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5432家上市公司亮出半年成绩单,总营收超35万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31 04:34
整体经营业绩 - 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 同比增长0.16% 净利润3.00万亿元 同比增长2.54% 增速较上年全年提升4.76个百分点 [3] - 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 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 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1943家公司营收与净利双增长 [3] - 剔除金融行业后实体上市公司营收30.42万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净利润1.59万亿元 同比增长0.94% [3] - 创业板 科创板 北交所营收增幅分别为9.03% 4.90% 6.08% 创业板净利润增速达11.18% [3] - 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营收增速4.80% 净利增速10.01% 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0.97和20.00个百分点 [3] 行业表现与消费动能 - 19个门类行业中17个行业实现盈利 7个行业营收正增长 10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 [5] - 新能源汽车行业净利润增长超30% 家电行业营收与净利润增长均超9% [5] - 文化消费领域中游戏与影视院线行业净利增速超70% [5] - 宠物经济与IP经济相关产业净利增幅分别达40.29%和54.90% [5] 海外业务与出口韧性 - 上市公司境外收入4.90万亿元 同比增长4.50% 占比连续三年提升 [5] - 船舶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8.6% 营收增长23.42% 净利润增长135.33% [5] - 跨境电商投资支出增速超15% [5] - 创新药行业海外授权合作活跃 商务拓展交易总额超去年全年 [5]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同比增长3.27% 研发强度2.33% [7] - 创业板 科创板 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 11.78% 4.63% [7] - 科创债累计发行824只 融资规模超1.02万亿元 民营企业发债规模1004.2亿元 占比9.84% [7] - 人形机器人行业研发强度超6% 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 [7] - 清洁能源领域水电与核电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4% [7][8] - 低空经济领域如无人机产业保持营收正增长 [8] 上市退市与分红情况 - 境内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总数5435家 今年以来新增IPO 67家 创业板 科创板 北交所合计占比66% [10] - 电子与机械设备行业为IPO集中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占比90% [10] - 累计退市公司24家 其中重大违法强制退市3家 财务类强制退市8家 主动退市3家 [10] - 818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方案 现金分红总额6497亿元 创业板 科创板 北交所共289家公司中期分红 [10] - 央企贡献71%分红金额 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 [11]
中国船舶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30 23:27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403.25亿元,同比增长11.96%,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108.59%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营业总收入244.67亿元,同比增长17.93%,归母净利润18.19亿元,同比增长79.88% [1] - 扣非净利润28.91亿元,同比增长141.23%,显示主营业务盈利大幅改善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从8.17%提升至12.21%,同比增幅49.37%,净利率从4.06%提升至8.32%,同比增幅104.94% [1] - 每股收益0.66元,同比增长108.54%,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3元,同比转正并增长161.73% [1] - 三费占营收比从1.11%升至1.81%,但费用增长被收入增长有效覆盖 [1] 资产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617.66亿元,同比增长7.98%,现金资产状况健康 [1][2] - 应收账款从28.19亿元降至18.15亿元,同比下降35.61%,回款能力增强 [1] - 有息负债从185.62亿元降至141.24亿元,同比下降23.91%,负债结构优化 [1] 投资回报与历史对比 - 公司去年ROIC为3.32%,净利率4.91%,产品附加值不高 [1]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0.03%,2016年最低达-6.48%,历史投资回报表现较差 [1] - 上市26年年报中亏损5次,长期财务表现一般 [1] 机构持仓与市场预期 - 国泰中证军工ETF持有2595.35万股为最大持仓基金,规模156.01亿元,近一年净值上涨57.42% [5] - 广发基金刘彬管理的广发成长精选混合A持有580万股,该基金经理擅长价值股和成长股挖掘 [3][4]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全年业绩73.47亿元,每股收益1.64元 [3]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73.5%,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为9.29%,需关注现金流状况 [3] - 每股净资产11.79元,同比增长8.25%,资产积累稳步提升 [1] 业务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需关注技术创新的实际转化效果 [2]
中国重工(601989.SH)上半年净利润17.45亿元,同比增长227.07%
格隆汇APP· 2025-08-30 16:49
营业收入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6.21亿元 同比增长47.56% [1]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5亿元 同比增长227.07% [1]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0.077元 [1]
中国船舶(600150.SH)上半年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108.59%
格隆汇APP· 2025-08-30 16:4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03.25亿元 同比增长11.96% [1]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9.46亿元 同比增长108.59%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59元 [1]
象屿海装冲刺新三板,厦门象屿造船业务上半年营收31.92亿元,启东新厂已接16艘新船订单
华夏时报· 2025-08-30 13:18
