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

搜索文档
首华燃气: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华燃气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9-05 11:24
交易概述 - 上海厚得妙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海德投资持有的首华燃气27,216,000股股份 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02% 交易对价为人民币33,067.44万元 [3][17] - 交易完成后上海厚得及其一致行动人山西汇景 刘晋礼将合计持有首华燃气19.27%股权 刘庆礼与刘晋礼将成为上市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12][26] - 本次权益变动资金来源于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其实际控制人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不涉及证券支付方式 [17][21] 交易主体信息 - 信息披露义务人上海厚得注册资本100万元 为港澳台法人独资企业 由China Panoroma Energy Limited全资控股 刘庆礼为实际控制人 [6][9] - 一致行动人包括山西汇景 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 及自然人刘晋礼 三方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6][12] - 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声明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 无证券市场失信行为 不存在《收购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禁止收购的情形 [7][19] 财务与经营状况 - 上海厚得作为持股平台公司未实际开展生产经营 最近三年总资产 总负债及净资产均为0.01万元 无营业收入及利润 [10][11] - 信息披露义务人实际控制人刘庆礼控制多家投资类企业 包括Merit Progress Investments Limited China Green Energy Investment Limited等 主营业务均为股权投资或咨询服务 [13][15] - 本次收购完成后 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保持上市公司人员 资产 财务 业务和机构独立性 并规范关联交易 避免同业竞争 [26][28] 交易安排与影响 - 本次权益变动涉及股份存在质押情况 海德投资将在股份过户前解除质押 并已取得质权人西藏嘉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书面同意 [28][29] - 信息披露义务人暂无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 重大资产重组或调整分红政策的计划 后续若有相关计划将依法履行程序 [22][25] - 原控股股东海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非经常性资金占用或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31][32]
一周碳要闻:我国碳市场迎来首份中央文件(碳报第162期)
贝壳财经· 2025-09-05 09:25
政策发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电力中长期市场基本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规范数年、年、月、月内等不同时间维度的电能量交易 加强跨省跨区交易与省内交易在经济责任、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动态衔接 [1]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 - 方案提出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2] 行业动态 - 2024年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7.3% 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8.8% 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城市燃气消费同比增长11.1% 占比34% 工业燃料消费同比增长6.1% 占比41% [3] - 发电用气同比增长9.5% 占比18% 年新增气电装机创历史新高 气电在电力调峰和系统补位方面的关键作用持续释放 [3] - 目前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 预计2035年提升至40%以上 非化石能源在2045年之前成为主体能源 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4][5] - 2060年工业终端用能中电能占比达到60% 交通领域电能、氢能分别达到50%、20%左右 建筑领域电能达到80%左右 [4][5] - 风光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占比由2020年9.7%提高到2024年18.6% 占比年均提高超过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接近1/4 [5] -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 相当于10.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供应链实现全链自主可控 [6] - 全国最大火电熔盐储热项目投运 容量1000兆瓦时 机组调峰能力从50%至80%额定负荷拓展到30%至100% 每年可消纳1.28亿千瓦时新能源、减碳8.5万吨 将原有供热能力提升至173% [7][8] 地方快讯 - 厦门发布全国首个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运输专项合同范本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额635.68亿元 排名全国第一 厦门港锂电池出口量突破2万标箱 占福建省出口总数96% [9][10] - 自2022年起从厦门港出运的集装箱式锂电池总产值约90亿元 [10] - 青海省提出到2030年有降碳刚性需求的出口外向型企业基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绿电消费认证和碳足迹认证基本实现全覆盖 [11] - 广东省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市探索园区绿电直连模式 实现非化石能源直接给产业园区供电 [12] - 四川省提出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 力争达到6000亿元 2024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 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位 [13] 碳市场建设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提出到2027年强制碳市场逐步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碳市场实现对重点领域的全覆盖 到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自愿碳市场 [14][15] - 强制碳市场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60%以上 截至今年8月22日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 [16] - 意见提出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建立完善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20]
