1] - 郑州具有人口成本优势,从业人员超3万人[4] - 利用古建旧厂、闲置楼宇改造拍摄园区,形成"场景清单"一站式服务[4] - 2024年郑州承制3194部微短剧通过审查备案,203部进入全国热力榜[5] - 鼎革·中牟影视基地日均可接待3-8个剧组,半年接待600余个剧组[3] 行业生产特点 - 微短剧拍摄周期极短,通常2-7天完成[2] - 标准竖屏微短剧团队规模约70人[2] - 行业出现"抢导演"现象,头部导演引荐费达8000-10000元[2] - 拍摄基地处于7×24小时运转状态[3] - 基地提供20多个高频使用场景,包括机场安检口、公安审讯室等[3] 企业动态 - 多家影视类公司布局微短剧业务,包括万达电影、芒果超媒等[7] - 欢瑞世纪已完成短剧运营投放平台建设,海外平台已上线[7] - 海看股份计划打造精品微短剧厂牌,实现规模化收益[7] - 星港空间预计2024年出品微短剧达百部左右[2] 行业挑战与对策 - 面临内容同质化、专业人才断层、商业模式单一等挑战[8] - 郑州市提出"微短剧+"创作计划、AI赋能等多项举措[8] - 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创新,打造主题旅游研学线路[9] - 推动行业从"流量至上"转向"品质优先"[9] 郑州经验总结 - 政府精准施策,提供高水平服务保障[10] - 盘活存量空间,创新改造闲置资源[10] - 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如广告公司进入微短剧领域[10] - 经验具有普适性,可借鉴用于培育新兴产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