公司资本运作 - 控股子公司象屿海装申请在新三板挂牌 已完成公司更名及注册资本从2.41亿元增至3.60亿元的关键筹备工作 [2] - 厦门象屿对象屿海装持股比例由36%提升至51% 并承诺挂牌后继续保持51%控股股权 控制权不会变更 [3] - 象屿海装通过司法拍卖进行资产扩张 2017年出资5.76亿元收购南通明德重工资产 2024年8月斥资4.4亿元竞得宏强重工核心资产 [3][4] 财务表现 - 2023年象屿海装实现扭亏为盈 资产总额35.29亿元 营业收入47.50亿元 净利润6.94亿元 [5] - 2024年象屿海装资产总额65.16亿元 营业收入59.32亿元 净利润5.44亿元 [5] - 厦门象屿2024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2039亿元 归母净利润10.32亿元 同比增长32.48% 净资产收益率4.99% [7] 业务运营 - 造船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31.92亿元 同比下降4.97% 主要因部分订单转移至处于投产准备阶段的启东新船厂 [2][6] - 启东象屿海装8月1日正式投产 目前已接单16艘 预计满产年产值突破30亿元 [2][6] - 三基地(南通/如皋/启东)协同生产格局形成 全面达产后合计年产值预计达100亿元 [6] 订单情况 - 2021-2023年新接订单分别为26/35/37艘 年末在手订单分别为35/50/64艘 [5]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89艘 排产至2029年 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5艘 6月底在手订单91艘 [5] - "吉象"型64000DWT散货船成为标杆产品 累计订单127艘 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居同吨位船型国内前二 [7] 行业发展 - 船舶行业自2021年起进入景气周期 推动象屿海装实现扭亏为盈 [5] - 公司交付多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包括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海上风电安装船/海缆敷设船等特种船舶 [7]
中国重工因吸收合并股票将于9月5日摘牌,此前被处罚正面临股民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8-30 12:02
公司终止上市及合并安排 - 中国重工因被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而终止上市 股票将于2025年9月5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2] - 中国重工A股股东持有股票按1:0.1339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A股股票 [2] - 合并完成后中国船舶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及权利义务 中国重工注销法人资格 [2] 财务违规及行政处罚 - 中国重工因未准确计提子公司存货减值导致2018年多计利润7181.24万元 2019年多计利润10711.29万元 2020年少计利润12200万元 [2] - 北京证监局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 对王良、姚祖辉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并警告 [3] - 投资者在2019年4月28日至2023年7月12日期间买入且期末持有可依法索赔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注册资本228.02亿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王永良 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3] - 主营业务涵盖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五大板块 [3] - 员工人数27681人 参股公司91家包括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企业 [3][4] 近期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1.55亿元、466.94亿元和554.36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1.67%、5.75%和18.70%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2亿元、-7.82亿元和13.11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06.06%、64.64%和266.60% [4]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55.49%升至2024年62.04% [4] 企业风险状况 - 天眼查显示公司自身风险314条 周边风险5906条 预警提醒风险725条 [4]
帮主郑重:中国船舶净利暴增109%!三张底牌曝光,散户操作盯紧两条线
搜狐财经· 2025-08-30 09:44
业绩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109% [1] - 营业收入突破403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38.14亿元增至+23.55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4] 增长驱动因素 - 高价民品船舶集中交付且建造成本管控得当,推动营业毛利显著提升 [3] - 中高端船舶订单占比超90%,绿色船舶占比超50% [3] - 联营企业利润贡献增加,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长 [3] 订单与技术优势 - 手持民品船舶订单2334.87亿元,修船订单7.66亿元,海工装备订单36.99亿元,排产至2029年 [5] - 新接订单中LNG双燃料船、甲醇动力船等绿色船舶占全球70%市场份额 [6] - 上半年完成专利申请748项(发明专利711项),低温围护系统及AI结构自动拆建模技术突破 [8] - 军工业务毛利率25%-30%,LNG船单船毛利率超35%,技术溢价提升30% [8] 重组与规模效应 - 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总资产将突破4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7] - 手持订单全球占比提升至63%,成为全球最大船舶上市公司 [7] - 重组后预计年节约运营费用超20亿元 [10]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市盈率(TTM)32.48倍,市净率(LF)3.17倍,高于全球造船业均值25-28倍 [9] - 年内股价涨幅22%,当前股价37元附近 [1] - 机构目标价看高至41元,对应2025年市盈率22.9倍 [9]
每天读懂一家军工央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30 02:56