ESG加速重塑企业价值坐标,引导市场走向长期共赢
第一财经· 2025-09-05 09:12
文章核心观点 - ESG正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性管理 成为定义企业价值的新坐标[1] - ESG理念重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推动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共赢[8][9][10] - 上市公司ESG实践加速 披露率与评级提升显著[3][4] ESG建设进展 - A股披露ESG报告公司达2523家 占比46% 同比增长13.49%[4] - 约20%公司ESG评级提升 A-AAA级公司达780家占比15.98%[4] - 政策持续完善提供制度支撑 企业认知度迅速提升[3][4] 企业实践案例 **安徽合力** - 电动化率达70% 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节能减排成效[5] - 通过技术创新、人才管理优化和社会责任三举措推进ESG[5] - ESG治理为国际化业务提供助力 尤其符合高端市场要求[9] **新奥股份** - 中国公用事业行业首家且唯一获MSCI AAA评级企业[6] - 制定碳减排解决方案 在天然气全产业链探索减排潜力[6] - 通过ESG建设降低融资成本 形成利己利他的共赢局面[9] ESG评级体系价值 - 评级体系量化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 成为重要决策依据[7] - 环境治理、供应链管理、现金分红等定量数据反映实际成果[7] - 入选核心ESG指数成为投资机构市值管理的重要考量[7] 长期价值影响 - ESG拓展企业价值边界 成为衡量综合管理水平的标尺[9] - 关键数据被当作投资前瞻性指标 影响融资成本与市值管理[9] - 引导资金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聚集 推动长期价值投资[10]
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公司成果入选国家数据局典型案例
科技日报· 2025-09-05 08:52
公司成果与荣誉 - 工程技术创新公司申报的天然气市场预测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与应用成果入选国家数据局年度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 [1] - 成果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由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 [1] 技术方法与创新 - 成果通过智能数据治理、区域差异化特征构建及多模型融合预测等创新手段打造全链条预测体系 [1] - 构建覆盖全国、多维度、长时序的天然气市场预测高质量数据集 [1] - 提升项目数据完整性、区域适配度和预测准确性 [1] 应用与成效 - 成果已应用于相关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2] - 显著提升数据分析与决策效能 [2] 战略背景 - 成果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需求开展 [1]
陕天然气:公司参股子公司在未来将持续聚焦降本
证券日报· 2025-09-05 08:41
公司业务表现 - LNG业务受市场价格变动及需求状况影响 盈利水平有一定波动但对公司整体收益影响有限 [2] - 参股子公司将持续聚焦降本 实施精准管控 深挖降本空间 强化成本和资金管控 [2] 成本管控措施 - 在生产环节降本 降低非生产性支出 确保成本费用硬下降 [2] - 通过成本管控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2]
皖天然气: 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会议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9-05 08:08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25年9月15日14:00 [3] - 会议地点为安徽省合肥市贵州路491号皖能智能管控中心2015会议室 [3]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 [3] 股东会议事规则 - 股东需携带证件提前到达会场登记签到 [1] - 会议采用记名投票表决方式 每股份享有一票表决权 [2] - 表决选项包括同意、反对或弃权 未填或无法辨认的票视为弃权 [2] - 会议设会务组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工作 [2] 利润分配方案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5.35亿元 [4] - 拟以总股本4.90亿股为基数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 [4] - 现金分红总额为9803.86万元 [4] - 分配后剩余未分配利润14.37亿元转入下一年度 [4] 控股子公司减资方案 - 对安徽省充换电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由20亿元减至6亿元 [5] - 皖天然气减少认缴出资7.14亿元 减资后出资额3.06亿元 [5] - 皖能集团减少认缴出资6.86亿元 减资后出资额2.94亿元 [5] - 减资后双方持股比例保持51%和49%不变 [5] 关联交易情况 - 皖能集团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持股比例47.72% [6] - 截至2025年6月底皖能集团总资产1162.38亿元 净资产544.84亿元 [6]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6]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充换电公司2025年6月末总资产6.49亿元 净资产4.07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39.54万元 净利润亏损1249.84万元 [9] - 2024年度净利润亏损3110.76万元 [9] 交易影响分析 - 减资不涉及实际资金流转 [10] - 不会导致合并报表范围变更 [10] - 不会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重大影响 [10] - 有利于提升公司资产运营效率 [10]
