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

搜索文档
佰世创(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7 21:54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佰世创(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姜伟仙,注册资本20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专用化 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 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油墨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颜料销售;国内 贸易代理;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广告发布;橡胶制品 销售;新型有机活性材料销售;高性能密封材料销售;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 3D打印基础材料销售;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 瓷基复合材料销售;轨道交通绿色复合材料销售;工业用动物油脂化学品销售;合成材料销售;非金属 矿及制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上海旋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7 21:19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旋通新材料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张文勤 [1] - 公司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新型膜材料 纸制品 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制品 橡胶制品销售 [1] - 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 密封用填料 金属材料销售 [1] - 汽车零配件批发与零售 机械设备 五金产品批发与零售 [1] - 电子产品 文具用品 家用电器 日用百货 家具 建筑材料销售 [1] - 化妆品批发与零售业务 [1] - 辅助业务包括装卸搬运服务 市场营销策划 [1]
上海昌能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7 21:19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昌能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苏猛,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金属材料销售;耐火材料销售;金属材料制造;耐火材料生产;制冷、空调 设备制造;制冷、空调设备销售;五金产品零售;五金产品批发;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基础化学原 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建筑装饰 材料销售;家用电器研发;电子产品销售;二手日用百货销售;日用品批发;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住宅 水电安装维护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技 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国内货物运输代理。(除依法须经批 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国资委:大力推动央企 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20:53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增长到2.6万亿元;战新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6 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 元……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亮 出央企"十四五"成绩单,一组组数据彰显国有资产质量更优、"家底"更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对于市场关心的央企重组整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 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谋划、创新性举措,大力推动战略性专 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更加有力的支撑。 深化改革成绩显著 五年来,深化改革展现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效。 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十四五"时期,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 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 率。 李镇介绍,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 ...
《中国—东盟工业部长圆桌会议南宁倡议》聚焦区域工业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0:30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会上表示,中国愿以更高水平开放、更协同的机制和更务实的举措, 与东盟各国共同提升工业合作水平。他强调,中方支持东盟各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 推动"中国制造"与"东盟制造"优势互补;愿与东盟各国合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通数据要素跨境 流通渠道,共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会议期间,还配套举办中国—东盟新兴产业交流推介活动。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政府、智库及企业近 300名代表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深入开展交流,广泛探讨合作。(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宁9月17日电(张广权)中国—东盟工业部长圆桌会议1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会议期间,各方共 同审议并通过《中国—东盟工业部长圆桌会议南宁倡议》,提出十一项具体合作方向,为区域工业合作 注入新动力。 倡议涵盖十一项核心内容,包括:加强工业政策对话和自愿合作;建设区域性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工业 数字化、绿色化、智能转型领域标准合作;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推动建设区 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深化电动自行车领域合作;加强纺织 产业技术研发和 ...
国资委:大力推动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20:19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增长到2.6万亿元;战新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6 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 元……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亮 出央企"十四五"成绩单,一组组数据彰显国有资产质量更优、"家底"更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对于市场关心的央企重组整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 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谋划、创新性举措,大力推动战略性专 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更加有力的支撑。 深化改革成绩显著 五年来,深化改革展现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效。 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十四五"时期,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 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 率。 李镇介绍,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 ...
“蜜糖”成枷锁 企业不愿搬地方投资基金“返投”考核亟待优化调整
证券时报· 2025-09-17 18:08
政府投资基金“返投”机制的现状与影响 - 政府投资基金已成为一级市场主要资金来源,但其出资通常附带“返投”条件,即要求创投基金按政府出资的一定比例投资当地[1] - “返投”机制与“迁址落户”要求深度绑定,企业需同意将核心业务或总部迁至当地才能获得投资,这使企业陷入提高运营成本与错失资金的两难困境[1][2] - 地方引导基金的“返投”类型可分为三类:落地分支机构、设立工厂/销售中心、迁移核心业务或总部,其中第三类是许多地方政府“基金招商”的真正目标[3] 企业面临的困境与顾虑 - 企业频繁迁址会打乱长期发展规划,增加大量运营成本,并对核心业务稳定推进造成影响,投资款既是蜜糖也是枷锁[3] - 异地运作管理难度是企业迁址的重要顾虑,尤其对硬科技企业而言,研发环节难以搬迁,两地距离过远会影响工作衔接[6] - 核心资源聚集度是关键因素,例如深圳的科创环境、人才、产业和资本聚集度能很好满足公司发展,迁址可能导致团队流失并打破现有产业链衔接[7] 创投基金的困境与“返投”实效问题 - 创投基金陷入两难:发达地区引导基金不好拿,欠发达地区的“返投”任务难完成,企业不愿迁址导致基金无法投资,从而无法完成“返投”任务[4] - 多数子基金虽能勉强完成“返投”KPI,但落地企业资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空壳公司,并未给地方带来实质效益[8] - 部分地方招商存在明显KPI导向问题,只关注“引进企业数量”、“总部落地数”等短期指标,忽视企业能否带来长期税收与GDP贡献[8] 政策背景与行业建议 - 今年发布的《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提出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并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9] - 业内人士建议从评价企业落户的实效倒推“返投”指标设定,应充分挖掘地方产业价值,以产业为导向吸引企业[10] - 建议各地调整考核导向,从“GDP、招商数量”转向“高质量发展指标”,如科研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占比等,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而非依赖“返投”来提升招商实效[10]
再升科技终止收购迈科隆49%股权 标的是上市公司实控人姐姐参股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5:19
收购终止 - 公司终止以2.31亿元收购迈科隆49%股权的交易 原计划通过该交易及表决权委托取得迈科隆控制权 [1][2] - 终止原因为客观因素导致股权转让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交易协议未生效 [1][3] - 交易终止不会对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未支付转让款且未通过股东会审议 无经济损失 [5] 交易障碍 - 卖方杨兴志所持迈科隆66.67%股权处于司法冻结状态 且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涉及2件执行信息 [1][2] - 股权解除司法冻结是协议生效前提条件 若2025年11月30日前未完成则协议自始无效 [2] - 杨兴志所持股权存在多次质押 其中一次质押期限为2023年11月至2026年11月 [3] 标的公司财务 - 迈科隆2024年营业收入4.39亿元 净利润2705.65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9亿元 净利润159.74万元 [4] - 截至2025年3月末净资产1.06亿元 49%股权对应估值2.31亿元 整体估值4.71亿元 估值增值率346.18% [4] 关联交易 - 迈科隆少数股东郭彦系公司实控人郭茂姐姐 自2019年4月起被认定为关联方 [1] - 2024年公司与迈科隆关联交易总额超3亿元 其中采购金额1.08亿元 销售金额2.21亿元 [1][4] - 2025年上半年向迈科隆销售金额1.01亿元 另提供房屋设备租赁等服务金额1788.14万元(2024年) [4] 公司近期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58亿元 同比下滑12.29% 归母净利润6028.78万元 同比下滑20.84% [5]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过90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31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1][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1][2] - 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2] 经营质量效率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2] - 国有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 [2] - 万元产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和13.9% [3]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 [2]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2]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4]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5] 产业转型升级 - 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布局"AI+"应用场景超800个 [3] - 中央企业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 [5] -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5] 重组与整合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 [3] - 开展邮轮运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3] - 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5] 社会贡献 - "十四五"累计上交税费超10万亿元 [3] - 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 保障煤电油气基础产品供给及通信航空网络运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