公司背景与规模 - 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10月成立的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多次体制调整后于1982年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现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2] - 公司拥有超万亿元资产和近20万员工,具备全球领先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造船新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2] - 公司业务覆盖军工装备、民用船舶、高端船海装备及配套产品,并延伸至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2] 军工装备制造能力 - 公司承担中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包括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核潜艇、075型两栖攻击舰、055驱逐舰等核心装备 [4][6][8][10][12][14] - 公司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的完全自主化 [8] - 公司生产的055驱逐舰推动海军驱逐舰实现跨越式发展 [12] 民用船舶与海洋工程 - 公司成功交付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最多载客5246人),并完成第二艘邮轮"爱达·花城号"命名 [21] - 公司建造的24000箱级双燃料集装箱船可承载22万吨货物,采用绿色动力技术 [23] - 公司设计建造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深达11000米,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18] - 公司开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10909米深度,创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25] - 公司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具备双向破冰能力,可连续破除1.5米冰层 [27] 新兴技术与产业拓展 - 公司发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单缸功率达64500千瓦,甲醇替代率超9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5% [30] - 公司建成18兆瓦海上风电机电传动系统研发试验平台,支撑大兆瓦海上风电发展 [32] - 公司开发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水电解制氢装备,推动绿氢规模化生产 [34] - 公司实现4N5级高纯海绵钛量产,钛铸件在船舶领域市占率超90%,并突破600℃高温钛合金工业化量产技术 [36] 行业地位与战略方向 - 公司作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培育了全球先进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3] - 公司集齐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三大造船工业"明珠",标志中国从造船大国向强国迈进 [21] - 公司以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为目标,聚焦主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 [37]
中国海防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9 22: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9.64% [1] - 归母净利润9457.39万元,同比增长25.48% [1] - 第二季度营收8.74亿元,同比增长9.3%,但归母净利润6328.06万元,同比下降11.45% [1] - 扣非净利润8344.7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2.58% [1] - 净利率7.35%,同比微增0.49%,毛利率35.32%,同比下降3.12% [1] - 三费占营收比12.69%,同比下降24.04%,费用控制效果显著 [1]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货币资金21.93亿元,同比下降14.71% [1] - 应收账款42.75亿元,同比增长9.02%,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1874.94% [1][2] - 有息负债7.4亿元,同比增长9%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3元,同比大幅下降293.83% [1] - 每股净资产11.6元,同比增长1.17% [1] - 现金资产状况非常健康 [2] 投资回报与历史表现 - 2024年ROIC为2.72%,资本回报率不强 [1]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8.93%,投资回报一般 [1] - 历史最差年份2015年ROIC为-8.53%,投资回报极差 [1] - 上市以来28份年报中亏损2次,显示生意模式比较脆弱 [1] 机构持仓情况 - 长城久嘉创新成长混合A新进十大持仓,持有500万股,基金规模20.51亿元,近一年上涨103.41% [3] - 5只基金新进十大持仓,2只基金减仓,2只基金增仓 [3] - 基金经理尤国梁管理的主要基金持仓量最大 [3] 业绩预期与业务特点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3.24亿元,每股收益均值0.46元 [2]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 [2] - 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一般 [1]
中船防务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9 22: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01.73亿元,同比增长16.54% [1] - 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258.46%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65.31亿元,同比增长10.29%,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160.07% [1] - 毛利率9.38%,同比增长26.21%,净利率5.92%,同比增长179.64% [1] - 扣非净利润4.91亿元,同比增长274.66% [1] - 每股收益0.37元,同比增长258.42%,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08元,同比增长127.55% [1] 资产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163.81亿元,同比增长40.59% [1] - 应收账款19.35亿元,同比增长2.67% [1] - 有息负债59.86亿元,同比增长4.82% [1] - 每股净资产12.52元,同比减少3.76% [1] - 现金资产状况非常健康 [2] 成本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03亿元,三费占营收比1.99%,同比增长20.92% [1] 投资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0.85%,资本回报率不强 [1] - 2024年净利率2.43%,产品附加值不高 [1]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0.84%,投资回报较弱 [1] - 2018年ROIC为-7.55%,投资回报极差 [1] 现金流状况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80.26% [3]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比例为5.11% [3] 应收账款质量 - 应收账款/利润比例达512.77% [3] 业绩预期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9.41亿元,每股收益均值0.67元 [3] 机构持仓情况 - 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A持有392.36万股,为最大持仓基金,规模7.57亿元 [4] - 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A等9只基金新进十大持仓 [4] - 万家智造优势混合A持仓99.48万股保持不变 [4] 业务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