美国还是没拦住,中俄蒙大项目终于签了,俄方透露将使用本币结算
搜狐财经· 2025-09-05 05:17
项目概况 -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备忘录 正式启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及东方联盟管道建设项目[1] - 项目横跨中俄蒙三国 全长约2600公里 价值数百亿美元[1] - 项目年输气量达500亿立方米 相当于中国2022年天然气进口总量的15%[1] 战略意义 - 蒙古国将基础设施建设 跨境运输和能源合作视为国家发展优先方向 体现外交政策重大调整[2] - 项目构建区域合作框架 增强区域能源安全 为俄罗斯开辟稳定外汇来源[2] - 项目带动沿线产业聚集 促进跨境铁路电网互联互通 创造超百万个就业机会[3] 经济效益 - 项目可为中国节省约8%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成本[2] - 蒙古国可获得可观过境费用及数千个就业岗位[2] - 三国建立三方应急协调机制 包括联合监控中心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2] 地缘影响 - 项目展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范式[5] - 欧亚大陆腹地将崛起为新的能源枢纽[5] - 项目传递三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期盼[5]
刚过中国边境线,普京专机就降落海参崴,前往远东,只为中俄能源
搜狐财经· 2025-09-05 04:46
能源合作项目 - 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年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3] - 远东路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能力从100亿立方米提高至120亿立方米[3] - 管道扩容涉及新建管道建设、天然气压缩及储备设施扩容等关键任务[9] 战略意义 - 海参崴作为能源管线太平洋枢纽具有连接东亚市场的战略意义[5] - 合作直接切中两国需求:俄罗斯需要能源出口,中国需要能源供应[7] - 通过自建网络形式强强联合,改变全球能源领域美西方集中分布格局[9] 合作背景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市场之一,天然气需求因双碳目标推进持续攀升[9] - 俄罗斯面临西方能源制裁,转向东方市场突破封锁格局[7] - 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不稳定凸显管道合作必要性[9] 实施推进 - 技术对接及长达数年的推进影响输气量增长目标的实现[11] - 能源输出、管道新建、技术调度、运营监控等环节需全面动员[5] - 合作项目从勘探到建造维护事关俄罗斯经济转机关键[11]
中俄终于谈拢,普京大笔一挥,同意中国方案,对华天然气翻倍供应
搜狐财经· 2025-09-05 04:46
项目概况 - 中俄蒙三国正式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合作协议 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合同期限长达30年 [1] - 加上现有管道增供 俄罗斯对华天然气总量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 [1][10] 项目背景 -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半 西方制裁使俄罗斯经济面临压力 GDP增速降至1.2% 能源出口占外汇收入近70% [3] - 欧洲天然气需求锐减超60% 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 炼油厂遭无人机袭击 [3] - 中国2025年前八个月管道气进口同比增长14.7% 成为俄罗斯最可靠的能源买家 [5] 项目细节 - 管道全长约2600公里 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气田出发 穿越蒙古草原 接入中国东北主干网 [6] -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CEO透露对华天然气价格将低于欧洲客户 [8] - 现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 远东管道增至120亿立方米 [10] 地缘政治影响 - 协议签署后俄罗斯暂停对欧天然气供应 燃烧多余天然气回应制裁 [14] - 欧洲媒体称此为地缘政治转折点 认为中国无视西方压力与俄深化合作 [14] - 中俄合作打破西方主导能源定价体系 推动本币结算加速去美元化 [14] 战略意义 - 对俄罗斯彻底改变能源出口依赖欧洲格局 中国成为新支柱 [12] - 对中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助力双碳目标减少煤炭依赖 [12] - 蒙古通过过境费和基建投资获得经济收益 实现三方共赢 [8] 项目挑战 - 需穿越复杂地形 建设周期长 资金投入大 [16] - 蒙古基建能力和跨国协调效率存在考验 [16] - 乌克兰危机持续 西方可能加大制裁影响项目进度 [16]
俄媒:俄罗斯卖给“中国的天然气”仍有大优惠,可能是七折,便宜30%
搜狐财经· 2025-09-05 03:21
项目概况 - 中俄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 规划建设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及过境蒙古的"东方联盟"输气管道 [1] - 项目设计年输气量达500亿立方米 远超首条管道的380亿立方米 [7] - 建设周期预计3至5年 总投资额可能达1.5万亿卢布 [10] 定价机制 - 采用与石油价格挂钩且滞后九个月的定价公式 并给出斜率折扣 [4] - 2021年第一季度对华供气均价为每千立方米121美元 较俄气出口总体均价171美元低50美元 折扣幅度接近30% [2] - 定价机制保障中国获得相对稳定且优惠的价格 避免现货市场波动影响 [4] 市场格局变化 - 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锐减 三条主要输气线路均已中断 [1] - 中国跃升为俄罗斯天然气最大买家 市场格局重塑为谈判创造特殊背景 [1] - 俄罗斯对华供气总量将大幅提升 基本弥补欧洲市场损失 [7] 谈判策略分析 - 中国采用灵活采购策略 价格高时减少采购 价格低时加速执行合同 [4] - 中国凭借多元化天然气供应渠道在谈判中获得更有利地位 [4][6] - 俄罗斯需要稳定出口收入 中国作为管道天然气独家客户的垄断地位增强其谈判筹码 [8] 战略意义 - 项目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陆路管道避免海上运输通道被封锁风险 [8] - 俄罗斯确保稳定出口市场和地缘政治支持 [10] - 项目成为重塑欧亚能源格局的关键因素 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能 [12] 项目优势 - 项目文档已准备就绪 俄罗斯境内部分有现有管网和气田基础 [10] - 不必从零开发气田 节省大量时间和资金 [10] - "西伯利亚力量1号"计划增输至440亿立方米 "远东线路"扩容至120亿立方米 [7]